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唐诗五首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东皋(gāo) 徙倚(xǐ) 没马蹄(mò)
B.采薇(wēi) 萋萋(qī) 唯落晖(huī)
C.燕然(yān) 都护(dū) 白沙堤(tī)
D.驱犊(dú) 征蓬(péng) 贾亭西(jiǎ)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B.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D.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根据提示默写诗句。
(1)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2)《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句是“ , ”。?
(3)名楼离不开名诗文。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勾勒了流动变幻、色彩明丽的图画;崔颢《黄鹤楼》“ , ”,描绘了明朗秀美、草木争荣的风光。?
(4)《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关奇特壮美风光的句子是: , 。?
(5)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描写早春莺歌燕舞所带来的勃勃生机的诗句是:“ , 。”?
??课内品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5题。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请写出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句子。
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7题。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6.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7.为什么说这首诗是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分析。
??类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9题。
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8.试从诗歌形象的角度入手,说说前两句诗是怎样扣紧“留别”的主旨的。
9.李白的这首诗与他的《渡荆门送别》都是借水抒写离情,你认为哪一首用得更好?请具体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1题。
阙 题①
[唐]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②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①“阙”同“缺”,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②每:每当。
10.白云生处,清溪岸边,山路蜿蜒,柳条掩映,体现了“读书堂”环境之 。(请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
11.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第二联为例分析。
12.(2017·湖南郴州中考)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弘扬中国的礼仪文化,学校准备举行以“礼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
【礼仪板报我设计】
(1)为营造浓厚的礼仪文化氛围,你班准备出一期以“礼仪”为主题的黑板报,请身为宣传委员的你设计三个板块名称。
①?
②?
③?
【礼貌用语我知晓】
(2)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到横线上。
你被评为校“礼仪之星”,学校委托你邀请市礼仪专家梁教授来校讲座。
见面时,你会说:“梁教授,① (久违 久仰)大名!”?
呈邀请函时,你会说:“梁教授,敬请② (莅临 光临)指导!”?
临别时,梁教授赠书一本,你会说:“您的大作一定认真③ (阅读 拜读)!”?
【礼节习俗我评说】
(3)聪聪家来客人时,妈妈总喜欢给客人夹菜以表示热情。这种待客礼节你赞成吗?说说你的看法。
13.(2018·四川绵阳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 溪 沙
纳兰性德①
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客中谁与换春衣。 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信回刚道别多时。
注①纳兰性德:皇帝侍卫,长期护驾在外。本词作于纳兰性德随康熙出游期间。
(1)“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回答。
答案与解析
基础积累
1.C 解析 C项中“堤”读音应为“dī ”。
2.C 解析 C项的朗读节奏应为: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3.(1)山山唯落晖 (2)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3)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4)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5)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阅读提升
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示例 (1)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2)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3)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诗人初出荆门时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胸怀、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6.表达了诗人遭受排挤而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7.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护”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8.春风飘拂,柳花飞舞,如此撩人春色,自然使人不忍离去;“柳”字又暗扣“留”,再写“吴姬压酒”劝酒的情景,此种风情,使自己倍增留恋之意。
9.示例 (1)《金陵酒肆留别》更好。最后两句由饮酒留客到嘱客问水,场景豁然拓宽,让人由眼前喧闹热烈的饯别场面,联想到自己此去孤身一人,水路迢迢的未来之景。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水以生命,看似将离情与流水比较短长,实则道出江水不尽离情不断的挂念,也使得离别之情可视可量,意象变得生动而富有新意。而《渡荆门送别》借水抒情的句子虽然也用了拟人手法,但不如此诗新颖。
(2)《渡荆门送别》更好。借景抒情重在情景交融,意境和谐,诗句从出荆门到至楚国,一路景色变化,但相随相伴的一直是江水,因而结句水到“诗”成,借水表达对故乡的不舍之情,顺理成章,显得自然贴切。且明明是自己思念家乡,却主客互换,故意说成是家乡之水深情款款,不舍游子,显得意味悠长。《金陵酒肆留别》借水寄情则显得有点突兀,与前几句所描写的景色不协调。
10.幽
11.这一联从视觉角度描写了缤纷的落花、清澈的流水;从嗅觉的角度描写流水(花)的芳香,表现出环境的清静(幽美宜人)。
综合运用
12.(1)示例 ①礼貌用语大串联 ②礼节规矩我传承 ③礼仪知识我知晓 ④生活处处有礼仪 ⑤知书达礼赢天下(三个即可)
(2)①久仰 ②莅临 ③拜读
(3)示例 ①我赞成。中国是礼仪之邦,热情待客是中国人的传统礼仪,客人来了帮其夹菜,正显示出主人的热情好客,能让客人感觉亲切、温暖。
②我不赞成。主人不知道客人的喜好,如果客人不喜欢吃,又不好拒绝,会觉得尴尬。
13.(1)春天,杨柳依依,从南方归来的大雁列队北飞,词人在柳丝轻拂的道路上打马远行。
(2)远离家乡的惆怅,对亲人与家乡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