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一、单选题
1.原尿和尿液成分相比,是尿液中( )
A.有尿素和水
B.有无机盐
C.尿素浓度高,没有葡萄糖,没有蛋白质
D.只有量的差别
2.如图为甲乙两人肾单位内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①②③表示组成肾单位的有关结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②为肾小囊,其内液体为原尿
B.③是肾小球,此处进行了重吸收作用
C.④内液体是尿液,甲的胰岛素可能分泌不足
D.如甲的尿液中还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可能是肾小球出现的问题
3.医生从某人的肾脏中抽取样液进行检测,测得样液成分及含量如下,请据此推测抽取样液最可能取自于( )
样液所含成分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
含量(单位:g/100mL) 95 0 0.1 0.72 0.03
A.肾动脉 B.肾小球 C.肾小囊 D.肾小管
4.肾单位形成的尿液,排到体外的途径依次是:( )。
①膀胱; ②输尿管; ③肾脏; ④尿道。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 D.③②①④
5.健康人排出的尿液中一般不会有( )
A.水 B.尿素 C.葡萄糖 D.无机盐
6.肾单位是尿液形成的基本单位,下图为正常人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肾小管不 同区段的上皮细胞存在 a、b、c 三种形态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是个血管球,里面不含有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
B.血液中的所有物质进入②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C.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能吸收全部的葡萄糖
D.据图中三种细胞形态推测,b 细胞所在区段是重吸收的主要部位
7.如图为尿液的形成示意图,其中①~⑧代表相关结构或物质,a、b代表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③④⑥构成了肾单位
B.a、b分别代表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C.正常情况下,⑦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D.若⑧中检测到有葡萄糖,可能是图中⑤出现了异常
8.血液透析是为肾衰竭的人进行的一种治疗方式,它相当于肾脏的生理活动是( )
A.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B.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C.肾单位形成尿液 D.汗腺排汗
9.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80 L,而每天排出的尿却只有1.5 L。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和排尿意义的阐述中,不恰当的是( )
A.原尿流经肾小球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球重吸收
B.被重吸收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
C.人体排出尿能起到排出废物和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含量的作用
D.为维持体内水分的相对平衡,人每天的喝水量不少于一天内形成的原尿量
10.某肾炎患者检查尿液时发现其中有红细胞和蛋白质,此人可能是肾脏的什么发生了病变( )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肾盂
11.下图是肾单位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和乙主要分布在肾皮质内
B.流出肾单位的血液中尿素含量下降
C.乙内液体中有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尿素、无机盐
D.健康人体中,丙内的葡萄糖全部进入丙周围的毛细血管中
二、选择题组
三、综合题
12.下面表中数据是取自某正常人原尿和尿液的样品,图是肾单位结构模式图。请根据表格和示意图回答问题。
物质 样品A(g/L) 样品B(g/L)
葡萄糖 0 1.0
无机盐 16.0 7.5
蛋白质 0 0
尿素 2.0 0.3
血细胞 无 无
(1)根据表内数据分析,原尿是__________(填“样品A” 或“样品B”), 它存在于图中的[ ___ ]中。是血液流经[_____]后的过滤液。
(2)尿液是原尿经图中肾小管的重吸收后形成的,重吸收的物质包括全部的_______,大部分的水和部分_______。
(3)若[5]肾小球有炎症,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_________大分子;若分泌的_________素不足,尿液中会出现葡萄糖。
(4)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的_________平衡,维持_________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
(5)代谢废物中的尿素除了以尿液形式排出外,还可以通过皮肤以___________形式排出。代谢废物中的二氧化碳由___________排出体外。
13.如图是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肾单位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
(1)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__]_____,可以暂时贮存尿液的器官是[__]_____。
(2)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它由图中的_____(填序号)组成。
(3)医生在检查某病人的尿液成分时,发现含有较多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如果是肾脏有疾病,最可能的病变部位是[__]_____。
(4)健康人每天排出的尿液约有1.5升,比原尿少了许多,主要是因为[__]_____的重新吸收。
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80升;而人们每天排出的尿液约1.5升。
【详解】
尿液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首先,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内壁起过滤作用,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80升;随后,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全部的小分子蛋白质、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每天排出的尿液约1.5升,因此尿液中的成分主要比原尿中的成分少了全部的葡萄糖、全部的小分子蛋白质、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ABD错误,C正确。
【点睛】
本题的重点是原尿与尿液的区别。
2.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尿液的形成过程,可以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方面来切入。
【详解】
