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5章人体对生命活动的调节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5章人体对生命活动的调节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4-11 21:03:50

文档简介

1人体的激素调节
一、单选题
1.某人身体矮小但智力正常,病因是幼年时某种激素分泌过少,缺少的激素和所患的疾病分别是
A.甲状腺激素和呆小症 B.生长激素和呆小症
C.甲状腺激素和侏儒症 D.生长激素和侏儒症
2.下列疾病与引发病因不对应的是( )
A.侏儒症一﹣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B.糖尿病﹣﹣胰岛素分泌过少
C.大脖子病一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D.巨人症一成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3.运动会比赛前,小景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此时她体内含量增多的激素主要是
A.胰岛素 B.肾上腺素 C.性激素 D.生长激素
4.食用的海产品中含有丰富的碘。碘是合成下列哪种激素的重要成分( )
A.甲状腺激素 B.胰岛素
C.生长激素 D.性激素
5.下列哪种腺体既是内分泌腺,又是外分泌腺 ( )
A.胰腺 B.唾液腺 C.垂体 D.性腺
6.某成年演员身高只有80厘米,其原因是(  )
A.胰岛素分泌不足 B.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C.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D.成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7.今年我国将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门诊用药纳入医保,给予50%的报销,进一步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惠及我国4亿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我国糖尿病人群已达1.14亿人。与糖尿病直接相关的激素是(  )
A.甲状腺激素 B.胰岛素 C.生长激素 D.肾上腺激素
8.下列都属于内分泌腺的一组是(  )
A.汗腺和垂体 B.肠腺和胰岛
C.肝脏和唾液腺 D.胰岛和甲状腺
9.能促使人体出现第二性征的激素是( )
A.肾上腺激素 B.生长激素 C.胰岛素 D.性激素
10.某青蛙饲养厂,为缩短青蛙幼体—蝌蚪发育为成蛙的周期,常用含某种激素的饲料给蝌蚪喂食,这里所说的“某种激素”应该是( )
A.甲状腺激素 B.生长激素 C.性激素 D.胰岛素
二、实验探究题
11.某学习小组为了解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如下实验:取两个相同的玻璃缸分别贴上标签A、B,实验步骤如下表所示:
实验步骤 A缸 B缸
步骤一 500毫升池塘水 500毫升池塘水
步骤二 水温25℃ 水温25℃
步骤三 分别加入同期孵化出的蝌蚪各1只
步骤四 加入10克蝌蚪饲料 加入2克蝌蚪饲料
步骤五 加入少许甲状腺激素 不加甲状腺激素
步骤六 每天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




(1)在这个实验设计中,有两个步骤不够严谨,请你提出改进建议:
①_____;②_____。
(2)实验设计改进后,A缸和B缸是一组_____实验,变量是_____。本实验应重复进行1-2次,取平均值,目的是_____。
(3)实验按修改后的方案进行,出现的实验结果是:A缸蝌蚪比B缸蝌蚪发育快。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
(4)实验中,观察到A缸蝌蚪提前变成青蛙,但青蛙只有苍蝇大小,在养殖业中,有人为了获得高产,将动物激素添加到家畜、家禽的饲料中,你认为以下观点正确的是(________)
A.任意添加激素,提高产量,利国利民
B.任意添加激素危害人体健康
C.经常食用这些家禽及家畜的肉、蛋、奶,可以强身健体。
D.在养殖业中,不可添加甲状腺激素,但可以添加生长激素,以利于动物和人的生长。

三、综合题
12.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图A、B、C分别表示人体的系统,①~⑤表示生理活动过程或物质,请回答问题:

(1)图中①表示营养物质经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此过程主要在消化道的_____部位进行的。
(2)C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______作用实现的,②表示的物质是______。
(3)B系统中形成尿液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如果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则最有可能是_____出现病变。
(4)人体内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作排泄。排泄途径除图中的两条外,还有一条是_____。
(5)⑤这类物质是内分泌系统分泌的_____,它不经过导管直接进入血液,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
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生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详解】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会患侏儒症,身体矮小但智力正常;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成年后,分泌过多会患肢端肥大症。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会患呆小症,身体矮小但智力低下;分泌过多会患甲亢。据此可知,某人身体矮小但智力正常,应该是侏儒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点睛】
生长激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2.D
【解析】
【分析】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如下图:
内分泌腺 位置 功能 激素分泌异常症
垂体 位于大脑的下部 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成年人的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 位于颈前部,喉和气管的两侧 分泌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就分泌过多会患甲亢;幼年时甲状腺功能不足会患患呆小症;缺碘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胰岛 散布于胰腺中 分泌胰岛素等 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会患糖尿病

