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化学方程式 同步练习(3课时)(课件 37+32+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节 化学方程式 同步练习(3课时)(课件 37+32+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4-07 18:48:20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第3节 化学方程式
第3课时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答案显示
见习题
见习题
C
A
C
D
D
B
B
A
(1)符合;参加反应的硫粉和铁粉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硫化亚铁的质量 (2)7∶4 (3)84;132
6.2 g;8∶3
见习题
1.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依据是(  )
A.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化学反应的过程
B.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C.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D.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质量比等于各生成物质量比
C
2.在反应2A+3B===2C+4D中,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用一定质量的A与12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1 g C。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8
B.B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16∶9
C.同时生成D的质量是9 g
D.反应中,A与C的质量之比是8∶11
【点拨】B项,根据分析,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若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则可计算D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此反应中B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16∶9,该选项说法正确;C项,根据分析,D的质量为9 g,该选项说法正确;D项,A与C的质量之比是8 g∶11 g=8∶11,该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A
C
4.有A、B两种混合粉末,质量分别为m1、m2。A由CaCO3和KHCO3组成,B由MgCO3和NaHCO3组成。将A、B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均为a g(已知:KHCO3+HCl===K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5 m1=21 m2
B.混合物A中CaCO3和KHCO3的质量比一定为1∶1
C.m1=m2
D.混合物B中MgCO3和NaHCO3的质量比可为任意比
【点拨】A项,由化学方程式计算可知,A中两物质与盐酸反应都是每100份产生44份二氧化碳,B中两物质与盐酸反应,都是每84份产生44份二氧化碳,因A、B产生二氧化碳质量相等,所以25m2=21m1,不符合题意;B项,混合物A中CaCO3和KHCO3的质量比为任意比值,不符合题意;C项,由前面分析可知m1应大于m2,不符合题意;D项,混合物B中MgCO3和NaHCO3的质量比可为任意比,符合题意。
【答案】D
5.1.69 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3.6 g水,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论断:
①一定含C、H;②一定不含O;③可能含O;④一定含O;
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2;
⑥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4。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⑥ B.①②⑤
C.①③⑥ D.①④⑥
D
6.某有机物6.0 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 g二氧化碳和10.8 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  )
A.一定只含有碳元素
B.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答案】B
7.在化学反应A+B2===AB2中,A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8 g A和5 g 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2的质量是(  )
A.10 g B.13 g
C.16 g D.18 g
A
?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硫粉的质量/g 16 32 32
铁粉的质量/g 28 28 56
硫化亚铁的质量/g 44 44 88
(1)第二次实验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说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之间存在着比例关系,从上表可知,参加反应的铁和硫的质量比是________。
(3)若该同学要进行第四次实验,如果要将48 g硫粉完全反应,则需要铁粉______g,能生成硫化亚铁______g。
符合
参加反应的硫粉和铁粉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硫化亚铁的质量 
7∶4
84
132
【点拨】(1)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第二次实验硫化亚铁的质量小于硫粉的质量与铁粉的质量之和的原因是硫粉过量(通过计算可知硫粉过量16 g),但实际参加反应的硫粉和铁粉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硫化亚铁的质量(16 g+28 g=44 g)。(2)由实验数据可知,三次实验中第一次16 g硫粉和28 g铁粉恰好反应,生成44 g硫化亚铁,所以参加反应的铁和硫的质量比=28∶16=7∶4。
9.在反应A+3B===2C+2D中,已知A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11,一定量的A和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4.4 g C和1.8 g D,则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之和为________,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和生成D的质量比为________。
【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故A、B的质量之和等于C、D的质量之和,即4.4 g+1.8 g=6.2 g;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等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学计量数之比,设参加反应的A物质的质量为x,
【答案】6.2 g;8∶3
10.小科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其他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中碳酸钙的含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利用气密性良好的图甲装置进行实验:①称取石灰石样品6 g,加入锥形瓶中,塞紧瓶塞,从左侧持续缓
