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二节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课 后 综 合 提 能 力
课前交流备考点
远观
置身其中
亭台楼阁
俯瞰
特定的观赏点
船(筏)
水路
瀑布
夏秋
雨过天晴
五月
导游图
景点
路线
原理
历史文化
高潮
塔
因势
得体
自然美
综合感受
发挥想象
情景交融
求质求真
课堂定向打基础
首页
末页
C.松花江雾凇
D.一线天奇观
E.三叠
F漓江风光
第二节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课后综合提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
旅游景观欣赏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学问。回答1~3题。
1.旅游景观欣赏位置的选择主要包括( )
①距离 ②角度 ③俯仰 ④时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A 旅游景观欣赏位置的选择主要包括距离、角度和俯仰,而时机是指由于景观随季节、天气、时间而不断变化,要选择一定时机进行欣赏,故选A。
2.下列景观中,在欣赏时必须把握好时机的有( )
①吉林雾凇 ②峨眉“金顶佛光” ③钱塘江大潮 ④路南石林 ⑤本溪水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解析:选A 吉林雾凇主要出现在冬季,四川峨眉山的“佛光”只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出现,浙江的钱塘江大潮出现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前后,这些景观都需要选择特定的时机欣赏,故选A。
3.下列有关旅游资源的欣赏,说法正确的是( )
A.观桂林山水主要是把握好时机
B.观武陵源群峰要注意近观
C.“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反映古代文人观景把握住了时机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欣赏自然景观的色彩美
解析:选D 观桂林山水主要是要置身其中,船在江上走,人在画中游,A错。武陵源群峰要注意远眺,才见其雄伟,B错。“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诗句反映以情观景的思想情感,C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欣赏自然景观的色彩美,D对。故选D。
一对来自欧洲某国的老夫妇,在中国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旅游,当他们即将离开中国的时候,老妇人感慨地说:“中国的面积好辽阔啊!在没有登高的情况下,短短的十几天,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年四季的变化。”据此完成4~6题。
4.这对老人最有可能来我国旅游的季节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选D 根据材料“在没有登高的情况下”说明在平原地区,短短的十几天,感受到了一年四季的变化。这对老人应是冬季来我国旅游的,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南方与北方的气候差异明显,犹如四季变化,D对,其他季节南北差异不明显,A、B、C错。
5.如果这对老人是乘坐火车在我国旅游,那么他们最有可能的旅游路线是( )
A.沿陇海—兰新铁路 B.沿京哈—京九铁路
C.沿京包—包兰铁路 D.沿沪杭—浙赣铁路
解析:选B 结合上题分析,如果这对老人是乘火车在我国旅游,那么他们最有可能沿南北向的铁路线旅游,才能明显感受到四季的变化,最可能的路线是沿京哈—京九铁路,B对。陇海—兰新铁路、京包—包兰铁路、沪杭—浙赣铁路是东西向铁路线,沿这些线路旅游不能明显感受到四季变化,A、C、D错。
6.如果这对老夫妇有幸观赏到松花江雾凇奇妙景观,这说明在旅游景观欣赏时要( )
A.选择好观赏位置 B.把握好观赏时机
C.抓住景观特点 D.以情观景
解析:选B 雾凇景观出现在冬季,如果这对老夫妇有幸观赏到松花江雾凇奇妙景观,这说明在旅游景观欣赏时要把握好观赏时机,B对。雾凇景观出现与选择好观赏位置、抓住景观特点、以情观景关系不大,A、C、D错。
7.(2019·吉林省白城第十四中学月考)图示景观欣赏最应该注意( )
A.了解景观成因 B.选择恰当的观赏位置
C.选择适当的观赏季节 D.移情于景
解析:选C 热带草原气候分明显的干湿季,湿季时植被茂盛,动物众多,干季时植被枯黄,动物稀少。因此,观赏时要选择在植被茂盛的湿季。正确答案选C。
结合下列四幅图片,回答8~9题。