【详解】
A.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就会患侏儒症,患者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A正确。
B.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血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等。所以当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就会患糖尿病,B正确。
C.大脖子病又叫地方性甲状腺肿,是饮食中缺碘使得的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而导致的,C正确。
D.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就会患巨人症,D错误。
【点睛】
对于激素的作用以及分泌异常时的症状,可通过列表的方式对比掌握。
3.B
【解析】
胰岛素具有促进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作用;肾上腺素能是心脏收缩力量加强,心率加快,血压上升;性激素具有促进生殖细胞形成,维持第二性征等作用,生长激素可以增加细胞的体积和数量,促进人体的发育等功能。运动会比赛前,小景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此时她体内含量增加的激素是肾上腺素。故选B。
4.A
【解析】
【分析】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
【详解】
体内长期缺碘就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甲状腺的发育,就会得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国家为了预防大脖子病,在缺碘地区强制推广加碘食盐。海带和紫菜中含有丰富的碘,因此多吃海带和紫菜,可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明确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和合成原料。
5.A
【解析】
【分析】
人体内的腺体包括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皮脂腺、汗腺、唾液腺等,它们的分泌物是通过导管排出的,因此这类腺体叫外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内分泌腺。
【详解】
A.胰腺具有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其内分泌部是胰岛,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是内分泌腺,外分泌部分泌的胰液通过导管进入十二指肠,是外分泌腺。因此胰腺既具有外分泌功能又具有内分泌功能,A符合题意。
B.唾液腺分泌的唾液通过导管排出,是外分泌腺,B不符合题意。
CD.垂体、性腺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是内分泌腺,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了内外分泌腺的区别:分泌物的去向不同。内、外分泌腺的判断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可结合着其概念理解掌握。
6.C
【解析】
【分析】
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具体考查的是生长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异常时的症状。生长激素的作用是调节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得巨人症,分泌过少会得侏儒症,成年时分泌过多会得肢端肥大症.侏儒症的特点是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
【详解】
A、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引发糖尿病,不符合题意;
B、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成人分泌过多会患甲状腺功能亢进,不符合题意;
C、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会得侏儒症,侏儒症的特点是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符合题意;
D、成年期缺乏生长激素表现出其他非特异性的症状,例如:躯体过胖、相对肌肉量减少、能量减少、生活品质下降,但个子并不矮小,不符合题意。
【点睛】
人体激素的作用和分泌异常症是考试的重点。
7.B
【解析】
【分析】
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分泌不足易患糖尿病。
【详解】
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糖尿是糖尿病的特征之一,患糖尿病的人常表现出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和疲乏等症状,对患糖尿病的人,可以用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胰岛素制剂是蛋白质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如果口服会被消化液消化掉而失去作用;故选B。
【点睛】
胰岛素制剂是蛋白质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8.D
【解析】
【分析】
人体内有许多腺体,其中有些腺体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做内分泌腺;有的腺体分泌物可以通过导管排出去,这类腺体叫做外分泌腺。
【详解】
汗腺、肠腺、肝脏和唾液腺有导管,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属于外分泌腺;垂体、胰岛、甲状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而对人体起调节作用,属于内分泌腺。故选D。
【点睛】
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的区别在于:有无导管以及分泌物的去向。
9.B
【解析】
【分析】


此题要掌握各种不同的激素具有的不同作用.





