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现代旅游及其作用课件+试卷含答案(4份打包)新人教版选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现代旅游及其作用课件+试卷含答案(4份打包)新人教版选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4-15 15:59:44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一章 现代旅游及其作用
第二节 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
的意义
课 后 综 合 提 能 力
课前交流备考点
朝阳产业
外汇
再分配
接待国
回笼货币
稳定市场
消费
商品市场
生产
相关产业
物质资料
市场
区域经济
旅游资源
不稳定因素
素质
生活质量
见识
生命价值
就业机会
劳动
就业机会
文化交流
民族
文化
民族偏见
交通
传统文化价值
基础
自然风光
历史遗产
历史遗产
修复
课堂定向打基础
首页
末页






第二节 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课后综合提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
“假日经济”发展迅速,一些景点旅游价格也“水涨船高”。据此回答1~2题。
1.“假日经济”根本上是“综合经济”,它启动的不仅是旅游业,还包括商业、交通、金融行业,甚至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说明(  )
A.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行业
B.旅游业能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并推动经济发展
C.旅游业能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
D.旅游业能推动世界和平
2.下列关于“假日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假日经济”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②“假日经济”说明我国人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③各级政府必须加强对“假日经济”的宏观调控 ④“假日经济”体现了外因在一定的条件下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1.选B 2.选C “假日经济”根本上是“综合经济”,这说明旅游业能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并推动经济发展。“假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但也不能放任“假日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必须加强对“假日经济”的监管,整治旅游业市场。
(2019·北京市丰台区检测) 2018年4月,“环西部火车游”旅游专列推出兰州—天水、兰州—敦煌等6条精品旅游线路,将景点、游客、旅行社融合起来,中国铁路正式进入“火车服务+”的新时代。读下图,回答第3题。

3.开通“环西部火车游”旅游专列可以(  )
①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加强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 ②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增强乘火车出行的吸引力 ③进一步挖掘陕、甘两省区境内的旅游资源潜力 ④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跨区域相关行业互利共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根据材料可知,开通“环西部火车游”旅游专列可以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增强乘火车出行的吸引力,②正确;可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跨区域相关行业互利共赢,④正确;开通该旅游专列并不能提高列车运行速度,①错;据图分析,该专列主要是进一步挖掘甘、宁两省区境内的旅游资源潜力,③错。故选C。
4.我国中、西部的一些贫困地区往往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这是因为(  )
①当地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②旅游业具有关联带动作用,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③发展旅游业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 ④发展旅游业不会破坏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A 我国中、西部的一些贫困地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由于发展工业难度大,而发展旅游业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并且旅游业具有关联带动作用,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所以这些地区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5.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旅游活动直接造成的是(  )
①珠穆朗玛峰周围的山上已成为一个个荒野垃圾场 ②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爆发毁掉了一些旅游景物 ③为修黄山索道,仅建白鹅岭站房就毁山7 750平方米,砍林48 450立方米 ④厄尔尼诺现象使许多旅游景区出现水旱灾害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选C 珠穆朗玛峰周围因为有独特、天然的景观引来越来越多的游客,游客丢弃的废弃物较多。火山爆发与人类旅游活动无关。因修索道而砍伐林木是破坏环境的活动。厄尔尼诺现象主要是自然原因引起的,与旅游活动无直接联系。
北京什刹海景区景色优美,有恭王府、宋庆龄故居、郭沫若纪念馆,周边地区拥有整片保存较为完整的胡同和四合院,保留着许多富有老北京特色的民俗活动和京城传统的各色小吃,是北京著名的民俗旅游风景区。据此回答6~7题。
6.旅游开发对当地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  )
①有助于中华文化的交流与传承 ②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③促进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 ④增加就业机会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 北京什刹海景区以历史建筑为主,兼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和各色小吃,因此旅游业的发展要以上述文化景观为依托,在开发使用过程中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交流与传承,促进了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时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同时,为保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当地在开发旅游资源时,也会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
7.每年“五一”“十一”长假期间,过多的游客进入北京,可能造成(  )
①交通拥挤 ②房地产价格上涨 ③社会秩序混乱 ④环境污染加重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C 过多游客涌入北京,不仅会造成交通拥挤、环境质量下降,还会影响当地人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造成社会秩序混乱等。房地产价格受旅游业影响会上涨,但在“五一”“十一”等短时期内不会产生太大的波动。
为提倡“绿色旅游”,某杂志社策划了“三纵一横”四条路线驾驶自行车“寻访秋天”的活动,路线分布如下图所示。图中标注的日期为各地入秋时间(我国气象部门规定的“入秋日”是指日均温连续5天小于等于22 ℃时的第一天)。据此回答8~11题。