8.上面四幅照片所示景观为我国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关于图中民居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的建筑格局反映了尊老爱幼的文化内涵
B.乙反映出当地温凉湿润的地理环境特点
C.丙需要依山傍水建造,房屋多为坐北朝南
D.丁在设计时主要考虑了建筑的美学价值
9.“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多从头顶过”是对图丁的正确描述,其特殊建筑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为( )
A.黄土的直立性 B.当地气候
C.当地地形 D.当地风俗习惯
解析:8.选A 9.选A 图中甲民居为我国北方地区的民居建筑,该建筑既适应北方冬季寒冷,春季多风沙的气候,又体现了我国传统的文化内涵。乙民居用当地黏土筑成,反映了当地湿热的气候环境;丙民居所在地的环境表现为气候湿热,对朝向要求不高,多建在海拔较高处。丁民居在山腰处开凿,山顶仍可为道路和耕地,主要是利用了黄土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强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有“凝固的诗、立体的画”之称,是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下图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一景。据图回答10~11 题。
10.该处的主要构景手法是( )
A.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用障景法丰富景观层次
B.以门框为取景的画框,把远处的景观限制在框中所看到的范围内,是框景手法
C.用隔景法将园景与园外围成不同的景区
D.借园外的山来衬托本园的景色,以扩大园境,这属于主配手法
解析:选B 该处以框取景,将远处其他景物限制在框中所看到的范围内,属于框景手法。
11.该园林建筑色彩素淡,以黑白为主色调,体现了( )
A.主人追求宁静的心理需要
B.自然景观的形象美与色彩美
C.当地的民族风情
D.与北方风光、气候协调
解析:选A 我国南方园林色彩素淡,除与水乡风光、湿润的气候融为一体外,也迎合园主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
二、综合题
12.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山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眉之秀丽于一体,除了“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天下外,黄山旅游景观还有“春(3~5月)观百花竞开,松枝吐翠,山鸟飞歌;夏(6~8月)观松、云雾及避暑休闲;秋(9~11月)观青松、苍石、红枫、黄菊等自然景色;冬(12~2月)观冰雪之花及雾凇”之变化。
材料二:黄山冬雪雾凇图。
(1)说明欣赏黄山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色要注意的要领。
(2)简述黄山雾凇的成因。
(3)黄山迎客松常年“站”在黄山上,迎接远方到来的游客,给人宾至如归的感觉。如果你去观看黄山松,发现它不像人们所宣传的那种神态,这是否会影响你的欣赏?
解析:第(1)题,景观随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观赏时要把握观赏时机。第(2)题,黄山雾凇的形成与其气候特征及天气条件有关。第(3)题,自然景观像什么形态,是通过想象感知的。
答案:(1)把握观赏时机。
(2)黄山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空气湿度大,冬季强冷空气南下,气温急剧下降,水汽凝结在树枝上,形成雾凇景观。
(3)不会。自然景观像什么形态,是通过想象感知的,只有与想象中的事物或情景合二为一,才会顿觉天工之巧和美妙绝伦。所以黄山松像不像迎客姿态并不重要,关键要发挥想象,它像什么就是什么,并与自然结合在一起,才能有意外的收获和感觉。
13.石窟艺术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人们在山崖上开凿洞穴,并进行绘画和雕塑,以表达膜拜或宗教虔诚。下图为“三大石窟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观赏石窟的主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莫高窟附近的胡杨林,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至此游览。要观赏至纯至美、层林尽染的金色胡杨之美和夕阳霞光,应注意什么?其原因是什么?
