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评(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评(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19 00:2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测评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翘首(qiáo)   渗透(shèn)  敦煌(dūn)   殚精竭虑(dān)
B.桅杆(wéi) 篡改(cuàn) 仲裁(cái) 摧枯拉朽(xiǔ)
C.签订(qiān) 娴熟(xián) 湛蓝(zhàn) 纷纷溃退(kuì)
D.悄然(qiǎo) 歼灭(qiān) 参数(cān) 颇有建树(pō)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卓有成就  沉静自若  摒息敛声   
B.眼花缭乱  迎风招展  一丝不苟
C.疾如流星  潇洒自如  锐不可挡
D.如梦初醒  振耳欲聋  从容不迫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通过“一师一优课”活动的开展,使我市教师的教学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B.我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的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
C.为了防止溺水事件不再发生,学校规定夏季午休时间学生必须进教室午睡。
D.高速公路上的团雾,往往引发重特大交通事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花草树木枯萎,鱼鸟虫兽死亡,人类自然也就无法生存了。
②恐怕到了那个时候,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
③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水是万物生长的根基。
④如若有一天,地球上的水枯竭了,那么地球就会失去生机。
⑤正是有了水的滋润,一切生物才能如此欣欣向荣,如此生机勃勃。
A.④③⑤①②   B.③④②①⑤   C.③⑤④①②   D.④①②⑤③
5.观察右面这幅漫画,请根据画面内容拟一个标题。(2分)
6.综合性学习。(6分)
阅读下面四则材料,参加相关活动。
材料一 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许,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的收官之作,标志着我国即将开启空间站时代。
材料二 2017年4月26日上午,万众期待的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在大连正式下水!
材料三 近日,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和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宣布,我国科学家在基于光和超导体系的量子计算机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材料四 2017年5月5日下午2点,中国国产C919大型客机在浦东国际机场首飞成功。C919在历经十年后终于化蛹成蝶,实现了国产客机领域的突破。参加首次试飞的C919内部布置与普通客机大不一样,机内没有成排的座椅,而是加装了大量专用的仪器设备。该机需要测试的参数超过 4.4万个,其中数千个参数会在试飞时回传到地面,在指挥大厅就能监控飞机试飞时的完整状态。
活动一:请为材料四拟一个新闻标题。(2分)
活动二:这四则材料说明了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2分)
活动三:如果你是学校的小记者,学校打算让你采访C919的总设计师吴光辉爷爷,请根据相关信息在横线上填写合适内容。(2分)
小记者:①                    ?
吴光辉:C919是第一次大范围地采用铝锂合金的机型,我们为此经过了十年的探索,铝锂合金的供应商按照我们的要求改善了材料的特性,使之能够更好地适用于C919飞机。
小记者:②                    ?
吴光辉: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针对飞机整体设计来说的。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根据市场需求,确定设计方案。第二,零部件供应需符合设计方案。第三,系统集成掌握在自己手中。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0题。(8分)
(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3)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7)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7.从句(4)的“所有”“都”两词中,我们能感觉到作者发电时的感情。这种感情是(  )(2分)
A.藐视敌人的豪情  B.胜利的自豪感  C.必胜的信念  D.对敌人的嘲讽
8.句(5)中的“至发电时止”体现了新闻的什么特点?(2分)
9.前几句中与句(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相应的内容是“                        ”。(2分)?
10.句(6)、句(7)中能表现我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的一系列动词是: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4题。(13分)
车窗抛物屡见不鲜
扔掉的,不仅是文明
记者 吕玥 通讯员 王鹏程 于军
“车窗抛物”是马路上常见的一种交通陋习。
记者从杭州高速交警二大队获悉,3月18日上午,在安徽黄山做生意的张先生驾驶奔驰E300小轿车去杭州旅游,在杭徽高速公路上被前方行驶的一辆昌河面包车上抛出的矿泉水瓶砸中,顷刻间前挡风玻璃碎成蜘蛛网状,所幸车上人员没有受伤。据了解,这块挡风玻璃在4S店的报价是1.2万元左右。
一个小小的矿泉水瓶,就这么轻轻一扔,竟然造成这么严重的损失。也许在面包车司机看来,这最多就是丢了点文明。然而,“车窗抛物”抛掉的,又何止是文明?
