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5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4-20 09:3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5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一、单选题
1.下列肺的结构特点中,与其气体交换功能相适应的是(?? )
①肺内有大量的肺泡?? ②肺泡壁很薄?? ③肺泡壁外布满毛细血管
A.①???????B.①②??? ??C.②③???????D.①②③
2.如图是模拟膈肌运动的示意图,下列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
A.甲是呼气过程,膈肌收缩??????????B.乙是呼气过程,膈肌收缩
C.乙是吸气过程,膈肌舒张??????????D.甲是呼气过程,膈肌舒张

第2题图 第3题图
3.如图所示为证明动物需要呼吸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属于对照组的是 A 组??????????
B.本实验只能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C.本实验应控制两试管中的碱石灰等量??
D.本实验用红色液滴移动来反映试管内二氧化碳含量变化
4.如图显示一人处于静态状态平静呼吸时,肺泡内的气压变化的情况,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点时,膈肌处于完全放松状态????????B.B点时,肺内气体量最少
C.从v到X期间,肺完成了一次呼吸???????D.从V到W期间,肺排出空气

第4题图 第6题图 第8题图 第9题图
5.呼吸的全过程包括下面四个环节,其正确顺序是(?? )
①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②组织里的气体交换③肺的通气④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A.③→①→④→②???B.③→④→①→②???C.①→②→③→④??D.③→①→②→④
6.如图为胸腔和肺的示意图,当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图中三部位压强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A.b<c<a???????B.a<b<c??????C.a<c<b???????D.c<a<b
7.将新鲜的蔬菜、水果放在冰箱内冷藏可以保鲜,其主要原因是冷藏条件下(?? )
A.呼吸作用减弱??B.微生物繁殖速度慢???C.微生物被冻死????D.呼吸作用停止
8.如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a、b是通过人体的呼吸运动实现的?????
B.过程c、d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C.与血管甲相比,血管丙内的血液含有更丰富的氧气?
D.血管乙处是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大的地方
9.为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和目的不一致的是(?? )
A.实验前用手握住装置乙的试管外壁,观察红色水滴能否移动,这是为了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设置乙装置的作用是形成对照
C.用天平分别称出甲、乙整个装置的质量,若前后质量有变化即可证明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
D.静止一段时间后,甲装置内红色水滴会向右移动
10.贮藏粮食时,为了降低呼吸作用,应保持的条件时(?? )
A.低温、潮湿、增加氧气浓度??????????B.低温、干燥、增加氧气浓度
C.低温、潮湿、增加二氧化碳浓度????????D.低温、干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11.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中,所用的保温瓶已作灭菌处理,保温瓶内的环境条件适宜。将适量、等质量的正在萌发和煮熟过的种子分别装入两个保温瓶后密闭,多次测定有关的量,并绘制成如图曲线。下列判断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A.若y表示瓶内温度,则b表示萌发的种子??
B.若y表示瓶内二氧化碳量,则c表示萌发的种子
C.若y表示种子的质量,则c表示煮熟过的种子????
D.若y表示瓶内氧气量,则c表示萌发的种子
12.在一个密闭的保温装置中装有正在萌发的种子,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其内的温度和氧气含量,并将结果绘成曲线,如果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和氧气含量,下列曲线能正确反映温度和氧气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是(?? )
A.?B.??C.??D.
二、填空题
13.生活中很多现象与植物的呼吸作用息息相关。山芋窖内多水珠说明了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________。“萝卜放久了会空心,吃起来口感不好即营养成分减少了,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分解________,新鲜的蔬菜、潮湿的粮食堆久了会发热,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________。
14.请深深地吸一口气,你的呼吸中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________,(选填“扩大”或“缩小”)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人肺。
(2)在该过程中,你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哪个生理过程?________。
15.用如图甲、乙所示的装置来模拟人体的呼吸运动,图丙是人体呼吸运动时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差的情况。根据图来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处于________(填“吸气”或“呼气”)。
(2)丙图中在D点时,肺内气压________外界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16.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内填数字,横线上填文字)。
(1)呼吸道的起点是[________]________,它能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湿润。
(2)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是[________]。
(3)[⑤]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也叫肺通气)是通过________实现的。
17.如图是人体气体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
(1)甲图表示的过程为________。
(2)甲、乙两处的气体交换主要通过(?? )
A.呼吸作用??????B.渗透作用?????C.扩散作用??????D.交换作用
(3)下列各项中二氧化碳含量最高的是(?? )
A.肺泡????????B.组织细胞?? ???C.血液????????D.组织液
三、解答题
18.为什么用鼻呼吸要比用口呼吸好?



