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1-3节试题
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有一种自动干粉灭火球简称“AFO”,它体积不大,质量也只有1.3千克左右,当发生火灾的时候,只要AFO的引线接触到火焰,内部的高压超细纳米干粉就会热膨胀破裂,起到灭火的效果,AFO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
A.?将可燃物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降低可燃物的温度??????????????????????????????????????????????D.?干粉的催化作用减缓了燃烧的剧烈反应
2.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B.?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
C.?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等其他成分1%
D.?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常温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3.华为公司研发了一种以甲醇为原料的新型手机电池,其容量为锂电池的l0倍,可连续使用1个月才充一次电,其电池反应原理为:2CH3OH+3X+4NaOH═2Na2CO3+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CO?????????????????????????????????B.?O2?????????? ?????????????????????????????????C.?H2???????? ?????????????????????????????????D.?CO2
4.同学们对化学反应方程式:C+O2=CO2 , 有下面的四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B.?C.???????????????D.?
5.下列收集装置,可以用来收集氧气的是( ???)
A.?①③???????????????????????????????B.?①②③⑥???????????????????????????????C.?①⑤⑥???????????????????????????????D.?①②③④
6.利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后,发现进入广口瓶的液体积小于广口瓶容积的1/5。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可能是(?? )
A.?实验装置漏气
B.?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量
C.?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
D.?燃烧红磷时插入得太慢
7.对下列物质燃烧时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8.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 ??)
A.??????????B.??????????C.??????????D.?
9.1773年,瑞典化学家舍勒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氧气,曲颈瓶中装有硝酸钾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将其置于火炉上加热,产生的氧气用动物膀胱收集。该实验装置若改为下图的发生装置,最合适的是? ( ??)
A.?? ??????????????????B.???????????????????C.???????????????????D.?
10.一种绿色能源物质X,其燃烧方程式为X+3O2 2CO2+3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测X的化学式为(? )
A.?C2H6???????????????????????????????B.?C2H5OH???????????????????????????????C.?C2H4O???????????????????????????????D.?C3H6O
11.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 )
A.?碳??????????????????????????????????????B.?硫??????????????????????????????????????C.?细铁丝??????????????????????????????????????D.?红磷
12.如图是四位同学讨论某个化学方程式的场景.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
A.?2Mg+O2 ?2MgO?????????????????????????????????????B.?2CuO+ O2 ?2CuO
C.?2C+ O2 ?2CO???????????????????????????????????????????D.?2NaOH+CuSO4=Na2SO4+Cu(OH)2↓
13.下列图示分别是实验室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B.?????????C.?????????D.?
1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细铁丝在氧气里点燃后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
B.?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15.将一根火柴折成火柴头和火柴梗两部分,如图所示放在铜片上,用酒精灯加热铜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火柴头先燃烧起来。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火柴梗不是可燃物??????????????????????????????????????????????B.?火柴梗燃烧需要更多的氧气
C.?火柴头着火点比火柴梗低????????????????????????????????????D.?加热提高了火柴头的着火点
16.下列化学反应可用右图表示的是(???? )
A.?H2CO3 CO2↑+H2O????????????????????????????????????????B.?2H2SO3+O2 2H2SO4
C.?2HClO 2HCl+O2↑????????????????????????????????????D.?CaCO3 CaO+CO2↑
17.下列现象不能证明空气存在的是(???? )
A.?风吹草动????????????????????????????????????????????????????????????B.?月光通过窗户照在桌子上
C.?向空瓶子中灌水有气泡逸出????????????????????????????????D.?空烧杯倒立在水中,水不能进入空烧杯中
18.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钢铁生锈????????????????????????B.?动物的呼吸作用????????????????????????C.?食物腐败????????????????????????D.?火药爆炸
19.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质量1/5的结论
B.?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C.?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D.?稀有气体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二、填空题(共7题;共32分)
20.下列变化中: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B.磷在氧气中燃烧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D.硫在氧气中燃烧E.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全部填序号)
(1)有黑色物质产生的是________。
(2)有蓝紫色火焰产生的是________。
21.某同学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
(1)用如图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使劲捂住试管却仍观察不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若此装置气密性良好,为顺利完成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提一条合理建议________。
(2)清洗试管时,试管中的固体物质溅落在衣服上,留下了黑点,用彩漂液(主要成分是过氧化氢)清洗,黑点处迅速产生气泡,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气泡产生的原因________?。
22.普通火柴的火柴头中含有可燃物、摩擦剂及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可提供助燃剂)。火柴头在火柴皮上摩擦产生的热使可燃物燃烧放热,让氯酸钾快速分解产生助燃剂,使火柴头猛烈燃烧,从而引燃火柴梗。
(1)火柴头和火柴梗燃烧是因为温度达到了它们自的________。
(2)写出快速产生助燃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23.益阳市桃江县硫铁矿厂开采的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是生产H2SO4的重要原料。利用黄铁矿生产H2SO4的第一步反应为:4FeS2+11O2═2Fe2O3+8X。所得产物Fe2O3是冶炼铁的重要原料。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FeS2中Fe的化合价为+2,则S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X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4.如图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的部分仪器或装置。
(1)连接发生装置时,需要用到图甲中的仪器有________(填数字序号)。
(2)若高锰酸钾里有杂质(杂质受热不分解),为了测定高锰酸钾的纯度,通过图乙装置收集并测量氧气的体积。为了使实验数据准确,开始收集气体的时间应该是( ??)