解析:第(1)题,莫高窟的雕塑有高达33米的坐像,也有十几厘米的小型菩萨,要选择合适的观赏位置,抓住景观特色,充分了解景观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才
能有重点、有目的地观赏,获得最佳的观赏效果;用丰富的内心情感,以情观景去领悟佛教文化。第(2)题,要把握观赏时机。金秋十月是观赏胡杨林的最好季节;夕阳西下是观赏霞光的最佳时机。
答案:(1)选择观赏位置 抓住景观特色 以情观景
(2)应注意把握观赏时机。原因:金秋十月是观赏胡杨林的最好季节;夕阳西下是观赏霞光的最佳时机。
PAGE
1
(共30张PPT)
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
课 后 综 合 提 能 力
课前交流备考点
花岗岩
安徽
姿态
向阳
移步换形
侵蚀
亚热带季风
断层
东北
珊瑚
小
平静
下沉
堡礁
透明船底
潜水
哈尼
南
哀牢山
印度
时间
颜色
东南
西北
稳定
戴高乐
卢浮宫
课堂定向打基础
首页
末页
第三节 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
课后综合提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旅游者拍摄的四地景观。读图回答1~4题。
1.①景观岩石为( )
A.花岗岩 B.玄武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解析:选A 黄山是由花岗岩构成的,因而飞来石为花岗岩。
2.②景观( )
A.风化作用较为显著 B.形成受滑坡的影响
C.流水侵蚀作用强烈 D.褶皱山脉特点鲜明
解析:选C 桂林山水的形成与流水对石灰岩的侵蚀作用有关。
3.获得四地景观最佳观赏效果的观赏方法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把握观赏时机
B.②——选择观赏角度
C.③——抓住景观特色
D.④——领悟人与自然的和谐
解析:选D 哈尼梯田的修建随山势地形而变化,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4.桂林山水和哈尼梯田( )
A.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B.都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C.客源市场都仅限于国内
D.都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解析:选A 桂林山水位于广西,哈尼梯田位于云南,两者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赞黄山“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据此完成5~6题。
5.黄山风景秀丽,“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读图①黄山风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黄山地处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地区,降水丰富,植被茂密,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都比较显著
B.由于海拔较高,空气湿度大,黄山经常出现云海缥缈、烟雾朦胧的壮美景观
C.黄山是一座花岗岩断块山,节理发育明显,造就了地貌多姿多彩的形象美
D.黄山自古成云海,但只有夏、秋两季才能观赏到
解析:选D 黄山云海缥缈,瑰丽壮观,一年中有250多天有云雾,有“十日九云烟”之说。
6.黄山石“有一石皆可名一物”,读图②猴子观海,试分析欲欣赏此奇景应( )
A.选择特定观赏点,发挥想象
B.把握特定时机,移情观景
C.抓住景观特色近观
D.充分领悟山、石、云、松的和谐
解析:选A 地貌的酷似造型,只有在特定的观赏点才能感知其某种形象;观赏地貌的酷似造型,只有与想象中的事物或者情景合二为一时,才会顿觉天工之巧,美妙绝伦。
读黄山景观图,回答7~8题。
7.图中景观展现的是黄山“四绝”中的( )
A.奇松 B.怪石
C.云海 D.温泉
解析:选B 两种景观均为黄山岩石形成的地貌酷似造型,属“四绝”中的怪石。
8.两种景观的成因是( )
A.石灰岩被溶蚀 B.砂岩变质、沉积
C.花岗岩被风化、侵蚀 D.片麻岩被抬升、风化
解析:选C 黄山属于花岗岩地貌,岩石经过长期风化、侵蚀形成了姿态各异、惟妙惟肖的怪石。
澳大利亚东北部海岸的大堡礁至少已经有3 000万年的历史,礁体厚度达200米以上。结合下图,回答9~11题。
9.下列国外岛屿(或群岛)的成因与大堡礁相同的是( )
A.爪哇岛 B.夏威夷群岛
C.冰岛 D.马尔代夫群岛
解析:选D 马尔代夫群岛在成因上也属于珊瑚礁岛;爪哇岛属于大陆岛;冰岛和夏威夷群岛都属于火山岛。
10.大堡礁礁体的岩石属于下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选B 大堡礁礁体的岩石属于沉积岩中的石灰岩。图中有三个箭头指向丙,说明丙为岩浆,因而可推出丁为岩浆岩;指向甲的箭头表示变质作用,则可知甲为变质岩,乙为沉积岩。故B正确。
11.珊瑚礁形成的有利条件有( )
A.水温高,温度垂直变化大
B.海水深,暖流影响大