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包在它外面的肾小囊组成。根据尿液形成的过程中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可知其中①是肾小球、②肾小囊、③是肾小管。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因此①肾小球内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和②肾小囊内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相同。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因此从③肾小管的末端流出的液体(尿液)与②肾小囊中的液体(原尿)的成分相比较,尿液中葡萄糖含量为0。
②为肾小囊,其内液体为原尿,A正确;
③是肾小管,此处进行了重吸收作用,葡萄糖被全部重吸收因此葡萄糖含量为0,B错误;
④内液体是尿液,甲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因此甲的胰岛素可能分泌不足,C正确;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如甲的尿液中还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可能是肾小球出现的问题,D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3.C
【解析】
原尿中不含有大分子的蛋白质,可见取样是原尿,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肾小球对血液起了滤过作用,除了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水、无机盐和尿素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所以取样来自肾小囊,C正确。
4.D
【解析】
试题分析: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液排出体外的顺序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尿的排出。
5.C
【解析】
【分析】
尿液形成包括两个过程: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详解】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所以,血浆、原尿和尿液的区别为:血浆和原尿的区别在于原尿没有大分子的蛋白质;而原尿和尿液的区别在于尿液没有葡萄糖。因此健康人排出的尿液中一般不会有葡萄糖。故选C。
【点睛】
熟练掌握尿液的形成。
6.C
【解析】
【分析】
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有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两部分。尿液的形成主要与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有关。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程中,除了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液中的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而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过程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围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剩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成为尿液而被排出体外。
【详解】
A.图中①是个毛细血管球(肾小球),里面的成分和血液的成分是一样的,包括血细胞、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故A 错误。
B.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原尿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故B 错误。
C.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过程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围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剩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成为尿液而被排出体外,故C 正确。
D.据图中三种细胞形态推测,a 细胞所在区段是重吸收的主要部位,推测原因是 a 细胞所在区域表面有绒毛,能够增大吸收的表面积,故D 错误。
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尿的形成过程,肾单位的结构特点。
7.A
【解析】
【分析】
图示为肾单位的结构以及尿的形成过程模式图,其中,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出球小动脉,③是肾小球,④是肾小囊,⑤是肾小管,⑥是肾静脉,⑦是原尿,⑧是尿液。a表示肾小球的过滤作用,b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详解】
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由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组成的,A符合题意;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它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肾小囊形成原尿,a表示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b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B不符合题意;正常情况下,⑦原尿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C不符合题意;全部的葡萄糖被⑤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若⑧尿液中检测到有葡萄糖,可能是图中⑤肾小管出现了异常,D不符合题意。
【点睛】
掌握肾脏的结构以及尿的形成过程是本题解题关键。
8.B
【解析】
【分析】
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详解】
肾衰竭的人肾脏不能产生尿液,血液中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不能排出,使人体生命受到严重的危害。如图血液透析是把人体的血液从动脉引出,和透析液在透析器内借半透膜接触和浓度梯度进行物质交换,使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向透析液移动,透析液中的营养物质向血液中移动,然后将透析过的血液再通过静脉流回血管。通过透析,达到了排出代谢废物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透析相当于人体内生理活动中的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
【点睛】
掌握肾小球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9.AD
【解析】
【分析】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这些被重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尿液。
(3)排尿对于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排尿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而且还能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
【详解】
A.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会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有重吸收的是肾小管不是肾小球,A错误。
