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 培优强化A卷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 培优强化A卷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4-10 11:23:18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 八下第四章A卷 培优强化
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所示,能更好地证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的实验是( )

A B C D
2.植物根呼吸作用所需的有机物来自( )
A.从土壤中吸收 B.土壤中微生物提供
C.自身光合作用产生 D.动植物的遗体
3.花生因地下结荚,要求土质疏松,不喜潮湿,在中国的许多地方俗称为“落花生”。根据它的这一特殊性,它适于生活的土壤类型是( )
A. 砂土类土壤 B. 壤土类土壤 C. 黏土类土壤 D. 三类土壤均可
4.如图所示,将丝瓜茎靠近基部处切断,可发现“水”会从切面处不断缓缓地向外冒,并可持续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 )
A.植物的根细胞已经丧失呼吸作用
B.“水”主要从切面的筛管处冒出
C.根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根系吸水对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动没有影响
5.某同学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将由半透膜包裹蔗糖溶液的丙小袋放入盛有不同浓度蔗糖溶液的甲乙装置中(见图),结果甲装置中的丙袋保持原形状且体积几乎不变,乙装置中的丙袋萎缩、体积变小。则甲、乙、丙三种溶液浓度的关系是( )
A.甲最大,乙与丙相近 B.甲最小,乙与丙相近
C.乙最大,甲与丙相近 D.乙最小,甲与丙相近
6.如图是植物根尖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B.②是吸收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C.③处的细胞体积较大且排列疏松
D.④处的细胞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
7.科学家为检测有机物运输部位及方向,做了如下实验:他们利用含放射性标记碳的二氧化碳,由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合成了含放射性标记碳的葡萄糖,一段时间后,先后在茎的树皮和根的树皮中发现了含此标记碳的葡萄糖,此实验证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及方向是( )
A. 韧皮部的导管、由上向下 B. 木质部的导管、由下向上 C. 韧皮部的筛管、由上向下 D. 木质部的筛管、由下向上
8.春天来了柳笛响。图甲是用柳条做的柳笛,图乙是柳树茎的结构模式图。制作柳笛的主要结构是图乙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小科学习了植物的蒸腾作用后,归纳了蒸腾作用对植物的意义,其中正确的是( )
①蒸腾作用是根吸收水分的主要动力;②蒸腾作用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③蒸腾作用能在温度偏高的环境下降低叶片温度;④蒸腾作用耗散了根吸收的绝大部分水分,浪费能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在观察了叶片的结构后,晓东将刚摘下的叶片放入70℃的热水中,很快发现叶片表面产生许多的小气泡,并且下表皮的气泡比上表皮的气泡多,这种现象说明( )
A.叶片下表面的光照弱
B.叶片上表面含叶绿体比下表面的多
C.叶片下表面产生的氧气多
D.叶片下表面的气孔多
11.如图中的箭头表示不同物质的运动方向其中a、b可通过气孔进出叶片,c、d可通 过叶柄进出叶片,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在光照下,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有机物 B.在光照下,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c表示专管运输,d表示筛管运输 C.在光照下,叶片进行蒸腾作用时,c和d都表示水 D.在黑夜里,叶片进行呼吸作用时,a表示氧气,d表示二氧化碳
12.在探究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实验中,能证明水分和无机盐一般是从下向上运输的现象是( )
A.横切变色枝条的基部上方,观察到木质部变红色 B.实验时观察到枝条变红色 C.纵切枝条,发现木质部内的导管变红色 D.观察茎的纵切面,木质部的红色越靠近枝端颜色越浅
13.如图所示为通过测量一段树枝(例如柳树)的吸水情况来研究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装置是连通的、内装有清水,并用白炽灯照射。下列预测中,不可能成立的是( )
A.?该装置可以定性地研究影响柳树枝条蒸腾作用速率的因素
B.?在无风且潮湿的空气中,小气泡将缓慢地向左移动 C.?在高温及干燥的空气中,小气泡将快速地向左移动
D.?单位时间内消耗水的量,就是该柳树枝条蒸腾的水量
14.浇水过勤,花土中总是含有大量的水分,容易导致植物死亡,原因是( )
A.水分过多,根毛无法吸收
B.水分过多,根无法进行呼吸作用
C.水分有利于细菌大量繁殖
D.根吸水过多而死亡
15.阵雨过后,莲宽大的叶面上常有水珠滚动,水分并没有渗入叶片的内部,其原因是( )
A.叶肉细胞不需要水