慢鼓入空气;②一段时间
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注入
足量的稀盐酸,开始计时;
③待装置D总质量不再增加时停止鼓入空气。实验过程中测得装置D增加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浓硫酸能吸收水,NaOH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
(1)根据图乙,运用化学方程式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下列情况中,会导致测得的碳酸钙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_______。
①去掉装置A,将空气直接鼓入装置B
②去掉装置C,将B与D装置直接相连
③当气泡停止产生时立即停止鼓入空气
C
【点拨】(2)甲图中A装置主要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B装置是反应装置,C装置主要为了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D装置主要是为了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碳;①去掉装置A,将空气直接鼓入装置B,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也被D装置吸收,导致二氧化碳气体质量增大,计算出的碳酸钙质量也会偏大;
②去掉装置C,将B与D装置直接相连,缺少气体干燥装置,水蒸气也会被D装置吸收,导致测出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增大,则计算出的碳酸钙质量分数也会偏大;③当气泡停止产生时立即停止鼓入空气,反应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气体没有完全被D装置吸收,导致测出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偏小,则计算出的碳酸钙质量分数偏小。
【答案】①②
11.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6 g,加热至混合物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6.4 g,将剩余固体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滤液是10%的氯化钾溶液(假设溶液无损失)。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
(2)二氧化锰的质量。
(3)氯化钾溶液中水的质量。
12.过氧化氢溶液长期保存会自然分解,使得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小军从家中拿来一瓶久置的医用过氧化氢溶液,和同学们一起测定溶质质量分数。他们取出该溶液51 g,加入适量二氧化锰,生成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0.48
(2)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物质 质量/g
坩埚+硫酸钙晶体 20.85
坩埚+硫酸钙 20.49
坩埚 19.13
根据测得的数据,得x值为(  )
A.1 B.2 C.3 D.5
【答案】B
(共32张PPT)
第3节 化学方程式
第2课时 化学方程式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答案显示
D
D
A
C
A
(1)1;3;2;3 (2)2;2;3 (3)2;1;1 (4)2;2;1
①②;④;③;①;④;⑤
化学式;(1)客观事实;(2)质量守恒定律;(3)反应条件;生成物的状态
A
答案显示
(3)B
D
A
A
五氧化二磷;124;160;284;化合
见习题
2CaCO3+2SO2+O2===2CaSO4+2CO2
1.用________来表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叫做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1)以_________为依据;
(2)要遵循______________;
(3)说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式
客观事实
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条件
生成物的状态
2.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用 与 代表A、B两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B.反应前后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A2+3B2===2AB3
D.该生成物1个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
【点拨】本题应从分子的原子构成和反应前后粒子的变化角度入手。从微观示意图可看出,反应物中共有两种原子,其中每种原子构成一种分子,生成物是一种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据此逐项分析即可。
【答案】A
【点拨】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了反应,生成什么物质,以及反应物是在什么条件下进行反应;(2)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各物质间的分子、原子个数之比;(3)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答案】D
4.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化学反应的快慢
B.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C.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D.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A
【答案】C
【点拨】B项,方程式没有标反应条件、没有配平,不符合题意;C项,铁燃烧生成物为四氧化三铁,生成物化学式书写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方程式中左边反应物有气体,所以有气体生成不标气体符号,不符合题意。
【答案】A
D
1 3 2 3
2 2 3
2 1 1
2 2 1
其中“↑”使用不当的是________,“↑”遗漏的是________,反应条件未注明的是______,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________。化学方程式未配平的是_________,化学方程式完全正确的是__________。
①②





【点拨】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C
【点拨】根据图示中反应的粒子构成及粒子个数分析。
A
12.如图是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
【点拨】A项,反应条件是点燃,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2∶1∶2。各物质的质量比为:4∶32∶36=1∶8∶9,正确;B项,反应条件是通电,错误;C项,各物质的质量比为:56∶32∶88=7∶4∶11,错误;D项,不是化合反应,错误。
【答案】A
五氧化二磷
124
160
284
化合
14.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观察化学方程式可得到很多信息。请你根据化学方程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物是浓硝酸,反应条件是光照或加热,生成物是二氧化氮、氧气、水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光照或加热条件下,每1个硝酸分子分解生成4个二氧化氮分子、1个氧分子和2个水分子
