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空气与生命 阶段专项复习(二)同步练习(课件 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阶段专项复习(二)同步练习(课件 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4-07 19:1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阶段专项复习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答案显示
(1)耗尽叶片内原有淀粉(2)与A瓶中等量的25 ℃的清水
(3)A叶片不变蓝,B叶片变蓝
BCD
(1)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叶片光合作用每小时合成有机物的质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2)20 ℃ (3)适当增加光照,降低温度
(1)低 (2)bcd
见习题
(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2)C (3)B
答案显示
(1)绿色植物;有机物和氧气
(2)微生物(或细菌、真菌)
(3)二氧化碳
B
(1)缺氧(2)光合作用制造氧气供小白鼠呼吸
(3)对照(4)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1.图甲是人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变化的示意图,图乙是平静吸气和呼气的胸廓变化示意图。
(1)在图甲的e点处,肺内气压比大气压________(填“高”“低”或“相等”)。

(2)当胸廓由A状态结束到B状态结束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可用图甲中的________段(用图中的字母表示)表示。
bcd
【点拨】(1)图甲中纵坐标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横坐标表示呼吸时间;在图甲的e点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2)图乙的B状态表示膈顶回升,胸廓的上下径缩小,故是呼气过程,左图中曲线bcd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
2.如图是人体气体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





(1)甲图表示的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2)甲、乙两处的气体交换主要通过(  )
A.呼吸作用 B.渗透作用
C.扩散作用 D.交换作用
(3)下列各项中二氧化碳含量最高的是(  )
A.肺泡 B.组织细胞
C.血液 D.组织液
C
B
【点拨】根据题图所示体内气体的交换可以判断,甲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乙图为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组织细胞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最高。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是二氧化碳气体从组织细胞中进入组织液中,组织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于血液里的二氧化碳含量,二氧化碳由组织液扩散到血液里。依据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
3.【中考·温州】为了探究温度对
蟑螂呼吸快慢的影响,小明设计
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
把一只健壮的蟑螂放入30 ℃的密闭容器内(如图甲),利用传感器测定10分钟内容器中温度值和氧气含量;10分钟后,将冰袋放置在容器两侧,使容器内的温度逐渐降低,并测定随后20分钟内的数据。多次重复实验。
方案二:
在两个温度不同的相同密闭容器中各放入一只健壮的蟑螂(如图乙),利用传感器测定30分钟内的相关数据。多次重复实验。
(1)该实验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蟑螂呼吸作用的快慢。
(2)与方案二相比,方案一的变量控制有什么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一点)。
装置内氧气含量降低的快慢
排除不同蟑螂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或在同一容器内控制温度连续变化)
(3)根据方案一所得数据(如图丙),三位同学分别在图丁中画出了甲装置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大致变化趋势,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
a
【点拨】(2)方案一是在同一个容器内实验,而方案二是在两个容器内实验,且方案二使用了两只蟑螂,个体差异也会影响实验结果;(3)蟑螂的呼吸作用是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的,所以二氧化碳含量要增加,由丙图可知,其呼吸作用是先快后慢的,故a符合。
4.如图是一个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足够长的时间。
②将锥形瓶、药品、橡皮塞、枝条等按图示装置连接固定好,静置5分钟时间。
③光照2~3 h。取下叶片A和B,将叶片
进行褪色处理、清洗。
④用碘液分别检验A、B叶片,观察现象。
(1)步骤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B的作用是为了与A做对照,在B中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用碘液分别检验A、B叶片,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耗尽叶片内原有淀粉
与A瓶中等量的25 ℃的清水
A叶片不变蓝,B叶片变蓝
5.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研究,可以指导农业生产。如图是某研究小组在大棚内种植番茄进行相关实验所测结果,请据此回答:
如图是密闭大棚内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情况,其中表示番茄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
化碳大于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
是曲线________段。
【点拨】光合作用主要是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而呼吸作用则是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如果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一直降低,则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则BCD段符合。
【答案】BCD
6.曲线A表示叶片光合作用每小时合成有机物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光照强度为E时),曲线B表示该叶片呼吸作用每小时分解有机物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据图回答:
(1)曲线ab段表明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叶片光合作用每小时合成有机物的质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2)菜农在光照强度为E的温室内栽培该种蔬菜,温度最好控制在________左右。
(3)若要提高栽培蔬菜的产量,你认为晚上可采取哪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
适当增加光照,降低温度
【点拨】(1)从图中可以看出,在25 ℃以前,叶片每小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的质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5 ℃以后叶片每小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的质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因此曲线ab段表明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叶片每小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的质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2)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二者的差越大,有机物积累得就越多,蔬菜的产量就越高。从图中可以看出,20 ℃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8 mg,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是2 mg,二者的差最大是6 mg,而光合作用最强的25 ℃时二者的差是5.2 mg,因此菜农在光照强度为E的温室内栽培该种蔬菜,温度最好控制在20 ℃左右;
(3)植物晚上不进行光合作用,主要进行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因此若要提高温室栽培蔬菜的产量,晚上应该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可以采取降低温度、通风等措施,还可以增加光照,使蔬菜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有机物的积累,从而提高产量。
7.有人曾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密闭的玻璃罩放在有光照的适宜环境下。

?


A图是把一支蜡烛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中燃烧,不一会,蜡烛熄灭了;B图是把一只小白鼠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中,几个小时后小白鼠也死了;
C图是把一支蜡烛放在装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罩中,蜡烛不熄灭;D图是把一只小白鼠放在装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罩中,小白鼠仍然存活。
请探究下列问题:
(1)B图中小白鼠死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D图中小白鼠能够存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缺氧
光合作用制造氧气供小白鼠呼吸
(3)A图对于C图来说起________作用。
(4)上述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照
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点拨】(1)在密闭装置中,图B中的小白鼠逐渐将装置中的氧气消耗尽,最终因缺氧而死亡;(2)在装置D中,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供给小白鼠的呼吸作用,小白鼠的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又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3)装置A、C形成了一组以植物为变量的对照实验,目的是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A实验起对照作用;(4)C、D都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所以蜡烛不熄灭,小白鼠仍然存活。
8.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等低碳行为,低碳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如图表示目前某市碳循环的实际情况,请分析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__是碳循环的重要纽带,因为它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______________,进而通过多条途径进行碳循环。
(2)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中含有的碳可通过④所示途径继续参与碳循环,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解作用。
(3)如果过度利用煤、石油等燃料,就会大大增加生物圈中__________的排放量,进而加剧温室效应。
绿色植物
有机物和氧气
微生物(或细菌、真菌)
二氧化碳
【点拨】(1)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一部分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人类和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可见绿色植物有利于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是自动的“空气净化器”,因此绿色植物是碳循环的重要纽带。
(2)图中④是微生物(或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细菌、真菌可把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细菌和真菌参与了自然界的物质(碳)循环。
9.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和臭氧的浓度监测指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PM2.5是指节能减排,将空气中的CO2体积分数控制在2.5%以内
B.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C.O3含量的多少与空气质量无关
D.O3与O2是同一种物质
【点拨】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不是指节能减排,故A选项说法错误;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故B选项说法正确;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对人类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皮肤和免疫系统都会造成伤害,对生态系统也有一定的危害,O3含量的多少与空气质量有关,故C选项说法错误;O2与O3是氧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不是同一种物质,故D选项说法错误。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