探访:难堪的风景
3月23日下午4时许,杭州市中河路地面道路的中央隔离带上,身着橙黄色工作服的环卫工黄红梅正在弯腰捡拾垃圾。近在咫尺的机动车道上,来往车辆川流不息。
短短十余分钟后,只见她左手拿一个大号饮料纸杯和纸团,右手拿一个空可乐瓶,已经腾不出手来捡拾更多垃圾。
“早上,这条路的绿化带上垃圾更多,很多都是从车子里丢出来的。”黄红梅说,每天上午7时到 9时,她都会沿着中河路的凤起路到环城北路段的绿化带来回走两公里,拾满整整3桶的垃圾。
说话间,一辆牌照为“京GRE×××”的黑色丰田车,在中河路靠近体育场路附近等待绿灯时摇下车窗,扔出一个纸团。纸团在地上滚了几圈,有点扎眼地停在干净的路面上。
黄红梅无奈地摇了摇头。不过,更让环卫工人无奈的是,他们有时上前制止时,遇到对方的抢白。在百井坊路和延安路清扫垃圾的环卫工叶金玉告诉记者,她曾上前对停车扔垃圾的司机提出劝告,没想到对方立即“还击”:“扫你的地,我们不扔,你们都没事情好做了!”
调查:隐形的杀手
轻轻一抛,破坏的是整洁和文明,更威胁行车安全。
曾有一个实验,在赛车道旁放置一块检验合格的汽车挡风玻璃,赛车手以每小时70千米的速度向这块挡风玻璃驶来,并随手扔出一个苹果,被击中的挡风玻璃瞬间裂花,如果没有防护膜,就成了碎片。在另一个实验中,仅仅50克重的空矿泉水瓶,在时速约100千米的状态下,可将钢化玻璃砸碎。
在杭州开了11年出租车的司机李洋告诉记者,在开车时,如果前方突然有异物“飞”过来,他的第一反应就是避让,这样很容易因为多打方向而发生交通事故。而环卫工人则成了“车窗抛物”的一大受害者。
2014年11月12日,湖北一位环卫工在道路中间捡拾一个烟盒时,先被一辆越野车撞向对向车道,又被对向车道的面包车迎面撞上,不幸身亡。去世时,环卫工手里还紧紧攥着刚刚捡起的烟盒。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温州市撞伤、撞死环卫工的交通事故达117起,每3天就有一起;其中两起为死亡事故,25起为较严重事故。而车窗抛物是造成这些交通事故的主要诱因。
去年3月的一天,杭州环卫工叶金玉在快车道上清理垃圾时,曾被一辆出租车碰撞,所幸受的只是皮外伤。
建议:处罚下猛药
杭州高速交警二大队副大队长竺春璋告诉记者,在日常巡逻中,车窗抛物及货车抛洒滴漏的情况时有发生。不过,因为车窗抛物时间、地点不固定,是瞬间发生的违法行为,执法取证难度大,导致一些乘客、司机心存侥幸,忽视公德,肆意妄为。
记者从交警部门了解到,《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乘车人不得向车外抛洒物品,违者可处以警告或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机动车载物不得遗洒、飘散载运物,违者可以处警告或者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规定:乱扔果皮、纸屑、烟蒂、饮料罐、口香糖、塑料袋等废弃物,可以处20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
“很明显,现行法规对车窗抛物的处罚太轻,不能形成有力震慑,从而造成这么多悲剧。”竺春璋表示,只有尽快完善法律,用“重典”,下“猛药”,加大对类似车窗抛物这种恶劣行为的惩处力度,才有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免于“天降横祸”的风险。
(选自2015年3月24日《浙江日报》,略有改动)
11.下列对这则新闻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新闻的引题《车窗抛物屡见不鲜》表明了作者的观点,正题《扔掉的,不仅是文明》概括了主要内容。
B.“探访”部分介绍了杭州中河路地面道路上环卫工黄红梅工作的辛苦,呼吁人们要珍惜保洁人员的劳动成果。
C.文中的插图描绘了行驶中的小轿车被前方面包车上抛出的酒瓶砸中的场景,意在配合这则新闻,说明酒驾的危害性很大。
