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4-05 06:59: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人教版选修6 地理
思考:
1、人类能否无休止的开发地球资源?
2、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


1.举例说明主要的淡水资源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2. 结合实例,说明人类对水资源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形成正确的资源观。
学习目标
在被开发利用后能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经营再生,并继续被人类利用的资源。
可再生资源:
包括:
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问题探究:
可再生资源是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如果开发利用的强度超过其自我更新的能力,它就会退化、解体。

(一)世界淡水紧缺解决对策

世界
人口
增长























经济
继续
发展
1、世界水资源现状
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陆地上的淡水资源(狭义)










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0.94%
淡水:2.53%

海洋水96.53
%












冰川1.74%
其它淡水0.03%
地下水0.76%

永冻土底冰
湖泊淡水
土壤水
大气水
沼泽水
河水
生物水


2、世界水荒的原因
(1)、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数量有限
(有效淡水资源量仅为每年9000立方千米)
容易利用的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2)、有限的淡水资源在陆地上时空分布不均
(受气候等地理条件影响)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衡量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的丰歉程度。


(3)、人口增加、工农业发展及其他社会用水扩大世界总需水量的增加


(4)、不合理的开发管理: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
3、水资源短缺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1)制约经济发展:粮食产量、工业产值
(2)对生态产生不利影响
(3)引发国家和地区冲突
(4)直接损害人体健康


4、世界淡水紧缺解决对策
(1)修筑水库--解决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
开源:
(2)开渠引水--解决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



北水南调
(3)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
防止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表下陷
(4)海水淡化
反渗析技术
蒸馏法
海水
淡水
通过半透膜
海水
蒸发
淡水
成本较高,目前无法大规模推广
解决沿海城市淡水不足
①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器具
节流:
(1)加强宣传,

节约用水
(2)重视改进灌溉技术
由图中信息可以看出,三种灌溉系统的效率由高到底依次是:
滴灌、旋转式喷灌、重力流动式灌溉。
所以,从节流角度,滴灌、旋转式喷灌是农业灌溉的发展方向。
漫灌
喷灌
滴灌
污水
(3)在工业生产中,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水资源化等措施
净化
如何应对
水资源危机




开源






节流
合理开发地下水
修筑水库
开渠引水
海水淡化
人工增雨
废水处理再利用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水资源化
世界淡水紧缺解决对策


(二)中国水资源供需平衡对策
2、中国水资源的前景:
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到16亿,那时人均水资源量将降低到17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以下,形势更趋严峻。

1、中国在解决水资源问题方面已取得的成绩:

降低了单位产值的耗水量
对大型灌区进行节水改造,提高了节水能力
3、中国水荒的原因


水资源短缺的两种类型
资源性
缺水 是指当地水资源总量少,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供水紧张,如京津(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辽河流域、辽东半岛、胶东半岛等地区
水质性
缺水 是大量排放的废污水造成淡水资源受污染而短缺的现象。水质性缺水往往发生在丰水区,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共同面临的难题


3、中国水荒的原因
(1)自然原因:水资源分布时空不均。
时间上: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年际 变化大;
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2)人为原因:
工农业发展、人口增长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
水资源利用不当,水污染严重;
节水意识淡薄,重复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水价较低。



案例探究湟水流域是青海省气候条件较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全省近60%的人口、52%的耕地和70%的工业分布于湟水流域。该区域在柴达木盆地开发和青海经济发展中占据“强东拓西”的战略位置,是国家开发大西北的重要窗口。随着人口增加和国民经济发展,湟水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左图示意湟水流域,右图为西宁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

(1)根据西宁的气候统计资料,分析湟水流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湟水流域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3 00—400mm,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而整个流域径流量较少,集中分布在河谷地区;
降水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季节变化很大,因而河流径流量夏秋多、冬春少,季节变化大。



湟水流域是青海省气候条件较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全省近60%的人口、52%的耕地和70%的工业分布于湟水流域。随着人口增加和国民经济发展,湟水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左图示意湟水流域,右图为西宁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

(2)说明湟水流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有利影响:自古以来湟水流域为当地生产和生活提供水资源,使该地区成为青藏高原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
不利影响:湟水流域径流量较少,难以满足该流域当前的生产与生活用水;径流量年际和季节变化大,加重了水资源的紧张状况,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口增加和国民经济发展,湟水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左图示意湟水流域,右图为西宁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

(3)分析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经济给湟水流域带来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生产、生活废水,无节制排放,导致水质性缺水现象;
过度开发,需求量增多,水资源面临枯竭;
易造成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
(4)针对湟水流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解题思路:开源;节流+生态环境建设
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恢复生态系统,提高涵蓄能力。
例如: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
阅读:我国《水法》关于水资源保护的规定
解决水问题,既要有技术措施、科学管理,还要有法律约束




(4)针对湟水流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跨流域调水,实施引大(通河)济湟(水)工程;
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倡导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
加强水污染防治;
加强水源地的保护;
恢复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治土地荒漠化;
依法对流域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可用水资源绝对量少
自然原因

水资源需求量大增
水污染、浪费严重
人为原因


合理利用水资源

开源
节流
课堂总结: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供需矛
盾突出
水危机

合理开发地下水
修建水库蓄积水
开渠引水
海水咸水淡化水
人工增雨
提高节水意识
改进灌溉技术
提高重复利用



下图为华北某城市2003年和2013年供水、用水对比图。读图回答1—2题(双项选择题)






1.2013年
A.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 B.供水总量增大
C.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D.生活用水增幅最大
2.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
A.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B. 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
C.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 D.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生产活动的水足迹是指支持一个国家(地区)在其本地进行产品生产与服务供给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淡水资源量。绿水足迹指产品(主要指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蒸腾的雨水资源量,对农作物而言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雨水被蒸腾的量。蓝水足迹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地表与地下水的总量。灰水足迹指以现有水环境水质标准为基准,消纳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所需要的淡水量。读我国部分省、市、自治区生产活动水足迹组成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单项)
4.导致新疆和海南绿水足迹差异显著的原因可能是:
①新疆的年降水量小于海南 ②海南的年平均气温高于新疆 
③海南的耕地面积大于新疆 ④新疆的农作物以耗水量大的品种为主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3.灰水足迹衡量的是生产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下列地区中,生产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最严重的是:
A.黑龙江??????? B.江苏?????
C. 海南 ? ????? D.新疆


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 千米。图Ⅰ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Ⅱ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2)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