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4-03 15:1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为了保护和恢复我国西部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合理开采资源
②生态建设以自然恢复为主
③已经造成荒漠化的地区应退耕还草还林
④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从根本上解决粗放型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下列文件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的是
A.《人类环境宣言》 B.《我们共同的未来》
C.《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D.《21世纪议程》
3.哥本哈根会议向全人类提出了“低碳减排”要求,以下做法符合这个要求的是①烧煤做饭改为烧柴;②发展沼气,改变能源结构;③街道彻夜灯火辉煌;④发展循环经济,提倡清洁生产;⑤经常使用一次性用具。(  )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④⑤
读“某农业生态园生产链循环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4.该农业生态园的主要生态效益有(  )
①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 ②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③使用有机肥料,发展绿色生产 ④使用沼气能源,减少植被破坏 ⑤促进餐饮、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 ⑥果草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⑥
5.该农业生态园废弃物再利用体现在(  )
①收集珍禽的羽毛制作成观赏标本 ②养黄粉虫作为贵妃鸡、孔雀等珍禽的饲料 ③食品加工产生的废弃物和秸秆、粪便用于生产沼气 ④在红心蜜柚等水果林地中套种黑麦草、玉米草等牧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6.关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指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持续发展②生态持续发展是目的
③社会持续发展是基础④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7.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含义分别是
A.①经济系统 ②生态系统 ③社会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B.①生态系统 ②经济系统 ③社会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C.①社会系统 ②生态系统 ③经济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D.①社会系统 ②经济系统 ③生态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8.①对②的影响是
A.提供环境资源 B.产生生产废弃物
C.产生生活废弃物 D.提供物质产品、资金等

发展“绿色”食品,避免“白色污染”,增强环保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据此回答题。
9.“绿色食品”是指 (?? )
A.绿颜色的营养食品 B.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
C.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 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10.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 (?? )
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的白色粉尘 C.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废料

下图为“人类文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资源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对矿产、能源依赖最强的人类文明发展阶段是( )
A.采猎文明 B.农业文明 C.工业文明 D.信息文明
12.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
A.资源 B.科技 C.市场 D.交通

13.下图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下列图序中,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鱼菜共生系统是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与蔬菜无土栽培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是水产动物和蔬菜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数据表明:用1公斤鱼食,生产至少50公斤蔬菜和0.8公斤鱼肉。这种以菜净水、以水养鱼、以鱼种菜的生态循环模式,实现了鱼、水、菜的和谐,逐渐出现于一些大中城市的庭院和街道的暖房中。下图为“鱼菜共生系统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鱼菜共生系统中,蔬菜的主要作用是吸收水中
A.固体杂质 B.二氧化碳 C.氮磷元素 D.有害细菌
15.在家庭庭院中建立该系统,主要效益为
A.缓和热岛效应 B.提供绿色食品 C.提高资源利用 D.环境绿化美化

中国的城市正在面临着垃圾围城的困扰。目前天津已建成三座垃圾发电厂,采用先进的烟气净化工艺,把垃圾用来焚烧发电,废渣用来制砖,余热用来取暖,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经济链,有效地改变了过去传统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的严重影响。
据此回答以下各题。
16.关于建垃圾发电厂对天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
A.解决了能源紧张状况 B.冬季取暖完全由余热提供
C.加剧了人地矛盾 D.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
17.城市垃圾除焚烧发电外,以下哪种方式还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 (?? )
A.垃圾填埋处理 B.露天焚烧
C.分类处理,废弃物再利用 D.远郊堆放,自然降解

富营养化是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河流水体,引起藻类等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氧量下降,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体受到污染的现象。2016年1月香港近海频现荧光藻类富营养化现象。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8.导致荧光藻类富营养化现象的人为原因是
A.农药汇入 B.近海养殖
C.近海捕捞 D.石油泄漏
19.香港1月容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的自然原因是
①冬季气温降低 ②入海径流减少 ③近海降水减少 ④沿岸洋流减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读“内蒙古山路煤炭集团光伏发电产业链模式图”,完成以下题目。

20.产业链模式图中的①②分别为(  )
A.粉煤灰、新型建筑材料厂 B.供气、液化气站
C.供水、农田灌溉 D.钢材、轧钢厂
21.关于此产业链各环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煤矸石和秸秆等废弃物用于热电厂锅炉燃烧
B.热电厂的蒸汽可用于多晶硅的生产
C.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用作热电厂冷却水源
D.热电厂发电作为多晶硅生产的动力

22.有关我国矿产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矿产资源储量大,居世界第一位,而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B.中国矿产资源中富矿多,贫矿少
C.我国矿产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矿产资源富集区集中在中、西部,消费区集中在东南沿海
D.目前,我国的矿产探明储量都还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回答下列小题。

