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第2节 氧化和燃烧
第2课时 灭火、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答案显示
增大空气的流通,使燃烧更旺;用湿抹布扑盖,隔离可燃物
C
D
C
D
A
C
C
D
C
盖上锅盖;隔绝氧气;将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答案显示
见习题
小木棒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着火点较低的油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小木棒温度较易达到着火点
C
C
A
(1)隔绝空气 (2)不可燃、不助燃、耐高温、无毒、不易破损、绝缘性好、柔软性好等(写一点即可)
(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蜡烛熄灭;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1.有关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失火的原理,说法错误的是( )
A.隔绝空气
B.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C.清除可燃物
D.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吸热降低了温度
C
【点拨】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且汽化时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
2.如图,在密封的纸盒上挖一个直径10 cm的圆形小洞,并在洞口前方约1米的位置,放置一根点燃的蜡烛,用双手在纸盒两侧拍击,蜡烛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可燃物
B.缺乏O2
C.排出的气流中CO2的含量高
D.温度降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点拨】双手在纸盒两侧拍击,排出的气流会带走热量使周围温度降至蜡烛着火点以下,使蜡烛熄灭,故选D。
【答案】D
3.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发生森林火灾,火灾地点在海拔3 800余米左右,地形复杂,坡陡谷深。扑火人员在转场途中,受瞬间风力风向突变影响,突遇山火爆燃,导致30位灭火人员不幸牺牲。下列关于火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风为可燃物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B.林下堆积的地面植被、干草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
C.风力风向突变的风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
D.在山上取水非常困难,用水灭火主要是水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点拨】风可使空气流通,为可燃物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A不符合题意;林下堆积的地面植被、干草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B不符合题意;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一般不能改变,C符合题意;水在蒸发时会吸热,用水灭火主要是水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D不符合题意。
【答案】D
4.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用力甩一下能熄灭,其原因是( )
A.清除了可燃物
B.木条的着火点升高
C.隔绝了氧气
D.温度降到木条的着火点以下
D
【点拨】甩一下,风带走了木条的热量,将温度降低到了木条的着火点以下。
5.下列变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的是( )
A.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发生反应
B.生石灰溶于水
C.木炭燃烧
D.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
A
【点拨】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发生反应会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放热
B.只有发生燃烧的化学反应才会放热
C.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D.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C
7.下列灭火措施或逃生方法合理的是( )
A.酒精灯打翻在实验桌上着火时用嘴吹灭
B.图书室内的图书着火时用水浇灭
C.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D.遇森林着火时向顺风方向逃跑
【点拨】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若缺少一个则可灭火,所以灭火原理为撤离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温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答案】C
8.下列都涉及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将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混合反应: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B.烟花燃放: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热能等能量
C.天然气燃烧: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铜-锌原电池使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点拨】铜-锌原电池使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错误。
【答案】C
9.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
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
C.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
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点拨】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性质,一般不能改变,C错误。
【答案】C
10.若炒菜时油锅内的油着火了,采用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______,利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将燃着的蜡烛吹灭,利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盖上锅盖
隔绝氧气
将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11.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烧得更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可采用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大空气的流通,使燃烧更旺
用湿抹布扑盖,隔离可燃物
12.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蜡烛用嘴一吹即灭,是因为吹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
B.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
C.由图b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
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D.如图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
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点拨】蜡烛用嘴一吹即灭,是因为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少,嘴吹来的空气使其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而不是因为吹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将固体燃料粉碎再燃烧,是为了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料的燃烧,而不是为了延迟燃烧的时间,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由图b的现象可知,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所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C正确,符合题意。火柴头斜向下时,能充分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而不是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答案】C