C.海水清洁,水面较平静
D.风浪大,海水更新速度快
解析:选C 利于珊瑚礁形成的条件,即有利于珊瑚生长的条件。包括水温高达21~38 ℃,温度垂直变化和季节变化都比较小;平均盐度接近3.5%;海水清晰度高;水面较平静;等等。
下图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该山山顶海拔3 099米,属山地针叶林带。读图回答12~13题。
12.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
A.断裂上升 B.褶皱弯曲
C.冰川堆积 D.风力侵蚀
解析:选A 由图中该山一侧地势十分陡峭,可推测出该山应是地壳断裂上升形成的。
13.该山山顶能够出现可供游客欣赏的景观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C.层层梯田叠交错,犹如海上泛碧波
D.春蚕作茧桑园绿,睡起日斜闻竹鸡
解析:选B 该山山顶海拔较高,气温低,自然植被为针叶林,不适合桃树、水稻、桑树等需热量条件较好的植被生长。
二、综合题
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中,珊瑚礁在岛屿周围生长,形成________礁。
(2)B图中形成________礁,这是因为岛屿逐渐________,珊瑚礁继续向上生长。
(3)C图中形成________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C中的①处形成________。
(4)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是________,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适于珊瑚虫繁衍的生存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珊瑚礁的形成过程和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形成条件。由图可知,A为岸礁,B为堡礁,C为环礁,结合教材知识即可作答。
答案:(1)岸 (2)堡 下沉 (3)环 岛屿继续下沉,没入海中,珊瑚礁继续向上生长 潟湖 (4)大堡礁 澳大利亚东北海岸外 水面温度高,温度的垂直变化和季节变化都比较小,平均盐度3.5%,海水清晰度高,水面较平静
PAGE
1
(共28张PPT)
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一节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课 后 综 合 提 能 力
课前交流备考点
自然现象
审美
形象美
自然
奇
险
色彩图案
动态美
雨
雾
暮霭
精神
审美
建筑
水
有限的
城池
寺院
造型式样
空间安排
亭台楼阁
风景美
课堂定向打基础
首页
末页
第一节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课后综合提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
“泰山天下雄,华山天下险”,是对两座名山自然美特征的概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1.下列地质作用中与两座山自然美特征的呈现均有关的是( )
A.地壳断裂上升 B.流水侵蚀
C.岩浆喷发 D.风力侵蚀
解析:选A 泰山与华山均属于断块山,是地壳断裂抬升形成的。
2.两座山分别位于( )
A.山东、山西 B.河北、山西
C.山东、陕西 D.江苏、陕西
解析:选C 泰山位于山东省,华山位于陕西省。
3.两座山均具有夏翠、冬银的特征,体现了自然景观的( )
A.形象美 B.色彩美
C.动态美 D.朦胧美
解析:选B 山地不同季节色彩的变化,属于色彩美。
4.两山景观自然美的构成基础是( )
A.水文 B.生物
C.地貌 D.气候
解析:选C 两座山均以形象美著称,其构成基础与地貌有关。
5·12地震使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都江堰受到严重破坏,但灾后青城山、都江堰景区投入恢复重建资金30亿元,使“都江堰安然无恙,青城山依旧美丽”。据此回答5~6题。
5.位于都江堰主景区的二王庙(图甲),从旅游景观审美的形态看,具有( )
A.色彩美 B.动态美
C.古建筑和古遗迹美 D.民俗风情美
解析:选C 都江堰二王庙是人们为纪念李冰父子而修的古代建筑,属于人类创造的景观。从旅游景观审美的形态看,该景点具有古建筑和古遗迹美。
6.“青城天下幽”(图乙),从旅游景观审美的形态看,属于自然美的( )
A.形象美 B.色彩美
C.动态美 D.朦胧美
解析:选A 青城山山林茂密,绿树葱茏,清静幽雅,体现出的是自然美中的形象美。
(2019·四川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月考)下图为温带某景区导游图。读图回答7~8题。
7.在图示景区的主要自然景观中( )
A.峡谷由河流下切塑造而成
B.河流补给主要靠冰雪融水
C.瀑布的落差受径流量控制
D.湖泊是火山口积水形成的
解析:选A 峡谷是由河流下切塑造而成,A对;该景区所在区域山地较少,且海拔较低,冰雪融水较少,不是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B错;瀑布的落差与地质构造和岩石的坚硬程度有直接关系,受流量的影响相对较小,C错;火山湖位于火山顶,海拔高,火山口积水形成的湖泊为河流的源头,与图示信息不符,D错。
