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2小题)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于2017年9月6日至17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举行。当地在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中创建了独特的“库布齐模式”,改善了库布齐沙漠的生态环境。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图示意沙漠治理的“库布齐模式”,其特点是( )
A. 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但经济效益不高
B. 物质、能量循环利用
C. 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就业机会
D. 资源利用率高,生产过程中没有废弃物产生
2.有关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我国必须用1份世界平均财富去养活相应8倍的人口
②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约占世界21%的人口
③我国有高达1/3的新增产值来养活新增加的人
④我国资源利用率低,长期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随着人们生态价值观的改变及对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很时尚的名词。“绿色食品”、“绿色消费”、“绿色能源”、“绿色奥运”成为当今热门话题。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3.下列对“绿色消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要求人们购买、使用带有绿色的食品
B. 尽量使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物品
C. 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D. 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
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含铝矿物和煤炭同时沉积形成高铝煤炭资源,内蒙古准格尔煤田就属于高铝煤炭产地。读“高铝煤炭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4.图示产业链中电解铝厂建立的优势条件主要是( )
A. 原料丰富
B. 科技发达
C. 市场广阔
D. 交通便利
分析下图人地关系的三种不同观点,回答以下三题。
5.下列有关观点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观点一也就是自然环境决定论
B. 观点一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
C. 观点一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D. 观点一认为人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
中新社哥本哈根2009年12月19日电: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和京都议定书第五次缔约方会议于当地时间19日下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落幕。会议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哥本哈根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排行动作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6.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 )
A. 美国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
B. 大力开垦沼泽,努力增产粮食
C. 在我国南方农村推广使用沼气
D. 商店出售商品时每件商品均单独包装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7.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 )
A. 小农经营
B. 集约化程度低
C. 商品率高
D. 科技水平低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8.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 )
A. 小农经营
B. 集约化程度低
C. 商品率高
D. 科技水平低
下图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回答以下三题。
9.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 )
A. 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策略
B. 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然解决
C. 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的有污染企业
D. .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读“某生态工业园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0.据图判断,甲、乙、丙三工厂分别是( )
A. 板材厂、水泥厂、硫酸厂
B. 板材厂、硫酸厂、水泥厂
C. 水泥厂、硫酸厂、板材厂
D. 硫酸厂、板材厂、水泥厂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 )
A. 工业、农业、科技的持续发展
B. 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C. 物质、文化、精神的持续发展
D.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改善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12.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 )
A. 小农经营
B. 集约化程度低
C. 商品率高
D. 科技水平低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13.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 )
A. 小农经营
B. 集约化程度低
C. 商品率高
D. 科技水平低
人口和资源问题能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下表为“我国1750-1850年人口和耕地面积相关数据表”。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3.
14.这一时期我国耕地面积总数增加了,人均耕地面积却减少了,其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兼并严重
B. 人口剧增
C. 自然灾害频繁
D. 战乱频发
15.2013年南海伏季休渔于5月16日12时正式启动,整个休渔期至8月1日12时,为期两个半月。休渔政策的实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
A. 共同性原则
B. 阶段性原则
C. 持续性原则
D. 循环性原则
16.标志着可持续发展从理论探讨走向实际行动的是 ( )
A. 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
B.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
C. 1983年联合国成立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D. 1994年《中国21世纪议程》
在风力较小、逆温、相对温度较低的情况下,随着悬浮颗粒物的增多而导致大气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现象叫霾。下图为“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各月霾日数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7.造成河北霾日数季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
A. 春季降水多,霾日数少
B. 夏季多大风,霾日数多
C. 秋季晴朗天气多,霾日数少
D. 冬季燃煤取暖,霾日数多
2013年3月22日“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合作”。我国纪念2013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18.在开发利用水资源过程中,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 修建水库,改造不稳定的径流
B. 进行跨流域调水,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C. 大力发展节水产业
