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4亿亩,其中新增耕地2 400万亩,为粮食持续丰收提供保障。完成下列各题。
1.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工作是
A.改善农业水利条件 B.培育良种
C.提高农业技术水平 D.大力开发耕地后备资源
2.今后我国粮食产量的增长,应主要依靠
A.扩大耕地面积 B.提高粮食单产
C.大规模使用化肥、农药 D.停止城市化进程
读美国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影响图中河流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洋流 C.海陆位置 D.地形
4.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图示中部平原地区最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水稻种植业 B.乳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5.冬季牡丹催花需要从温度、湿度、光照等方面进行精确控制。影响催花牡丹“花随人意应时开”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土壤 C.市场 D.技术
读世界局部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6.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地区某种农产品的主要产区,该农产品为
A.茶叶 B.稻米 C.玉米 D.天然橡胶
7.图示地区种植这种农作物的优势自然条件有
A.土地面积广阔 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雨热同期 D.交通运输条件便利
图甲是我国某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图乙为该省某地区甲河水系示意图。读图表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编号
结构模式
投入产出比
产值(元/亩)
①
林网—粮食—蘑菇
1:2.44
1032.76
②
林网—枣—粮—草莓
1:2.70
1819.10
③
林网—桃—粮—蔬菜
1:2.71
1809.40
④
林网—苹果—粮食—蘑菇
1:2.69
1865.00
8.图乙中甲河下游地区是重要的耕作区,当前限制其农业发展的突出自然因素是( )
A.土壤贫瘠 B.光照弱 C.热量不足 D.水源不足
9.甲河流域为缓解当地的生态危机,积极试验各种林农结合的生态农业,上表为部分试验的效益成果。其中,林农生态模式的每亩净收益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北京市农业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0.远郊平原农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应该是
A.蔬菜园艺 B.经济林木
C.水产畜牧 D.粮食种植
11.若布局合理,远郊山区农业能够为城区提供
①防灾减灾 ②观光休闲 ③花草粮棉 ④木材果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图示农业类型的规模变化最可能是
A.近郊平原农业扩大 B.远郊平原农业扩大
C.远郊山区农业缩小 D.三种类型都缩小
13.我国下列地区最不适合棉花种植的是( )
A.潮汕平原 B.南疆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黄河中下游
读某农业模式图,完成下列各题。
14.下列地区与图示区域农业地域类型一致的是
A.美国的五大湖沿岸 B.我国的三江平原
C.澳大利亚的墨累 达令盆地 D.环地中海地区
15.图示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A.投人大量劳动力,科技水平低 B.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高
C.生产灵活性差,市场适应性弱 D.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20世纪60-70年代,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扣知识青年奔赴北走荒垦荒造田,使这块沉睡的荒芜之地变成世界闻名的“北大仓”,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根基地。
据该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6.北大荒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热量不足 B.地形崎岖
C.水源不足 D.土壤贫瘠
17.“北大仓”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小麦种植业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8.上图图序与区域搭配正确的是(???)
A.①东北平原????②长江中下游地区????③南部沿海地区??④黄河中下游地区
B.①长江中下游地区?②南部沿海地区??③黄河中下游地区?④东北平原
C.①南部沿海地区??②黄河中下游地区??③东北地区???④长江中下游地区
D.①长江中下游地区?②黄河中下游地区???③东北平原??④南部沿海地区
19.①②两地农业生产方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的差异 B.热量的差异 C.水分的差异 D.土壤的差异
20.①②两地都有棉花种植,两地相比,②地的优势气候条件是(???)
A.春季多雨,利于棉苗的生长 B.夏季多雨,利于棉花的生长
C.秋季“秋高气爽”,利于棉花的收摘 D.春季降水少,利于棉苗的生长
读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牧区(甲)和阿根廷潘帕斯牧区(乙)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1.下列区位条件中,不属于甲、乙两牧区发展畜牧业共同具备的条件的是
A.土地辽阔,地势平坦 B.夏季气候温暖
C.草类茂盛 D.临近海港,便于出口
22.关于甲、乙两牧区畜产品生产和销售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牧区产品主要靠铁路运输;乙牧区产品主要靠航空运输
B.甲牧区主要为城市提供肉、奶、禽、蛋等;乙牧区主要出口羊肉到北美
C.甲牧区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乙牧区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D.甲牧区生产依赖天然草场,“超载放牧”严重;乙牧区种植饲料作物或牧草,补充天然牧草的不足
鲁冰花,原产北美南部墨西哥高原,闽南语中称为“路边花”,每年一到春天,它或开遍田野路旁,或点缀于各种高山植物与岩石之间。其根部有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游离氮元素固定到土壤中。台湾山地的茶农在种植高山云雾茶时,常常在茶山周边、甚至是茶树附近种上鲁冰花。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根据材料推测,下面可能不属于鲁冰花生长习性的是( )
A.喜光喜热 B.适应性强
C.耐贫瘠 D.根系发达
24.台湾茶农常常在茶树附近种上鲁冰花,其原因主要是( )
A.保持水土 B.提高土地生产力
C.减小昼夜温差 D.改善局部小气候
25.鲁冰花又名羽扇豆,根茎和果实都富含蛋白质,是上佳的饲料,被世界多国引种。引种鲁冰花最有可能造成以下哪种环境问题( )
A.水资源短缺 B.土地退化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水体富营养化
二、综合题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大豆属于高蛋白植物。我国是世界上大豆的主要消费国,国内对大豆的消费需求主要集中在饲料、压榨、种用和食用等方面,消费量居世界首位,但我国本土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 均较低,远远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对外依存度较高,美国、阿根廷和巴西是我国大豆的主要进口国。下图为我国大豆产区分布示意图。
(1)推测我国本土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均较低的原因。
(2)分析大量从国外进口大豆对我国的影响。
(3)针对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较高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出合理化建议。
27.读世界和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甲乙两个区域地理位置特点。
(2)相对乙区域,甲区域发展农业的有利气候条件是什么?