D.记者报道这则新闻,主要是告诉人们:“车窗抛物”是马路上常见的一种交通陋习,更是一种违法行为,甚至会威胁行车安全,不容忽视。
12.新闻从“张先生高速公路上驾车被矿泉水瓶砸碎挡风玻璃”写起,有何作用?(3分)
13.新闻讲究时效性、真实性,请分析这则新闻是如何体现的。(4分)
14.根据这则新闻内容,探究“车窗抛物屡见不鲜”的原因。(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19题。(19分)
翠湖留下的心影
张 长
①翠湖,这个昆明市中心的公园,园内楼台亭阁,曲水回廊,树影婆娑,波光潋滟。于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中突现这样一个好去处,实为难得。汪曾祺先生在《翠湖心影》①中曾说:“城市有湖,这在中国,在全世界都是不多的。”
②翠湖原名“九龙池”。据清人倪蜕《滇云历年传》载:“九泉所出,汇而成池,故名九龙池。”翠湖还有一个老名字——“菜海子”,想是当年“清回透彻,蔬圃居其半”。再早,翠湖只是昆明城外一片沼泽,出水成河,名“洗马河”。明初,沐英带兵入云南,曾在这里“种柳牧马”。1919年政府在此地修建公园,因其“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拂楼台”的湖光山色而改名“翠湖”。
③翠湖一年四季都是绿的。尤以雨季,草木繁茂,翠湖的绿树几乎覆盖了全部楼台亭阁。高处望去,只是一片绿树碧水,此时,就只剩一个字——“翠”。引得汪曾祺又一次赞叹:“翠湖这名字取得真好!”汪曾祺还写道:“昆明人特意来游翠湖的也有,不多,多数人只是往这里穿过。”(汪曾祺《翠湖心影》)可以想见当时地处西郊的翠湖有多么静谧。
④随着城市的急剧膨胀,昆明城区较以往扩大许多,翠湖早已置身城市中心,成了一个大大的街心花园。闹市中能有这样一个好去处,自然会成为路人、游客抄近道、游览、休闲、健身的首选。我家住翠湖边,以往是好福气,现在却是好无奈。
⑤每日里尚未破晓,必有一中年壮汉在湖边仰天作狮子吼,道:“欧——吼!”此公中气十足,声音极具穿透力和感染力,闻此一声,心头一颤,整个人都要随他痛惜良久。随即,这类吼叫声层出不穷,此起彼伏,一时间翠湖中百家争鸣。
⑥稍后歌舞健身大军正式入园。“水月轩”面积不足一亩,却有五六群唱歌跳舞晨练的人,他们自带音响,各踞一方。五六种风格各异的音乐轰轰然混成一片,旁人早已分不清楚,舞者却能不受干扰,互不见怪,依旧踩着自己的节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⑦也有占据一个小亭子,一角小回廊,在一支笛子或一把二胡的伴奏下的独唱,哪怕声音沙哑,或尖锐刺耳,歌者也自得其乐。还有郑重地穿上演出服,化了妆的大妈们,三五成群,开足音响,边跳边唱,其乐陶陶。最有气势的当数彝族的左脚舞,一来便几十上百人围成个大圈子,弹着十几把月琴、三弦,一跳几个小时,中间不停不歇,通宵达旦也不成问题。
⑧临窗而望,如今的翠湖被几十层的高楼大厦团团围住,已成了一个小小的盆景,昔日那一片“柳林洗马”田园风光早已没了寻处。
⑨“逝者如斯夫”,吾梦寐以求之。我一直试图找回汪曾祺先生笔下的“翠湖心影”和《翠湖心影》的那份静谧。一日傍晚,小雨淅沥,翠湖不再人头攒动,歌舞欢腾。我当即决定独自漫步翠湖,寻找一丝逝去的静谧。穿行于园中,听听细雨中沙沙作响的树语,看看影影绰绰的楼阁,品品这些百年前留下的风景……“细雨鱼儿出”,“泼喇”一声,湖里果真跃起了一条大鱼。刹那间,我仿佛回到了《翠湖心影》里,心头一阵惊喜。然而当鱼儿落入水中,湖面却荡起了五颜六色的霓虹。那种变幻使我明白:鱼,早已不是汪曾祺的那条大红鱼了,翠湖留下的只是心影罢了。
⑩明天,又将是这个小盆景歌舞喧嚣的一天。
(选自2015年4月10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注①汪曾祺先生就读西南联大时,常常穿过翠湖去图书馆看书,留下深刻印象。多年后回忆往事,写下《翠湖心影》一文。
