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你知道我国的城镇分布吗?
导入新课
怎样才能实现城镇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
城镇合理布局与联系
城乡协调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衡量城镇布局是否合理的标准;
2.了解城乡协调发展的措施及意义;
3.了解城镇之间的联系方式。
能力目标:
1.能够对某区域城镇的合理布局提出建议,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联系自身生活体验,体会城乡之间的差别,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城镇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抵制并改善城镇发展中的不和谐的现象,努力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衡量城镇布局是否合理的标准;
2.了解城乡协调发展的措施及意义。
难点:
对某区域城镇的合理布局提出建议。
一、城镇合理布局与联系
合理的城镇布局,可使一定地域范围内规模、职能各异的城镇,组成具有一定地域结构并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进而有效地促进区域发展,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主要从城镇的等级规模结构、不同城镇的功能定位、区域分工、城镇之间的联系网络等方面进行考察。
在城市体系中,不同等级的城市,其功能和服务范围不同。
城镇合理的标准:
城市等级 服务范围 数目 职能种类 服务级别 高级城市
高级城市 大 少 远 多 高级
低级城市 小 多 近 少 低级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南通、泰州(即苏南地区),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即浙东地区),共计15个城市。
经济基础深厚,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发达,长江流域腹地深广。龙头市上海定位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便捷的高速公路和沪甬跨海大桥把江浙的城市群与上海衔接起来,使之起到长三角核心驱动作用。
优势条件:
发展目标: 长三角将成为全世界人口最多和规模最大的“大都市圈”。 走经济一体化的道路,即市场一体化、交通一体化、信息一体化、制度一体化、资源一体化、产业一体化、环境一体化、形态一体化。
一般加工业,向周边地区辐射。请进来一些适合上海环境、特别是能承受上海本地成本的一些企业,主要是服务业。一般的、低层次的加工制造业,上海要主动放弃,这是加强长三角合作的一种好的手段。真正增强上海整 个城市的服务功能、市场配置功能,一种内联外引的市场平台的功能。
城市等级 城市 城市职能 服务范围
核
心
城
市 上
海 区域金融中心、航运中心、高级商贸中心,以及国际投资中心等。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也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城市,其影响还辐射到全国甚至国外。
副中心城市 南京和杭州 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服务范围主要集中在本省以及周边省的部分地区
第三层次城市 苏州、无锡、常州、宁波 其制造业功能比较突出 服务范围主要集中在周边县区和县级市
第四层次城市 镇江、扬州、南通 为城市和周边乡村提供服务 其辐射范围主要局限于市域内大多数城镇和乡村
苏州
南京
上海
常州
小城市
南通
城镇间最直接、最主要的联系形式是交通运输网络。
什么是交通运输网络?
交通运输根据不同的原则,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分类,主要是以其线路和运输工具的技术设备来区别。
根据地理、工具和线路三种标准,将交通运输划分为若干类型。 如果根据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技术设备特征,目前运营成熟的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有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管道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上述五种运输方式联结成为统一的交通运输系统,为满足整个社会的运输需要,进行有计划按比例地综合发展。
交通运输方式
思考
城镇之间的连接轴只是一种简单的交通连接吗?它对周边以及沿线地区会有什么带动作用?
