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二氧化碳 同步练习(3课时)(课件 38+30+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节 二氧化碳 同步练习(3课时)(课件 38+30+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4-07 18:51:17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4节 二氧化碳
第3课时
实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研究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答案显示
见习题
见习题
B
B
B
D
B
高;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a→b→c→f→g
B
(1)B(2)H2O+CO2===H2CO3
(3)①③
(1)瓶内氧气被耗尽(或氧气浓度下降或氧气含量减小) (2)H2CO3 (3)A、D
1.实验室制取CO2有以下步骤:①连接好装置;②向试管中小心放入几小块石灰石;③向试管中小心注入适量稀盐酸;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收集产生的气体;⑥用燃着的木条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CO2,以上操作按由先至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④②③⑤⑥
C.①③②④⑤⑥ D.③①②④⑤⑥
B
2.下图是小东“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实验的主要步骤,其中错误的是(  )
B
3.下列各图分别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收集、性质的化学实验,其中错误的是(  )
B
4.小金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二氧化碳性质研究。注射器内装有足量稀盐酸,硬质玻璃管中有四个棉球,其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棉球,
②、③为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
干燥棉球。下列关于实验过程及
现象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
A.若把稀盐酸换成稀硫酸则反应速率太慢,可能会影响实验结论
B.若把大理石换成碳酸钠则反应速率太快,可能会影响实验结论
C.通过①②或③④现象的比较,均能得出二氧化碳溶于水呈酸性
D.通过①④或②③现象的比较,均能得出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
【点拨】若把稀盐酸换成稀硫酸,生成的硫酸钙会包裹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进一步进行,导致反应速率太慢,从而长时间观察不到棉球变色,影响实验效果,故A正确,不合题意;若把大理石换成碳酸钠,则反应速率太快,短时间内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在玻璃管中,一些二氧化碳会向上运动,使上面潮湿的棉球变色,导致不能得到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结论,故B正确,不合题意;
只有酸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故C正确;①④都是潮湿的棉球,下面的④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而②和③都是干燥的棉球,不会产生任何变化,故D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5.我们曾经做过以下一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①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③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 ④CO2不支持燃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6.如图,在浮于石灰水上的木块上有一高一矮两支蜡烛,点燃后罩上烧杯,过一会儿,两支蜡烛在没有燃烧完的情况下先后熄灭。则先熄灭的是____(填“高”或“矮”)的蜡烛,此实验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点拨】蜡烛燃烧产生热的CO2,密度比空气小,自上而下聚集在烧杯中,使高的蜡烛先熄灭;生成的CO2会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7.如图是实验室用于制取、干燥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科学实验课上同学们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用来作干燥剂;碱石灰能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现要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请在上述装置中选择合适的装置,按气体的流向用导管的编号将装置连接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f→g
8.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制CO2,不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装置是(  )
【点拨】A项,关闭止水夹,试管内气压增大,液体被压出试管,固液分离,打开止水夹后,固液接触,反应进行,C、D项同理;B项,固体放在大试管中,加入酸后,酸和固体不能分离,无法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答案】B
9.化学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1)上述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与C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关的是________(填序号)。
B
(2)图A所示实验中,紫色干花(用石蕊试液浸泡过)最终会变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3)图C所示实验中,经振荡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________(填序号)。
①软塑料瓶变瘪;②瓶内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
③瓶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④瓶内溶液变红
H2O+CO2===H2CO3
①③
【点拨】(3)图C中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难溶的碳酸钙,且装置内压强变小,所以会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且塑料瓶变瘪的现象。
10.科学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1)图甲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瓶内氧气被耗尽(或氧气浓度下降或氧气含量减小) 
(2)图乙实验中,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使紫色干花(用石蕊试液浸泡过)变红。
(3)图丙实验中,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填序号)。
A.试管内液面上升
B.试管变瘪
C.试管内液体变红
D.试管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H2CO3
A、D
11.为了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
