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4-16 18:4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了解影响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强弱的因素。了解自然因素、认为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和破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列举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生态系统是变化发展的,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重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动调节能力
难点: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
教学准备:视频、ppt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出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图
问:1、上述生态系统中共有几条食物链?初级消费者有哪几种?
2、试想:假如草原上鼠类的数量大量增加会造成怎样的连锁效应?
说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的数量在不断地变化,物质和能量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中不断地循环流动,一定时期内,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会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展示森林生态系统、沙漠生态系统图片及食物网简图。)
提问:1、哪个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多?
2、哪种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强?为什么?
结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不同的,生态系统中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高。
播放太湖流域污染及治理的录像。
提问:这些水域在环境污染下,还能保持稳定性吗?说明了什么问题?
结论:一个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要使我们周围的生存环境变好,我们每个人必须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提问:停止排污后,这些水域又出现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又恢复了原状。外界因素的干扰消除后,生态系统具有重建稳定状态的能力。
思考:P62比较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谁强谁弱?一旦遭到严重破坏,要恢复稳定性,哪一种生态系统更难?(森林生态系统)
情感教学:我们应该怎样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不买使用氟利昂的冰箱”
“多植树、种草种花”
“不使用一次性木筷和饭盒”
“不乱砍滥伐森林”
“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结论:我们要保护好地球——人类唯一的家园。
小结: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稳定只是相对的
稳定。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调节能力的大小与生态系统的成分有关。
教学说明:教师可在本节课中安排资料分析,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明白人类的活动会通
过食物链而影响生态系统。教师可给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的有毒物质富集的事例,如日本的水俣事件,这类事件更有说服力,更能从情感上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
补充材料:“生物圈II号”实验
二、自然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自然因素:火山喷发、地震、海啸、水旱灾害、雷电、火灾、台风、滑坡、泥石流
(视频:2005年的台风“麦莎“,印尼”海啸“,危地马拉泥石流、南亚地震等)
讨论1:我们家乡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灾害对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民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如“麦莎”过后当地的菜价上涨,各种农产品的产量下降。)
简介中国的主要自然致灾因子。
(可预先让学生查阅资料进行汇总交流)
讨论2:如何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及减轻自然灾害导致的后果?
思考:植树造林为什么能有效地减少水旱灾害?
三、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往往会导致自然因素的强化。
视频播放:污水污染、过量开采资源、森林的大肆砍伐。
讨论:1、森林遭到过度砍伐后,原来生活在森林中的动植物将受到什么影响?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2、本地有哪些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系统破坏的事例?这给本地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
3、本地应采取何种措施来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系统?
4、从爱护环境、保护生物圈的角度出发,我们每个人应该怎样做?
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1、介绍十大林业工程
2、建立自然保护区
3、颁布法律文件
4、建立环境保护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