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共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共5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4-05 18:5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1.3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人教版高二年级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
学习目标 
1.理解环境观概念、主要功能及传统环境观与新环境观的区别。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基本内容和基本思想。


一、一种新的环境观
二、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三、将可持续发展落实在身边
1.环境观的概念:
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它是世界观的一部分,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并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
一、一种新的环境观

阅读漫画:全球商业性捕鱼“简史”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展示了什么问题?
答案 本图形象地展示了海洋中渔业资源锐减的严峻现状。
(2)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由于人类渔船数量的增多,渔具、捕鱼技术的进步,海洋捕捞范围的扩展,捕鱼量大增,超过了渔业资源再生的速度,造成了海洋渔业资源数量锐减,质量下降,也使部分物种濒临灭绝。
(3)这两幅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 该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类没有正确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使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短期经济利益与长期的环境效益之间的矛盾加剧。
(4)怎样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答案 转变人类的环境观。
(5)人类应该怎样实现“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平衡与协调”?
答案 只要人们正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尊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认真研究,谨慎而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就能实现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协调与平衡。
我国吉林省查干湖冬捕:每年12月到次年2月是捕鱼节,其他月份为休渔期。
2.新的环境观:以求达到环境与发展双赢!
环境观发展的四个阶段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1、崇拜自然
阶 段
时 期
生产力水平
主要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
崇拜自然
采猎文明
水平低下,发展缓慢
改造环境能力微弱
崇拜和依赖
2、改造自然
阶 段 时 期 生产力水平 主要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

改造自然
农业文明
生产力发展灌溉和农耕
依附减弱,对抗增强环境遭到破坏
环境科学萌芽
3、征服自然
阶 段
时 期
生产力水平
主要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
征服自然
工业文明
发展速度惊人
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局部地区环境污染演变为公害
人类试图成为环境主宰
4、谋求人地协调
阶 段
时 期
生产力水平
主要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
谋求人地协调
20世纪60年代以来
人口激增,资源欠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达到较高的水平
环境和发展得到关注,20世纪7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
? 传 统 的 环 境 观 新 的 环 境 观
人地关系
基本观点
后果
人地对立
“天人合一”或
“人地归一”
征服自然(到了工业社会,人类才真正实现了征服自然的愿望)。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开发矿山、拦河筑坝、移山填海,人想一定胜天,一时间,
人类似乎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向人们发出警告,
公害病频发就是对人类的报复。人们
终于不能再陶醉在“征服自然”的成就
感中,不得不对自己“征服自然”的
行为进行反思。
良性方向发展
认为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人,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早期

中期

晚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不同发展阶段
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人均耕地减少,耕地破碎,生产规模小,不利于机械化推广,粮食商品率较低,粮棉生产在全国的地位下降
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受地理条件的限制,耕作业落后
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成为鱼米之乡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不同发展阶段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

区域发展水平 产业结构变化特点 三大产业的
产值比重格局
传统的农业区域或
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 农业经济比重相当大,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 一、二、三
或一、三、二
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 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 二、一、三
或二、三、一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第二产业。先进科技和信息、金融等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三、二、一
区域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合理
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环境问题的成因?

人地关系不协调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
(粗放型)
null

环境问题的发生,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
环境问题


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
1、水资源短缺
2、土地资源短缺
3、能源资源短缺
4、矿产资源短缺

1、水土流失
2、土地荒漠化
3、生物多样性减少


环境污染
1、大气污染
2、水污染
3、土地污染
4、固体废弃物污染
5、……
索取 > 再生
排放 > 净化
在原有的模式下难以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必须寻找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谋求人地协调发展!
背景:在20世纪,人类在经受了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困扰之后,不得不严肃地考虑人类发展的道路。联合国召开了有关环境和发展的大会,世界各国领导人和科学家共同探讨了这个重大问题,认同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 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鼓励经济增长;
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基本思想:
二、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基本内容:一是要发展,要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二是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这就是可持续。
在春季三个月里,为使山上的草木与河湖中的鱼鳖得以生长,不允许携带工具登山砍伐和下河湖捕鱼。
1.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长,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
2.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用排干湖水的办法捕鱼,怎能捕不到鱼?但明年就无鱼可捕了。用烧荒的办法打猎怎能得不到猎物?但明年就无兽可猎了。
中国古代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3.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知道满足才不会遭到折辱,懂得适可而止才不会遭到失败,才会长久持续。
草木茂盛成长期间,不许携带砍伐工具进入山林,是为了不断绝其生长。水生动物繁殖期间,不许携带捕捞工具进入河湖,也是为了不断绝其生长。由于不失节气地做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这四件事,才使粮食生产不断,百姓有余粮。由于能按时节对河湖池沼认真地实行禁捕,才有百姓吃用不完的优质水产。按时节采伐、养长,山林才没有变得光秃不毛,百姓才有用不完的木材。
4.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川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尤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 ?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社会系统



