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课件 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节 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课件 2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4-14 20:4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划上重点,并试着完成课后练习。
1.自然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 ,人们也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环境,与此同时,环境也总是将这些影响和变化 于人类。
2.科学家根据全球光合作用产物的40%可为人类活动所利用这一原理,推断出地球表面目前可供养80亿到150亿人口。而全球人口2011年已达 亿,按目前增长速度,2050年将超100亿。
3.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环境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问题、 问题、 和 问题等已对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各种资源
反作用
70
人口
资源和能源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4.人类面临的两大环境问题是 和 。
5.地球上的 是有限的,地球对 能力也是有限的。人类耗尽大量 的同时,加剧了 ,增加了 的难度和成本。
6.人类面临的全球性资源与环境的问题有 、
、 、 等。这些问题已对人类生活造成了影响。
7.使用化石能源后果:增加了大气层中的 、NO2、SO2等含量。大气中CO2含量上升,使得
效应加剧,造成全球气候变暖;NO2、SO2溶解到雨水中产生 ,影响人类生活。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自然资源
人口的承载
自然资源
环境污染
环境治理
森林面积减少
水资源短缺
粮食减产
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
CO2
温室
酸雨
8.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而形成的 破坏类环境问题。
流失、草原退化、地面沉降、 沙漠化、盐碱化、沼泽化、森林面积急剧缩小,矿藏资源遭破坏,水源枯竭,野生动植物资源日益减少,旱涝灾害频繁,以至流行性、地方性疾病蔓延等问题。
9.污染类环境问题:包括 污染、 污染、
污染等,也包括上述污染所衍生的环境效应,如 效应、 破坏、酸雨等。
生态平衡
水土
土壤
大气

土壤
温室
臭氧层
1.环境问题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人们正在采取各种措施防止污染环境,请分析下列措施和理由之间,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
A.限制生产和使用含磷洗涤剂——防止湖海出现“赤潮”
B.不允许焚烧农作物秸秆——防止污染空气
C.严禁排放未经处理的有毒工业废水——防止水土流失
D.限制生产不符合尾气排放标准的汽车——防止氮的氧化物及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C
B
2.“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吸人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造成危害。惠州市为了保护宜居环境,今年已开始PM2.5监测。以下措施中会使空气中PM2.5污染增大的是(  )
A.提倡使用太阳能设备
B.不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
C.发展核电代替部分煤发电
D.禁止在户外焚烧垃圾
3.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统一规定,目前进行常规大气监测的主要指标有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可吸入固体颗粒等三项。以下是国家关于空气的污染指数与质量级别、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表:
⑴千岛湖2017年2月19日公布的空气污染指数为64,根据以上信息判断千岛湖当天的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分别是 和 。
⑵产生二氧化硫的污染源是 。


矿物燃料的燃烧
⑶减少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措施: 。大气中 等污染物增多,是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
⑷汽车尾气(含有CO、SO2与NO2等物质)是城市空气污染物,控制城市汽车尾气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方法有 (填序号)。
①开发新能源 ②使用电动车 ③植树造林 
④带呼吸面具
3.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统一规定,目前进行常规大气监测的主要指标有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可吸入固体颗粒等三项。以下是国家关于空气的污染指数与质量级别、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表:
植树造林
SO2
①②③
4.2017年,浙江将深入推进“五水共治”,完善河长制,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下列做法与“五水共治”行动相符合的是(  )
A.围湖造田 B.随意倾倒生活垃圾
C.及时拧紧水龙头 D.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
5.从世界范围来看,与人口过度增长无直接关系的社会问题是(  )
A.能源短乏 B.吸毒贩毒
C.环境污染 D.资源短缺
C
B
6.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有关的是(  )
①酸雨 ②臭氧空洞 ③白色污染 ④温室效应
⑤赤潮 ⑥潮汐  ⑦噪声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⑦ D.①②③④⑦
7.防止污染、保护生物圈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建设生态城市,发展生态农业
B.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
C.直接排放废水,节省废水处理经费
D.加强立法执法,宣传保护生物圈意义
C
C
8.“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要战胜垃圾得首先战胜自己!”请结合图所示,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⑴常规处理垃圾的方法对环境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 。
⑵分类处理并回收利用垃圾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造成大气污染、土壤污染
废物利用,节省能源
变废为宝,经济实惠
9.目前我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相对滞后,与生态示范区建设不相适应。为此,某校自然科学兴趣小组成员对市区生活垃圾的成分作了调查,结果如图甲所示;取市区垃圾填埋场不同深度的垃圾样品,测定铬(Cr)、铅(Pb)、砷(As)等有害元素的含量,得到数据如图乙所示。请根据这些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⑴从图甲可以看出我市生活垃圾的成分以 为主。
⑵对垃圾填埋场中有害元素含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有害元素含量随着垃圾堆放深度增加而增大
B.有害元素在0~30cm层含量低于30~60cm层含量
C.这些垃圾因含有有害元素而毫无价值
有机物(或A)
B
10.国家海洋局发布了《2013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2013年,我国海洋环境状况总体较好,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5%。陆源排污压力仍然巨大,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严重,海洋生境退化,环境灾害多发等问题依然突出。