【详解】

A、肾上腺素,顾名思义,产生于肾上腺,促进人体代谢,故不符合题意。B、生长激素是促进身体生长的,是激发其他激素分泌的激素,产生于脑垂体,故不符合题意。C、胰岛素是促进血液中的糖与身体中的糖原互相转化的,故不符合题意。D、性激素是由性腺分泌的,是促使第二性征出现的激素,也是促进性发育的激素,故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性激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10.A
【解析】
【分析】
使用含某种激素的饲料喂养蝌蚪,缩短了蝌蚪发育成蛙的时间.说明这种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
【详解】
A.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给蝌蚪喂食含甲状腺激素的饲料,蝌蚪提前发育成青蛙,A符合题意。
B.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性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性器官发育,维持其成熟状态;促进第二性征出现;激发性欲,维持性功能,C不符合题意。
D.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血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等,D不符合题意。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的作用。
11.步骤三应改为分别加入同期孵化出的蝌蚪各10只(以上) 步骤四A、B两缸加入的饲料应等量 对照 甲状腺激素 减小误差,提高实验可信度 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B
【解析】
【分析】
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要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应以甲状腺激素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本题通过探究实验考查甲状腺激素的作用,首先明确的是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
【详解】
(1)在探究实验中,要求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它的量应相同,所以,步骤四A.B两缸加入的饲料应等量;在实验中。用作实验的蝌蚪应多个(10只以上),数量太少,容易出现偶然性。因此,步骤三应改为分别加入同期孵化出的蝌蚪各10只(以上),步骤四A.B两缸加入的饲料应等量。
(2)在实验改进后,此实验为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要求只能有一个变量,其它量都相同。所以改进后的实验,A缸和B缸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甲状腺激素。做此类探究实验时,应多做几次,目的是减小误差,提高实验可信度,只有一次可能产生偶然性。
(3)探究实验的结论是根据现象得出的,由现象A缸蝌蚪比B缸蝌蚪发育快。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4)由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时的现象可以看出,对于一些激素应合理使用,太多或是太少都会造成一些生物生长异常,经常食用这些含有激素的食品,会造成人体内分泌紊乱,从而影响人体健康。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12.小肠 气体扩散 氧气 肾单位 肾小球 皮肤 激素
【解析】
【分析】
图示为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围绕循环系统,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皮肤通过一系列的生理活动联系起来。
【详解】
(1)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因此图中①表示的是吸收,各段消化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2)图中的②是氧气,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3)肾脏是尿液形成的器官,每个肾脏都有100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尿液形成的基本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因此正常人的原尿中不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医生在检验某病人的尿液时发现了较多的红细胞,如果是肾脏有疾病,可能是肾脏的肾小球。
(4)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和尿素等。排泄的途径有三条:皮肤排出汗液;泌尿系统排出尿液;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水。排泄途径除图中的两条外,还有一条是皮肤。
(5)⑤是激素,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直接进入血液,含量极少,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起重要调节作用的特殊化学物质。
【点睛】
解答此题要熟练掌握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部分的知识。
答案第1页,总2页
答案第1页,总2页
2神经结调节的结构基础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神经结构,称为(  )

A.神经元 B.神经 C.反射弧 D.神经系统
2.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  )
A.大脑皮层 B.脑干 C.小脑 D.脑
3.某人由于饮酒过量而站立不稳,走路摇晃不定,说明酒精已经伤害到了(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4.行人看到“前方修路,请绕道前行”会改变行走路线,而一条狗却照样前行,这说明人类特有的大脑皮层功能区是(  )
A.感觉中枢 B.听觉中枢 C.语言中枢 D.视觉中枢
5.如图是小华同学构建的神经系统知识框架图,图中的①③⑤分别代表(  )

A.神经元、神经、神经中枢 B.反射、脑神经、神经中枢
C.反射、神经、灰质 D.神经元、脑神经、脑
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枢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
B.在正常情况下,脊髓里的神经中枢受大脑控制
C.神经元受到刺激,会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
D.神经元的结构包括胞体和突起
7.“植物人”的脑受到严重的损伤,唯一没有损伤的是(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大脑皮层
8.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功能的细胞是( )
A.红细胞 B.肌肉细胞 C.神经细胞 D.上皮细胞
9.人在剧烈运动时,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这种人体器官、系统的相互协调依赖于( )
A.呼吸系统 B.神经系统 C.内分泌系统 D.循环系统
10.一个人意外摔倒,体表未见大量出血,心跳和呼吸都骤然停止,他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 )
A.小脑 B.脑干 C.运动中枢 D.脊髓