15.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⑤段中加点的词“百家争鸣”的含义。(2分)
16.作者住在翠湖边,对翠湖的感受有怎样的变化?(4分)
17.文中多处引用汪曾祺先生《翠湖心影》中的句子,有何用意?(4分)
18.请展开想象,描绘选文第⑧段中作者想寻找的当年翠湖“柳林洗马”的田园风光。(60字左右,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19.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谈谈你对选文主旨的理解。(5分)
材料一 如今,鳞次栉比的高楼和变幻莫测的霓虹灯已经把萋萋的荒草、幽幽的土路永远留给了昨天的记忆。都市原来也如人一样在不断地发育,等我们倏然领悟到它的变迁时,往昔的一切已如深入泥土中的老酒……
(杜卫东《明天不封阳台》)
材料二 无论这世界多么大,无论去过多少地方,总有一个地点,让我刻骨铭心,它收藏着我的童年,我的成长。我是它的人,我仍在寻找和它的精神联系。
(王开岭《人出生的地方》)
三、写作(4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两岁时,张亚勤失去了父亲。他的几个亲戚住在不同的城市,为了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小小年纪的他在几个城市之间独来独往。临近高考,他突然患病,母亲劝他放弃,张亚勤不听:“我就是试试,即使失败也是一次练习;要是不争取,那就一定不会成功!”结果他如愿考进了中国科大少年班。然后,硕士,博士……最终成为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百度公司总裁、世界电子工程领域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回首走过的岁月,张亚勤自豪地说:“在我看来,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在成长的过程中,我获得了独立、执着、坚强、自信……没有那一段成长的经历,便没有我今天的一切!”
请以“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要求: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②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书写规范工整。
答案与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1.D 解析 D项,“歼”应读“jiān”。
2.B 解析 A项,“摒”应为“屏”;C项,“挡”应为“当”;D项,“振”应为“震”。
3.D 解析 A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B项,语序不当,应为“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C项,逻辑不当,删去“不”。
4.C 解析 ③为总起句,⑤说水的作用,与③衔接。④①②为一个意思,且④在前。只有C项符合。
5.示例 春光好,正读书;与春天一起读书;春光明媚读书时;阳春三月好读书;沉浸(醉)在春光里。
6.活动一:
国产C919大型客机在浦东国际机场首飞成功
活动二:
我国在载人航天工程、大型船舶、量子计算机、大飞机制造等领域的科技水平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活动三:
示例:①您在研制C919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新型材料?②自主设计,对于一架飞机意味着什么?