每252份质量的硝酸在光照或加热条件下,生成184份质量的二氧化氮、32份质量的氧气和36份质量的水(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5.我国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炭和石油,产生的SO2遇到雨水形成酸雨。目前有一种较有效的方法,即用直升机喷撒碳酸钙粉末,脱硫效果可达85%,碳酸钙与SO2及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和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aCO3+2SO2+O2===2CaSO4+2CO2
16.某同学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
清洗试管时,试管中的固体物质溅落在衣服上,留下了黑点,用彩漂液(主要成分是过氧化氢)清洗,黑点处迅速产生气泡,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气泡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造成松花江水环境污染,事故产生的污染物为苯(C6H6)和硝基苯等有机物,对人体十分有害。其中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具有挥发性,硝基苯是制一种剧烈炸药的原料,它们都具有可燃性,请写出苯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当汽车尾气产生的NO2在日光照射下分解成为NO和氧原子时,即开始光化学烟雾的循环,不断地产生O3,这个循环包括下列3个化学方程式:(1)NO2===NO+O;
(2)__________________;
(3)O+O2===O3,则(2)中的化学方程式是(  )
A.NO+O===NO2 B.2NO+O2===2NO2
C.O3===O+O2 D.2N2+2O3=== 4NO+O2
【点拨】根据题中信息可确定:一、NO2能循环产生;二、NO2分解产生的氧原子只能与氧分子结合成O3;三、O3通过循环会越来越多。综合以上几点可判断(2)中的化学方程式主要是重新合成NO2,且不能消耗氧原子,也不能有O3出现,所以B选项正确。
【答案】B
(共37张PPT)
第3节 化学方程式
第1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答案显示
D
D
A
C
C
A
S
见习题
D
化学;参加化学反应;反应后生成
C
重新组合;种类;数目
C
B
C
C
D
答案显示
C
(1)没有气体参加反应,反应过程中也没有气体生成 (2)一部分氧化镁逸散到空气中;变大 
(3)ABC;AB
C
1.在________反应中,_________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_______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
参加化学反应
反应后生成
2.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组成反应物分子的原子____________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_和________没有改变。
重新组合
种类
数目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下列各项:①分子种类;②原子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原子数目;⑤元素种类;⑥原子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④⑤⑥ D.③④⑤⑥
【点拨】①分子种类一定改变;②原子种类一定不变;③分子数目可能改变;④原子数目一定不变;⑤元素种类一定不变;⑥原子质量一定不变。
C
4.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是5∶2
C.该反应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D.该反应前后的分子种类改变
【点拨】根据题目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所以A错误;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是1∶1,所以B错误;该反应中有一种反应物为单质,所以C错误;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D正确,故选D。
5.NH4ClO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
A.CO2 B.Cl2 C.O2 D.N2
【点拨】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A
6.银制容器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变黑,原因是银和空气中的微量硫化物等物质发生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Ag+2H2S+O2===2X+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AgS B.Ag2O
C.Ag2S D.Ag2O2
C
7.在化学反应A+B===C+D中,若有5克的A与11克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7克的C和一定质量的D,则D的质量为(  )
A.5克 B.16克 C.9克 D.23克
【点拨】在化学反应A+B===C+D中,若有5克的A与11克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7克的C,根据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不变可知,生成D的质量为(5+11-7)克=9克。
C
8.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它们的质量如白色条形图所示,反应结束后,它们的质量如灰色条形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过程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7∶6
D.反应过程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2∶1
【点拨】由图像可知,甲反应后质量增加,为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4克,乙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6克,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丁反应后质量增加,为生成物,生成质量为2克。A项,该反应为乙生成甲和丁,为分解反应;B项,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与该反应;根据题意可得,甲质量改变了4克,丁质量改变了2克,故反应过程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2∶1,所以C错,D正确。
【答案】D
9.科技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生成物的化学式可用C2H2O表示
D.反应前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A
10.一些心脏病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以在心跳骤停时刺激心脏,恢复心跳。一种用于心脏起搏器的锂电池,工作时发生的反应为4Li+2SOCl2===4LiCl+X+SO2↑。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可知X的化学式为S。
S
1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问题: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的白色粉末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加。