A.?检验氧气的纯度后?????????????????B.?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C.?冒出的气泡连续均匀时
25.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收集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________端导管通入。若要检查已收集满氧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________端导管口处;
(2)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可使集气瓶中装满水,氧气从________端导管通入。
26.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燃烧结束后,燃烧匙中还有红磷,红磷不能继续燃烧的原因是缺少________。
(3)如果放入的红磷量不足,会使得测出的氧气含量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小于”)1/5。
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28分)
27.某化学兴趣小组想亲身感受科学家的探究历程,他们选择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粗略测定》为探究内容。
(1)【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如图1、图2),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21%。
(2)【实验改进】甲同学认为误差主要是由实验装置造成的,于是改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
按图2装置实验,实验开始前应先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实验中燃烧匙内盛放红磷的量必须________。
(3)按图3装置实验,点燃红磷的方式不同于图1,而是接通电源使电烙铁发热,点燃红磷后,断开电源。与图2装置相比,图3装置使用电烙铁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其原因是________。
(4)木炭不可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因是________。
2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书本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图乙)装置进行了改进,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其中A是底面积为50厘米2、高20厘米的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上面标有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B是带刻度的敞口玻璃管(其他辅助装置略)。操作过程如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加入水并调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厘米处。
③将过量的红磷平铺在惰性电热板上,盖紧密封盖。
④通电加热红磷,充分反应后,待冷却到原来的状态,调整B的高度使容器A、B中的液面保持相平,记录液面刻度。(注:A容器内固态物质所占的体积忽略不计)
(1)写出该实验的原理: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在操作④结束时,与装置A中液面最接近的刻度是________(填整数)。
(3)操作④中,调整B的高度使容器A、B中的液面保持相平的目的是:________
29.某校探究性兴趣小组的同学到实验室进行探究实验,他们准备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1)请指出图中所用仪器的名称: b.________;
(2)该装置图中有一些错误,请你指出来:?
①???? ________;② ________;
(3)用如图方法收集氧气,如何检验氧气已经集满?________。
(4)他们用这种方法收集了两瓶气体,分别插入带火星的木条。在先收集的一瓶气体中,只看到火星亮了一些,在后收集的气体中木条则能复燃。导致这个现象的可能原因是(写出操作上的原因):________。
线圈接线点 接线柱1 接线柱2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电流(安) 0.8 1.2 1.5 0.8 1.2 1.5
吸引小铁钉枚数 9 14 18 6 10 13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2.【答案】 C
3.【答案】 B
4.【答案】 D
5.【答案】 D
6.【答案】 C
7.【答案】 B
8.【答案】 B
9.【答案】 C
10.【答案】 B
11.【答案】 B
12.【答案】 A
13.【答案】 A
14.【答案】 C
15.【答案】 C
16.【答案】 C
17.【答案】 B
18.【答案】 D
19.【答案】 A
二、填空题
20.【答案】 (1)C
(2)D
21.【答案】 (1)双手分开握,增大与试管的接触面积(或“用冷水冲刷试管外壁,擦干后再重新实验”、“用冷水冲刷试管外壁,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用酒精灯加热试管”、“把试管浸入热水”等合理均可)
(2)2H2O2 2H2O+O2↑
22.【答案】 (1)着火点
(2)2KCIO3 ?2KCl+3O2↑
23.【答案】 (1)-1
(2)
24.【答案】 (1)①②⑤
(2)B
25.【答案】 (1)A;B
(2)B
26.【答案】 (1)4P+5O2 2P2O5
(2)氧气(助燃剂)
(3)小于
三、实验探究题
27.【答案】 (1)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2)检查装置气密性;足量或过量
(3)改进后的装置无需打开瓶塞点燃红磷,避免瓶内空气外逸而造成实验误差
(4)木炭燃烧虽消耗氧气但生成二氧化碳,反应前后瓶内压强未发生明显变化
28.【答案】 (1)4P+5O2 2P2O5(或点燃)
(2)12厘米
(3)使A容器内外气压相等或避免水压对气体体积测量的影响。
29.【答案】 (1)试管
(2)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试管口没有塞棉花
(3)当看到有气泡从集气瓶口逸出即可
(4)导管口刚冒气泡就立即收集
(
第
一
页 共
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