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课件+试卷含答案(6份打包)新人教版选修6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课件+试卷含答案(6份打包)新人教版选修6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4-15 15:31:04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
课前交流备考点
课堂定向打基础
首页
末页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
课后综合提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四项指标占全国比重的统计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信息说明该区(  )
A.水、土资源丰富 B.农业粗放经营
C.地势较为平坦 D.水土流失严重
解析:选C 由图可知,虽然该地土地面积占全国比重较低,但该地的耕地面积所占全国比重却较高,说明当地地势较为平坦,适合开发为耕地的土地较多。
2.该地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是(  )
A.耕地面积小 B.水资源短缺
C.土壤肥力低 D.人口数量多
解析:选B 由图中可以直接看出该地水资源所占全国的比重明显低于耕地占全国的比重,因此水资源短缺是当地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3.该区发展农业生产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增施化肥和农药,提高单产
B.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
C.扩大耕地面积,保证粮食供给
D.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科技投入,确保高产、稳产
解析:选D 针对当地水资源短缺,该地应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合理利用水资源,以确保高产、稳产。
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它往往以吸附或游离状态分布在古盆地内厚度较大、分布广的页岩烃源岩地层中,储量初步估计是天然气储量的4倍。读“各钻井某页岩层顶部高程分布图”,回答4~6题。

4.页岩气是一种(  )
A.可再生能源 B.不可再生能源
C.非矿物能源 D.污染大的能源
解析:选B 页岩气是一种清洁的不可再生能源,与石油、天然气一样属于化石能源。
5.该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  )
①缓解我国能源消费紧张的状况 ②减轻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 ③缓解石油、煤等能源耗竭的速度 ④减少我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选A 页岩气的分布也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而我国能源消费较大的东部地区,能源短缺十分严重,因此页岩气的开发利用也会加大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6.图中所示的构造地貌是(  )
A.向斜山 B.向斜谷
C.背斜山 D.断块山
解析:选A 由图中等高线分布可以看出该地为山地。利用该地同一岩层顶部高程的海拔,可以看出,该地岩层中间低,东西两侧高,应为向斜构造。
结合“中国人口、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产量变化示意图”,完成7~8题。

7.我国人均耕地逐年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受自然灾害影响,有些耕地失去了农业生产能力
B.人口不断增加,非农业用地不断扩大
C.水土流失严重,耕地总面积迅速减少
D.环境污染严重,使耕地不能发展农业生产
解析:选B 我国人均耕地逐年减少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我国人口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城市、厂矿、道路等非农业用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减少。
8.今后,为使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增加,适宜的做法是(  )
①减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②退耕还林还牧 ③控制人口增长 ④围湖造田 ⑤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⑥改善耕地质量
A.②③⑤ B.①③④⑥
C.①⑤⑥ D.③⑤⑥
解析:选D 要使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增加,应从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粮食总产量两方面入手。需要注意的是,提高粮食总产量的背景是退耕还林、还牧、还湖,调整农业结构,耕地面积减少,所以要大力提高单产。
固体可燃冰(即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2017年5月10日起,中国地质调查局从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开采可燃冰。2017年7月9日14时52分,可燃冰的试采井在连续60天稳定产气后正式关井,这标志着我国首次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取得圆满成功。下图为“神狐海域位置图”。读图,完成9~10题。