23.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时代是( )
A.原始文明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 D.环境文明时代
24.与原始、农业两个文明时代相比,工业文明时代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力水平提高 B.国际和平稳定
C.全球气候变暖 D.耕地面积增加
25.环境文明时代的基本特征是( )
A.人地关系和谐 B.人口总数减少
C.产业比重相等 D.城乡差别增大



二、综合题
26.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区有关环境问题产生的示意图,读图,并回答有关问题。

(1)给这幅图加上适当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
(2)产生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结合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提出合理的建议,以帮助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7.环境保护
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国只有1000只左右,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50只左右,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200只左右。但只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池,第二年春季只有50余只返回繁殖地。
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
28.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所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都较低的时段是 ;A—B 阶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
能力,环境污染严重;但B点以后的环境污染水平开始发生转变,造成该转变的原因是( )
① 增加环保投入 ② 科学技术进步 ③ 产业结构调整
④ 工业发展迅速减慢 ⑤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
(2)人类社会处在 A— B 阶段时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产生的环境问题除环境污染外,还有 。
(3)在工业发展中,我国要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减小环境污染程度
B.要减慢工业发展步伐,降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
C.我国目前环境质量较好,无须采取治理环境的措施
D.先大力发展经济,有一定资金积累后,再加大环保投入治理污染
29.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材料2:漫画“断指”还是“成功”。



(1)可持续发展包括________持续发展、________持续发展和________持续发展。
(2)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你在日常生活中打算采取哪些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
(3)对于材料2漫画“断指”还是“成功”,有人这样认为“虽然断其三指,但是四棵新苗仍然可以茁壮成长!”你同意这种发展方式吗?为什么?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克兰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葵花籽油出口国,其葵花籽油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25%。乌克兰由于优越的自然条件,向日葵种子含油率特别高。乌克兰南部因过度开垦土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多次发生“黑风暴”现象。
下图为“乌克兰向日葵分布图及松嫩平原年降水量、年均温分布示意图”,下表为乌克兰的各月气温统计表。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日均最高气温(℃) -3℃ -1℃ 4℃ 14℃ 20℃ 24℃
日均最低气温(℃) -8℃ -7℃ -2℃ 5℃ 11℃ 14℃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日均最高气温(℃) 24℃ 24℃ 19℃ 12℃ 5℃ 0℃
日均最低气温(℃) 15℃ 14℃ 10℃ 5℃ 0℃ -5℃


(1)分析乌克兰葵花籽油大量出口的原因。
(2)对比乌克兰与松嫩平原,说明乌克兰种植的小麦类型及形成原因。
(3)乌克兰与松嫩平原均有大面积可开垦荒地。请选择其中一地说明大规模进行荒地开垦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参考答案
1.B 2.B 3.B 4. D 5. C 6.D 7.C 8.C 9.D 10.C 11.C 12.B 13.B 14.C 15.B 16. D 17. C 18.B 19.C 20.A 21.A 22.C 23.D 24.A 25.A 26.(1)人口增长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 (2)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较低 (3)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积极开展多种经营,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立体农业道路,开发当地优势资源;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政府给予必要的经济和技术支持
27.可能原因:迁徙路上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疲劳饥饿致死;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人祸动物猎杀等。
保护对策;在迁徙路上建设与恢复湿地,使湿地间距小于单日迁徙距离;治理水体污染;严禁猎杀;在迁徙路线上建立观测点,组织志愿者观察保护;做好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宣传工作等。
28.(1)O—A 自净能力 B
(2)生态破坏(或资源短缺)
(3)A
29.
(1)经济 社会 生态
(2)坐公交车;使用再生纸;垃圾分类回收;少用一次性用品;提倡重复利用;节约用水用电。
(3)不同意。因为它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
30.(1)向日葵种植面积大,葵花籽产量大;含油量高,产油量大;人口少,国内需求量小;临近欧洲广阔市场,需求量大。
(2)冬小麦。原因:乌克兰受来自大西洋暖湿西风及黑海的影响,冬季气温及全年气温远高于松嫩平原,1月均温在-10℃以上,热量比较丰富,可种植冬小麦。
(3)松嫩平原:过度开垦荒地,破坏地表植被,沼泽湿地减少,气候恶化,调节水源能力下降,水旱灾害频发,水土流失加剧,黑土肥力下降。(乌克兰:过度开垦荒地,会导致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加剧水土流失和风力侵蚀作用,使“黑风暴”频发,黑土肥力下降,加剧区域水资源紧张状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