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2.2.4《动物的行为》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2.2.4《动物的行为》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4-13 06:2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四节
动物的行为
1.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结合生活经验尝试着描述社会行为中群体内的信息交流。
3.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什么是动物行为?
一般说来,行为是指动物的动作,包括动物的爬行、奔跑、游水、飞行、以及其他的运动方式。不仅如此,还包括动物的取食、繁殖、攻击和防御的动作,甚至连动物竖起耳朵、发出声音、改变体色、静立不动、注目凝视,都是动物行为的一部分。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按功能可分为:觅食、攻击、防御、繁殖、迁徙等。
联系生活,明晰概念
攻击行为
觅食行为
繁殖行为
防御行为
迁徙行为

自然过度,引导自主学习
按照行为获得的途径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小鸟喂鱼
母鸡抱窝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探究主题 一】
【思考与讨 论】
1.图中动物行为中,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学习行为?
羊羔吮吸乳汁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归纳总结】
1.先天性行为的概念: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的遗传因素决定的行为。
蜘蛛结网
繁殖行为 母鸡抱窝
觅食行为 蜘蛛织网
蜻蜓点水 尺蠖拟态
公鸡报晓 蚂蚁搬家
大雁南飞 红雀喂鱼
【思考与讨 论】
黑猩猩钓取食物
蚯蚓走迷宫
黑猩猩摘取香蕉
1.图中动物行为中,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学习行为?
2.上述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能使动物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其存活和繁殖的机会。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学习行为的概念: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




大山雀喝牛奶
蚯蚓走迷宫 马拉车
乌鸦喝水 老马识途
黄牛耕地 狗辨主客
鹦鹉学舌 惊弓之鸟
【归纳总结】
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
动动脑:
动物的学习行为是怎样获得呢?
企鹅列队
猴子货郎
金象独立
小猪跳水
后天学习行为
人的学习属于什么行为?
蚯蚓走迷宫经过200次以上的尝试和错误,才能够成功。但是,如果走相同的迷宫,甚至更复杂的迷宫,小白鼠只需要30—40次,就会成功。
小资料
老鼠走迷宫
蚯蚓走迷宫
思考: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差别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学习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其学习行为越复杂。
意义: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能使动物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图中的动物有什么样的表现?
【观察分析】
【探究主题 二】
社会行为

动物营群体生活,其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性。
社会行为的概念:
白蚁的群体生活:
由一个蚁王(雄蚁)和一个蚁后(雌蚁),还有工蚁和兵蚁组成。工蚁有雄性的,也有雌性的,但都不能生育。
狒狒的群体生活:
这个群体中包括一个最占优势的雄狒狒,许多雌狒狒和它们的后代,还有属于下级的雄狒狒。最占优势的雄狒狒负责整个群体的行动方向和对外战斗,并且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
认识狒狒的社会
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
的组织
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3.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制度
社会行为的特征:
蜜蜂的群体生活:
由蜂王、雄蜂和工蜂组成。一个群体中蜂王只有一个,体形细长,负责产卵。雄蜂占少数,身体粗壮,它一生的职责就是和蜂王交配,至最后死亡。 工蜂体型较小,负责采花粉,喂养蜂王、雄蜂和幼蜂,筑巢,清理蜂巢,守卫等工作。
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信息交流
声音
形体姿态
动作
气味
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
认识动物活动的规律;
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
控制和防范有害的动物;
使人和动物在生物圈中和谐发展。
动物的行为
先天性行为
遗传因素
后天学习
学习行为
社会行为
决定
获取
迁徙行为
①母鸡哺育小雏鸡
先天性行为 ② 蚯蚓走迷宫
③美国红雀喂食金鱼
④鹦鹉学舌
学习行为 ⑤大山雀偷吃奶油
⑥蜜蜂采蜜
⑦小狗算算术
⑧黑猩猩取食蚂蚁、
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