9.若在神狐海域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则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缓解全球变暖 B.改变海流方向
C.很快取代石油 D.影响海洋生态
解析:选D 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会直接影响海洋生态环境。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天然气本身就是温室气体,燃烧后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不能缓解全球变暖,可燃冰的开采可以缓解能源紧张,但不能取代石油等能源。
10.下列地形区中,可能有可燃冰分布的是(  )
A.华北平原 B.云贵高原
C.青藏高原 D.东南丘陵
解析:选C 青藏高原存在永久冻土,可能有固体可燃冰分布。
下图表示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土地面积、水资源总量、人口及耕地等指标的对比。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指标分别是(  )
A.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耕地
B.耕地、土地面积、人口、水资源总量
C.人口、水资源总量、耕地、土地面积
D.土地面积、人口、耕地、水资源总量
解析:选A a要素南方远多于北方,为水资源总量;b要素北方多于南方,为土地面积;c要素南方略多,为人口数量;d要素北方多于南方,为耕地(南方城市化水平高,人口稠密,耕地面积小)。
12.北方地区资源的配置现状会导致(  )
A.耕地后备不足 B.水资源浪费严重
C.人均土地面积少 D.缺水问题突出
解析:选D 从图中可以看出,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少,耕地面积大,因此缺水问题突出。
二、综合题
13.读下面两幅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图甲中可以看出,巨大的供需缺口将使中国石油的对外依赖程度不断增强,对外依赖程度于________年开始超过50%;从图乙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石油主要来源于________地区。
(2)在中国原油进口国中与我国相邻的有________个,从这些国家输送石油到我国的最佳运输方式是________运输。
(3)进入21世纪以来,原油价格一路飙升,能源市场正在提醒我们要尽早为能源供应的前途着想。试分析我国石油安全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
(4)试简述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1)题,由图甲可以看出,2015年我国石油产量为1.9亿吨,需求量为3.9亿吨,石油缺口2亿吨,超过50%。由图乙可以看出我国进口石油的国家主要是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这些国家位于中东地区。第(2)题,根据区域地理知识,结合图乙可知,与我国相邻的石油出口国是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从这些国家输送石油到我国境内的最佳运输方式是管道运输。第(3)题,结合图乙可以看出,我国石油进口渠道单一,受这些国家的影响较大,另外海上石油运输距离较远,也存在着安全隐患。第(4)题,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主要措施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开源,二是节流。
答案:(1)2015 中东
(2)两 管道
(3)石油产量增加缓慢,需求量日益增长,进口石油来源地区单一,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大;石油进口需经过远距离的海上运输,存在安全隐患。
(4)节约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开发多种形式的可替代能源和新能源;寻找和形成多元化的石油供应市场;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







PAGE



1



(共35张PPT)
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二节 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课前交流备考点
课堂定向打基础
首页
末页






 第二节 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课后综合提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
新加坡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常规能源使用中煤炭和石油所占比重低。结合新加坡位置示意图,回答1~2题。

1.新加坡使用的能源中,不可能有(  )
①核能 ②太阳能 ③风能 ④潮汐能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影响新加坡上述能源贫乏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地形
C.海陆位置 D.地质构造
解析:1.选C 2.选A 由图中经纬网可知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故太阳能和风能贫乏。
下图是“某年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结构图”。读图,完成3~4题。

3.与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B.清洁能源的比重大
C.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
D.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
解析:选C 由图可知四省能源生产结构以原煤、原油为主,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比重小,故A、B错误。以原煤和原油为主的能源生产结构会排放大量的CO2和SO2等气体,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会加重酸雨危害,故C正确,D错误。
4.下列制约①省进一步开发水能的地理条件中,表述正确的是(  )
A.水能资源蕴藏量小
B.水能资源分布分散
C.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
D.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
解析:选D 读图分析可知①为四川省,②为黑龙江省,③为甘肃省,④为河北省,四川省因处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水能丰富,但同时由于当地地质条件复杂,水能开发利用受到限制,故选D。
读南海海底地形示意图,回答5~6题。

5.可能蕴藏着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海域是(  )
A.甲、丁两地 B.甲、丙两地
C.乙、丁两地 D.乙、丙两地
解析:选B 海底石油主要储存在浅海大陆架。图中甲、丙两地位于大陆向海洋延伸的大陆架上。
6.海底石油开采运输过程中极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海洋石油污染 B.海底火山喷发
C.海底塌陷 D.全球气候变暖
解析:选A 海底石油开采和运输过程中最易出现石油泄漏,造成石油污染。石油开采、运输过程中不会释放二氧化碳,因此不会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能源是现代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作为清洁能源的风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据此回答7~9题。
7.下列与风能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风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
B.风能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
C.撒哈拉沙漠是风能开发最好的地区
D.风能发电投入少,效益好
解析:选A 风能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能,可以持续利用,属于可再生资源;撒哈拉沙漠地区人口稀疏,经济基础薄弱,科技实力差,风能开发能力不足;风能能量密度低、设备造价较高。
8.我国内蒙古高原和东部沿海都是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两地利用风能最佳季节分别是(  )
A.秋季、春季 B.冬季、夏季
C.冬季、春季 D.夏季、秋季
解析:选B 风力发电站的选址要求年平均风速高而且比较稳定。内蒙古高原和东部沿海分别受冬、夏季风的影响,风力强且较稳定。
9.塔里木盆地内部是我国风能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A.距海遥远,深居大陆的腹地
B.岩石裸露,下垫面摩擦力大
C.盆地地形,周围有高山阻挡
D.海拔较高,气温日较差小
解析:选C 塔里木盆地是盆地地形,周围有高山阻挡,地形封闭,风力较弱。
下图是近年来我国石油生产和消费统计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字母M表示(  )
A.净出口量 B.净进口量
C.净储备量 D.净增产量
解析:选B 从图中可以看出M为消费量与生产量之差,应为净进口量。
11.为解决我国石油紧缺问题,目前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限制石化工业的发展
B.以新能源全面取代石油
C.降低油价以刺激石油消费
D.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
解析:选D 要解决我国石油紧缺问题,应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分析,其中D项为节流措施。
二、综合题
12.阅读漫画“兄弟连”,完成下列各题。