二、综合题
11.如图是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②]______和[③]______两部分.
(2)神经元的功能是______.
(3)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传导方向是______(填“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12.我国每年进行的CBA篮球联赛,对运动员的智慧和体能都是很大的考验,请结合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及神经元结构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是________,它与人体别的细胞不同在于有________。
(2)右图所示赛场上,运动员从看到篮筐到准确完成投篮的过程中,对投球角度、力度做出准确判断的结构是[ ]________,与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运动有关的结构主要是[ ]____。
(3)休息时,教练会和队员一起总结优点和不足,沟通需要改进的攻防策略,这个过程离不开1的表层中与________有关的神经中枢。
(4)比赛中,某运动员因争抢篮板球只是扭伤了腰部,结果造成下肢运动障碍,大小便失禁的症状,你分析他应该是扭伤了腰部的[ ]________,并且该结构中的排尿、排便中枢失去了[___ ]的控制。
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分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详解】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神经元的细胞体主要集中在脑和脊髓里,神经元的突起主要集中在周围神经系统里;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A正确;B、C、D错误。
【点睛】
掌握神经元的结构是本题解题关键。
2.A
【解析】
【分析】
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详解】
A.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故符合题意。
B.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故不符合题意。
C.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故不符合题意。
D.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3.B
【解析】
【分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详解】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因此人喝醉了酒,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说明酒精已经伤害到了小脑。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脊髓和脑的结构及其功能。
4.C
【解析】
【分析】
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
【详解】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行人看到“前方修路,请绕道前行”会改变行走路线,而一条狗却照样前行,这是人类通过语言中枢理解了文字的含义,而狗没有语言中枢不理解文字的含义,因此人类特有的大脑皮层功能区是语言中枢。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类特有的大脑皮层功能区是语言中枢。
5.B
【解析】
【分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详解】
人体的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其中,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可见图中②表示脑,③表示脑神经,④表示大脑。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可见图中的①表示反射,⑤表示神经中枢,B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神经系统的组成、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6.A
【解析】
【分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支的树突。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作神经末梢。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
【详解】
由分析可知,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A错误;
在正常情况下,脊髓里的神经中枢受大脑控制,例如,正常的成年人能够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和排便等生理活动,B正确;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C正确;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D正确。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神经系统的组成。
7.C
【解析】
【分析】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脑干的功能主要是维持个体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重要生理功能。
【详解】
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称为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区,如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以及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等,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植物人”的脑受到严重的损伤,唯一没有损伤的是脑干。
【点睛】
明确大脑、小脑及脑干的结构及功能即能正确答题。
8.C
【解析】
【分析】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构成。
【详解】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注意掌握。
9.B
【解析】
【分析】
人在剧烈运动时,消耗的能量和氧气增加,因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
【详解】
人在剧烈运动时,消耗的能量和氧气增加,因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一种儿茶酚胺激素。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瞳孔放大,促进糖原分解并升高血糖,促进脂肪分解,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因此各器官系统的相互协调主要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完成的,其中神经系统起到主导作用。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肾上腺素的作用肾上腺素能使心肌收缩力量加强、兴奋性增高,传导加速。
10.B
【解析】
【分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详解】
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A不符合题意。
脑干含有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一旦受到损伤就会危及生命,B符合题意。
运动中枢是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C不符合题意。
脊髓的功能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D不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大脑、小脑、脑干的结构和功能。
11.胞体 突起 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 从左向右
【解析】
【分析】
(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
(2)据图分析可知:①细胞核、②细胞体、③突起、包括轴突和树突,④神经末梢、⑤髓鞘。
【详解】
(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据图分析可知:①细胞核、②细胞体、③突起、包括轴突和树突,④神经末梢、⑤髓鞘。
(2)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神经冲动),并能把兴奋(神经冲动)传导其它的神经元。
(3)神经元传导神经冲动是沿一定方向传导的,每个神经元可能有很多树突,但是只有一个轴突,树突将神经冲动传向细胞体,轴突则将冲动从细胞体传出。所以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树突→细胞体→轴突(从左向右)。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12.神经元或神经细胞 突起 1大脑 2小脑 语言 4脊髓 1
【解析】
【分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图1中A神经细胞,B神经组织,C脑。
图2中1是大脑,2是小脑,3脑干,4脊髓,5神经,6细胞核,7细胞体,8神经纤维。
【详解】
(1)A是神经元,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基本结构包括7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
(2)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1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
(3)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能通过大脑皮层的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文字、符号、特征建立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休息时,教练会和队员一起总结优点和不足,沟通需要改进的攻防策略,这个过程离不开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的参与。
(4)腰部受伤的病人,若下肢运动功能丧失、大小便失禁,说明4脊髓从腰部横断,4脊髓里腰部以下的排便、排尿中枢失去了1大脑的控制,导致大小便失禁;同时大脑的“指令”也不能传到下肢了,造成下肢功能丧失。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脑的结构和功能。
答案第1页,总2页
答案第1页,总2页
3神经结调节的基本方式
一、单选题
1.下列反射不是人生来就有的是( )
A.青梅入口,分泌唾液 B.红灯停,绿灯行
C.针刺手指,立即缩手 D.强光刺眼,立即闭眼
2.宠物大赛上,小狗听到主人指令后,完成坐、卧、跳、握手等动作。下列反射与此类型相同的是
A.眼前出现强光,马上眨眼
B.指尖被针刺后,马上缩回来
C.小鸡听到“咕咕”声后,马上跑到母鸡身边
D.小明同学听到校园广播后,马上去卫生区打扫卫生
3.从黑暗环境进入光亮处,瞳孔会变小,这种反射与膝跳反射属于同一个反射,有关此反射的表述,错误的是
A.该反射是人类特有的 B.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C.该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该反射是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
4.看电视剧感动得流泪,这一反射类型和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分别是( )
A.简单反射、脊髓 B.简单反射、反射弧
C.复杂反射、脊髓 D.复杂反射、反射弧
5.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与这一反射类型不同的是(  )
A.望梅止渴 B.飞蛾扑火 C.谈虎色变 D.画饼充饥
6.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将表现为( ? )
A.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且能运动 D.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7.当同学看到废弃的食品袋等垃圾时,将其捡起并放入分类垃圾桶中,参与调解这一过程的最高级神经中枢位于( )
A.大脑皮层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8.珍爱生命,安全出行,我国通过立法从2013年1月1日起,加大对闯红灯司机的惩罚力度。“红灯→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停车”是司机看见红灯后的反应,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B.醉酒驾驶的司机容易出现动作不协调,因为酒精麻痹了人的小脑
C.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构成了完整的反射弧
D.司机闯红灯是因为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多引起,与神经调节无关
9.某同学在校园生物角修剪月季时,不小心被刺扎到手,迅速缩手并感觉疼痛。完成该反射的神经结构如图所示,错误的是(  )

