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3《群落的结构》(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3《群落的结构》(共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4-12 15:12: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群落:
例:下列描述属于群落的是( )
A.一个池塘中的鱼类
B.一片森林中的各种植物
C.一片草地
D.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真菌等全部生物
D
研究池
塘群落

种群种类
优势种群
种间关系


种群位置

空间结构

群落演替

池塘的范围和边界
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群落特征:物种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演替…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
常绿阔叶林
常绿针叶林
不同的群落如何进行区分?
物种的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我国 南方 北方群落的丰富度?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常绿针叶林
苔原




从赤道到两极生物种数目(丰富度)如何变化?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
长,物种的数目越多,群落的结构也越复杂。
气候
比较下列各组物种组成的多少?
两个或多个群落间过渡地带,即群落交错区,如森林与草地或农田交界的地带,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常比相邻群落中多,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平原 山地
远离大陆的岛屿 大陆附近的岛屿
群落间的过渡地带 非过渡地带
<
<
>
1、如何解释资料1中的实验结果?
2、分析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波动情况,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3、猞猁的存在对整个群落的稳定可能起什么作用?
4、资料1和资料2中,两个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有什么不同?
资料分析:
资料1
1. 由于这两种草履虫具有相似的生活习性(尤其是能以同一种杆菌为食),当它们被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培养时,起初两种草履虫的数量较少,而食物(杆菌)数量较多,因此表现为两种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均增加。但是,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相互之间对食物的争夺表现为大草履虫处于劣势,双小核草履虫处于优势。最终大草履虫失去了食物来源而灭亡。两种草履虫没有分泌杀死对方的物质,进一步证明了该实验结果缘于两种草履虫争夺资源,这就是竞争。
资料分析讨论提示:
2.雪兔和猞猁相互制约,种群数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猞猁数量

雪兔数量
猞猁数量

雪兔数量


捕食
3.雪兔是以植物为食,猞猁是以雪兔为食。猞猁的存在不仅制约雪兔的种群数量,使得植物→雪兔→猞猁之间保持相对稳定,而且由于植物资源比较稳定,进而使得另一些以植物为生的动物数量及其食物链相对稳定,因而整个群落可以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4. 资料1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方处于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最终灭亡。资料2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两个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三、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请仔细观察下视频,思考该视频展示怎样种间关系。

用坐标系表示两种生物的捕食关系:


生物数量
时间

生物B
生物A

生物A捕食生物B
先增加先减少为被捕食者;后增后减为捕食者。

B

A

捕食者
被捕食者
2、竞争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狮子和大象争夺水源
结果:
水稻和稗子
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特点:
生活环境、生活习性越相近的物种间斗争越激烈。

用坐标系表示两种生物的竞争关系:


生物数量
时间

生物A

生物B



(1)生存能力不同,一方占优势,
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2)生存能力相同, 相互抑制
此消彼长

C

A

B



蛔虫、绦虫、血吸虫等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内;
虱和蚤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表;菟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上;
噬菌体寄生在细菌内部。



生物数量
时间

A 宿主(寄主)
B 寄生者
体表寄生
体内寄生


B

A


B

A
3、寄生
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
寄生者受益,寄主受害。
结果:
两者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4、互利共生
地衣

真菌
藻类

水、CO2、无机盐
有机物
双方互利;若分开,双方或一方不能独立生存。
特点:


生物A
生物B


生物数量
时间
用坐标系表示两种生物的共生关系:
“同生共死”
种间关系
关系类型 物种 关系一般特征 实例
A B
互利共生
寄生
竞争
捕食
(“+”表示有利,“-”表示有害)
++
彼此有利,彼此依赖
地衣、白蚁和鞭毛虫
+-
一方有利,一方受害
彼此抑制
--
种群A得利
种群B有害
+-
蛔虫和人
水稻和稗草
羊与草
狼与羊
5、种内关系
种内互助:蜜蜂、蚂蚁等

种内斗争:同种生物之间由于争夺食物、空间、
水分、养料等也会发生斗争。

指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间的关系。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
指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层现象。

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能力。
引起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光照强度
意义:
山雀、莺、

杜鹃、黄鹂
画眉、八色鸫
引起动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
食物、栖息场所
在高山植物群落中,不同海拔地带的植物呈垂直分布主要是受温度制约的。
高山草甸
针叶林
落叶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
热带雨林
海拔




温度






高山
挺出水面:荷花、芦苇等将茎叶
浮于水面:睡莲、满江红、浮萍
水底:金鱼藻
浅层:鲢鱼
中层:鲩鱼
水底青鱼、虾、蚌
淤泥:泥鳅、鳝鱼
水域中,垂直分布主要受阳光、温度、食物、含氧量等的影响
2、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温度、湿度和盐碱、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人和动物的影响,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群的密度也有差别。
---镶嵌分布
例1:受水制约,芦苇等水生植物只能长在浅水或水边;
红树、柳树等只能长在水源附近;
松、杉、柏树等能长在比较干旱处;
仙人掌、梭梭树等可长在极干旱的沙漠。
思考:
八面山海拔2042米,8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800至1300米为针阔混交林,1300至1600米为针叶林,1600至1800米为灌木林,1800米以上为草地。
植物的这种分带现象属于 。
分析:这种分带由海拔(地形)造成的温度和湿度差异引起,而垂直结构是不同生物因光照等因素造成的同一点不同高度分布现象。
水平结构
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区分
 
1、垂直结构分层原因:

生物本身的高度、活动空间的高度

2、水平结构分段原因:

环境的光、热、水及地形等条件对生物的选择造成的。

3、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不同种生物的分布差异。同种生物的不同不能构成垂直结构或水平结构。



五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研究方法:
取样器取样法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一是记名计算法
二是目测估计法

提出问题: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准备→取样→采集小动物→观察和分类→统计和
分析→讨论
为了使空气流通
趋暗、趋湿、避高温
杀死固定小动物的形态
要保证小动物生活状态,应将酒精换成什么?
湿棉花

1、群落的物种组成
2、种间关系
①竞争 ②捕食 ③寄生 ④互利共生
3、群落的空间结构
本节小结:
  一、群落的概念
   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①垂直结构 ②水平结构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