经济系统
人的管理调控
生态系统



物质产品、资金等
劳力、科技等










生活废弃物
环境资源
生产废弃物
环境资源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生存)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生产)
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生活)
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公平性原则
同代人之间

代际之间

物种之间

地区之间

公平
(2)持续性原则
经济活动社会发展

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处理好关系
合理开发和利用
保持适度规模
—自然资源
——人口
——经济与环境
(3)共同性原则
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
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4.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庞大的人口压力:人口数量大
资源短缺:人均资源短缺、资源利用率低
深刻的环境危机
途径

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农业
绿色消费
原因

我国制订了《中国21世纪议程》,在其框架下一批优先项目正在付诸实施。
5.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以建设“美丽乡村”为例
我国南方某农村:
镜头一:当地村民描述,该地区长期以来,以种桑树、养蚕、种甘蔗、养鱼为生,由于收入微薄,很多青壮劳动力被迫外出打工。
镜头二:部分村民为了图方便,随意把蚕沙堆放在村头小河边,或从桥上倒入河道,垃圾遍地、河水变黄、小墨蚊到处飞,臭气熏天。
请结合他们的现状和自己所学知识为该地区的发展献计献策,可以尝试画结构图的形式。(让各行各业兴起来,环境好起来。)
循环经济
生态农业
农家乐
美丽乡村(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措施:
1、产业结构调整:变单一农业为多产业并举。
2、产业联系:综合循环利用
3、开发新能源
……
5.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以重庆北渡构建铝循环经济产业园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为例

1、如何理解循环经济?
2、在工业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生产方式是什么?
3、该生产方式的效益如何?
1、如何理解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
发展模式。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等三个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
北渡铝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
2.在工业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生产方式是什么?
从 — — —
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
清洁生产
只重视末端治理吗?
原料开采
生产制造
消费使用
废弃物处理
3.该生产方式的效益如何?
北渡铝产业园加大科技投入,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打造完整循环产业链条,获取了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通过大、小循环,减少废弃物排放、减少污染,获得了很好的生态效益,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项目 传统经济
资源利用方式
资源利用率
废弃物处理
物质流动
效益
粗放一次性利用
利用率低
废弃物大量排放
物质单向流动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不统一
集约循环利用、
资源输入减量化
资源再利用、利用率高
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物质反复循环流动
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循环经济
思考循环经济和传统经济的区别?
树立正确的观念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把正确的认识见诸行动,我们可以为可持续发展做点什么?
1.不适用一次性木筷
2.倡导免赠贺卡
3.参与垃圾分类回收
4.自备包购物,
抵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5.不攀折花木,不吃野生动物
6.购买带有环境标志的商品
。。。。。。
三、将可持续发展落实在身边
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
我们生于斯、长于斯
保护它、珍惜它
我们责无旁贷
只要我们有心
一个举手之劳
可以为濒危的地球带来重生
可以为蓝色的星球带来希望
做一个环境保护的践行者!
课堂小结
环境观的概念
传统的环境观
可持续发展观
新的环境观
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鼓励经济增长
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思考:下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类型区划分示意图,分析回答
下列问题
(l)读图,描述我国可
持续发展区域的空间分
布规律

(2 ) M 地区在可持续发
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主
要有 ;
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面
临的主要问题是 。
(3 ) N 地区可持续发展中所面临的严峻生态问题有

从沿海向内陆,可持续
发展状况从良好到 较差状态。
环境污染严重
资源能源不足
气候干早、植被稀少,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脆弱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