(1)漫画中情景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在“兄弟连”的进攻下,与________相关的产业将“节节败退”。
(3)为应对“兄弟连”的进攻,我国应怎样做?
解析:第(1)题,漫画显示的是石油及其制成品价格不断上涨,其实质是石油供需失衡。第(2)题,石油及其制成品价格上涨,导致与石油相关的工业生产成本增加。第(3)题,要解决石油及其制成品价格上涨带来的问题可从三个方面分析:寻找替代品、提高利用率、增加开采量。
答案:(1)石油是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世界经济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性强,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2)石油
(3)适度开发国内石油,均衡生产,提高出油率;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提高石油的利用率,运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油;加强勘探,增加石油的可采储量;到国外开采石油;充分利用国内外石油资源和石油市场;寻找石油的替代品。
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我国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
(2)水能是我国目前使用最多的可再生能源,说明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环境问题。
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我国能源消费主要以煤炭为主,水能、核能等清洁能源比重还较低,而煤炭在利用过程中会导致总悬浮颗粒物增多,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酸性气体增多,并引发相关问题。第(2)题,开发水能需要建设水电站,要注意在建设过程中会造成植被破坏,引发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另外开发过程中要注意水污染问题。
答案:(1)总悬浮颗粒物增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CO2增加,温室效应增强;SO2等酸性气体增多,导致酸雨蔓延。
(2)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恶化(水污染加剧);对地质环境的不良影响(泥沙淤积、地震、滑坡等)。







PAGE



1



(共40张PPT)
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课前交流备考点
课堂定向打基础
首页
末页






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课后综合提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
20世纪50年代,塔里木河下游修建了大西海子水库,水库建成以后,对库区周边的气候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到90年代,塔里木河下游水量锐减,现在已断流320千米,大西海子水库作为储水的载体已不复存在。据此,回答1~3题。
1.造成塔里木河下游断流的主要原因是(  )
A.下游蒸发旺盛
B.上游过度引水灌溉
C.气候异常变化
D.下游缺少植被保护
解析:选B 塔里木河下游出现的缺水现象主要是由于上游过度农垦,大量引水灌溉所致。
2.塔里木河流域合理的整治措施有(  )
①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管理,严禁使用河水 ②建立防治荒漠化发生发展的早期预警系统 ③大力开采地下水,保护地表水 ④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D 严禁使用河水是不现实的,大力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的枯竭。
3.大西海子水库干涸引发的环境问题可能是(  )
A.库区生态系统消失
B.地下水位上升
C.水库的防洪功能丧失
D.加剧了该地区的荒漠化
解析:选D 该地区的绿洲因缺水而退化,荒漠化加剧。
读下图,完成4~5题。

4.关于我国耕地结构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农业结构调整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越来越多
B.生态退耕对耕地变化影响最大
C.灾毁耕地面积总体趋势是增多
D.建设用地面积总体趋势是减少
解析:选B 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农业结构调整导致耕地减少的状况有随时间推移呈现越来越少的趋势,生态退耕对耕地减少影响最大,灾毁耕地总体呈现越来越少的趋势,建设用地总体变化不大。答案应选B。
5.生态退耕试点地区针对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①酸雨 ②水土流失 ③土地荒漠化 ④臭氧层破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C 土地生态建设的主要目的有防治荒漠化、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酸雨、臭氧层破坏与生态退耕的联系较小。答案应选C。
下图所示区域大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结合该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图,回答6~7题。

6.关于该地降水叙述正确的是(  )
A.山地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水汽
B.降水主要是受东南季风影响
C.降水集中于冬季
D.降水量自北向南减少
解析:选C 利用图中经纬网及海陆位置可知,该区域位于西亚地区,降水主要受盛行西风影响,集中于冬季,水汽主要来自西部的地中海,降水量西多东少。
7.甲地区为缓解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有(  )
①海水淡化 ②推广滴灌技术 ③循环用水 ④从东部邻国购买淡水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D 甲地区位于内陆,不能采取海水淡化措施;该区自西向东降水渐少,其东部邻国水资源也十分短缺,因此,从东部邻国购买淡水不合理。
东北某黑土丘陵区南北坡坡度相同,其坡度小于东西坡,各坡向降水差异很小。读图,回答8~11题。

