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愚公移山》课件(19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愚公移山》课件(19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12 08:22:55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愚公移山

《列子·汤问》

明其义

品其韵

悟其道
记叙文的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



明 其 义

时间:古代
地点:太行王屋二山前
人物:愚公,年且九十 残年余力
事件:愚公移山



明 其 义

请同学们找一找,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对应文中的哪一段?

起因:第1、2段
经过:第3、4段
结果:第5段



明 其 义
在叙述事件的经过时,都有哪些人物出场?

请按照“谁+做了什么”这一结构,梳理情节。




明 其 义
愚公
家人
其妻
家人

荷担者
遗男

智叟
愚公





聚室而谋
杂 然 相 许
献 疑
献 策
叩石垦壤
跳往助之
笑而止之
分析驳斥



明 其 义
本文详略的作用:

一详:突出说明移山行动有具体可行的举措;

二详:突出愚公面对智叟的反对,丝毫不动摇。


明 其 义

品其韵

悟其道
三种强调形式叠加

其一:倒装句,先说“甚矣”表示强调;
其二: “曾不……” 加强语气,表示强调作用。
其三:反问句,“其”加在如……何之前,也有加强反问语气、强调作用。
品 其 韵
原文:北山愚公长息:“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改文:北山愚公长息曰:“子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品 其 韵
有限 与 无限
品 其 韵

悟其道

“帝感其诚”,“诚”为何意?请大家用“诚”组词:
… …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悟至诚之道
“愚公”与“智叟”,
“愚”在哪里?
“智”在哪里?
悟智愚之道
“愚”公与 “智”叟
一语双关
对世俗的反讽
悟智愚之道

明文义

品文韵

悟文道

完成《愚公移山》的拓展阅读
作业:

《愚公移山》教案
教学目标 (?http:?/??/?1s1k.eduyun.cn?/?portal?/?redesign?/?index?/?index.jsp?t=2&sdResIdCaseId=ff8080815727ada901572d43b5bd3c15" \l "##?)
1、梳理故事情节,分析课文详略安排的巧妙构思。
2、品读愚公与智叟论辩,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愚公移山的奋斗精神,感受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魅力。
2学情分析 (?http:?/??/?1s1k.eduyun.cn?/?portal?/?redesign?/?index?/?index.jsp?t=2&sdResIdCaseId=ff8080815727ada901572d43b5bd3c15" \l "##?)
学生对愚公移山的神话故事耳熟能详,但只停留在愚公是个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化身层面;因而,我们将引导学生领悟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魅力。
3重点难点 (?http:?/??/?1s1k.eduyun.cn?/?portal?/?redesign?/?index?/?index.jsp?t=2&sdResIdCaseId=ff8080815727ada901572d43b5bd3c15" \l "##?)
教学重点:
在反复诵读中明其义,品其韵,悟其道。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领悟愚公移山的奋斗精神,感受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魅力。
4教学过程
4.1 第二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诵读导入 (?http:?/??/?1s1k.eduyun.cn?/?portal?/?redesign?/?index?/?index.jsp?t=2&sdResIdCaseId=ff8080815727ada901572d43b5bd3c15" \l "##?)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神话故事《愚公移山》,继续通过诵读明其义、品其韵、悟其道。
活动2【讲授】诵读明其义 (?http:?/??/?1s1k.eduyun.cn?/?portal?/?redesign?/?index?/?index.jsp?t=2&sdResIdCaseId=ff8080815727ada901572d43b5bd3c15" \l "##?)
(二)诵读明其义
(1)请同学思考记叙文的要素并联系文意初析。
(2)在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之前,我们先给课文的标点做个改动,“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之后的逗号,改为句号,并独立为第二段;在“聚室而谋曰”前加上一个“公”,以此句领起第三段,课文原来的3、4段分别标为第4、5段。
(说明:古代汉语在书写上原本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在阅读时为求语气顺畅和正确达意,会在文中自行加注标点。为了便于大家梳理故事情节,我们局部修改了文章的标点。)
请在修改后的文中找出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对应的段落。
明确:
起因:1、2段????
齐读1、2段,问:“移山”这个事件难吗?
明确:很难,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愚公年且九十。
经过:3段和4段? (人物和事件)
结果:5段?
(3)在叙述事情的经过时,都有哪些人物出场?请按照“谁?+做了什么?”的结构梳理移山经过。
愚公????????? 聚室而谋
家人??????????? 杂然相许
其妻??????????? 献? 疑??????????? ???????(详)
家人??????????? 献? 策
(以上为第一部分)
愚公????????? 率众移山??????? ?????(略)
遗男????????? 跳往助之
(以上为第二部分)
智叟????????? 笑而止之??? ??????????(详)
愚公????????? 分析驳斥???
(以上为第三部分)
问:这三部分,聚室而谋、率众移山以及愚公智叟的论辩,从所占篇幅和描写的细致程度看,哪些详细?哪些简略?这样的详略安排是要突出什么呢?
明确:
一详,是围绕“聚室而谋”展开,不仅写出了愚公移山有明确的目标,而且看到移山行动得到家人热情的支持;妻子献疑,又引出了家人的献策,推进了问题的解决,突出说明愚公移山行动有具体可行的举措。
二详,是聚焦智愚论辩,突出了愚公面对阻挠,丝毫没有动摇、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的精神。