D. 大量抽取地下水,扩大灌溉面积
19.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的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用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 ( )
A. 减轻大气污染
B. 减轻“白色污染”
C. 促进生物多样性
D. 减轻酸雨危害
20.读漫画,完成下题。
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 ( )
A. 整体性
B. 差异性
C. 开放性
D. 同一性
延安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过去当地人形容延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从春种到夏,到秋一场空”。1999年,延安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在黄土高原上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绿色革命”。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1.黄土高原变绿了,但是成果巩固也变难了。成果难巩固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①气候年际变化大 ②植被环境脆弱 ③植被单一,生态系统尚未完全形成 ④还林、护林积极性降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下图为“甜菜制糖废水的末端处理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22.应用新流程后该厂附近最适合布局( )
A. 罐头厂
B. 啤酒厂
C. 造纸厂
D. 养猪场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3.阅读以下材料和我国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及生产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四位一体”生态农业生产过程示意图
目前,我国农业部正在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重点建设以农村户用沼气为纽带的各类生态农业模式。其中“四位一体”模式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将沼气池、猪舍、蔬菜栽培与日光温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1)日光温室为沼气池、猪舍、蔬菜创造适宜的 、 条件;猪的呼吸、沼气燃烧为蔬菜提供 (气体),蔬菜的光合作用又为猪的生长提供 (气体);猪和人的粪尿进入沼气池,产生沼气,为农户提供 ,还产出沼渣、沼液,为蔬菜提供 。
(2)结构示意图中所显示的生产过程中,过程 的环境效益最大。
(3)简要分析在我国农村推广和实施各类生态农业模式的重要意义。
24.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6年8月2日,著名球星姚明出席了由美国野生救援协会组织的“护鲨行动从我做起”活动。姚明在宣言中郑重地声明:“今后,我本人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都拒绝食用鱼翅,为了我们的未来,请和我们一起来保护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时代在发展,面对金钱动力和口腹之欲,我们应该反省”。
材料二 三幅漫画(如下图所示)
(1)姚明的话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原则和________原则。
(2)图甲反映的问题主要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和________原则,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原则,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图丙,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说说你的认识。
(5)在解决三幅漫画表现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读“基塘生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基塘生产主要分布在我国的_______________,图中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______。
(2)按农业地域类型分类,它属于( )
A.热带作物种植园 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 D.水稻种植业
(3)影响“基塘生产”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温 B.土壤 C.降水 D.地形
(4)这种模式的农业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它具有的意义有哪些?
26.“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构成了我国30年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背景。从而全面、深刻地改变了我国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进程。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是也面临着十分巨大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如环境危机、资源短缺、人口压力等。面对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总结国内外的历史经验教训,我国的发展只能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据此回答(1)~(3)题。
(1)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目前遇到了严重的环境危机,简述造成该状况的主要人为原因。
(3)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短缺现象越来越严重,目前我国应如何应对这一状况?
27.下图为“20世纪世界人口、资源与环境污染的相关示意图”,结合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和自己的知识积累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资源、环境三者分别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变化对于人类造成的威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必须协调与环境的关系,才可做到既能满足人类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需要,又能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质量;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你认为主要有哪些?
(3)你认为我们国家的人口、资源、环境特点各是什么?结合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你认为该怎样协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当地种植的甘草、肉苁蓉、沙柳和胡杨等都能被及时加工,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就业机会,C项正确。针对甘草、肉苁蓉的中医药生产和针对沙柳、胡杨的生物质油生产等都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A项错;循环经济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但能量在利用过程中会消耗,不能循环利用,B项错;生产过程中或多或少的会有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D错。故选C。
2.【答案】D
【解析】考查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包括庞大的人口压力和资源相对不足,所以②④正确。
3.【答案】A
【解析】所谓“绿色消费”是指人们的消费行为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如尽量使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物品、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等。
4.【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电解铝以氧化铝为原料,耗用电力多,区内丰富的高铝煤炭有利于铝产业发展。电解铝厂发展的区位优势是原料丰富。
