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上语文:22 《孟子》三章习题课件(3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上语文:22 《孟子》三章习题课件(31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20 08:4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22 《孟子》三章
B
(1)真正,确实。 (2)遵从。(3)选拔、任用。
(4)这样的。 (5)违背。 (6)指在国内。
(7)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8)了解、明白。
(1)女 汝 你 (2)曾 增 增加
(3)衡 横 梗塞、不顺 (4)拂 弼 辅佐
新知积累·基础练
B
新知积累·基础练
A
(1)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2)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C
语言建构·能力练
综合实践·素养练
A.畎亩(quán) 公孙衍(yǎn)  丈夫之冠(guàn)
B.傅说(yuè) 不能淫(yín) 往之女家(rǔ)
C.胶鬲(gě) 孙叔敖(áo) 百里奚(xī)
D.曾益(zēnɡ) 衡于虑(héng) 法家拂士(fú)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
?
?
?
?
?
?
?
?
?
?
B
quǎn


真正,确实。
?
?
?
?
?
?
?
?
遵从。
选拔、任用。
这样的。
违背。
指在国内。
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了解、明白。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______”同“______”,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同“______”,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______”同“______”,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入则无法家拂士
“______”同“______”,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加


梗塞、不顺


辅佐
4.下列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丈夫之冠也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所以动心忍性
D.富贵不能淫
B
?
?
?
?
?
?
古义:男子;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古义:用这些来……;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古义:惑乱,迷惑;
今义:放纵
A
?
?
?
?
?
名词活用为动词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注意书写正确
C
对“立天下之正位”的错误理解,“正位”不能理解为“高位”,在文中喻指“礼”。
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一)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回答问题。
一、课文研读
(1)米粟非不多也。(       )
(2)委而去之(       )
(3)寡助之至(       )
(4)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粮食
?
?
?
?
?
放弃
极点
巩固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气候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时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气候条件
地理形势
人心所向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仁政
10.本文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
要施行“仁政”,实现“人和”,使天下归顺。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A.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
B.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跳往助之(《愚公移山》)
D.何陋之有(《陋室铭》)
1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二)阅读《富贵不能淫》,回答问题。
A
?
?
?
?
例:女子之嫁也
?
助词
助词
取消句子独立性
12.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选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
13.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答题模式:“妾妇之道”表示……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示……的意思。
14.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说说谁是你心目中的“大丈夫”。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谈不上“大丈夫”。
示例:文天祥、鲁迅、项羽等都是我心目中的“大丈夫”。
英雄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三)[2018?天津]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问题。
A.舜发于畎亩之中     畎亩:田间,田地
B.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责任,使命
C.行拂乱其所为 拂:违背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喻:告诉
?
?
?
?
?
D
了解、明白。
16.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百里奚举于市
B.必先苦其心志
C.空乏其身
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
“衡”同“横”,意为梗塞、不顺。
17.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B.文章开篇以六位先贤的经历证明: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C.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密。
D.本文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对今天的写作仍具借鉴意义。
B
这六个人的经历都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典型例子,论证了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
1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018?深圳改编]
二、比较阅读
(1)舜发于畎亩之中(        )
(2)困于心,衡于虑(        )
(3)王数封我矣(       )
(4)而子辞(       )
兴起,指被任用
?
?
?
?
同“横”,梗塞、不顺
多次
推辞,谢绝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9.翻译句子。
这样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2)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
(孙叔敖)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
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
20.【乙】文写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的原因是什么?结合【甲】文进行解释。
肥沃的土地,一定会是兵家必争之地,没办法长期占有,而寝之丘是一块不吉利的土地,楚人和越人都很忌讳,所以能够长期占有。孙叔敖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具有【甲】文中的忧患意识,不仅在位之时不倨傲,多次拒绝大王的封赏,在将死之时也告诫儿子只能接受不吉利的土地。
甲文“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不吉利的土地
21.[2017?东营]综合性学习。
在我国,“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请你参加“‘仁’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活动。
【源流追踪】
(1)“仁”为会意字,甲骨文写作“ ”,从“人”从“二”,“均嫡庶,仁亲戚,则族业生旺之端也”中的“仁”便是用其本义:____________________;“(陛下)有仁民爱物之意”中“仁”义则引申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人平等
博爱、仁爱
考查对“仁”字字形,具体语境的解释能力。
平等对待嫡子和庶子,亲戚之间人人平等。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仁”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示例:①爱亲人。②爱他人。③爱民众。④爱万物。
①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②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
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④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孟子·梁惠王上》)
⑤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爱亲人
爱人
爱民众
爱禽兽
爱万物
【“仁”行世间】
(3)在9月28日“孔子文化节”到来之际,班级举办“‘仁’行世间”文化传承活动,请你提出一项倡议。
示例一:开展“仁”文化思想宣讲活动。
示例二:开展讲述古代“仁”人逸闻轶事活动。
示例三:开展关于“仁”脉相承小论文征集活动。
示例四:举办“‘仁’在身边”故事会。
活动设计能力
注意不能跑题,要围绕主题进行设计。
如讲故事、征集论文、朗诵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