活动3【活动】诵读品其韵 (?http:?/??/?1s1k.eduyun.cn?/?portal?/?redesign?/?index?/?index.jsp?t=2&sdResIdCaseId=ff8080815727ada901572d43b5bd3c15" \l "##?)
(三)诵读品其韵
我们借助智叟愚公论辩,来体会文章的韵味。
活动一:分角色朗读。 智叟与愚公犹如辩论台上的两位辩手,围绕“山可不可移”开展了针锋相对的辩论。
问:他们的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各是什么?
问:句式的选择有什么特点? 明确:智叟的话借助三种语言形式表达强调意味。
其一: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先说“甚矣”表示强调;
其二: “曾不……”句式,加强语气,表示强调作用。
其三:反问句,“其”加在如……何之前,也有加强反问语气的强调作用。
三种强调形式叠加,智叟咄咄逼人;然而面对如此强烈的嘲笑和阻挠,愚公会放弃吗?他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活动二:齐读愚公的话,比较原文和改文的异同。
原文: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何苦而不平?”(原文略)
改文:北山愚公长息曰:“子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问:和原文相比,被删减的句子有哪些鲜明的特点?去掉之后影响文意表达吗?
明确:原文写得特别有趣,一句顶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品起来更体味出其深意在于表达子子孙孙,绵延不绝,愚公的志气,愚公移山的决心,愚公移山的精神,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代代相传,无穷无尽。 “而山不加增”一转显得特别有力,最后自然引出了一个结论,是“何苦而不平”。 这句话水到渠成,反问很有力度。“亡以应”,用一个成语来表达就是“无言以对”。
问:为什么智叟“亡以应”呢?
因为愚公做了一道看似简单的算术加减法:子子孙孙绵延不绝、没有尽头,山不加增,以无限之力量对抗不会增高加大的山,何苦而不平呢,体现了“有限”与“无限”的辩证关系; 而智叟只看到愚公的残年余力以及山极高大、难以 削平的困难,没有看到人类延续不绝以及山不会增高加大的一面。因此,愚公说他“固不可彻”,智叟也无言以对。
至此,在“有限”与“无限”中主旨再次得到突显。
活动4【讲授】诵读悟其道 (?http:?/??/?1s1k.eduyun.cn?/?portal?/?redesign?/?index?/?index.jsp?t=2&sdResIdCaseId=ff8080815727ada901572d43b5bd3c15" \l "##?)
(四)诵读悟其道
1、悟至诚之道
齐读最后一段。
这是一个神话故事的结尾,“帝、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充满了神话色彩,而我们应抓一个“诚”字。
请尝试给“帝感其诚”里的“诚”组词,来表达自己对愚公移山精神的理解。
明确:至诚、真诚、诚挚、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等。(可插释词意)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不怕困难,至诚为之、锲而不舍,就一定能够实现目标、成就梦想。
愚公移山的精神,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
2、悟智愚之道
这样一位大智大勇的老人,为什么作者命其名为“愚公”,还有一位反对者命名为“智叟”,这究竟“愚”在哪里?“智”在哪里呢?
作者命名的意图何在呢?
引导:悟此道,须选择看问题的角度。
可引导学生从从个人角度和眼前利益来看,也可从造福子孙后代和精神传承角度看。
(具体分析略)
愚公、智叟的这样取名一语双关,也是反语,又构成对世俗看法的讽刺。从今人眼光看,智、愚的命名更有利于启发我们的思考。
问:同学们知道哪些相关的故事呢?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愚公这样,克服大大小小困难,并最终实现目标、成就梦想的故事呢?
(目的是引导学生拓展开去。)
……
活动5【讲授】总结全文 (?http:?/??/?1s1k.eduyun.cn?/?portal?/?redesign?/?index?/?index.jsp?t=2&sdResIdCaseId=ff8080815727ada901572d43b5bd3c15" \l "##?)
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诵读明文义、品文韵和悟文道,有两个收获:
一是理解了愚公移山所承载的中华民族朗健、积极的奋斗精神。在人类文明史上,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锲而不舍、接力奋斗、接力探究的结果,这也正是“?愚公移山”神话故事生命力之所在。
二是懂得了《列子·汤问》中蕴涵的“无限”与“有限”、“愚”与“智”的辩证法,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所蕴含的哲理和魅力。
活动6【作业】愚公移山 (?http:?/??/?1s1k.eduyun.cn?/?portal?/?redesign?/?index?/?index.jsp?t=2&sdResIdCaseId=ff8080815727ada901572d43b5bd3c15" \l "##?)
完成《愚公移山》的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