5.【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该观点只强调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应该是自然环境决定论,产生该观点是因为在采猎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类被动地适应自然。
6.【答案】C
【解析】美国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大力开垦沼泽,努力增产粮食会加剧生态的破坏,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商店出售商品时每件商品均单独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在我国南方农村推广使用沼气有利于节约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7.【答案】C
【解析】该园区生产规模大,集约程度高,商品率高,科技水平高。
8.【答案】C
【解析】该园区生产规模大,集约程度高,商品率高,科技水平高。
9.【答案】D
【解析】不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策略,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不会自然解决,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10.【答案】B
【解析】炼油厂产生的废弃物硫磺,被回收利用后,可用来制作硫酸,故乙为硫酸厂;火电厂产生的灰渣,可用来制作水泥,故丙为水泥厂;石膏是制作板材的原料之一,故甲为板材厂。
11.【答案】B
【解析】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12.【答案】C
【解析】该园区生产规模大,集约程度高,商品率高,科技水平高。
13.【答案】C
【解析】该园区生产规模大,集约程度高,商品率高,科技水平高。
14.【答案】B
【解析】人均耕地面积=耕地总面积÷人口数量,读图分析可知,从1750~1850年我国耕地面积总数由0.6亿公顷增加到了0.81亿公顷,同时人口数量从2亿左右增加到了4.1亿,人口增加幅度大大高于耕地的增加幅度,因此导致人均耕地面积减少,故答案选B项。
15.【答案】C
【解析】休渔是为了保持鱼类资源开发的合理性和持续性。
16.【答案】B
【解析】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从理论探讨走向实际行动。
17.【答案】D
【解析】河北冬季由于取暖用煤量增加,排放悬浮颗粒物增多,导致霾日数多。
18.【答案】D
【解析】大量抽取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环境问题。
19.【答案】B
【解析】目前使用的购物袋多为不易降解的塑料袋,易造成“白色污染”。广泛使用易分解的购物袋,可减轻“白色污染”。
20.【答案】A
【解析】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的整体性关系。
21.【答案】D
【解析】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旱,气候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植被环境脆弱,①②正确;由于还林工程树种较为单一,生物多样性较差,生态系统尚未完全形成,③正确;退耕还林工程会使当地农民失去部分赖以生存的耕地,影响他们的经济收入,因此其还林、护林积极性会有所降低,④正确。故D项正确。
22.【答案】D
【解析】图中的产品之一动物饲料没有应用,因而可在该厂附近建设养猪场。
23.【答案】(1)温度 湿度 二氧化碳 氧气 燃料(能源) 有机肥料
(2)2
(3)建立良性生态系统(或形成生态良性循环),达到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和农产品无害化;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解析】第(1)题,日光温室相当于大棚,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动植物之间通过光合作用互相联系,构成良性循环。第(2)题,对比如何减少环境污染。第(3)题,生态农业把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且还维护了农业生态平衡。
24.【答案】 (1)公平性 持续性
(2)公平性 持续性 鱼类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人类过度捕捞使渔业资源衰退,影响后代人的生活质量,违反了公平性原则,也违反了持续性原则
(3)共同性 臭氧层破坏是一个跨国界的问题,只有进行国际合作才能有效保护臭氧层,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4)图中西欧人的态度,是出于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和共同性原则,巴西人的观点是维护本国的发展权,西欧人的背后是被砍伐后的树桩,却在要求发展中国家为环境保护而付出牺牲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的代价,这违背公平性的原则。
(5)发达国家已处于可持续发展的高级阶段,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其主要目标;发达国家是世界资源的主要消费者和环境的污染者
【解析】
25.【答案】(1)珠江三角洲 养蚕 制糖 (2)C (3)D
(4)充分利用当地水热充足、土壤肥沃的自然条件,改变不利的地形条件,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土地得到了充分利用,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解析】第(1)题,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生态农业的典范,主要分布在我国的珠江三角洲。第(2)题,基塘农业属于混合农业。第(3)题,基塘农业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光热水等资源,改变了不利的地形条件。第(4)题,基塘农业使农业生产向着良性方向发展。
26.【答案】 (1)公平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
(2)人口压力大,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3)提高资源利用技术,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开发新的替代资源;加大资源勘探力度,注意培育更新;保护自然;防止破坏;加大对国外资源的利用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记忆教材基础题知识的能力。(1)解答本题时要明确可持续发展的三原则及实施可持续发展原因和措施。(2)要注意问的是“该状况产生的主要人为原因”。(3)在解答时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
27.【答案】(1)人口急剧膨胀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资源枯竭的速度日益加快 人口的急剧膨胀给环境的承载能力带来极大的挑战,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失去平衡的危险
(2)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质量 ①严格控制人口的总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搞好国土整治工作。(例如,城市的环境问题,大多是因为城市规划上的不合理造成的,污染性的企业布局不合理会带来严重的污染,城市道路的不合理会带来严重的交通问题,从而加重环境污染的程度)(答案仅供参考)
(3)我国人口:①人口基数大;②人口年龄结构不够合理;③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不够合理;④经过30多年的“家庭计划生育”措施,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减慢。资源:①资源总量大,但人均数量少;②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不平衡;③资源结构不够理想,资源质量相差悬殊。环境:限于巨大的人口基数使我国的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日益严重,再加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对环境的承载能力的压力日益明显,再加上我国国土整治的工作正处于初级阶段,人口素质较为低下,这些原因导致了我国目前的环境压力日益增大,有失去平衡的危险。继续严格控制我国人口的增长,积极寻找资源替代品,大力发展核电,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合理规划国土的开发与利用,深化可持续发展思想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制约力。
【解析】第(1)题,从图中直接看成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变化。第(2)题,提出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第(3)题,从人口、资源、环境方面分析,做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