B.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B正确。
C.人体排尿不仅可以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还能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含量的作用,C正确。
D.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每天形成的原尿约为180升,而原尿中的大部分的水被吸收回血液,所以每天为维持体内水分的相对平衡,可以补充少量的水,D错误。
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尿液的形成过程和排尿的意义。
10.A
【解析】
【分析】
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分析解答。
【详解】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肾小球的结构类似滤过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会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当肾小球发生病变时,肾小球的通透性会增加,原来不能滤过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被滤过掉;而肾小管对这些物质没有重吸收能力,因而在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和血细胞。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11.C
【解析】
【分析】
图示为肾单位的结构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模式图,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球、是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图中甲是肾小球、乙是肾小囊、丙是肾小管。尿的形成过程: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详解】
A. 甲是肾小球和乙是肾小囊主要分布在肾皮质内,A正确。
B.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流出肾单位的血液中尿素含量下降,B正确。
C. 乙是肾小囊,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所以
肾小囊内液体中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C错误。
D. 健康人体中,丙是肾小管能重吸收原尿内的葡萄糖全部进入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中,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肾单位的结构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
12.样品B 4 5 葡萄糖 无机盐 蛋白质 胰岛 水和无机盐 组织细胞 汗液 呼吸系统
【解析】
【分析】
(1)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血浆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原尿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尿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
(2)排尿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而且还能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
(3)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4)从表中可以看出样品A是尿液,样品B是原尿,图中1是入球小动脉,2是出球小动脉,3是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4是肾小囊腔,5是肾小球,6是肾小管。
【详解】
(1)从表格中分析,样品A没有葡萄糖、没有蛋白质。样品B有葡萄糖、无蛋白质。可以判断出样品A是尿液,而样品B又无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所以样品B是原尿。原尿是血液流经[5]肾小球时,血液中的物质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过滤到[4]肾小囊腔中液体。因此它存在于如图中的[4]肾小囊中,是血液流经[5]肾小球后的过滤液。
(2)原尿流经[6]肾小管时,其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物质形成尿液,因此尿液是原尿经如图中[6]肾小管的重吸收后形成的,重吸收的物质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
(3)如果肾小球有炎症,会导致其通透性加大,原先不过滤的血细胞与大分子蛋白质就有可以被过滤到肾小囊腔中,然后随尿液排出体外,导致尿液中出现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其作用是降低血糖的浓度,使血液中血糖的浓度维持在0.1%,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的话,血糖的浓度超过0.1%,肾小管就不能把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重新吸收回血液,导致尿中出现葡萄糖,俗称“糖尿”。
(4)健康人每天摄取的水量和排出的水量必须维持在相对的平衡。所以我们每天应该喝适量的开水,这样不但有利于体内的废物随着尿液及时的排出体外,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5)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所以代谢废物中的尿素除了以尿液形式排出外,还可以通过皮肤以汗液形式排出。代谢废物中的二氧化碳由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点睛】
正确分析表格中的数据找出主要不同点,理解肾单位结构模式图各部分所代表的结构及功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1 肾脏 3 膀胱 肾单位 6,7,8 6 肾小球 8 肾小管
【解析】
【分析】
图中1为肾脏,2输尿管,3膀胱,4为尿道,5为入球小动脉,6为肾小球,7为肾小囊,8为肾小管,9是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结合肾脏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分析作答。
【详解】
(1)1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3膀胱可以暂时贮存尿液。
(2)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又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即它由图中的6,7,8组成。
(3)若发现某人尿液中含有红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可能是6肾小球发生病变,导致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使蛋白质和红细胞滤过到原尿中,而肾小管不能重吸收蛋白质和红细胞,因此蛋白质和红细胞随尿排出。
(4)原尿经过肾小管时,发生了重吸收作用,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其他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人体虽然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但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99%的有用物质又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形成的尿量就大大减少约为1.5升。