13.学习化学要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书、档案失火,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B.发现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
C.被困火灾区,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加水灭火
【点拨】当图书、档案失火时,为了防止图书、档案损坏,最好选择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这样不留下痕迹,故A错误;打开排风扇产生的电火花会引燃泄漏的煤气,可能会爆炸,故B错误;被困火灾区,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是为了防止烟尘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口鼻,故C正确;着火的油锅内加水,油的密度比水小,油浮在水面不能使火熄灭;应用锅盖盖住着火的油锅,隔绝氧气,会使油因不能与氧气接触而熄灭,D错误。故选C。
14.Mg(OH)2分解需吸收热量,生成耐高温的MgO和水蒸气。利用这一性质,可将Mg(OH)2添加到易燃性材料中做阻燃剂。关于Mg(OH)2能起阻燃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Mg(OH)2分解要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Mg(OH)2分解能降温,使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
C.Mg(OH)2分解生成的MgO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了空气
D.Mg(OH)2分解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
【点拨】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能使温度降低,但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A错误。
【答案】A
15.现在公交车上都要求备有灭火毯,该灭火毯在无破损的情况下能重复使用。若车内起火,在起火初期快速取出灭火毯,抖开后覆盖在火焰上,直至扑灭。
(1)灭火毯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推测,制造灭火毯的材料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性。
隔绝空气
不可燃、不助燃、耐高温、无毒、不易破损、绝缘性好、柔软性好等(写一点即可)
16.为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
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某同学进行了探究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将同样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可以观察到乒乓球碎片首先燃烧起来,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如图乙所示:在燃着的蜡烛上扣一个烧杯,过一会儿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蜡烛熄灭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17.小明在生活中观察到:点燃的小木棒燃烧端朝上,往往没燃尽就熄灭,而燃烧端朝下,往往不易熄灭。从燃烧的条件来看,你认为燃烧端朝上的小木棒,没燃尽就熄灭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小木棒事先涂油,燃烧端朝上也不易熄灭,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木棒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着火点较低的油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小木棒温度较易达到着火点
18.在元旦晚会上,化学老师表演了“滴水生火”的魔术。他向包裹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了几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了(见图甲)。
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什么
脱脂棉会燃烧起来呢?
【猜想】根据燃烧条件,知道脱脂棉是可燃物,小新认为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生成了可以支持燃烧的物质;小海又进行了补充:此反应还会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很多热量,进而满足了燃烧的另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出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实验与探究】设计装置如图乙所示:
(1)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水滴加的速率,看到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将带火星的
木条靠近P出口,看到木条复
燃,推测此气体是__________。
氧气
(2)实验中还观察到,M处有大量气泡冒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由此证明上述猜想是正确的。
【拓展与交流】根据以上探究,要保证“滴水生火”魔术成功,从反应物的角度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热,使吸滤瓶内压强增大
滴加的水应适量
【点拨】【猜想】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可知,脱脂棉能燃烧是因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可以支持燃烧的物质,且放出了大量热。【实验与探究】(1)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具有助燃性,是氧气。(2)导管口冒出气泡,可能是生成了气体,也可能是气体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通过分析,吸滤瓶中没有生成气体,只能是吸滤瓶中的气体温度升高,故可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热使吸滤瓶内压强增大。
【拓展与交流】滴加的水太多会使脱脂棉不能与氧气充分接触,滴加的水太少又会导致生成的氧气量不足或放出的热量太少,温度达不到脱脂棉的着火点,所以要使魔术成功必须控制水的用量。
(共37张PPT)
第2节 氧化和燃烧
第1课时 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答案显示
①②④
A
C
D
B
C
D
B
A
C
氧;缓慢氧化;剧烈氧化;氧化
D
可燃物;助燃剂;该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显示
(1)白磷A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温度计示数上升,红磷C不燃烧 (2)提供热量和使白磷B与空气隔绝
(1)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2)①足量;②密封好
D
A
A
D
C
C
1.物质跟____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塑料制品的老化和金属表面的锈蚀,这些氧化反应进行得非常缓慢,称为____________,有些氧化反应非常剧烈,如物质的燃烧等,称为____________。在氧化反应中,氧气具有________性。
氧
缓慢氧化
剧烈氧化
氧化
2.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有_________;二是要有_________;三是温度达到__________________。
该可燃物的着火点
可燃物
助燃剂
3.下列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金属的锈蚀 B.酒精的燃烧
C.木炭燃烧 D.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D
4.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反应的是( )
A.动物呼吸 B.钢铁生锈
C.蜡烛燃烧 D.食物腐烂
【点拨】蜡烛燃烧属于剧烈氧化。
C
5.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
C.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点拨】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如电灯发光,故A项错误;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但不一定有火焰产生,故B项错误,D项正确;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不一定能燃烧,如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而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故C项错误。
