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第4课——
——基于对话的历史
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中国的文化人较为活跃较为自由,大体上是在四个时期,一是春秋战国时代,二是魏晋,三是晚明(明清之际),四是上世纪的上半叶。
———启良《中国文明史》
为什么明清之际一度出现了思想的活跃局面呢?
请阅读以下故事片断,结合书本内容找出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背景?
明朝,番禺秀才吴必中带着书童正走在赴京考会试的途中。他是家中独子,但是他天生愚笨,多次考县试都不中,于是老爸吴老爷拿钱为他买了个秀才的头衔,这样,吴必中带着全家的希望上京了。
他们走到湖南时,他们先是看到一些衣服破烂,瘦得只剩下骨头的难民坐在路边,接着又看到一大帮农民手拿着锄头和大刀,一边大喊:“狗官钱弓梓,拿命来”。他们赶紧避开。后来才知道他们的土地被钱弓梓给强行霸占了。
政治腐败;社会拜金风气盛行
政治腐朽,社会矛盾尖锐
吴必中一边赶路一边还不忘死记硬背四书五经,把要考的文章死死的记住。终于来到北京,他看到大街上很是热闹,大街两边都是做买卖的。最吸引他的是地上摆卖的西洋玩意,他实在爱不释手,于是买了一个望远镜。
来到客栈,他看到有很多像他那样的考生,有的在高声谈论科举考试,有的埋头苦读,他也不甘落后,吃完饭早早地回房看书。
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因循守旧,束缚思想
商品经济发展
西方文化传入,开阔眼界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日益壮大,推动社会转型的异质经济因素产生。
政治: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趋于衰落;明亡清兴,朝代更替,带来社会大变动。
文化:宋明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摧残人性,限制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西学东渐以及近代科学的传入,为思想界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气息。
一、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
二、一群“最敏锐的心灵”
王夫之
黄宗羲
顾炎武
李 贽
唐 甄
视角一:出生地
二、一群“最敏锐的心灵”
“明夷”是《周易》中的一卦,寓意真知灼见,“待访”就是等待机会陈述。《明夷待访录》集中了黄宗羲的政治思考,共有《原君》、《原臣》、《原法》、《置相》、《学校》、《财计一》、《财计二》、《财计三》等21篇。是一部具有启蒙性质的批判君主专制、呼唤民主政体的名著,被称为“中国的《人权宣言 》”。
视角二:著作名称
二、一群“最敏锐的心灵”
梁启超说这部书(《明夷待访录》):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在三十年前——我们当学生时代,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运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深。
——胡晓林编:《中国全史》
视角二:著作名称
二、一群“最敏锐的心灵”
青年梁启超
视角三:思想语录
二、一群“最敏锐的心灵”
材料一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挑战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权威性
材料二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异端”——李贽
批判程朱理学,揭露道学家鼓吹“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
视角三:思想语录
二、一群“最敏锐的心灵”
“异端”——李贽
材料四 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材料三 李贽赞扬汉代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批判儒学的伦理纲常,提倡个性自由和男女平等
他是中国社会刚刚开始其内发原生的近代化转型初期所出现的一位思想巨人,一位走在时代最前列的有着最为孤绝的理性的先知先觉者,是晚明中国早期启蒙运动的思想旗帜。在中国,他的后继者们赋予了他如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盘古的文化象征意义;在世界上,他被中西文化交流的伟大先行者利玛窦称为“中国人中罕见的典例”。
——许苏民:《李贽评传》
视角三:思想语录
二、一群“最敏锐的心灵”
“异端”——李贽
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蔑视礼法;追求个性发展;个人自由。
请思考:李贽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视角三:思想语录
二、一群“最敏锐的心灵”
“中国思想启蒙之父”——黄宗羲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已,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材料二: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反对君主专制,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君臣平等
材料四:“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限制君权,提出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工商皆本
材料三: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是公其是非于学校”
视角三:思想语录
二、一群“最敏锐的心灵”
“中国思想启蒙之父”——黄宗羲
“在中国思想史上,讲民主讲得有典型意义的,要算黄梨洲了”
“黄梨洲是中国过去民主思想的一个伟大的代表”
——张岱年《黄宗羲论:黄梨洲与中国古代的民主思想》
视角三:思想语录
二、一群“最敏锐的心灵”
“中国思想启蒙之父”——黄宗羲
请思考:黄宗羲的思想有什么特点?
具有近代民主启蒙色彩
视角三:思想语录
二、一群“最敏锐的心灵”
“ 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
材料一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众治”
材料二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材料三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载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 …愚不揣有见于此,故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
视角三:思想语录
二、一群“最敏锐的心灵”
“ 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
批判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经世致用”
请思考:顾炎武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务实,注重社会实践
“经世致用”——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
视角三:思想语录
二、一群“最敏锐的心灵”
材料一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已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循天下之公,抨击“孤秦陋宋”,揭露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
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王夫之
视角三:思想语录
二、一群“最敏锐的心灵”
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王夫之
材料二 “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既无不是理也。天下惟气而已矣,无其气则无其道。”
本体论:“天下惟气”、“理在气中”(理:客观规律;气,物质实体)
请思考:王夫之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从哲学角度批判程朱理学
请思考: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共同主张有哪些?
二、一群“最敏锐的心灵”
政治上:
经济上:
学术上:
思想上:
反对君主专制
提倡“工商皆本”
倡导“经世致用”
批判继承传统儒学
视角三:思想语录
二、一群“最敏锐的心灵”
清初蜀中三杰之一——唐甄
材料一 “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乎?”
“难治者,非民也,官也”
材料二 “天下之主在君,君之主在心”
仍然把国泰民安的希望寄托在贤明君主身上
大胆批判君主专制和封建官僚体制
唐甄虽然对封建专制主义进行了激烈的批评,但他没有提出废除君主专制,代之以民主制,……所以,他提出的思想和观念带有种种缺陷和不彻底性,这是历史发展的普遍现象也是人们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
——陈德述《试论唐甄思想的特点》
视角三:思想语录
二、一群“最敏锐的心灵”
清初蜀中三杰之一——唐甄
请思考:唐甄的思想有什么特点评价?
三、暮色中的一抹晚霞”
李贽并不一概否定儒家思想和理学,甚至还十分敬佩明朝理学代表王阳明,他真心接受王守仁的“良知”说,认为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在于真心、天性,而这便是“良知”。
——《中国儒学史》
他们是从明亡的教训中看清了君主专制的弊端,从先秦民本思想中找到了批判的武器。他们的思想无疑是进步的,但他们终究没有跳出儒家思想的圈子。从他们致死不食清朝俸禄的行为来看,他们的救世方案和实用学问,其思想意义和学术意义大于社会意义。至少康、雍、乾一百多年的发展,无论政治、经济还是思想文化,仍沿袭过去的惯性,几乎看不到他们的影响。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视角四:历史地位
三、暮色中的一抹晚霞”
该时期的进步思想家毕竟还属儒家学派中的改革派,他们并不全面否定儒家思想,而是批判与继承并行、与时俱进,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实际上仍属于儒学范畴,是儒学的继续与变异时期。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也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在中国封建社会日益衰落之时,初具“民主”色彩的思想主张如“暮色下的一抹晚霞”,虽绚丽动人,但不足以推动中国封建社会步入资本主义社会。
视角四:历史地位
四、观点·争鸣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
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四、观点·争鸣
春秋:应运而生
战国:蔚然大宗
秦朝:遭受打击
西汉(武帝)后:正统思想
宋明:理学新阶段,成为官方哲学
明清时期:批判继承
探寻:儒学的发展史
课堂小结
明清时期儒学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藩篱,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