【点睛】
解题的关键注意掌握泌尿系统组成和尿的形成过程有关知识点。
答案第1页,总2页
答案第1页,总2页
2汗液的形成和排除
一、单选题
1.下列人体的生理活动中,不属于排泄的是( )
A.二氧化碳和水由呼吸系统排出 B.汗液的排出
C.蛋白质代谢终产物排出 D.皮脂腺的分泌
2.在剧烈运动、高温环境等情况下,人排尿比通常情况下少,原因是( )
A.消化管在高温条件下吸收水能量差
B.代谢消耗水分增多
C.膀胱在高温条件下膨胀,储存能量增强
D.人体通过大量排汗来调节体温
3.血液经过下列器官时,血液中的代谢废物会减少的是
①肝脏 ②小肠 ③大肠 ④肾脏 ⑤胰腺 ⑥肺 ⑦皮肤 ⑧膀胱
A.②⑤⑥ B.⑥⑦⑧ C.①③⑧ D.④⑥⑦
4.以下不具有排出人体内废物功能的结构是
A.皮肤 B.肝脏 C.肺 D.肾脏
5.右图表示人体皮肤的结构,在炎热环境中,加快散热依靠其中的
A.1和2 B.1和4
C.3和5 D.2和3
6.在火热的夏天,出大量的汗液后,身体会很快凉爽下来,这是因为( )
A.体内的代谢废物被排出 B.水分的排出带走体内的一部分热量
C.体内呼吸作用减弱,产生的热量减少 D.体内无机盐排出,降低体温
7.下列液体中含有尿素的有( )
①汗液 ②尿液 ③原尿 ④血浆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2015年年6月27日,台湾新北市发生分粉尘爆炸事件,500多人被烧伤,许多伤者需要进行植皮修复,植皮后起主要作用的皮肤结构是( )
A.角质层 B.生发层 C.真皮 D.皮下组织
9.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下列有关皮肤的结构叙述错误的是( )
A.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还含有一些附属物
B.表皮位于皮肤表层,由保护组织构成,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
C.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可以有效防止细菌的侵入以及体内水分的过度散失
D.真皮比表皮厚,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
10.具有排泄、分泌和调节体温作用的皮肤结构是( )
A.血管 B.汗腺 C.皮脂腺 D.毛发
二、综合题
11.如图是皮肤的结构及皮下组织模式图,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内填序号,横线上填结构名称。
(1)能够感受外界的冷、热、痛、触和压等刺激的结构是[____]感觉神经末梢,它位于[7]____内。
(2)皮肤损伤后,能分裂增生新的细胞来修复伤口的结构是[3]____,它位于[2]____下面。
(3)能排泄水分和少量尿素、无机盐的结构是[10]____。
(4)能分泌皮脂滋润皮肤和毛发的结构是[5]____。
12.马拉松比赛是很多人喜欢的运动之一,赛前早餐要以清淡为主;赛中要调整好呼吸,注意补充水分;赛后要迅速保温、补水等,保持人体各系统协调合作,图为人体各系统的关系,据图作答:
(1)马拉松比赛前早餐的最佳选择是 ____(填选项)
A.油条+豆浆+苹果
B.咖啡+馒头+猕猴桃
C.米粥+全麦面包+香蕉
(2)运动员进行图所示的过程①时,膈顶部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空气中的氧气 经过____________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运动员的腿部肌肉处毛细血管网,经过的主要路径依次是________(填选项)。
a.左心室 b.肺静脉 c.主动脉 d.左心房 e.各级动脉
A.a→b→c→d→e B.b→d→a→c→e C.c→e→d→a→bD.e→d→c→b→a
(3)人体细胞内产生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有________(填选项)
A.②③④ B.③④⑤ C.②④⑤
(4)跑完步后,若不及时保暖,身体容易受到外来病毒侵染,例如流感病毒。流感疫苗则是灭活的病毒,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种免疫类型属于____免疫。
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排泄的主要途径:二氧化碳和少量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小部分水和少量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绝大部分水、尿素和无机盐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尿素是蛋白质代谢的终产物。
2.D
【解析】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水、无机盐和尿素。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会大量排汗,因此排尿就会减少。
3.D
【解析】
【分析】
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1)把体内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而人体内的代谢终产物包括水、无机盐、二氧化碳、尿素等,这些废物大部分通过血浆来运输。
(2)排泄的三条途径:①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把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②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把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③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把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排出体外。
【详解】
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明确排泄的三个途径,结合题意,即可正确答题。
4.B
【解析】
【分析】
(1)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泌尿系统排出尿液(水、无机盐和尿素)、皮肤排出汗液(分水、无机盐和尿素)。
(2)肝脏是人体具有消化、代谢、解毒等功能的器官,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有害废物及外来的毒物﹑毒素、药物的代谢和分解产物,均在肝脏解毒;还能够对蛋白质、糖、维生素、脂肪等进行代谢。
【详解】
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因此人体的三条排泄途径是呼吸、排尿、排汗,主要通过肺、肾脏和皮肤完成。肝脏具有消化、解毒等功能但无排泄功能,故不具有排出人体内废物功能的结构是肝脏。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排泄的概念和途径,熟记排泄的概念和途径是解题的关键。
5.D
【解析】
【分析】
皮肤内能调节体温的主要结构是血管和汗腺。图中1是角质层;2是血管;3是汗腺;4是皮下组织;5是皮脂腺。
【详解】
3汗腺和2血管能够调节体温,当气温高时,汗腺分泌和排出的汗液增多,流经体表的血液增多,就能散失体内的热量;当气温低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流经体表的血液减少,就能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保持体内的热量。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这是由于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汗腺。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皮肤的功能,理解皮肤的结构。
6.B
【解析】