B.上、下表皮的气孔关闭
C.表皮外有一层不透水的角质层
D.表皮细胞向外分泌水分
16.2018年开封第36届菊花文化节上,最吸引人眼球的莫过于“彩色菊花”,一朵花上竟然有好几种不同的颜色,令游客啧啧称奇。“彩色菊花”釆用生物炫彩素,通过控制温度、水分、光照、pH等因素,使根部对色素进行吸收,将多种色彩均匀地呈现在花瓣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色素上升的动力来自蒸腾作用
B.色素是通过导管向上运输的
C.色素进入花瓣的流程是根毛→根部导管→茎部筛管→花瓣
D.在大棚种植菊花时补充二氧化碳可增强光合作用
17.植物体内发生的生理现象,如①水分的输导;②蒸腾作用;③光合作用;④呼吸作用。其中受气孔关闭影响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8.如图表示向日葵在24h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A.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B.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C.在暗处,燕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D.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19.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结构如图所示,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将叶片浸入浓盐水,气孔会逐渐增大
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含水量无关
蒸腾作用能带走叶片的部分热量,避免高温灼伤
20.下列农作物的栽培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与目的不相符的是( )
A. 合理密植,使作物叶片充分接受光照
B. 树苗移栽及时浇水,以防树苗缺水萎蔫
C. 温室栽培时夜间适当降温,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D. 果农为提高核桃的坐果率,将核桃树干进行环剥,以减少水分和无机盐向下运输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76分)
21.植物吸收的水分从根 茎 叶,则三者细胞液浓度从大到小依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是通过____________散发掉。
22.根是陆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它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满足植物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如图是细胞吸水和失水模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________________区。
(2)施肥过多植物会出现“烧苗”现象,其原因是土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根细胞的细胞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图中,________________图表示细胞处于失水状态。
23.下图为显微镜下菠菜叶横切面结构示意圈,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 ]和[ ]合称表皮,属于 组织。
(2)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该结构主要集中在叶片的[ ] 位的组织细胞内。
(3)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通过[ ] 中的 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4)蒹腾作用所散失的水分是通过[ ] 形成的[ ] 来完成的。
(5)根据叶片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可以判定叶所属的结构层次是 。
24.某晴天的上午,小明设计了一个用于观察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如图,请你据图回答:
(1)此装置是否正确? ,原因是 。
(2)下午打开口袋,迅速把一支将熄灭的火柴伸进袋内,火柴复燃了,说明袋内 较丰富,这是植物 的结果。
(3)在自然环境中蒸腾作用的强弱受 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4)植物的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是 ;

25.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1表示植物体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 和 ,并把这些物质通过茎中木质部的 运输到叶。
(2)图中2表示叶片通过表皮的 吸收空气中的 用来进行光合作用。
(3)植物体通过韧皮部中的 将光合作用产生的 运输到根。
26.某同学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取两块等大的萝卜条,各放入等体积的透明液体中,20分钟后,该同学取出萝卜条,发现:A烧杯中的萝卜条变硬挺了,B烧杯中的萝卜条变软了。请你帮助他分析其中的原因:

A B C D E
(1)“魔术”的奥秘在于A、B烧杯中的液体,它们分别是 。