(3)甲、乙两区域在石油工业发展现状上存在的明显差异是什么?为什么?
28.阅读下列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題。
材料一 在全国大小超市里,每10个饺子里有4个是河南“思念”的,每10个汤圆中有6个是河南“三全”的,每10根火腿肠就有5根出自河南“双汇”。河南正从“中国粮仓”变成了“国人厨房”。
材料二 河南省简图(下图)
材料三 为了研究河南省部分地区农业发展状况,有一地理兴趣小组对该省东南部某地的一个农村进行了社会调查,获得下表资料:
(1)根据材料二简述河南省的地形地势特征 。
(2)图中①水利工程的主要优势条件是________ ______,其主要作用有_____ _______,(至少写两个),②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________。
(3)简析河南省成为“国人厨房”社会经济条件。
(4)根据材料三分析该村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
29.读北半球某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甲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在该系统的控制下,甲处的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___。
(2)过若干小时,②将受________(天气系统)影响,若该天气系统出现在我国的冬季,受其影响的地区可能出现________等天气现象。
A.天气晴朗 B.大风 C.台风 D.气温升高
(3)图中属于暖气团控制的地点是①、②、③、④的____________点。
(4)图中②、③、④处有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的是________处。
(5)当②附近的气压中心位于厦门的东部时,厦门吹_________________风,台风中心的天气为________。
30.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比图中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气温年较差 (大、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
(3)说明三江平原分布有大面积湿地的原因
(3)C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填表说明C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生产条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表格中。
C地区
商品粮基地名称
农业地域类型
优势自然条件
限制性自然条件
参考答案
1.A 2.B 3.D 4.C 5.D 6.B 7.C 8.D 9.D 10.D 11.B 12.A 13.A 14.C 15.D 16.A 17.C 18.D 19.C 20.C 21.D 22.D 23.A 24.B 25.C
26.(1)我国人多地少,耕地短缺.主要粮食作物及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大豆的种植面积小;大豆品种和种植技术相对落后,单位面积产量低;我国种植大豆的单位成本较美国、阿根廷和巴西高等。
(2)有利影响:缓解我国大豆短缺的危机;减少因播种大豆而造成的耕地短缺问题等。不利影响:大豆的进口量和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大;不利于我国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扩大大豆的进口来源;研发优质大豆品种.提高大豆的品质和产量;适度扩大大豆的种植面积;加大对豆农的扶持力度等。
27.(1)甲区域位于亚非欧三大洲的交通枢纽位置;乙区域:位于长江入海口,(大陆海岸线的中间位置,地处南北航运的中枢) (2)热量充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3)甲区域主要发展原油开采,(原油大量出口国际市场,石油加工工业不发达);原因是该区域石油资源储量丰富,开采条件较好;工业不发达。乙区域石油化工(加工)发达。原因是该区域石油资源较少,但经济发达,科技力量雄厚,市场需求量大
28.(1)西部为山地、丘陵,东部为平原;地势西高东低 (2)水量大,落差大;防洪、发电、灌溉、供水、除沙(防淤)等。②水利工程: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现状 (3)河南省地处我国农业(小麦)主产区,原料充足;铁路干线连接南北、贯通东西,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4)主要问题: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合理化建议: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适度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商品率
29.(1)高压(或反气旋) 晴朗少雨
(2)冷锋 B
(3)②③
(4)④
(5)西北 风和日丽
30.(1)小? 地形
(2)三江平原处于中温带,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夏秋多雨,且多暴雨;有永久性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答对3点即可,6分)
C地区
商品粮基地名称 三江平原
农业地域类型 商品谷物农业
优势自然条件 平原面积广阔;土壤肥沃
限制性自然条件 热量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