8.“绿色旅游”主要是针对旅游活动中的(  )
A.开发破坏生物资源问题
B.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C.干扰正常社会秩序问题
D.对文物古迹的破坏问题
解析:选B “绿色旅游”主要是针对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9.“寻访秋天”活动计划驾驶自行车沿图中路线一路“追秋”,从四条线路行程安排的时序性角度考虑,不可行的路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选C “追秋”活动的实现需要沿线地区入秋时间呈现由早到晚的时序变化。③线路入秋时间由北向南呈现早—晚—早的变化特点,因此不可行。
10.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入秋时间分布规律的主导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 D.植被覆盖率
解析:选B 我国东部地区大致上从南向北入秋时间越来越早,主要与南部纬度低,热量丰富,北部纬度高,热量条件差有关。
11.图中四条观光线路中,都没有经过的我国地域文化区有(  )
①华北平原文化区 ②四川盆地文化区 
③云贵高原文化区 ④内蒙古高原文化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D 根据我国地形区的分布及图中路线判断即可。
二、综合题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世博会带来了超过800亿元人民币的直接旅游收入,对长三角地区旅游及相关产业拉动作用尤为明显。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推动了上海市和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化、市场化、城镇化、国际化水平全面提升,带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都市圈全面融合发展。
(1)旅游业又被称为“朝阳产业”,结合材料分析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2)世博会期间,许多中外游客要游览中国馆,体验一下“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构思的意境,试分析这主要反映了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什么意义。
(3)简要说明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的积极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意义。解答本题应抓住以下几点:(1)旅游业的发展能回笼货币、稳定市场,拉动经济的发展;带动交通、商业、金融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2)中国馆的构思意境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展示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主要反映了旅游业对区域文化发展的意义。(3)旅游业的发展建立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发展的基础之上,应从世博会为旅游业建立了更好的基础设施和新的旅游资源角度入手。
答案:(1)发展国际旅游,增加外汇收入;回笼货币、稳定市场,拉动经济的发展;带动交通、商业、金融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答出两点即可)
(2)促进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使不同国家、地区、民族、文化交流增多,有利于消除一些社会、民族偏见,促进相互了解;促进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有特色和吸引力。
(3)使基础设施更完善,接待能力更强;为上海创造了新的旅游资源,使该地区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更高。
13.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近年来,我国许多传统古村落被开发成旅游观光地。一些古村落的村民仍留在村内,如“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村落”之一的桂林江头洲村,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建筑格局(下图),依然有百余户村民生活在村中,坚守着那份宁静与质朴。

分析村民生活在村中对促进当地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作用。
解析:乡村游是以村民为经营主体,乡村民俗文化为灵魂,城市居民为目标的一种休闲旅游形式,也是近些年新出现的一种旅游形式。应重点分析村民生活在古村落中对当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村民生活在传统古村落中,体现了古村落原本的生活状况,能够增强对外来旅游者的吸引力,扩大旅游规模;尊重传统,利于将民俗风情开发为旅游资源,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保持古村落旺盛的生命力;提高服务质量,利于当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答案:保留村落的原生活状态,可满足外来旅游者的体验需求;尊重原有的传统,传承和保护富有浓郁文化传统的遗产,保持古村落的生命力;激发村民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自豪感和保护古村落的热情,在开发与保护、生活与旅游之间维持良好的平衡。