A.清水,清水?? B.10%盐水,10%盐水
C.清水,10%盐水??? D.10%盐水,清水
(2)萝卜条软硬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细胞吸水和失水。以下CD两幅图哪一幅能说明B图中的现象? 。
(3)根是陆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在根尖结构(E图)中, 是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在①②③④中选填)
(4)根细胞吸水的根本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 根细胞液浓度。(选填“大于”或“小于”)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34分)
27.气孔是植物叶表皮组织上的小孔如下图,由两个保卫细胞围绕而成,为气体出入叶片的门户。研究表明,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就开启;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就关闭。为验证这一结论,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完成该实验。
开启状态 关闭状态
材料:蚕豆植株、0.3g/mL蔗糖溶液、清水、光学显微镜、玻片、吸水纸、吸管等。
(1)步骤:①把蚕豆植株暴露在空气中光照一段时间后,取蚕豆叶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此时气孔 (填“开放”或“关闭”);
②向装片滴加 ,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气孔开放;
③再向装片滴加 ,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气孔关闭。
(2)从图示中可知,保卫细胞与表皮细胞的最大区别是 。
28.小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各加入等量的蓝墨水和红墨水,将芹菜的叶柄从基部沿中间切开,分别插入两个烧杯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左侧的叶片显现出蓝色,右侧的叶片显现出红色。请分析回答:
(1)在Y处将叶柄横切,观察到横切红点,这些红点出现的部位就是导管所在的位置,说明导管的作用是 ;2
(2)若在X处将叶柄横切,横切面上看到的现象是
(选填一项);
A.左边蓝点多红点少,右边红点多蓝点少
B.周围的一圈是蓝点,中间是红点
C.蓝点和红点混合,均匀分布
D.左边是蓝点,右边是红点
(3)小李同学继续进行下列实验:在甲、乙两烧杯中加入等量的红墨水,将两烧杯放在温度较高的同一地方,但只在乙烧杯中插入新鲜的芹菜。一段时间后,液面下降较快的是 烧杯,该烧杯液面下降较快主要是由于叶片发生了 作用。
29.为了探究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速率和叶面积大小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取两组树龄相同、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植物枝条,分别留下6张和3张叶片。
②把枝条放入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
③1小时后,把枝条洗净,并在两组枝条的等高位置切出相应的切片。
【实验现象】如图所示。(横切面中出现红色染液部分表明有水分经过)
【实验结论】植物运输水分的速率和叶面积大小的关系是
【分析应用】
(1)横切面中的红色染液存在于木质部的 中。
(2)叶面积越大,气孔越多,是 作用越强的原因之一。
(3)根据实验结论,在移栽植物时,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30.取5枝叶片数相同且长势相近的同种植物嫩枝,在光照条件下按照如图1所示的方法进行不同处理(凡士林具有密封作用)并进行实验。实验开始时各组装置的质量相同(都是80克),其后每隔4小时测量一次各组装置的质量,测量结果如图2所示。

图1 图2
(1)该实验中A装置与D装置对照可探究的问题是 ___ _。
(2)图2中曲线3表示了_ __(填字母序号)装置的质量变化。
(3)已知图2中曲线2表示的是B装置的质量变化,则叶片上、下表皮气孔数量更多的是__ _(填“上表皮”或“下表皮”)。
(4)假设将A、B、C、D、E五组装置都放在暗室中,与在光照条件下相比,它们的质量变化趋势是A、B、E装置_ __(填“减弱”“增强”或“不变”,下同),C、D装置__ _ 。
浙教版科学 八下第四章A卷 培优强化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C
C
A
C
A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D
B
C
C
D
D
D
D
二、填空(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76分)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34分)
27.(1)①关闭 ②清水 ③0.3g/mL蔗糖溶液 (2)有无叶绿体
28.(1)运输水和无机盐 (2)D (3)乙   叶片的蒸腾作用
29.【实验结论】植物叶面积越大,运输水的速率越大。
(1) 导管 (2) 蒸腾 (3) 剪去部分枝叶(叶片)
30.(1)植物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来完成的 (2) E
(3) 下表皮 (4) 减弱 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