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单元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单元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04 17:5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必修三专题二单元测试
1、北宋书学理论家朱长文在其《墨池编》中说:“公权正书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家。”以下书法作品中,符合材料观点的
A. B.
C. D.
2、在中国古代,科技处于发展的初期,它形成、发展于文化之中,并且与文化尤其是与儒家有着密切的联系。历代儒家不断地把科技纳入儒学的体系之中,在重视科技的同时,特别强调儒学对于科技的统摄作用。这实质上说明
A.儒学对科技的依附性增强 B.古代科技独立性的缺失
C.儒学重视科技发展的作用 D.科技对儒学发展影响大
3、有学者认为,(某种)书法成为文人的艺术,部分是因为书法的线条成为书写者身体动作的一种直接延展,它下笔可以很快,但随后演化为一种灵活的、动态的艺术形式,让每个书写者都能够发展自己的风格。下列作品特征与之相符的是
?
A.《仇锷碑》 B.《会稽刻石》
?
C.《松风阁》 D.《自言帖》

4、下图为清中期杰出画家郑板桥创作的《竹石图》。画面简洁,三五枝竹竿依着瘦石一块神态挺拔潇洒,充满生机,而老竿新篁,墨有浓淡,层次分明。该画作


A. 突出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B. 体现了工笔重彩画的风格
C. 抒发风神消散的傲世风骨 D. 追求自然风景的写实描绘

5、清代书法家翁方纲在评论某一书体时说:“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据材料信息可知,他所评论的是
A. B.
C. D.
6、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提出“以自然之蹊迳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的观点。他强调创作要追求
A. 布局构图的精妙 B. 畅神写意的原则
C. 遵循自然的法则 D. 绘画技法的创新
7、乾隆帝酷爱书法,他在得到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后,将三帖藏于养心殿西暖阁内,亲书匾额“三希堂”,视为稀世瑰宝。下列对“三希帖”书体特征的分析准确的是

A. 圆劲均匀,粗细一致,形式奇古 B. 笔画详备,形体方正,规矩整齐
C. 疏密得体,收放结合,浓淡相融 D. 结构简省,钩连不断,纵任奔逸
8、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完全取代了雕版印刷
B 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 绘画由关注人物转为对自然景物的写实
C 郭守敬编订《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之大成 元代科技成就全面领先世界
D 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汴河沿岸风光和工商业繁?华的景象 风俗画成为宋代画坛的一大亮点
A. A B. B C. C D. D
9、观察如图。对该图特点的评价较为中肯的是

A. 面向生活,朴实、真切,反映时代精神风貌
B. 体现出中国画具有意境深远、写意传神等特点
C. 以神仙和传说中的故事场面及神仙形象为主体
D. 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的思想








10、中国书法艺术讲究线条的多样和章法自然,注重感情、气势、意境的表达。甚或近于山水画中的泼墨笔法,线条舞动如游龙疾驰,“变动如鬼神,不可端倪”,体现出一种纵意豪放的风姿神貌。这种字体是
A. B.
C. D.
11、歌曲《说唱脸谱》中唱道:“蓝脸的窦尔顿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歌中所述的戏曲形式是
A. 南戏 B. 杂剧 C. 京剧 D. 昆曲
12、明朝末年,钦天监依据《大统历》推算日食多次出现错误。1610年再次在推算日外发生日食,有官员认为“天人感应”“灾异尤甚”,有官员认为是钦天监推测日食方法有误,还有官员提出利用西洋历法补充改革传统历法。这表明当时
A. 天人感应的思想被否定 B. 经世致用成为社会思潮
C. 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D. 西方科学技术传入中国
13、著名画家俞剑华在谈某一绘画特点时,认为这是由于“(文人学士)非专门名家,并未受绘画上基本技能之严格训练。不过心中有一段意思,借笔墨以为摅写之具,所写之究为何物,所写之物似与不似,并未加重视”之故。这一绘画艺术:
A. 属于山水画派 B. 属于文人画派 C. 属于市民文化 D. 属于风俗画派
14、下图是北宋徽宗赵佶的书法作品《千字文》,这卷笔翰飞舞的墨迹,其底文的精工图案,是由宫中画师就纸面一笔笔描绘而出,与徽宗的墨宝可谓相得益彰,被誉为“天下一人绝世墨宝”。下面哪句话可以用以评价这幅作品


A.?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 B.?笔跃气振,跳动不息,行迹不定
C.?宽稳端庄,方劲古朴,博重雄浑 D.?收放结合,浓淡相间,雅俗共赏
15、包公戏是戏剧舞台上的艺术典型。京剧形成后,包公戏出现了复杂面貌,既有铡驸马时的铁面无私、主持正义的清官形象,也有用打龙袍代替打皇帝维护君主尊严的卫道者形象。这充分说明
A. 清代的包公戏更尊重历史事实 B. 京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
C. 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 D.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开始走向成熟
16、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家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这说明我国古代传统科技
A. 缺乏创新和逻辑 B. 与农业息息相关
C. 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D. 注重对经验的总结
17、安史之乱中,颜杲卿父子英勇就义,在极度悲愤中颜真卿写下了天下第二行书——《祭姪文稿》。后人评价“如熔金出冶,随地流走,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该作品为
A.        B.       
C.        D.
18、下图所示,修竹数根,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虚实,傲气风骨,这是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这类作品的风格是

? ? ? ?郑板桥《墨竹图》
A. 着重抒发个人的情感 B. 力图表现真实的景象
C. 极力描绘多彩的现实 D. 特别强调画面的完整
19、哪一剧种与中医、国画并列为中国的三大“国粹”
A. 越剧 B. 京剧 C. 元曲 D. 黄梅戏
20、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而采用某些色彩的,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如红色脸谱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色脸谱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由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
A. 折射了社会伦理秩序 B. 注重人物性格的多变
C. 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D. 表明了戏剧艺术成熟
21、材料 公元708年,玉妥宁玛·云丹贡布生于西藏堆龙给纳。其祖父和父亲都是藏医大师。十岁时,吐蕃赞普赤德祖赞知道他的医疗技术,送他到桑耶学习。赤德祖赞死后,其子赤松德赞继任赞普。他曾下令贵族出身的“西藏属民九名聪慧子弟学医”。玉妥宁玛·云丹贡布即是九人之一。他善于吸收百家之长,尤其对汉族的医学原理倍感兴趣。他先后到过尼泊尔、克什米尔、印度等地,并亲自率领弟子前往山西五台山求医。晚年,他还到“汉地达孜多”(即康定),一面调查,总结民间藏医的经验和医术,一面“为汉地诸王所属百姓行医治病”。玉妥宁玛·云丹贡布编著了古代藏医名著——《四部医典》,全书共一百五十七章,长达二千三百余页。它既有独特的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又具有西藏高原高寒地区的特点,千百年来,被藏医奉为经典医著。后来,经过许多医学家的注释、整理,愈趋详明。

——摘编自李竹青《唐代杰出的藏族医学家玉妥宁玛·云丹贡布》
(1)根据材料,概括玉妥宁玛·云丹贡布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玉妥宁玛·云丹贡布成为著名藏医的原因。




答案:
1-5CBDCB 6-10BCDAD 11-15CDBBB 16-20DAABC
21(1)贡献:编写《四部医典》,总结发展藏医理论;在藏区为百姓行医治病。
(2)原因:家庭环境的熏陶;吐蕃赞普的培养;个人聪慧好学,医术高超;医学成就突出;唐蕃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