8.图示区域的景观特性主要表现为( )
A.多样性 B.非凡性
C.可创造性 D.永续性
解析:选B 图示旅游景观如峡谷、瀑布、河流、湖泊、山峰等主要是自然旅游资源,体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非凡,故A错,B对。图示峡谷、瀑布景观等是自然形成的,不是人类创造的,故C错。 永续性是指旅游资源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并且旅游资源的使用基本是无消耗的。旅游资源的永续性必须是在对旅游资源适度开发和保护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从图中看不出来永续性,D错。
泰国被称为“佛教之国”,国内有众多寺院,许多寺院为减少世俗干扰,往往将寺院建在山中,因此便有了“深山藏古寺”的意境。据此回答9~11题。
9.寺院中供奉的各种神像,体现了人工美中的( )
A.古典园林美 B.古遗迹美
C.书画艺术美 D.雕塑艺术美
解析:选D 寺院中供奉的各种神像属于雕塑类,具有雕塑艺术美。
10.下面四幅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单位:米),最能体现“深山藏古寺”意境的是( )
解析:选D 山谷、盆地中环境清幽隐蔽,再加上周围树木茂密,更能体现“深山藏古寺”的意境。
11.“深山藏古寺”的意境中,最能体现出形象美的( )
A.险 B.秀
C.幽 D.奇
解析:选C 幽深、幽静、清幽是古寺周围环境形象美的体现。
二、综合题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是白水沟上游白河的支流。以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九寨沟景区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该地区有着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景观,喀斯特地貌发育区地下水循环通畅。九寨沟以水景最为奇丽,素有“世界水景之王”的美誉,不仅河湖水清澈,而且景色宜人。九寨沟海拔在2千米以上,遍布原始森林,沟内分布一百零八个湖泊。九寨沟有五花海、五彩池、树正瀑布、诺日朗瀑布,风景绝佳,五彩缤纷,有“童话世界”之誉;并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梅花鹿等珍贵动物。
(1)根据材料,举例说明九寨沟风景区具有哪些自然美的特征?
(2)根据材料推测该地可能具有的人工美。
解析:自然美主要从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等方面考虑。人工美包括古典园林美、古建筑和古遗迹美、民俗风情美、雕塑艺术美等。
答案:(1)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景观体现了形象美;五彩缤纷的水景体现了色彩美;河流、瀑布、珍贵动物等体现了动态美(和听觉美)。
(2)具有藏族、羌族等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美和少数民族民居的建筑艺术美。
13.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宁静的莱芒湖(又名日内瓦湖)边,雪白的勃朗峰下,坐落着全世界最美丽的城市——日内瓦。莱芒湖是阿尔卑斯山脉中的最大湖泊,面积达580平方千米,湖水清澈湛蓝,其出口处为罗讷河,清澈的流水流经日内瓦城市中心。许多精美的建筑散布在湖边。日内瓦拥有极为优越的气候条件,阳光明丽,天晴气爽,四季宜人。因瑞士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为中立国,未受到战争的威胁,故日内瓦被视为极为安全的世外桃源,在此设有许多国际组织,其中包括联合国驻欧洲总部及其众多附属机构,此外还有150余个世界组织的总部。每年都要在此举行大量的国际性会议,日内瓦因此又是重要的国际会议中心。
(1)分析材料中所描述的日内瓦主要表现出哪些审美特征?
(2)房屋建筑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各式各样的房屋既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又无不渗透着地域文化的差异,从旅游审美的特征看,欧式建筑具有________。
解析:日内瓦既有自然美又有人工美。自然美有阿尔卑斯山的形象美,日内瓦湖及勃朗峰的色彩美,罗讷河水流的动态美。各世界组织都在日内瓦设立总部的同时也会建设一些具有各国特色的建筑,其呈现出很高的美学价值。
答案:(1)既有自然美,又有人工美。自然美主要有阿尔卑斯山的雄壮(形象美),勃朗峰、日内瓦湖的湖光山色(色彩美),罗讷河的水流(动态美)等;人工美主要是指瑞士有许多知名国际组织的建筑景观,这些建筑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
(2)人工美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