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自然地理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世界上两个典型的自然灾害带
思考:
中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有哪些?
一、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1.成因
归纳:
1.成因
2.特点
归纳:
读图讨论:
中国重大的自然灾害,地域分布形成原因是什么?
3、自然灾害种类的区域分异及原因
区分 地域分异 原因
旱灾
洪涝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低温冷害
台风
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有何关系?
问题:
问题:
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有何关系?
问题:
我国因灾死亡牲畜比较多的省区有哪些?
内蒙古、西藏、四川、新疆等,主要是西部地区。
二、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
讨论:根据以上分析,对比我国东西部地区农业灾情差异,概括中国自然灾害的灾情有何区域分异特点?
请同学们来对比一下:
分类 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
气候、地形
土地类型
农业部门
畜牧业
经营方式
主要受灾灾种
风险
灾情表现
二、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
讨论:根据以上分析,对比我国东西部地区农业灾情差异,概括中国自然灾害的灾情有何区域分异特点?
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
请同学们从分布地区、主要灾害、形成原因和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以下六个自然灾害区的差异
分小组讨论:
海洋灾害带
东南沿海灾害带
东部灾害带
中部灾害带
西北灾害带
青藏高原灾害带
1.海洋灾害带
分布:
原因:
灾害:
影响:
海洋灾害带
东南沿海灾害带
东部灾害带
中部灾害带
西北灾害带
青藏高原灾害带
2.东南沿海灾害带
分布:
原因:
灾害:
影响:
海洋灾害带
东南沿海灾害带
东部灾害带
中部灾害带
西北灾害带
青藏高原灾害带
3.东部灾害带
分布:
原因:
灾害:
影响:
海洋灾害带
东南沿海灾害带
东部灾害带
中部灾害带
西北灾害带
青藏高原灾害带
4.中部灾害带
分布:
原因:
灾害:
影响:
海洋灾害带
东南沿海灾害带
东部灾害带
中部灾害带
西北灾害带
青藏高原灾害带
5.西北灾害带
分布:
原因:
灾害:
影响:
海洋灾害带
东南沿海灾害带
东部灾害带
中部灾害带
西北灾害带
青藏高原灾害带
6.青藏高原灾害带
分布:
灾害:
影响:
讨论思考:
我国东西部人口数量、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对灾情有什么影响?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致灾特点
自然灾害种类多,灾次频发
海洋灾害带
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
成灾特点
成灾人口多,农业灾情重
东南沿海灾害带
东部灾害带
中部灾害带
西北灾害带
青藏高原灾害带
课堂训练
1.我国东南半壁灾害点位多,西北半壁灾害点位稀少的主要原因在于 ( )
A.东南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受灾体多;西北部受 灾体少
B.东南部人多地少,环境问题多而重;西北部人少地多,生态脆弱
C.东南防灾意识强,西北部减灾能力强
D.东南部季风气候,西北部大陆性气候
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 )
A.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是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区之一
B.经济迅速发展,是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C.地处世界两条灾害带的交汇处,灾害多发
D.灾害防御能力有限,灾害监测系统不健全
3.下列地区及其易发或多发自然灾害组合正确的是( )
A.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东南沿海地区
B.洪涝多发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
C.旱灾多发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南地区
D.地震多发区——华北、西北、西南、华中
4.我国不同地区的受灾体及其成灾因子、危害组合正确的是( )
A.西部---牲畜---洪涝、干旱、冷冻、风雹---掉膘、死亡
B.东部---种植业---雪灾、旱灾、虫灾、鼠灾---减产、绝收
C.东部---农作物---洪涝、干旱、冷冻、风雹---减产、绝收
D.西部---畜牧业---雪灾、地震、泥石流-----掉膘、死亡
课后探究活动
根据下面灾情报表,分年度统计受灾面积总量,并绘制灾情损失动态变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