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课件(3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课件(33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4-03 07:57: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1.1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人教2003课标版 高中地理 选修4
教学目标
1、了解聚落的概念和分类。
2、通过案例材料,学会分析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分布、类型、规模及形成发展的影响。
3、能够说明中外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归纳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猜一猜!
背上长满鳞,背下都是筋,
张开大嘴吧,可以吞活人.
猜一物
房子

聚落
练一练:
以下事物:①房屋 ②工厂 ③公园 ④商店 ⑤道路 ⑥教堂 ⑦广场
属于聚落组成部分的是()

聚落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
聚落按照性质和规模,可分为:
乡村

城市

我印象中的聚落
现 场 调 查
1、你的户籍所在地属于聚落的哪种类型呢?
城市□ 乡村□
2、你家住在平原还是山区?
平原□ 山区□
3、你能说说你家所在的聚落有何特点吗?
规模:大□ 小□
人口:多□ 少□
分布:集中□ 分散□
乡村聚落
观察图片,思考下面问题:
从居民住宅的密集程度上,可
将乡村聚落分为哪几种类型,在
地域分布上各有什么特点?
(分布、形态及成因)

密集型乡村聚落
半聚集型乡村聚落
分散型乡村聚落
街道式村落
环形村落
棋盘格式村落
结合图片,说说这些乡村聚落的形态特征,并解释其成因。结合当地实例、典型案例。
活动一
读图,讨论下列问题:
城乡密集区






1、世界聚落分布大势如何?哪些地方聚落密集?哪些地方聚落稀疏?
2、聚落集中分布的地区,有哪些自然、社会、经济或区位优势?
3、为什么地球上有些地方聚落稀疏,其限制因素是什么?
活动二

乡村聚落总体分布特征
地形
地貌

平原、盆地

乡村聚落多
山地、高原
乡村聚落少

气候
条件

温暖湿润
乡村聚落多
酷寒炎热
或干旱缺水
乡村聚落少


自然条件优,乡村聚落多;
自然条件劣,乡村聚落少。

 
(1) 临近水源丰富的地方
(2)多分布地形较平坦,气候、土壤、植被
 条件较好的地方
(3)临近交通运输便利的地方
(4)靠近集市和宗教活动的地方
——临水指向
——优越自然条件指向
——交通运输指向
—宗教、集市指向
 乡村聚落分布:
影响乡村聚落分布的原因
乡村聚落分布因素

自然因素
经济文化因素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大且连片的平原地区,
密度大;山区的乡村呈半聚集型或分散型的特点,
规模也较小;
 
温和湿润,适于居住、农业,聚落多;气候条件严       
酷的地方聚落稀疏
干旱地区沿水分布,但多水易水灾。水上村落
如逐水草而居:游牧形成活动性的乡村聚落。
靠近交通干线,易成大聚落。
大量商品在此集散,促进人口聚集

地形:
气候:
水文:

宗教活动、旅游等
生产方式:
交通运输:
商贸活动:
1、为什么塔里木盆地的村落大多分布在山体与沙漠的过渡地带?
2、在华北平原,为什么村庄的规模都比较大,但在南方山区,多数村庄的规模又比较小?
活动三
新农村
欧洲西部
西欧东南部
观察这些乡村的空间形态和景观特色,结合图片内容,探讨形成乡村空间形态和景观特色的原因。
乡村聚落的景观特色
1、欧洲西部的古老村落
2、西欧东南部
3、阿拉伯的传统村落
(分散型乡村聚落)
(半聚集型乡村聚落)
4、我国的农民新村
(密集型乡村聚落)

独家村或散村
围绕广场形成块村、街村和集村

自然环境——位于河流和泉水附近,
宗教信仰——以清真寺为核心


——与其所处地方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历史文化背景有关
——整体规划建设,道路整齐,房屋漂亮,
绿树成阴,环境优美。
(密集型乡村聚落)
类型 分布 形态    成因
密集型乡村聚落
分散型乡村聚落