(2)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后,剩余的固体物质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减轻。
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镁条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条质量和氧气质量之和,所以生成的白色粉末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加,增加的是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应该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而生成物中有气体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所以剩余的固体物质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减轻。
12.10 g A和足量B混合加热发生化学反应,A完全反应后生成8 g C和4 g 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
A.1∶1 B.2∶1 C.4∶1 D.5∶1
D
13.在一定条件下,每10个X2分子和30个Y2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0个Z分子,则Z分子的化学式为(  )
A.XY B.XY2
C.XY3 D.X2Y3
C
【点拨】根据反应前后碳原子个数不变,可得2a=m,故A选项错误;根据反应前后氢原子个数不变:6a=2n,则3a=n,故B选项正确;由A、B选项的分析,2a=m,3a=n,则3m=2n,故C选项错误;根据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不变,可得2b=2m+n,故D选项错误。
【答案】B
15.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  )
A.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可能由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组成
C
16.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将5克铁和5克铜混合加热后,物质的总质量为10克,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不会发生变化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会发生变化
D.镁条燃烧后质量增加,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
【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和Y两种物质共80 g,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Z与W的质量也为80 g,Z与W的质量比为11∶9,则W的质量为36 g,因为反应中消耗X的质量是生成W的质量的4/9,故X的质量=36 g×4/9=16 g,故反应中消耗Y的质量为=80 g-16 g=64 g,故选D。
18.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
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
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
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C.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3∶17
D.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7∶10
【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从图中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丙的质量分数为100%-70%-14%-10%=6%,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100%-42%-40%-10%=8%;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70%-42%=28%,故甲是反应物;
同理可以通过图示确定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14%-8%=6%,故乙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0%-6%=34%,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答案】C
19.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4.0 2.0 3.0 2.0
反应后的质量/g 1.2 x 2.4 5.4
A. x=2.0,乙可能是催化剂
B.甲和丙是反应物
C.参加反应的甲、丙质量比是1∶2
D.丁一定是化合物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4.0 2.0 3.0 2.0
反应后的质量/g 1.2 x 2.4 5.4
【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4.0+2.0+3.0+2.0=1.2+x+2.4+5.4,故x=2.0;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质量会减小,生成物质量会增多,则可推测反应物为甲、丙,生成物为丁,故丁一定为化合物,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可能为催化剂。
【答案】C
20.某化学课外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1)乙同学用B实验证明了质量守恒定律,B实验能在敞口容器中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气体参加反应,反应过程中也没有气体生成
(2)丙同学用图C中的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发现一定质量的镁完全燃烧后留下的固体质量比反应前镁带的质量小,联系实验现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在燃着的镁带上方罩上烧杯,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出现的结果是固体质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一部分氧化镁逸散到空气中
变大
(3)综上所述,A、B、C所示三个实验中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实验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实验________。
ABC
AB
【点拨】(1)B实验没有气体参加反应,反应过程中也没有气体生成,所以可在敞口容器中进行;(2)参加反应的镁与氧气质量和等于生成的氧化镁质量,氧化镁质量应比镁的质量大,但反应时一部分氧化镁逸散到空气中,所以留下的固体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小;如果在燃着的镁带上方罩上烧杯,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则固体质量大于镁带的质量;
(3)综上所述,三个实验都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因镁带燃烧涉及气体反应,且没有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所以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而A和B实验可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