(1)用图甲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时,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发现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始终不能集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上述实验,你获知二氧化碳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条性质)。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反应物量不足
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其他合理答案即可)
12.小明用大小不同的玻璃罩罩在两组点燃的蜡烛上(如图甲),观察发现A组实验高处烛焰先熄灭,B组实验低处烛焰先熄灭。为了探究玻璃罩中烛焰熄灭顺序不同的原因,小明以A组为研究对象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将6个盛有等量澄清石灰水的敞口容器固定在铁丝上,点燃蜡烛,立即用小玻璃罩罩上(如图乙),分别记下各容器内石灰水变浑浊所需的时间。多次重复实验获得数据如表。
容器编号 1 2 3 4 5 6
平均时间/s 3.2 3.8 5.0 7.1 11.1 19.0
实验二:将3支温度计分别挂在小玻璃罩内不同位置(如图丙),点燃蜡烛,一段时间后发现温度计①示数明显增大,温度计②③示数增大不明显。
(1)根据实验一的结果,推测A组实验高处烛焰先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研究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玻璃罩中蜡烛燃烧产生热的二氧化碳上升,在顶部聚集并逐渐下沉
小玻璃罩中蜡烛燃烧对周围空气温度的影响
(3)结合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对B组实验现象做出简要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玻璃罩中蜡烛燃烧时,产生热的二氧化碳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冷却,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从周围下沉,导致大玻璃罩底部二氧化碳聚集并逐渐上升,所以B组实验低处烛焰先熄灭
(共38张PPT)
第4节 二氧化碳
第1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答案显示
D
D
D
C
B
A
无色;无味;气体;大;无色;雪状;“干冰”
Ca(OH)2+CO2===CaCO3↓+H2O
B
答案显示
D
a.试管内液面上升;b.试管内液体变为红色
CO2+H2O===H2CO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任写两条即可)
D
A
D
D
A
B
1.在通常状态下,二氧化碳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密度比空气____;在加压降温的情况下,CO2能变成________液体,甚至变成________固体,固体CO2叫做________。
无色
无味
气体

无色
雪状
“干冰”
2.CO2能溶于水,通常1体积水能溶解________体积CO2。CO2能跟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逸出CO2,红色的石蕊又变成_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色
1
CO2+H2O===H2CO3
紫色
3.检验CO2用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OH)2+CO2===CaCO3↓+H2O
4.证明汽水中含有CO2气体,最合理的做法是(  )
【点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个性质可以用来检验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
【答案】D
5.通过实验探究可获得较多的化学知识,对如图所示的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D.二氧化碳支持燃烧
【点拨】根据实验现象,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结合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答案】D
6.鉴别空气、O2和CO2三瓶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
A.通过实验测定气体的溶解度
B.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D.将少量澄清石灰水分别倒入三瓶气体中
【点拨】根据三种气体的不同性质进行鉴别,要有三种不同的现象,且方法越简便、现象越明显越好,据此选择。
【答案】C
7.向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再进行加热,溶液颜色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
A.红色-紫色-红色 B.紫色-红色-紫色
C.红色-紫色-蓝色 D.红色-无色-红色
【点拨】向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再进行加热时,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溶液又变成紫色。
【答案】B
8.下列实验现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点拨】A项,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B项,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C项,蜡烛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本身不燃烧,反映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D项,倾倒二氧化碳,杠杆左高右低,反映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答案】D
9.下列实验设计中,不能证明CO2的化学性质的是(  )
【点拨】向盛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倒入水,能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故不能证明一定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A错。
【答案】A
10.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中,只利用了物理性质的是(  )
A.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
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D.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
【点拨】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利用的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的性质,是物理性质,故B正确。
【答案】B
11.小明为了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将一个充满CO2的试管倒立于其中。
观察到的现象有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管内液面上升
试管内液体变为红色
【点拨】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使得试管内压强变小,所以试管内液面会上升,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因此还可以观察到试管内溶液变红的现象。
12.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物质一定是(  )
A.碳单质