19.如图所示是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请回答:

(1)已知A是体内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则A的名称是________。在A中与气体交换有关的结构是________,其有利于气体交换的特征是________。
(2)毛细血管与细胞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必不可少的过程是________。试想一下:若毛细血管中O2要进入体内某细胞中,则O2浓度要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内的O2浓度;而若体内细胞中CO2要进入毛细血管,则CO2浓度要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毛细血管内的CO2浓度。
20.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欲利用下列装置探究“绿色植物呼吸过程中是否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设计的探究过程如图,请回答其中的相关问题。

(1)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
(2)能表示这个探究实验成功的两个主要现象是________和________。
(3)如果该研究小组探究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多方面的。请你从实验条件控制上找出可能的两个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按上述设计进行操作,没能观察到预期的现象,请分析其原因:________。
21.小柯利用如下实验装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
   ??? ?甲   ????????        乙
(1)图甲实验设立B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乙,把几棵新鲜菠菜装入塑料袋中,扎紧袋口,在________环境中放置十二小时后,松开袋口,插入导管立即扎紧袋口,并将导管口插入烧杯中,缓慢挤压塑料袋,蜡烛熄灭。该现象能否说明菠菜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如图是检验呼出气体的实验装置,请根据实验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在“呼吸处”做缓慢的吸气和呼气动作,吸气时,用夹子夹紧B 管的橡皮管;呼气时,夹紧A 管的橡皮管。进行多次后,B 试管内的石灰水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中设置 A 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人体吸进的氧气最终要进入组织细胞发挥作用,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产生的部位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解析】①肺内有大量的肺泡,增加了气体交换的场所; ②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样有利于气体的快速交换; ③肺泡壁外布满毛细血管,增大了气体的面积。
2.D
【解析】A、由图气球变小可以看出是呼气过程,此时膈肌舒张,故A说法错误。
B、由图气球变大可以看出是吸气过程,此时膈肌收缩,故B说法错误。
C、由图气球变大可以看出是吸气过程,此时膈肌收缩,故C说法错误。
D、由图气球变小可以看出是呼气过程,此时膈肌舒张,故D说法正确。
3.C
【解析】A、实验中A组是实验组,B组是对照组,故A错误;
B、昆虫无论是否有光,都要进行呼吸作用,故B错误;
C、两个实验中,变量是试管内有无昆虫,而其它 的因素都要保持相同,故C正确;
D、本实验中红色液滴移动反应试管内空气体积的变化,故D错误。
4.B
【解析】A、当V到W是呼气过程,膈肌舒张,因此A点是膈肌处于完全放松状态,A不符合题意。
B、W到X是属于吸气过程,肺内气体量是多,不是最少,B错误,符合题意。
C、V到W是呼气,W到X是吸气,从V到X肺完成了一次呼吸,C不符合题意、
D、V到W是呼气过程,肺排出空气,D不符合题意。
5.A
【解析】空气经鼻的过滤、温暖和湿润后,通过气管和支气管,达到肺,最后进入肺泡(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中,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内(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进入血液中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运送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在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运送到肺部,进入肺泡内,最后排出体外。故可得顺序为: ③→①→④→②
6.A
【解析】呼吸运动之所以能实现肺的通气,是因为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造成了肺內气压与大气压之间的气压差。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腔容积增大,胸腔内气压小于肺内气压,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即a、b、c间的气压关系是a>c>b。
7.A
【解析】温度:温度能影响呼吸作用,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新鲜蔬菜放入冰箱中,降低温度,使蔬菜的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可延长保鲜时间,达到保鲜的目的。
8.D
【解析】A、a、b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A正确;
B、乙是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的特点是毛细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c、d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B正确;
C、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由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所以甲内的血液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而与丙相比,丙内的血液含有更丰富的营养物质,C正确;
D、根据气体扩散原理,二氧化碳最高的地方是组织细胞,而血管乙处是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低的地方,D错误。
9.C
【解析】A、实验前用手握住装置乙的试管外壁,试管受热气体膨胀,红色水滴向外移动,否则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因此实验前用手握住装置乙的试管外壁,观察红色水滴能否移动,这是为了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图中两个装置中分别装有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一段时间后,由于甲瓶中的种子在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乙瓶由于煮熟的种子,红色水滴变化不大,因此设置乙装置的作用是形成对照;
C、如图所示:不论是甲装置,还是乙装置,它们的装置密闭,前后质量没有变化,因此不能通过质量的变化明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
D、甲中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甲装置中气体减少,气压下降.因此,静止一段时间后,甲装置内红色水滴会向右移动。
所以,实验操作和目的不一致的是“用天平分别称出甲、乙整个装置的质量,若前后质量有变化即可证明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
10.D
【解析】种子的寿命是指种子在一定条件下保持生活力的最长期限,超过这个期限,种子的生活力就丧失,也就失去萌发的能力.在干燥、低温和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使种子缺氧的条件下,种子的呼吸作用最微弱,消耗的有机物最少,有可能渡过最长时间的休眠期,有利于延长种子寿命.如果湿度大、温度高、氧气充足,种子的呼吸作用强,种子内贮存的有机养料将会通过种子的呼吸作用而大量消耗,种子的贮藏期限也就必然会缩短.
11.D
【解析】A、若y表示瓶内温度,a曲线升高表示释放了热量,煮熟过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热量,因此a表示正在萌发的种子而不是煮熟过的种子,故说法错误。
B、若y表示瓶內二氧化碳的量,a曲线升高,表示产生了二氧化碳,煮熟过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因此a表示正在萌发的种子,故说法错误。
C、若y表示种子的质量,b曲线是水平,表示质量不变,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质量减小,因此b表示煮熟过的种子而不是萌发的种子,故说法错误。
D、若y表示瓶内氧气量,c曲线逐渐减小,表示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煮熟过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因此C表示正在萌发的种子,故说法正确。
12.C
【解析】图中曲线A代表的是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由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所以瓶内温度升高,图中曲线B代表的是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所以瓶内的氧气的含量逐级减少。
