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东耕、西牧、南稻、北麦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
1.农业生产活动
(1)概念
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农产品的过程。
狭义的农业(小农业)
种植业或仅指农作物(粮、棉、油、茶、糖等)的栽培
广义的农业(大农业)
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指采集、捕猎、农民家庭兼营工业)和渔业等。
(2)特点
地域性 (因地制宜)
例:香蕉、水稻、棉花等
季节性 (不违农时)
周期性 (因时制宜)
例:人误地一时,地误认一年
(3)农业投入——产出模式
农业投入:
自然条件:热量、光照、水、地形、土壤
劳动力:劳动者的劳动
生产资料:动植物(或种子)农具、花费、农药等
科技:培育良种、改造灌溉技术、改革耕作方式等
农业产出:农产品
食物:肉、蛋、奶、水果等
工业原料:棉、麻、毛、丝
(4)分类
① 按生产力性质分
原始农业 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
②按产品用途分
自给农业、商品农业
③按投入多少分
粗放农业
密集农业(集约型农业)
劳动密集型农业
资金密集型农业
技术密集型农业
④按生产对象分
种植业(小农业):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
畜牧业
混合农业
2.农业区位
(1)区位
两层含义:
一方面指该事物所在的位置;(绝对区位)
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
(相对区位)
(2)农业区位
绝对区位:
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相对区位:
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
农业区位选择
决策者对农业土地合理利用的选择
3.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气候:光照、热量、水分
地形:平原、山区 <25°可以开辟梯田
土壤:
水分:
(2)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市场的需求量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
政策:
科技:
劳动力:(数量、素质)
(3)农业技术条件
农业技术条件主要是通过影响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而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
机械
化肥、农药
良种
冷藏、保鲜
其他因素:饮食习惯、传统风俗、历史传承等
4.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自然因素比较稳定
充分利用
改良耕作制度,培育良种---扩大作物的种植区域
合理改造
改造气候因素(建玻璃温室)--- 冬季生产
①丘陵地形(修建梯田)--- 发展种植业
②西北干旱地区(发展灌溉)--- 发展种植业
③南方低山丘陵区立体农业、红壤改良
④黄淮海平原低湿地、盐碱地的治理与开发
温室大棚可以种植反季节蔬菜,为什么不能用来种植粮食呢?
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市场区位及需求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大扩展。
主要区位因素 VS 主导区位因素 VS 限制性区位因素
主要区位因素
某一区域 某种农业发展所符合的所有因素(全部区位因素)。
主导区位因素
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影响最大)。
限制性区位因素
其他条件都满足,唯有某一个或几个条件不能满足,这些缺乏的条件即为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区位因素(不可或缺)。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概念
在一定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成因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3.特征
在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4.类型
动植物分布的地域性
自然条件的地域差异
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
农业地域类型
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种植园农业
水稻种植业
(季风水田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混合农业
大牧场放牧业
乳畜业
种植业
混合农业
畜牧业
粗放农业
密集农业
自给农业
商品农业
游牧业
大牧场放牧业
乳畜业
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种植园农业
水稻种植业
商品谷物农业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1.混合农业
主要是以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为特征的农业地域类型
传统的混合农业:
饲养牲畜与谷物生产
新颖的混合农业:基塘农业
桑基、蔗基、果基、菜基鱼塘
2.分布
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及新西兰
澳大利亚东南部和西南部的混合农业最为典型
3.形式
种植:小麦、玉米、等谷物及牧草饲料作物
饲养:牛、猪、羊
4.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
(1)概况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也是主要的小麦出口国,羊毛小麦主要产于国土东南部和西南部的草原地区。其中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是主要的小麦牧羊带。
养羊业一直是澳大利亚经济的主要部门,其羊毛产量(占世界1/4)、出口量(占世界1/2以上),均居世界第一,致使澳大利亚成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2)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气候
地形
土壤
水源
人口密度
交通
市场
科技
政策
机械
混合地域——以澳大利亚为例
西南部
想一想: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区与降水、气温、人口分布有什么关系?
降水量大
气温较温和
人口较密集
区位条件 区位优势
自 然 因 素 气候 气候温暖,光热充足,降水相对较多
地形 地势较平坦(中部平原)
土壤 土壤肥沃
水源 灌溉条件较好(墨累-达令河、东水西调)
社 会经济因 素 人口密度 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
交通 交通发达便利(靠近主要公路,距海港近)
市场 有固定的销售市场(国际市场)
科技 科技水平高,牧草和畜种优良
政策 政府扶持鼓励
机械 机械化水平高
思考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区位条件是什么?
水源、灌溉
中部平原地带地下水资源非常丰富,形成若干潜水区,在墨累达令河下游形成自动喷流井(自流井)。
东水西调工程
大
分
水
岭
达
令
河
墨 累 河
雨影区
山地雨影效应——
东水西调
墨累-达令盆地的混合农业所面临的问题:
墨累-达令盆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西部,处在雨影区,降水稀少。
灌溉成为这里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条件。为此,澳大利亚政府大力修建"东水西调"水利工程。
读一读:
早在18世纪,英国向澳大利亚流放犯人,开发牧场,引地良种美利奴羊。19世纪上半叶澳大利亚实行了“牧者有其地”的鼓励政策。在澳大利亚东南部气候温湿、土壤肥沃的地区,农民曾与牧民争夺土地。19世纪中叶,人们发现金矿,牧民纷纷去淘金,牧地转为耕地。如今澳大利亚耕作业已实现商业化和机械化,小麦出口值已接近羊毛出口值的一半。
说一说: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过程吗?
(3)形成过程
18C 畜牧业为主
英国移民的生产和生活习惯
19C上半叶 农民、牧民争地
政策(牧者有其地)
19C中叶后 混合农业
工矿业发展,牧民弃牧淘金
(4)混合农业的优点
①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农场内的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可充分保持麦田肥力
种植饲料,饲养绵羊,羊粪又可以成为麦田的肥料
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小麦的耕作活动和牧草活动在一年内交替进行
小
麦
区
放牧区
休耕地
小麦-牧羊农场土地利用
休
耕
地
麦田
牧场
轮
作
轮
作
轮
作
小麦收割
后放牧
牧草
增加土壤
肥力
小麦生长
时放牧
羊粪
绵羊
秸秆
小麦
羊毛
羊肉
市场
小麦价格波动
调整规模
②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
③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农民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
小结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特征:
1、生产结构: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
2、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
3、科技应用: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
4、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
5、不利条件:水源和灌溉问题
5、解决措施:东水西调
新颖的混合农业——基塘农业
我国的珠江三角洲的混合农业
桑基鱼塘
蔗基鱼塘
果基鱼塘
花基鱼塘
菜基鱼塘
珠江三角洲中部地势低洼,每逢暴雨便积水不退,后经人工改造,把洼地深挖成池塘养鱼,挖出的泥土堆在四周成“基”。“基”既可在暴雨洪水时防止塘水泛滥,又可在“基”面上栽培桑树、甘蔗、果树等。
桑基鱼塘
蔗基鱼塘
果基鱼塘
我国的珠江三角洲的混合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