B.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C.含碳、氧元素的化合物
D.含碳元素的物质
【点拨】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这种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变化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因此反应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答案】D
13.电视综艺节目中,舞台上的白色雾状物是(  )
A.干冰使得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滴
B.干冰升华产生的白色雾状二氧化碳
C.干冰吸收四周空气中的热后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
D.干冰吸热后变成的水蒸气
【点拨】固态的干冰在空气中易升华,而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量,导致周围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雾。
【答案】A
14.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A.①变红,③不变红
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点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②、③为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不变色,①、④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棉球变红,且④比①先变红。
【答案】D
15.如图,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2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弹簧夹,
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将观察到高处的蜡烛先熄灭
B.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更明显
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D.去掉烧杯中的1支蜡烛,也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
【点拨】由于二氧化碳密度大且不支持燃烧,所以集气瓶中放出的二氧化碳会在重力作用下沉积在烧杯底部,逐渐上升,因此低处的蜡烛先熄灭,故A错误;如果不移开玻璃片,那么放出一部分二氧化碳后,瓶内气压小于瓶外气压,二氧化碳就不会继续排出,实验无法进行,故B错误;
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阻断了蜡烛与氧气的接触,故C错误;实验中,如果去掉高处的蜡烛,仍能够得到二氧化碳密度大且不支持燃烧的结论,故D正确。故选D。
16.点燃两支长度不同的蜡烛,将其固定在桌面上,如图所示,如果用玻璃杯将两支蜡烛罩在里面,两支蜡烛最先熄灭的是(  )
A.长的蜡烛
B.短的蜡烛
C.同时熄灭
D.无法判断
【点拨】常温下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但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温度高,所以密度小于空气密度,上升到顶部,较长的蜡烛因缺氧气而先熄灭。
【答案】A
17.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已知氮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操作为: 
①从b端通入氮气 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
④将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其中实验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③①② D.④③①②③
【点拨】利用石蕊试液变色的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正确操作顺序为先将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再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证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再从b端通入氮气,再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最后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
【答案】D
18.下列四瓶气体存放方法正确的是(  )
B
19.康康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两条即可)。
CO2+H2O===H2CO3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
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点拨】观察到装置C中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共30张PPT)
第4节 二氧化碳
第2课时 二氧化碳的制取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答案显示
(1)B (2)a
A
见习题
C
B
D
B
见习题
C
C
C
(1)A (2)a
b
毛;二氧化碳能用排水法来收集
1.实验室常用________或________与________反应来制取CO2气体,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制取装置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因为CO2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收集该气体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检验CO2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理石
石灰石
稀盐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固液混合不加热型
向上排空气法
将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木条是否熄灭,熄灭说明已收集满
2.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发生装置可能相同
B.反应条件相同
C.气体收集方法可能相同
D.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
C
3.现有下列仪器:①锥形瓶;②酒精灯;③长颈漏斗;
④石棉网;⑤导气管;⑥水槽;⑦集气瓶。
其中在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时肯定用不上的是(  )
A.②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⑦ D.①③⑥
【点拨】制取二氧化碳时发生装置要选择固液常温型,收集装置用向上排空气法,所以酒精灯、石棉网、水槽一定不用。
C
4.实验室制备CO2气体并进行简单的实验,下列有关操作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先装药品后检查气密性
B.先加盐酸后加石灰石
C.先将导管从集气瓶中取出,然后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气体是否收集满
D.先在蒸馏水中加入1~2滴石蕊试液,然后再通入二氧化碳
D
5.实验表明,不能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而能用大理石粉末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由此得出的下列结论中,合理的是(  )
A.能发生反应的物质之间是否发生反应,与反应的条件有关