⑴下列属于海洋水体污染危害的有 (填序号)
①使海产品减少,影响人类的食物来源
②使海洋生物死亡,影响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③使海洋生物聚积毒素,再通过食物链进入体内
⑵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必须保护好海洋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保护海洋环境,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①②③
禁止向海洋倾倒工业废料和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之后再排放入海等
11.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它对生物会造成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酸雨对植物的生长会有影响吗?小宇同学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制订计划并实施:
⑴在一个花盆里播种10粒的大豆种子,等它们长成幼苗后做实验;
⑵向食醋中加清水,配制成“模拟酸雨”。
⑶向花盆里的大豆幼苗喷洒“模拟酸雨”,每天一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几天后,花盆中大豆幼苗全部死亡。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⑴此实验中小宇同学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酸雨对植物的生长会有影响吗?
⑵作出的假设是什么?
⑶小宇同学制订的计划中有没有设置对照组?
⑷根据小宇同学的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
⑸有人认为只要用1粒大豆种子做实验就行了,你认为呢?简述你的理由:
酸雨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或酸雨对植物的生长没有影响)
没有
酸雨对植物的生长有不良影响。
不行,只用一粒种子做实验存在偶然性,影响实验的可信度。
⑹如果需要,你认为下列哪一组可以作为其对照组 。
A.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每天喷洒清水
B.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既不喷洒清水,也不喷洒“模拟酸雨”
C.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放在阴暗的环境中
D.同时设置另一盆条件完全相同的大豆幼苗,并放在低温环境中
A
D
12.人口过快增加会导致( )
A.人均土地资源减少,水资源缺乏,环境污染加剧
B.森林资源被破坏,打破了生态平衡,引起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问题
C.能源需求不断增大,出现能源危机
D.以上都是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石能源属于常规能源
B.把核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新近才开始利用的能源称为新能源
C.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归根到底是来自于太阳能
D.一次能源从根本上讲不是来源于太阳能
14.出行是人们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环节,出行工具多种多样,使用的能源也不尽相同,自行车、电动车和燃油汽车所消耗的能源类型分别是
( ) ①生物质能 ②核能 ③电能 ④太阳能 ⑤化学能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①②③ D.①③④
D
A
D
15.“低碳生活”是指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要求降低生活作息时间所消耗的能量,从而减少碳的排放。下列活动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
A.短时间内不使用电脑,将其转为休眠模式
B.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或骑自行车
C.用传统发条式闹钟代替电子钟
D.讲卫生,尽量多使用一次性餐具
A
16.“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所耗用的电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教科书循环使用
B.使用一次性筷子,减少疾病传染
C.大量使用私家汽车出行,节约时间
D.大量建设钢铁冶炼厂,促进经济发展
D
17.下列关于节约能源与资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不必考虑节约
B.节约用水主要是指工业生产,家里的生活用水量小,不必考虑节约
C.家里无人时,电冰箱应该断开电源,停止工作
D.电视机关机后应该断开电源,否则还会消耗一定的电能
18.2013年世界地球日主题是“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 )
A.分类回收、利用垃圾,减少资源浪费
B.推广使用一次性筷子,减少疾病传染
C.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D.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能源
19.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 )
①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②围湖造田 
③先污染后治理 ④保护地球,人人有责 
⑤少生孩子多种树
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④
B
A
B
20.下表是“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状况”图表,说明了( )
①我国自然资源十分缺乏
②我国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③我国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④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增大
出生率和死亡率
计划生育
21.人口的数量常常随着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如图是人口自动调控的图解。
由图解看出,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的环境容纳量时,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随之 ;自然界中,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基本因素是 。因此,我国采取的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是 。
一次
二次
22.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统称为____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称为____能源。
23.臭氧层出现空洞、酸雨和温室效应是当今世界三大环境问题。
(1)人为的大气污染物,使地球外层的臭氧层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减弱了臭氧层吸收________的作用。
(2)形成酸雨的原因是空气受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污染。请举一例,说明酸雨可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形成温室效应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
阳光中的紫外线
酸雨导致树木枯萎……
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