【分析】
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考查的是皮肤的主要功能。皮肤的主要功能有保护、分泌、排泄、调节体温和感受外界刺激等作用。
【详解】
A.皮肤通过汗腺分泌和排出汗液,能够将人体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但是这与身体凉爽与否无关,故不合题意。
B.皮肤通过汗腺分泌和排出汗液,排出体内代谢废物的同时,还通过水分的排出带走体内的一部分热量,故符合题意。
C.体内呼吸作用减弱,产生的热量会减少,但是体内的热量不会较快散失,所以身体不会很快凉爽下来,故不合题意。
D.体内热量能够随水分的排出而散失,但是无机盐排出,与降低体温无关,故不合题意。
【点睛】
皮肤的功能经常作为考点出现在试题中,所以应加强记忆。
7.D
【解析】
【分析】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详解】
尿素排出体外有两大途径:①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把尿素、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②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把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排出体外。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②尿液、③原尿、④血浆都有尿素,①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 所以液体中含有尿素的有①汗液、②尿液、③原尿、④血浆。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以及汗液的成分。
8.B
【解析】
【分析】
皮肤的表皮中具有生发层,生发层中有一些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对皮肤的生长和再生起重要作用。所以人体大面积烧伤后,需植皮使伤口尽快修复,起主要作用的皮肤结构是生发层。
【详解】
A.角质层的细胞排列紧密能阻挡化学物质和病原体侵入人体,所以具有保护作用,故A错误。
B.生发层中有一些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对皮肤的生长和再生起重要作用,所以台湾新北市发生分粉尘爆炸事件,500多人被烧伤,许多伤者需要进行植皮修复,植皮后起主要作用的皮肤结构是生发层,故B正确。
C.真皮中有弹性纤维、胶原纤维、血管、感觉神经末梢等,具有保护、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等作用,故C错误。
D.皮下组织不属于皮肤,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9.B
【解析】
【分析】
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表皮又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可以阻挡外界细菌侵入和防止体内水分的过分散失,而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真皮内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
【详解】
A.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皮下组织在真皮的下部,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小叶组成,其下紧临肌膜。皮肤上有毛发、皮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附属物,A正确。
BC.表皮位于皮肤表层,由上皮组织构成,没有血管。表皮可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细菌不易侵入,并且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过分散失,角质层表皮脱落的细胞称为皮屑,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B错误,C正确。
D.真皮比表皮厚,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真皮含有大量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D正确。
故选:B。
【点睛】
熟悉皮肤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B
【解析】
【分析】
从皮肤的结构思考作答。
【详解】
皮肤有汗腺、皮脂腺、毛发、指(趾)甲等附属物。汗腺和血管能够调节体温,当气温高时,汗腺分泌和排出的汗液增多,流经体表的血液增多,就能散失体内的热量;当气温低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流经体表的血液减少,就能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保持体内的热量。汗腺能分泌汗液,是形成汗液的器官,人体内多余的二氧化碳、水分、无机盐、尿素等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分、无机盐和尿素,所以排汗是排泄的途径之一;所以皮肤中有排泄、分泌作用又有调节体温的结构是汗腺。
故选:B。
【点睛】
掌握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11.4 真皮 生发层 角质层 汗腺 皮脂腺
【解析】
【分析】
皮肤的结构是由表皮和真皮组成的。由图可知:1毛发;2角质层;3生发层;4感觉神经末梢;5皮脂腺;6表皮;7真皮;8皮肤;9皮下组织;10汗腺。
【详解】
(1)能够感受外界的冷、热、痛、触和压等刺激的结构是4感觉神经末梢,它位于7真皮内。
(2)皮肤损伤后,生发层具有分裂增生能力,因此能分裂增生新的细胞来修复伤口的结构是3生发层,它位于2角质层下面。
(3)汗腺是一种哺乳类的皮肤腺,能排泄水分和少量尿素、无机盐。
(4)皮脂腺大多位于毛囊和立毛肌之间,为泡状腺,由一个或几个囊状的腺泡与一个共同的短导管构成。导管为复层扁平上皮,大多开口于毛囊上段,也有些直接开口在皮肤表面。腺泡周边是一层较小的幼稚细胞,有丰富的细胞器,并有活跃的分裂能力,生成新的腺细胞。所以皮脂腺能分泌皮脂滋润皮肤和毛发。
【点睛】
掌握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12.C 下降 肺泡 B C 特异性
【解析】
【分析】
从图可以看出,①表示吸气,②表示呼气,③表示排遗,④表示排尿,⑤表示排汗。
【详解】
(1)人体最重要的功能物质是糖类,马拉松选手在比赛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早餐应该摄入富含糖类的食物。在ABC中C组富含糖类,是马拉松选手的最佳早餐。
(2)①表示吸气,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血液循环的途径是如下,
综上图分析可知,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肺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腿部肌肉处毛细血管网。所以,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运动员的腿部肌肉处毛细血管网,经过的主要路径依次是bdace。
(3)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可见图中的途②呼气,④排尿,⑤排汗都属于排泄。
(4)疫苗进入人体后相当于抗原物质,能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种抗体只能对流感病毒起作用,而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因此是特异性免疫。
【点睛】
在学习对知识点的联系要理清,注意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
答案第1页,总2页
答案第1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