A.⑤是效应器,能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反应
B.③是神经中枢,不受其他结构的调控
C.④能将来自③的神经冲动传至⑤,引起反射
D.①是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10.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反射和反射弧说法错误的是( )

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B.①是感受器,③是效应器
C.膝跳反射中②位于脊髓
D.“望梅止渴”是简单反射

二、综合题
11.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离不开神经系统,下图是缩手反射示意图,请你据图回答。

(1)当手不小心受到火的灼烧时,会发生缩手反射,此反射的神经中枢在[_____]_____内。
(2)在图中能够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_____]_____。
(3)当手受到火的灼烧后会感觉到疼痛,疼痛感形成于_____,以后见到火就会有意识的躲避,此躲避的反射类型属于_____反射。
(4)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主要方式是_____。
12.假如你是一位足球迷,在观看世界杯精彩球赛时,也许会因为兴奋、激动而心跳加速。请你用所学生物学知识,结合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
(2)全神贯注观球的你,手忽然触碰到很烫的杯子,首先会缩手,其传导的途径是_____(用图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然后产生痛觉。说明脊髓具有_____的功能。
(3)当看到心仪的球队进球时,你会欢呼雀跃,甚至血压升高、面红耳赤。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_____系统调节,同时也受到_____调节的影响。
(4)反射弧中④中断,会有哪些症状:_____。
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非条件与条件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条件反射。
【详解】
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如青梅入口,分泌唾液;针刺手指,立即缩手;强光刺眼,立即闭目;这种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红灯停,绿灯行,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B符合题意。
【点睛】
区分条件发射和非条件反射是本题解题关键。
2.D
【解析】
【分析】
非条件反射是指简单的、人生来就有的反射。条件反射是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形成的。小狗听到主人指令后,完成坐、卧、跳、握手等动作,这是小狗在出生后逐渐学习和锻炼中形成的反射,此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详解】
A.眼前出现强光,马上眨眼,这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故A错误。
B.尖被针刺后,马上缩回来,这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故B错误。
C.小鸡听到“咕咕”声后,马上跑到母鸡身边,这是小鸡生来就有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故C错误。
D.小明同学听到校园广播后,马上去卫生区打扫卫生,这是小明在学校学习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属于条件反射,故D正确。
【点睛】
区分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是解题关键
3.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反射、反射弧、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的区别。解答时可以从反射、反射弧、简单反射、复杂反射的概念方面来切入。
【详解】
A、从黑暗环境进入光亮处,瞳孔会变小,和“膝跳反射”,都是由具体刺激引起的条件反射,人与动物共有,不是人类特有的反射,A错误。
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所以“从黑暗环境进入光亮处,瞳孔会变小”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正确。
C、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简单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复杂反射。瞳孔反射,与膝跳反射属于简单反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一下的脊髓或脑干,因此该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正确。
D、瞳孔反射是人体对环境明暗变化(从黑暗环境进入光亮处)作出的一种反应,D正确。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反射弧的概念和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的区别。
4.D
【解析】
【分析】
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
看电视剧感动得流泪,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复杂反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因此看电视剧感动得流泪,这一反射类型和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分别是:复杂反射、反射弧。故D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
5.B
【解析】
【分析】
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吸、排尿反射等都是简单反射。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复杂反射。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画饼充饥都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复杂反射。飞蛾扑火是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因此属于简单反射。选项B 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复杂反射与简单反射的区别。
6.D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 反射弧,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详解】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 反射弧,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做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但是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仍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经过脊髓的白质能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因此,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它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将表现为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 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7.A
【解析】
【分析】
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简单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复杂反射。
【详解】
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如膝跳反射等。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当同学看到废弃的食品袋等垃圾时,将其捡起并放入分类垃圾桶中属于复杂反射,最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A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复杂反射与简单反射的区别。
8.B
【解析】
【分析】
(1)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简单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复杂反射。