答案
城镇之间的连接轴不只是一种简单的交通联系,它具有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增强区域资源要素流动等作用。
由于历史、政治、经济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许多发展中国家城乡之间长期存在着诸多不协调的现象。
城乡发展中的问题:
解决三农问题
二、城乡协调发展
留守儿童
环境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
什么是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就是城市和乡镇之间在经济发展上采取一种相互互补,相互依存的共同发展模式。 城市利用乡镇的自然资源,乡镇引进城市的人才。
①加强城乡间的空间联系;
②加强城乡间的产业协调;
③完善相关制度,逐步强化科学管理;
④城乡统筹,制定环境保护措施。
城乡之间如何协调发展:
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几种模式;
江苏苏南模式;
浙江温州模式;
福建晋江模式;
陕西宝鸡模式;
山东诸城模式。
苏南模式:
通常是指江苏省苏州、无锡和常州(有时也包括南京和镇江)等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乡镇政府主导乡镇企业的发展。
江南第一村——华西村(苏南模式代表)
指浙江省东南部的温州地区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的方式发展非农产业,从而形成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局。其基本特征:经济形式家庭化,小商品大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经营方式专业化,有家庭生产过程的工艺分工、产品的门类分工和区域分工;专业生产系列化;生产要素市场化,按市场的供需要求组织生产与流通,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均可自由流动;服务环节社会化。
温州模式:
晋江模式:
晋江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东濒台湾海峡,与金门、台湾隔海相望 。“晋江模式”,被理论界誉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四大模式之一。全市累计有13个镇和352个村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分别占镇、村总数的86.7%和91.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5.1%。
宝鸡模式:
宝鸡工业基础雄厚,是西部工业重镇。装备制造业优势突出,重型汽车、数控机床、精密磨床、电子仪器仪表、石油钻采设备、铁路桥梁及钛材等60多个产品销量居全国或世界同行业前列。以“工业强市、畜牧大市、旅游名市、现代化生态园林大城市”和创建“最佳投资环境、最佳人居环境”的发展思路。
美丽的宝鸡
诸城模式:
诸城自然资源丰富,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创造了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中小企业改制、为民服务联动、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等闻名全国的“诸城经验”,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诸城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属山东省经济综合实力30强。
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
区域城镇体系
城乡协调发展
城镇体系合理的标准
城镇规模、职能、空间体系
城镇体系的联系方式
协调城乡发展的措施
城乡发展中的问题
城乡协调发展的成功模式
课堂小结
针对性练习
1、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下图表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国内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图9是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
(1)读图,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2)在西部地带城市化进程中,有人提出了应优先发展大城市的观点,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尤其是第2小题,学生在回答的时候只要能根据课本知识,并与西部地带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能自圆其说,合情合理就可以了。第1小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两幅图中读取信息。
答案:(1)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近年来上升速度加快;东、中、西三大地带区域差异明显;城市数量增多,其中中小城市数量增加速度较快;从城市构成上看,仍以中小城市为主。
(2)答案一:合理。理由:大城市的服务范围广,功能强;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强。
答案二:不合理。理由: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巩固训练
一、填空:
1.城镇之间最直接、最主要的联系形式是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是城乡经济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交通运输网络
中心镇、集镇
读图完成下面各题。
二、选择:
1.该城市为(??? )
? A.宜宾??? B.宜昌
C.重庆??? D.武汉
2.影响该市空间结构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河流
C.资源? D.历史
C
A
3.该城市布局形态为(??? )
? A.一城一区式?
B.分散成组式
? C.城镇组群式?
D.串珠状式
B
读“2001年我国城市地理分布表”,回答问题:
非农业人口 全国 东部地带 中部地带 西部地带
超大城市 >200万人 13 7 3 3
特大城市 100万~200万人 28 15 9 4
大城市 50万~100万人 61 3l 27 3
三、解答:
中等城市 20万~50万人 217 102 78 37
小城市 <20万人 343 138 130 75
合计 662 293 247 122
(1)根据表中数据,简述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分布特点。
答案:城市化水平差距较大;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东、西部地区之间城市化水平差距较大 。
(2)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和人口密度的角度,分析东、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差异的形成原因。
答案:东部地区地处沿海,地形以平原为主,经济相对发达.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地处内陆,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口密度小 。
(3)针对东、中、西部地区城市发展的现状,简要分析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方向。
答案:妥善处理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关系。东部地区要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和文化素质,加强其辐射带动功能和对外交流联系;中、西部地区要加快城市化速度,把现有的中心城市进一步做大做强,促进中小城市建设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