B.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C.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化学性质不同
D.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中各元素原子间结合状况不同
【点拨】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微溶物质会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持续进行,但用粉末状大理石则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增大,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答案】B
6.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CO2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
A.因为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故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因为二氧化碳在水中的逸出速率大于溶解速率,故也可用排水法收集
C.在发生装置中加入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
D.因为碳酸钙和盐酸在常温下即可迅速反应,故气体发生装置不需要加热
【点拨】制取二氧化碳不用稀硫酸,应用稀盐酸,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7.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其中的错误共有(  )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点拨】长颈漏斗在使用过程中要形成液封,下端管口要伸入液面以下;锥形瓶中的导管不能伸入液面以下;为了收集到更纯净的气体,集气瓶中的导管要伸入集气瓶底部;一共3处错误。
【答案】C
8.小张用足量的盐酸、石灰石反应,并尝试直接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一瓶CO2,你认为小张(  )
A.不可能收集到一瓶CO2,因为CO2可溶于水
B.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
C.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c接
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
D.选择A、B两种装置,导管a接
导管c可收集到一瓶CO2
【点拨】用B装置收集气体时要从c端进入,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C符合题意。
【答案】C
9.下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一些气体
的装置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
氧化碳时应选用图中________装置。
(2)若收集的气体是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选用C装置收集气体可避免污染空气。收集时气体应从C装置的________导管进入,并进行尾气处理。
A
a
【点拨】(1)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属于固液常温型,因此应选用图中的A装置;(2)若收集的气体是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收集气体时应从C装置的a导管进入。
10.下列实验室制取CO2的有关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点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药品是大理石和稀盐酸;不能使用稀硫酸,因为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微溶物硫酸钙,会附着在大理石周围,阻止反应继续进行,故B错误。
【答案】B
11.在实验室中利用如图装置,可以进行的实验是(  )
①用过氧化氢溶液与MnO2制取氧气
②用KMnO4固体制取氧气
③用KClO3与Mn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④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点拨】由实验装置可知:反应装置是固液不加热装置,因此②③不可以使用;收集装置采用的是向上排空气法,气体密度要比空气大,①②③④都符合;综上所述,只有①④符合题意。
【答案】A
12.实验室中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
(2)如果选用E装置来收集CO2气体,则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端进入。
B
a
【点拨】(1)实验室中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因为石灰石是固体,而稀盐酸是液体,所以发生装置选择固液常温型,即B;(2)如果选用E装置来收集CO2气体,则气体应从a端进入。
13.因为“1升水中大约能溶解1升二氧化碳”,所以我们常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在集满二氧化碳时,玻璃片的____(填“毛”或“光”)面应朝下盖上集气瓶。有同学质疑:因为发生反应时排出气体的速度很快,二氧化碳与水接触的时间很短,溶解的量可能不大。于是他们决定探究二氧化碳是否能用排水法收集。

他们查阅资料得到:①排水法收集时,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损失很小;②排空气法与排水法收集的二氧化碳的纯度比较如表所示:
他们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能用排水法来收集
收集的方法 二氧化碳的纯度
排空气法 71%
排水法 87.5%
【点拨】集气瓶的瓶口是磨砂的,在集满二氧化碳时,玻璃片的毛面应朝下盖上集气瓶,能防止二氧化碳气体逸出。由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损失很小,由表格可知用排水法收集的二氧化碳较为纯净,故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
14.科学实验提倡绿色环保,对实验装置进行微型化改进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图甲是实验室制取并检验CO2的装置,图乙是对图甲实验装置的“微型”化改进后的装置。
(1)图乙中微型塑料滴管在实验中的作用与图甲中的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仪器相同。
(2)图乙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液漏斗
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通常用甲装置完成该实验需要的盐酸是“微型”实验装置用量的10倍,“微型”实验装置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药品用量少,产生的废弃物也少,操作方便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
(5)用乙装置完成“制取并检验CO2”的实验,消耗了1.46 g10%的盐酸。请计算实验过程中产生CO2的质量是多少克?
解:设实验过程中产生CO2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73         44
  1.46 g×10%      x
73/(1.46 g×10%)=44/x 解得:x=0.088 g
答:实验过程中产生CO2的质量为0.088 g。
【点拨】(2)图乙中为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实验现象是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微型”实验装置具有的优点是药品用量少,产生的废弃物也少,操作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