二、填空题
13.水;有机物;热量
【解析】山芋窖内多水珠说明了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水。“萝卜放久了会空心,吃起来口感不好即营养成分减少了,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分解有机物,新鲜的蔬菜、潮湿的粮食堆久了会发热,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热量。
14.(1)扩大
(2)细胞的呼吸作用
【解析】(1) 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扩大,肺部气压低于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部,这是吸气过程;
(2)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以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
15.(1)吸气
(2)等于
【解析】(1)根据甲图可知,瓶中的气球膨胀,说明气球内部的气压大于瓶内气压,那么此时处于吸气状态;
(2)丙图中在D点时,肺内外的气压差等于0,即肺内气压-外界大气压=0可知,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16.(1)①;鼻
(2)②
(3)呼吸(呼吸运动)
【解析】(1)呼吸道的起点是鼻, 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
(2)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是咽。
(3)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也叫肺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
17.(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2)C
(3)B
【解析】(1)根据甲图所示体内气体的交换可以判断,甲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新鲜空气被吸入肺后,肺泡中的氧气含量高于血液里的氧气含量,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肺泡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依据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
(2)(3)根据乙图所示体内气体的交换可以判断,乙图为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组织细胞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最高。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是二氧化碳气体从组织细胞中进入组织液中,组织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于血液里的二氧化碳含量,二氧化碳由组织液扩散到血液里。依据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
三、解答题
18.鼻能温暖、清洁和湿润空气,所以用鼻呼吸要比用口呼吸好。
【解析】人体的鼻腔的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的灰尘;鼻腔的内表面的鼻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气清洁并变得湿润;黏膜中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对进入的空气有温暖作用。这样就减少了寒冷、干燥和不洁的空气对肺的刺激。有利于人体健康。如果用口呼吸则会使喉咙干燥同时会产生咳嗽,这是干燥的空气损伤气管的表现。
19.(1)肺;肺泡;布满毛细血管,壁薄,具有弹性
(2)扩散作用;大于;大于
【解析】图示人体内的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1)根据图示中A是体内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可以判断,A为肺.因此图示分别表示的是: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其中在肺的最小结构肺泡中行气体交换,肺泡布满毛细血管、壁薄、具有弹性。(2)B表示的是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属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新鲜空气被吸入肺后,肺泡中的氧气含量高于血液里的氧气含量,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肺泡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依据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
20.(1)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尽
(2)B中不出现浑浊;D中出现浑浊
(3)鼓入空气的时间不够和D中石灰水的浓度太小(或C中绿色植物的量太少,C装置的玻璃罩漏光)
(4)暗室的温度较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较弱,产生的二氧化碳太少
【解析】(1)据图可知,A装置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尽;
(2)本实验设计的关键在于通过装置B来检验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进入装置C中,然后通过装置D来检验装置C中有二氧化碳产生,从而证明了二氧化碳产生于装置C;故能表示这个探究实验成功的两个主要现象是B中不出现浑浊和D中出现浑浊;
(3)如果该研究小组探究的结论不正确,则可能性为装置漏气、绿色植物太少或生命活动不旺盛、玻璃罩透光、澄清石灰水浓度太低,没有饱和、也可能是通入的气体太少等;
(4)若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按上述设计进行操作,没能观察到预期的现象,则最可能的原因是:暗室的温度较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较弱,产生的二氧化碳太少。?
21.(1)与A组进行对照(或对照)
(2)黑暗或无光照;不能,烧杯中的烛焰熄灭只能说明塑料袋中的氧气含量减少,而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证明二氧化碳要用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
【解析】(1)根据探究实验的对照原则可知,实验需要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对照,从而说明实验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变量不同导致的;故图甲实验设立B组的目的是与A组进行对照(或对照);
(2)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则需要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故要想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确保塑料袋在黑暗或者是无光的条件下,也就是保证其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才能成功;检验二氧化碳的有无主要通过澄清石灰水或者是BTB溶液;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而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到烧杯中,观察蜡烛熄灭与否不能说明菠菜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因为烧杯中的烛焰熄灭只能说明塑料袋中的氧气含量减少,而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22.(1)石灰水变浑浊
(2)对照作用,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并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3)各组织细胞
【解析】(1)因为人体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气体交换后,进入肺泡,随呼气呼出体外,故多次呼气后,B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2)在实验中,A试管是验证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能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证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低,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B试管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两者形成对照,证明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来自呼气,而不是空气;
(3)人体呼吸作用的场所是活的组织细胞;故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产生的部位是活的组织细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