东北某黑土丘陵区两年份侵蚀沟密度随坡向变化曲线
8.两个年份该区域各坡向侵蚀沟密度(  )
A.西南坡大于东南坡 B.西北坡大于东北坡
C.南北坡大于东西坡 D.东南坡大于西北坡
解析:选D 各坡向侵蚀沟密度大小可由图直接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9.侵蚀沟密度表现为南坡大于北坡的自然原因是(  )
A.南坡为阳坡,积雪融化快,流水作用强
B.北坡为阴坡,昼夜温差大,冻融作用强
C.北坡为冬季风迎风坡,降水侵蚀力大
D.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风力侵蚀力大
解析:选A 根据题干和材料可知,该地各坡向降水差异小,故可排除C项;东北黑土丘陵区气候湿润,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风力较小,故可排除D项;阳坡昼夜温差大于阴坡,故可排除B项。东北地区纬度偏高,冬季有大量积雪不能融化,春季气温回升,阳坡气温高,融雪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因此南坡侵蚀沟密度大于北坡。
10.黑土丘陵区土壤侵蚀带来的危害主要有(  )
①土层变薄,肥力下降 ②土壤酸化,地力下降 ③农作物品质和产量下降 ④增加区域内河流的含沙量,并淤塞河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B 黑土流失导致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从而使作物品质和产量下降;同时大量泥沙进入河流,不仅增加其含沙量,而且会淤塞河道,导致洪涝灾害。
11.下列措施有利于减轻该地丘陵区土壤侵蚀的是(  )
A.施用有机肥
B.坡地开荒,发展种植业
C.退耕还林、还草
D.种植茶、竹笋等经济林,保持水土
解析:选C 减轻丘陵区的土壤侵蚀,应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如退耕还林、还草或修建梯田、淤地坝等。
二、综合题
12.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适当位置用实线条画出大兴安岭的位置。
(2)指出图中季节冻土等日数线的走向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下图为甲地形区1954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统计图。

(3)说出甲地形区土地利用构成的变化,试解释其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推断甲地形区土地利用构成变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目前,俄罗斯正计划将其远东地区的数百万公顷闲置土地以象征性的租金长期租给外国人耕种。
(5)近年来中国人到乙地区租种土地现象不断增多,分析其社会经济原因。
解析:第(1)题,山脉是流域的分水岭,据此可以推断大兴安岭的位置。第(2)题,分段描述走向,从纬度位置、地形等方面分析其原因。第(3)题,据图中信息描述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从粮食需求、人口变化等方面分析其原因。第(4)题,从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的整体性出发,分析植被变化对土壤、气候、水文特征的影响。第(5)题,从土地面积与价格、政策、农产品市场、劳动力等方面分析中国人到俄罗斯远东租种土地的原因。
答案:(1)略。
(2)东段受纬度(太阳辐射)的影响,大致呈东西走向。西段受地形的影响,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
(3)变化:湿地、林地面积迅速减少,耕地面积迅速增加。原因:国家对粮食的大量需求;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
(4)(林地、湿地面积减少,导致)黑土退化、土地沙化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湿地、森林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径流的功能减弱,水旱灾害多发。
(5)乙地区闲置土地面积较大;两国政策的支持;乙地区土地租金较低;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中国临近乙地区;中国劳动力充足。
13.蒙古国深居亚欧大陆腹地,地形比较单一,平均海拔1 600 米。蒙古国提出“北水南调”计划,先在蒙古境内的北部边城苏赫巴托附近处筑一道150米高的拦水大坝,将色楞格河等河水堵截在蒙古境内,使之形成一个巨大的湖泊,然后引至扎门乌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蒙古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
(2)蒙古国“北水南调”工程建设存在哪些困难?
解析:第(1)题,蒙古国位于亚欧大陆内部,受海洋影响小,降水少,气候干旱,境内河流稀疏且水量较小,淡水湖泊数量少、面积小,因此水资源短缺。第(2)题,由图可知,该运河沟通蒙古国南北国界城市,线路较长;由图中河流大多自南向北流可知,该国地势南高北低,规划线路无现存河道和湖泊可利用,自北向南调水工程量大、耗能大;蒙古冬季严寒,给运河修建施工带来困难,运河修通后,冬季河流结冰,可调水量有限。另外,从社会经济方面考虑,该运河修建耗资巨大,而蒙古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
答案:(1)蒙古国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境内缺少大河和面积大的淡水湖泊。
(2)输水线路长;没有现存河道和湖泊可利用;蒙古国地势南高北低,需要筑拦水高坝;蒙古经济发展水平低,资金不足;气候干燥,冬季严寒,给施工带来困难。(任选三点)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