【答案】D
6.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 )
【点拨】玻璃棒不是可燃物,故A不符合题意;小木块和小煤块都是可燃物,且都与空气接触,木块先燃烧,说明木块的着火点比煤的着火点低,故B符合题意;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比较,可以得到燃烧与可燃物的着火点有关;将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比较,可以得到燃烧与是否接触氧气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烧杯中的蜡烛和外面的蜡烛比较可知,燃烧与是否接触空气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B
7.如图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A.有可燃物
B.有助燃剂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可燃物与火焰直接接触
C
8.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 )
【点拨】A项,烧杯中蜡烛熄灭是因为燃烧消耗掉烧杯内氧气,而烧杯外蜡烛燃烧是因为接触氧气,符合题意;B项,铜片上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不符合题意;C项,小木块和小石块放酒精灯上加热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不符合题意;D项,铜片上白磷燃烧,铜片上红磷和水中白磷不燃烧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和与氧气接触,不符合题意。
【答案】A
9.小明旅游时经常使用一种用纸代替金属材料制成的锅煮面,轻便易携带,你觉得煮面时纸锅不会被烧掉的原因是( )
A.面汤隔绝了氧气使纸锅不能燃烧
B.面汤使纸锅的着火点升高了
C.纸锅的着火点很高
D.加热时面汤蒸发吸热使纸锅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
【点拨】煮面时纸锅不会被烧掉是因为加热时面汤蒸发吸热使纸锅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
【答案】D
10.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其中“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木柴时,要尽量架空些,这样才能燃烧得更旺。“火要虚”的实质是( )
A.散热的速度加快
B.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木柴的着火点降低
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点拨】架空木柴,可以使更多的空气进入,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B正确。
【答案】B
11.解释“火上浇油”的说法合理的是( )
A.增加易燃物,使燃烧更旺
B.增大氧气浓度,使燃烧更旺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使燃烧更旺
D.增大物质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旺
A
12.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约为70%的酒精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如图所示。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
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点拨】酒精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量,水吸收热量汽化,带走大量的热量,且棉布的着火点比酒精高,温度达不到棉布的着火点,因此棉布不会燃烧。
【答案】C
①②④
14.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图a中火柴头竖直向上燃烧时容易熄灭,是因为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B.图a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
C.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
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
就不会很快熄灭
【点拨】火柴头竖直向上时,不能充分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而不是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故A错误。
【答案】A
15.运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现象对比,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燃烧条件之一
B.①③现象对比,说明有氧气参与是燃烧条件之一
C.白磷的着火点低于80 ℃
D.热水只起到加热作用
【点拨】①②现象对比,白磷可燃烧,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红磷着火点高,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燃烧条件之一,A正确;①③现象对比,水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水中没有氧气,说明有氧气参与是燃烧条件之一,B正确;铜片上白磷能燃烧,说明白磷着火点低于80 ℃,C正确;热水除起到加热作用,还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D错误。
【答案】D
16.如图所示,将白磷(a)和红磷(c)分装于Y形试管
的2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
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80 ℃)中,热水中还有
一块白磷(b)。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烧杯中热水的作用不仅提供热量,而且能隔绝空气
B.a与c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C.b与c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小气球能缓冲管内压强变化,同时防止白烟进入空气中
【点拨】烧杯中热水的作用不仅提供热量,而且能隔绝空气,A正确;a是白磷,c是红磷,a与c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B正确;c与b是红磷和白磷,且红磷与氧气接触,白磷与氧气不接触,不能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C错误;小气球能缓冲管内压强变化,同时防止白烟进入空气中,D正确。
【答案】C
17.关于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之间的关系描述合理的图是( )
【点拨】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关系,故A选项错误;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之间的关系不是包含关系,故B、C选项错误;D中图示符合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故D正确。
【答案】D
A
19.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 ℃,图中该物质不能燃烧的点是( )
A.N、P点
B.P点
C.M、P点
D.Q点
C
【点拨】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由此可知,N、Q点能燃烧,M、P点不能燃烧。
20.如图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设计的实验。甲中的白磷未燃烧,而乙中的白磷发生了燃烧。
(1)该实验主要探究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足量
密封好
21.为了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白磷、红磷均不超过绿豆大小,锥形瓶中的白磷A与红磷C尽量拉开距离),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
(1)写出锥形瓶中产生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本实验目的,写出烧杯中70 ℃热水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磷A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温度计示数上升,红磷C不燃烧
提供热量和使白磷B与空气隔绝
【点拨】(1)锥形瓶中白磷A温度能达到着火点且能与氧气接触,所以能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白磷燃烧放出热量,温度计示数上升,红磷C不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