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这是最坏的时代
也是最好的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1.1百家争鸣
1儒家
2 道家
3法家
4墨家
依据材料、结合教材回答孔子的思想是?
1、子曰:“仁者爱人。”
2、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仁:反映了孔子倡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思想,是一种以民为本的观点。
(1)孔子
一、儒家
仁
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礼的思想
狭义:周礼(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广义:总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恢复周礼反映了孔子在政治上的保守性
(1)孔子
依据材料、结合教材回答孔子的另一思想是?
3、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为政以德
提倡德治
孔子在思想上强调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除了“仁”和“礼”外还要注重什么?
(1)孔子
4、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孔子的天命思想是什么?
敬鬼神而远之
把主要精力放在人和社会方面,把探讨和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放到首位。----务实
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因材施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对文化教育的贡献:
①提出有教无类思想,扩大了教育范围
②开创私学
③整理文化典籍,——《诗》《书》《礼》《易》《春秋》《乐》
(2)孟子
1.政治思想
1、“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中国古代早期民本思想基础)
仁与仁政:
仁是一种广泛的道德伦理观念,基本内涵是“爱人”。
孟子的仁政从“仁”的精神出发,扩充发展成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多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
“仁政”(核心)
民贵君轻
2.其他思想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气节
(2)性善论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2)孟子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争;争则乱。先王故制礼义以分之。
政治思想: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提出“君舟民水”
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伦理:主张“性恶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3)荀子
对早期儒家思想有所丰富
法家
韩非子
理论来源
观点主张
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
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①法、术、势三派
②道家思想
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发展趋势
作 用
两汉以后,独立体系逐渐消失,被儒家吸收
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理论基础。
二、法家
不期望完全遵循过去,也不效法那些陈规,要研究现在的事情,从而做出相应的准备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合作探究]
世界改变了事情也就随之改变,事情改变了那就需要对变化进行准备
二、法家
节葬
主张
反对奢靡生活
反对命运之说
选贤任能
统一思想
主张勤俭节约
反对厚葬,主张薄葬
爱是相互的
现实精神
兼爱
非乐?
非命
尚贤
尚同?
节用
含义
刻苦俭朴
自我牺牲
讲求奉献
勤劳务实
三、墨家
墨子
孔子曾求学于老子
水有何德?
上
善
若 水
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四、道家
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3、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为而民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4、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四、道家
(1)老子
核心:道——世界万物的本源
政治:无为而治,回到小国寡民的的社会。
精华: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齐物即逍遥
材料一: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 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qu)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庄子·齐物论》
材料二:妻死,庄子鼓盆而歌。
——《庄子·至乐》
宣传天道,“齐物”以达到与天地万物为一的精神境界,从而逍遥自得。
主要思想
(2)庄子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孔子
春秋
孟子
荀子
战国
墨子
战国
老子
春秋
庄子
战国
韩非
战国
提倡“仁”和“礼” 德政;“因材施教”
“仁政”;“民贵君轻”;
“制天命而用之”“以礼治国”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道;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齐物论;顺从自然
以法治国;君主集权;变法革新
课堂小结
1、时代变迁,社会动荡的乱世之期,思想必越活跃,思想文化的“乱世”即“盛世”。
2、一定时期的思想和文化是对这一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是在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的,顺应时代发展的思想文化可以推动社会进步。
材料二: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材料三: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篃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材料四: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这四则材料均选自《论六家要旨》,对比四则材料你发现了什么?
【合作探究】
材料一: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