(2)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
【详解】
A.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因此是复杂反射,A错误。
B.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因此人醉酒后导致动作失调的原因是酒精麻痹了小脑,B正确。
C.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构成了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
D.人体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作用下,才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司机闯红灯是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D错误。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反射的类型、视觉的形成过程。
9.B
【解析】
【分析】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和⑤效应器。
【详解】
图中⑤效应器能够对刺激做出反应,如吃话梅,唾液腺是效应器,能够分泌唾液,A正确;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属于低级神经中枢,受大脑皮层的调控,B错误;④传出神经能将来自③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⑤效应器,引起反射,C正确;图中①是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D正确;故选B。
【点睛】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
10.D
【解析】
反射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的各种刺激作出的反应,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故A不符合题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③效应器五部分,故B不符合题意;膝跳反射属于简单反射,神经中枢在②脊髓,故C不符合题意;反射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望梅止渴”是复杂反射,故D符合题意。故选D。
11.③ 脊髓 ① 感受器 大脑(或大脑皮层,或感觉中枢) 条件 神经调节
【解析】
【分析】
在周围神经系统中感觉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叫神经节,感觉神经元的细胞体在感觉神经上,运动神经元的细胞体在脊髓灰质的前角内。②上有神经节因此②是传入神经,能将神经冲动传至神经中枢;感觉神经末梢分布的①感受器,如皮肤,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能传导的兴奋就是神经冲动;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二是神经纤维集中的部位叫白质,位于脊髓内部的周围,有传导功能;④是传出神经,能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⑤效应器能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反应。
【详解】
(1)当手不小心受到火的灼烧时,会发生缩手反射,此反射的神经中枢在③神经中枢(脊髓)内,该反射的类型属于非条件反射,是低级的神经活动。
(2)反射弧是由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组成,即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其中①感受器能够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②传入神经能把神经冲动传入神经中枢,③神经中枢能接受神经冲动,并产生新的冲动,④传出神经能传出神经冲动,⑤效应器能接受神经冲动并产生动作(反应)。所以在图中能够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①感受器。
(3)条件反射是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当手受到火的灼烧后会感觉到疼痛,疼痛感形成于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以后见到火就会有意识的躲避,这是在第一次被火灼烧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
(4)人体的调节方式主要两种: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调节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通过血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所进行的调节。所以,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其次是激素调节。
【点睛】
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我们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12.反射 ⑤→④→③→②→① 反射和传导 神经 激素 没有感觉,不能运动
【解析】
【分析】
图中③为神经中枢,④标号所指的神经上有神经节,代表其为传入神经,则⑤为感受器,②为传出神经,①为效应器。
【详解】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反射弧的组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2)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反射弧的组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从图中可以看出,③为神经中枢,④的神经上有神经节,是传入神经,⑤为感受器,②为传出神经,①为效应器。缩手反射为简单反射,脊髓作为神经中枢参与反射,神经冲动的传递途径为⑤→④→③→②→①。产生痛觉则要将神经冲动通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的感觉中枢,然后产生痛觉,说明脊髓有反射和传导功能。
(3)当看到心仪的球队进球时,在神经的刺激下,肾上腺会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又反过来刺激心跳中枢和血压中枢,使人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而显得面红耳赤,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4)反射弧中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因此当②传入神经受伤被切断后,会出现的症状是没有感觉,不能运动。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答案第1页,总2页
答案第1页,总2页
4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一、单选题
1.下图中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正确的分别是 ( )

A.乙和丁 B.甲和丁 C.乙和丙 D.甲和丙
2.下图是耳的结构,其中能够接受声波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人的眼睛长时间持续注视手机或过久暴露于强烈日光之下,可能会造成视网膜黄斑病变,严重者甚至可导致部分视力丧失。下图表示视网膜区域的是( )

A.1 B.2 C.3 D.4
4.当人听到巨大声响时为了保护鼓膜应该(  )
A.迅速张开嘴,双手堵住耳朵 B.迅速闭嘴
C.迅速闭嘴,捏住鼻子 D.迅速闭嘴,同时双手堵住耳朵
5.人体能产生视觉的部位是(  )
A.角膜 B.巩膜 C.视网膜 D.大脑皮层
6.下列做法符合用眼和用耳卫生保健的是( )
A.长时间看手机或电脑 B.用牙签挖耳朵
C.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 D.躺在床上背书
7.正常人的眼之所以能看见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由于
A.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
B.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
C.瞳孔可随意缩小或放大
D.晶状体的曲度可以变化
8.阳光明媚的春天,从室外走进只有一个小窗户的屋子,这时你的感觉和瞳孔变化( )
A.很暗,瞳孔放大 B.明亮,瞳孔放大 C.很暗,瞳孔缩小 D.明亮,瞳孔缩小
9.行人看到“前方修路,请绕道前行”会改变行走路线,而流浪狗却照样前行。这与人类大脑皮层功能区中特有的哪一中枢有关?(  )
A.语言中枢 B.听觉中枢 C.感觉中枢 D.视觉中枢
10.人听到声音需要以下结构的参与,请选出正确的顺序:
①听小骨 ②鼓膜 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④外耳道 ⑤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A.①②③④⑤ B.④②①③⑤ C.④①②③⑤ D.④③①②⑤
11.俗话所说的白眼球、黑眼球分别指的是( )
A.巩膜、虹膜 B.角膜、虹膜 C.虹膜、瞳孔 D.巩膜、角膜