二、阅读理解
7.B 
8.真实、及时。
9.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
10.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
11.D 解析 A项,新闻的引题《车窗抛物屡见不鲜》概括了主要内容,正题《扔掉的,不仅是文明》,表明了作者的观点。B项,“探访”部分展示了“车窗抛物”给清洁工带来的麻烦。C项,文中插图意在配合这则新闻,呼吁人们不要“车窗抛物”。
12.激发读者的兴趣(引发读者思考),引出“车窗抛物”这一话题。
13.新闻中探访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是3月23日下午4时许,而本文发表时间是3月24日,仅一天之差,这充分体现了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采访经过是真实的,有具体时间、地点,以及具体人物、事件经过;二是新闻中还列举了一些真实的案例;三是新闻中提供了许多准确的数据。
14.(1)人们对“车窗抛物”这种陋习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意识到“车窗抛物”这种行为不仅仅是一种陋习,还具有危害性,没有认识到这是一种违法行为。(2)一部分人的文明素养不高,心存侥幸,知法犯法。(3)现有法律或条例处罚力度较轻。
15.原指说法很多,文中指早晨翠湖里吼叫的人多。在此作者委婉地表达了对清晨“扰人清梦”的吼叫声的不满。
16.先前的翠湖是一个好去处,实在难得;随着城市的急剧膨胀,昆明城区不断扩张,翠湖成了街心花园,“我”感到好无奈。如今,翠湖留下的只是一个心影而已。
17.多处引用汪曾祺先生《翠湖心影》中的句子,体现出文章厚重的文化底蕴;优美的语句进一步表现了翠湖的美丽;引用的语句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翠湖的喜爱之情。
18.当年的翠湖“清回透彻,蔬圃居其半”,周围种菜的人家很多。再往远古追思,那么它就只是昆明城外“赤旱不竭,土人于中种千叶莲”的一片沼泽了。
19.选文对留在“心影”里的翠湖的回忆以及对现实中的翠湖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田园风光的怀念与向往之情,对嘈杂喧嚣的都市生活的厌弃与无奈之感。
三、写作
20.写作提示 (1)主题要积极向上。写自己或他人对成长过程的感悟,给读者以积极向上的启迪,在励志和做人等方面给人深刻的思考和回味。注意不要写消极方面的材料,以免产生负面效应,冲淡主题。(2)运用好写作技巧。选择了好的素材,选择有利于发挥的文体,题目要新颖生动,有吸引力,在斟酌题目上下功夫;开头要新奇有趣,抢人眼球;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情达意;可根据文章的需要恰当地选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要注意遣词造句的生动优美,增强文章的语言感染力;可多使用文学语言,使文章有品位而耐读。
参考例文
花开花落,我成长了
时光匆匆,人的生命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只不过是一瞬,但这一瞬,又经过了多少花开花落、斗转星移呀!
经过小学六年的艰苦努力,我如愿以偿,进入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我兴高采烈,来到梦想的校园,我被这所现代化的文明学校吸引了。这里环境幽雅,教学秩序井然,校园管理规范,不愧远近闻名。于是我决定住校。住校是一件令我非常向往的事。因为我可以听不到父亲的鼾声,听不到母亲令人厌烦的唠叨声。这里的一切都那么自由,一切都那么令人向往,真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一开始,我对这里的环境感到很好奇,做什么事情都那么认真,我们每天把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地板完全可以当镜子照。起初的日子很惬意,因为离家的感觉真的很好。没过多久,我们便感觉累了,不想再张开那飞翔的翅膀。那天晚上,我们在宿舍里谈论了起来。有人说学校的生活多苦呀,要是在家可就自由了。有人说我那衣服老洗不干净,还要值日,多烦呀。又有人说妈妈做的菜才香呢,好想吃妈妈亲手做的菜。说完,她竟然哭起来。后来,宿舍的生活老师来了,她亲切地教导我们,帮我们分忧解难。于是我们想家的念头才渐渐淡了下来。当然,我们其实还是在对家的日益思念中度过了许多时光。
后来,有许多同学决定不住校了,他们要感受父母亲切的关怀,到父母身边撒娇去了,我却选择了继续住校,因为我要继续接受生活的磨炼。我想:这点困难算得了什么,我一定会很坚强的,一定会独立执着地走下去,不会因为小小的困难而退缩,因为我是生活的强者。
在这两年的学习生涯中,我凭借丰富的成长经历,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我感到快乐,感到开心。我认为成长比成功更快乐,因为拥有快乐的成长过程比取得成功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