半聚集型乡村聚落

人口稠密
的旱作
农业地区
规模较大,房屋高度
密集,住房排列杂乱
无章,道路弯曲
缺乏规划设计,
自然形成。
地形为平原
地形复杂
或特殊的
生产类型
地区
呈点状松散布局
便于就近进行生产
活动,地形复杂
山区或
交通线
规模不大,住房排列
较松散
受地形和交通线
的影响
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城市的概念:
是具有一定规模的非农业人口聚居的场所,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与乡村相比,城市有哪些显著特点?
(从密集性、生产活动、产业结构、产生效率、经济效益、文化、区域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
归纳城市特征
城市特征 原由
人口、建筑、产业活动(二、三产业)
 交通、通讯、管理的高效率
  ——基础设施较完善;
 经济效益高
  ——科技、人才、工艺。
工商业、服务业辐射周边,交流广泛
动态系统——因自然、社会、经济人口的发展。
密集性


高效率、高效益



多功能和动态性
读世界早期城市分布地区图:
说说早期城市的分布特点。有哪些区位优势?

尼罗河谷地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印度河谷地


黄河-- 长江中下游

孟斐斯
底比斯
巴比伦
摩亨佐? 达罗


尼罗河谷地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印度河谷地


黄河-- 长江中下游

孟斐斯
底比斯
巴比伦
摩亨佐? 达罗

分布特点:多数诞生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上
区位优势:肥沃的土壤、便利的灌溉条件、
平坦的地形,适宜的气候等
结合下图讨论:城市是怎样起源的?
①灌溉农业发达地区
③出现劳动分工,集市开始出现
②农业技术得以创新
④集市逐渐演变为城市
城市的形成: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读下图和材料,简单分析城市形成的原因?
材料:温州位于瓯江南岸,气候温和,故名温州。《温州府志》载,东晋(公元323年)建城时太守郭璞登上西山,了望周围诸山环列,形似北斗,说:“城建于山,则寇不入斗,可长保安逸”。于是绕山筑城,故称斗城。古城墙从华盖、积谷、松台、郭公、海坛五山逶迤而过。鹿城自古商贾云集,素有“东瓯名镇”之称,依山面江,城中有山有水,享有“江城如画”的美誉。
雅典卫城
山海关
东晋建城初面积约3.8km2。
解放初市区面积20多km2。
2001年城区面积从104km2扩大为294km2,户籍人口62.03万。
2010年,中心城区面积将达到300km2,人口规模将达到215万。
城市的发展: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内涵提升。
根据下列内容,简单分析归纳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最后结果整理好写在纸上。
年份 1700 1801 1901
人口数 70万 110万 458万
伦敦的人口变化
(规模、数量、分布,主要职能、发展速度、水平等方面)
发展阶段 基本特征
前工业化阶段(18世纪以前) 规模较小、数量较少、大多分布自然条件较优越地区,以商贸、宗教、政治为中心,发展速度很慢、水平低.
工业化阶段
(18世纪以来) 规模迅速扩大,数量猛增,城市化水平快速上升,大多分布在矿产丰富、交通便利、市场的地区。
后工业化阶段
(新技术革命) 规模大、数量多,出现大都市带,有些出现了逆城市化,以高科技产业和信息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归纳:城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发展。
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经济增长。工业化与城市化密切相关。
城市的发展
1、城市发展的两方面内容
2、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
经济增长

城市发展的前期:
城市发展的后期:
城市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集聚趋势
城市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扩散趋势
(后工业化阶段)
(工业化阶段)
产业以工业为主,城市中心为工业区
产业以第三产业为主,城市中心的工业用地让位于商业用地和市政用地
我国的城市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3、我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城市发展历史久远,但城市化水平低(1949年为10.64%、),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低于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


近几年,我国城市化的速度显著加快( 2002年为39.1%、 2017年为58.52% )。

东部地区城市发展比中西部快 ( 2017年为58.52% ) 。
献计献策:假如你是一位城市规划人员,请结合通化市发展现状,分析通化市发展的趋势,思考应该如何发展和谐通化。
城市的核心地位进一步突出;
城市现代化
注重文化品位的提升
坚持以人为本,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可持续发展,努力把通化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新通化的文明窗口。
OVER
谢谢大家!
自由言说
想一想:如果你是聚落的首领,你将 会带领你的族人在什么样的地方安置下来,形成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