PAGE



1



(共30张PPT)
第一章 现代旅游及其作用
第一节 现代旅游
课 后 综 合 提 能 力
课前交流备考点
事务性
社会阶层
较短
旅行社
普及
产业结构

大众
多样
度假
红色
扩大
交通工具
娱乐
娱乐性
娱乐
消遣
原动力
宿
核心
旅游景区
旅游收入

课堂定向打基础
首页
末页






第一节 现代旅游
课后综合提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
50年来,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旅游业发展同样成绩斐然。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西藏旅游业增长幅度最大的时段为(  )
A.1990年以前 B.1990~2000年
C.2000~2010年 D.2010~2014年
解析:选D 结合图中曲线和柱状图可以看出,在2010~2014年,西藏的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增长幅度最大。
2.目前西藏旅游所处的阶段为(  )
A.古代旅游 B.近代旅游
C.现代旅游 D.无法判断
解析:选C 目前西藏的旅游业发展迅速,正处于现代旅游阶段。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很快,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破冰之旅”迅速起步,也由此拉开了中国现代旅游业发展大幕。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现代旅游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它能满足人类必要的生存需要 ②它有利于保护环境③它有利于人们利用闲暇时间休养生息、恢复体力和脑力 ④它能促进经济发展,可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 发展现代旅游,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享受需求,有利于人们利用闲暇时间休养生息,恢复体力和脑力,它还可以促进地区间交流和地区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支柱。
4.在我国,多数旅游者的旅游属于(  )
A.商务旅游 B.观光旅游
C.购物旅游 D.民族风情旅游
解析:选B 从我国的现实来看,我国多数旅游者的旅游属于观光型。
近几年,中国工业旅游蓬勃发展。据此完成5~6题。
5.工业旅游的兴起,体现的现代旅游的特点是(  )
A.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B.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C.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D.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解析:选B 工业的生产过程或者工业厂房都成为了旅游资源,说明现代旅游的一大特点是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6.某旅行社为游客提供了以下工业旅游项目,下列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去美国底特律,参观福特汽车公司的生产流水线
B.去印度班加罗尔,参观软件开发
C.去法国地中海沿岸,参观葡萄酒的整个酿造过程
D.到呼和浩特市,参观甘蔗制糖的整个生产过程
解析:选D 呼和浩特市位于中温带,不适合甘蔗生长。
随着中国和俄罗斯合作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俄罗斯远东地区旅游。结合俄罗斯某半岛地形示意图,回答7~10题。

7.在图中半岛游览不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
①林海雪原 ②火山温泉
③峰林溶洞 ④大漠孤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B 图中半岛为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该地纬度较高,为温带季风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有大面积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故①②景色符合当地实际;峰林溶洞主要分布在气候湿热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大漠孤烟一般分布在干燥炎热的沙漠地区,因此不符合当地实际。
8.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去该地旅游最适宜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选B 俄罗斯纬度高,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因此中老年人适合夏季去俄罗斯旅游。
9.“食”是旅游活动中的基本要素之一,下列食品不是使用俄罗斯特产制作的是(  )
A.黑鱼子酱 B.黑面包
C.芒果米饭 D.马铃薯薯片
解析:选C 芒果属于热带水果,不是俄罗斯的特产。
10.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游客来说,暑假期间选择去俄罗斯旅游的主要目的是(  )
A.购物娱乐 B.寻根访古
C.科学考察 D.避暑度假
解析:选D 我国夏季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因此暑假期间去俄罗斯避暑度假较好。
二、综合题
11.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我国的旅游人数呈________的变化特点,请说明我国旅游人口出现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
(2)该图主要反映了现代旅游的哪一特点?
(3)除上述特点外,现代旅游还有哪些主要特点?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旅游人数呈不断增加趋势。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社会局势稳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收入增加、闲暇时间增多,所以旅游人数不断增加。第(2)题,旅游人数较多,且数量不断增加,反映了旅游主体的大众化。第(3)题,现代旅游的四大特点是: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旅游形式的多样化、旅游空间的扩大化和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答案:(1)不断增加 我国社会局势稳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收入增加,闲暇时间增多,从而外出旅游人数增多。
(2)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3)旅游形式的多样化,旅游空间的扩大化,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1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旅游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消费形式。
(2)a、b分别相对于A、B平移,这说明旅游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a与B、b曲线形态的差异说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读图,A、B曲线的变化说明,不同社会生产力条件下,人们的需要层次是不同的。同时,A、a与B、b的平移,说明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力条件下,旅游需要是高出人类生存需要的高层次的需要。
答案:(1)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 人类超出生存需要的较高层次
(2)与日常生活中的一般需求是同型的,但又处于较高的层次
(3)①A曲线说明:在人类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人类的生存需要是生活中最主要的需要
②B曲线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需要进入人类的需要系统,在发达社会,旅游已经成为现代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