二、综合题
12.眼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感觉器官。目前中小学生患近视的人数逐年增多,青少年预防近视要从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开始。如图是眼球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那么图中②就是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请写出②的名称_____,④的名称_____。
(2)你能看到远处有一棵树,是因为它反射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_____上,这个信息通过_____传到_____,形成视觉。
(3)儿童、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看书、看手机屏幕等,会导致眼球的①_____凸度过大,形成假性近视,可通过佩戴_____透镜加以矫正。
(4)人从明处到暗处,瞳孔会变_____,瞳孔的大小变化由_____调节。
(5)有人患了夜盲症,这可能与体内缺乏维生素_____有关。
13.课间操时,随着校园广播播放的动感音乐,同学们整齐划一、舒展优美地做着各种健身动作。请结合如图所示耳的结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耳郭收集音乐声波后,声波进入中耳依次引起[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振动,振动传到内耳,刺激[___]______内对声波敏感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
(2)做各种动作时,同学们能感受到头部位置变动情况,这主要是内耳中[___]______感知的结果。运动时,同学们动作协调,并保持平衡,这是_____调节作用的结果。
(3)同学们听到体育老师的口令做出相应动作,该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_____。该反射是对_____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
14.节能减排,绿色出行。共享单车掀起绿色出行浪潮,已成为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人在骑车时需要各个系统协调配合才能完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骑共享单车时看到一辆汽车由远而近驶来,主要是由于图中______(填序号)的调节作用,使物像落在______上,最终在______上形成视觉。
(2)行驶到路口时,发现红灯立即刹车,此反射类型属于______,完成此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中的______(填字母)内。
(3)骑共享单车时,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结构是______。
(4)由于骑行不稳,⑨受到碰撞引起膝跳反射,请写出膝跳反射的基本途径:⑨→______→⑧(用序号、字母和箭头表示)。
(5)为了尽快到达目的地,加快骑行,引起心跳加快、呼吸频率增加、肺活量增大等一系列反应,出现这些反应主要依靠______系统和______的调节。
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从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原因以及矫正方法思考。
【详解】
图中甲光线在视网膜前汇聚,表示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因此表示近视眼;图乙光线在视网膜上汇聚,因此表示正常眼;图丙表示用凹透镜矫正近视眼;图丁表示用凸透镜矫正远视眼。所以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正确的分别是甲和丙,故选D。
【点睛】
理解近视眼的成因、成像特点和矫正措施。
2.B
【解析】
试题分析: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由鼓膜、鼓室和听小骨组成,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图中①是听小骨,②是耳蜗,③是位听神经,④鼓膜。当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鼓膜时,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因此能够接受声波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是②耳蜗。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C
【解析】
【分析】
眼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的内容物构成。眼球的结构如图:

【详解】
人的眼球包括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1是晶状体,对光线有折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2是角膜,眼球的最外层前方,无色透明,外界的光线进入眼内首先经过角膜,故B不符合题意;3是视网膜是视觉感受器所在的部位,故C符合题意;4是玻璃体对光线有折射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4.D
【解析】
【分析】
日常生活中,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或闭口堵耳,其目的是为了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
【详解】
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保护鼓膜的措施及原因。
5.D
【解析】
【分析】
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视觉中枢(大脑皮层)→视觉。
【详解】
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如图所示:


所以,产生视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视觉形成的过程。
6.C
【解析】
【分析】
1、为了保护耳和听觉,除了减少和消除噪声外,平时还应当注意做到:
(1)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
(2)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3)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4)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2、保护眼睛,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四不看、三个一,有效地预防近视眼的发生。
一要: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
二要: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
三要: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一不看: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
二不看: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
三不看:不躺卧看书。
四不看:不走路看书。
三个一是:一尺、一拳、一寸,即读书写字时,眼睛和桌面要保持一尺的距离;身体和课桌之间保持一个小拳头的间隔;握笔时手和笔尖要保持一寸的距离。总之,预防近视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详解】
长时间看手机或电脑容易导致近视,A错误;
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B错误;;
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C正确;
不能躺在床上看书,容易造成近视,D错误。
【点睛】
熟记眼和耳的保健的重要性。解答时从保护听力的措施方面来切入。
7.D
【解析】
【分析】
眼球分为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分为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包括角膜和巩膜,角膜无色透明便于光线通过,巩膜是一层结缔组织膜,具有保护内部结构的作用;中膜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虹膜内有色素,眼球的颜色就是由它来决定的,睫状体内有平滑肌,通过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眼睛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内膜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可以产生神经冲动,属于视觉感受器。
【详解】
由分析知道:对于正常人来说,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被看清,主要是因为晶状体的曲度可以通过睫状体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因为看近物时瞳孔变小,限制进入眼内的光量,使成像清楚,看远物时瞳孔扩大,增加进光量;看近物时睫状体内的睫状肌收缩,使晶状体曲度变大,看远物时睫状肌舒张,晶状体曲度变小。
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晶状体的曲度可以通过睫状体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
8.A
【解析】
【分析】
瞳孔能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看强光时瞳孔缩小,看弱光时瞳孔扩大,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光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
【详解】
阳光明媚的室外光线强,在室外时瞳孔缩小,当这是走进一间只有一个小窗户的屋子,由于屋内光线很暗,瞳孔来不及扩大,会感觉屋内很暗;过一会儿,由于瞳孔的适应性调节,瞳孔会逐渐扩大,以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9.A
【解析】
【分析】
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
【详解】
解:“行人看到‘前方修路,请绕道前行’会改变行走路线,而一条狗却照样前行”,这是人类通过语言中枢理解了文字的含义,而狗没有语言中枢不理解文字的含义,因此人类特有的大脑皮层功能区是语言中枢。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类特有的大脑皮层功能区是语言中枢。
10.B
【解析】
试题分析:听觉的形成路线为:外界的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考点定位】听觉是形成
11.A
【解析】
【分析】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下面是眼球结构图:

【详解】
眼球的结构包括眼球壁和内容物。图中的眼球壁包括外膜(6角膜和7巩膜)、中膜(2虹膜、1睫状体、8脉络膜)、内膜(9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4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5房水、4晶状体和11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故选:A。
【点睛】
结合眼球结构示意图记忆效果好。
12.角膜 玻璃体 视网膜 视神经 大脑皮层 晶状体 凹 大 虹膜 A
【解析】
【分析】
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晶状体似双凸透镜,有折光作用。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玻璃体是透明的胶状物。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图中①是晶状体,②是角膜,③是虹膜,④是玻璃体,⑤是视网膜,⑥是视神经,⑦是巩膜,看图结合题意答题。
【详解】
(1)眼球壁的外膜前方是角膜,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因此,如果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那么②角膜就是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④是玻璃体。
(2)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3)儿童、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看书、看手机屏幕等,会导致眼球的①晶状体凸度过大,形成假性近视,可通过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4)瞳孔的变化是随着光线的强弱而变化的,在眼球的结构中,瞳孔是光线进出的通道。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瞳孔是变小的,以避免过强的光线刺伤了眼睛;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瞳孔是变大的。人从明处到暗处,瞳孔会变大,这与③虹膜自动调节瞳孔的大小有关。
(5)维生素A的作用是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时人体会患夜盲症。
【点睛】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13.⑦ 鼓膜 ③ 听小骨 ⑤ 耳蜗 ④ 半规管 小脑 反射弧 语言、文字(或语言)
【解析】
【分析】
观图可知:①是耳郭,②是外耳道,③是听小骨,④是半规管,⑤是耳蜗,⑥是听觉神经,⑦是鼓膜,⑧是前庭,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听觉的形成过程是:①耳郭收集声波,外界的声波经过②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⑦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③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2)半规管、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有些人晕船、晕车的原因;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因此,感受到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的是前庭和半规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同学们动作协调,是由于小脑的作用。
(3)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反射,反射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中枢;条件反射是高级的反射活动,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其中人类特有的反射是语言中枢参与的反射活动。 同学们听到体育老师的口令做出相应动作,是对语言等抽象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耳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听觉的形成过程。
14.① 视网膜 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条件反射 A 小脑 ⑦→B→⑥ 神经 激素
【解析】
【分析】
图中①晶状体,②角膜,③视网膜,④上行传导神经纤维、⑤下行传导神经纤维、⑥传出神经、⑦传入神经、⑧效应器、⑨感受器,A大脑、B脊髓的灰质、C脊髓的白质。
【详解】
(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骑共享单车时看到一辆汽车由远而近驶来,主要是由于图中①晶状体的调节作用,使物像落在③视网膜上,最终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上形成视觉。
(2)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行驶到路口时,发现红灯立即刹车,此反射类型属于条件反射,完成此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中的A大脑皮层内,是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3)小脑的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因此“骑行共享单车时,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结构是小脑。
(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表示膝跳反射的基本途径:⑨感受器→⑦传入神经→B神经中枢→⑥传出神经→⑧效应器。
(5)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因此,为了尽快到达目的地,加快骑行,引起心跳加快、呼吸频率增加、肺活量增大等一系列反应,出现这些反应主要依靠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反射的类型,反射弧的组成,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
答案第1页,总2页
答案第1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