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张PPT)
第三章 防灾与减灾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第三节 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虽然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不可抗拒的,但是人类通过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对灾害进行监测和防御,是可以起到防灾、减灾作用的。
导入新课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地理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自然灾害的防御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知识目标
1.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构成和建立。
2.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中的作用。
3.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体会随着技术进步,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逐步为人们所监测。
2.基于遥感和GIS监测、分析技术的特点,理解灾前、灾中和灾后监测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树立客观面对灾害的基本观点,明确灾害防御的可能性和减灾效果。
各种先进科技手段对灾害进行监测和防御可以起到防灾减灾作用。
遥感技术及地理信息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重点
难点
教学重难点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主要起到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灾决策方案等作用。
一、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2.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是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
(一)相关定义
运用各种观察测量手段,对自然灾害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成害全过程相关因素的动态变化进行的观察、监视。
1.自然灾害监测
(二)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作用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主要起到的作用是:
灾前预警
灾中跟踪
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灾决策等
灾前预测,对潜在灾害,包括发生时间、范围、规模等进行预测,为有效防灾做准备;
灾中监测,随时监测各种灾害,快速准确提供如洪水、干旱、地震等重大灾害灾情信息,为紧急救援提供帮助。
灾后评估,准确的灾情评估是灾后重建最主要的依据之一。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三)世界灾害监测系统的发展情况
近年来,世界各国逐步建立和完善 了灾害监测系统,各检测部门将各种信息实时传输到后方处理中心,建立了监测、分析和预报系统。形成了遍布世界各地,相互交织的灾害监测和预警网络。
(四)我国灾害监测系统的发展情况
我国已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各种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二、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遥感基本原理示意图
1.遥感技术
(一)相关概念
卫星遥感技术是防灾减灾的强有力手段,主要是采用卫星提供的图像监测灾害事件的动态过程。
(二)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遥感具有宏观性、客观性、综合性、动态性、数字化特性,可用于多种灾害的监测。比如通过以气象卫星云图数据的处理分析为主要技术手段,有可能做到监测沙尘暴的形成、预警及其发展并评估它的危害程度。
2003年8月2日台风“莫拉克”影像
2004年1月上旬大陆地区NOAA-16卫星干旱监测信息
2004年1月上旬大陆地区NOAA-16卫星干旱监测信息
2004年12月24日EOS卫星监测河北省积雪覆盖
1998年长江洪水九江段决堤遥感影像
三、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多元信息、多种信息来源、海量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的平台。
地理信息是指直接或间接与地球上的空间位置有关的信息,又常称为空间信息。
(一)相关概念
1.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是处理地理信息的系统。由计算机系统、地理数据和用户组成,通过对地理数据的集成、存储、检索、操作和分析,生成并输出各种地理信息,从而为土地利用、资源评价与管理、环境监测、交通运输、经济建设、城市规划以及政府部门行政管理提供新的知识,为工程设计和规划、管理决策服务”。
2.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在灾害监测评估中的作用
以防震减灾系统为例,整个系统涉及大量的需要GIS支持的工作,包括:(1)应急指挥,迅速将获取的信息与存储的数据组织起来,粗略估计灾害的分布,做出抢救伤员、扑救次生灾害、疏散安置人员最佳路径选择,各种公用设施(生命线系统)抢修、加强重要保卫、发放救灾物资的动态方案等决定,供指挥部门参考;(2)灾害评估,根据灾害估计直接经济损失、可能的人员伤亡、需要安置人员的分布等;(3)辅助决策,通过对生命线工程。
的管道进行网络连通性分析,道路网络分析(最佳路径分析)等,为领导和指挥部门提供辅助决策;(4)灾害预测,日常,可模拟设定灾害对生产、生活的冲击,改进防灾预案;或将规划中的重要工程项目临时性地加入信息系统,估计出的灾害损失、伤亡会有助于评价该项目的适宜性、可行性。
四、自然灾害的防御
防御就是在自然灾害发生之前采取工程性或非工程性防御措施,以防止或延迟灾害发生,减轻灾害发生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分发减灾宣传材料
(一)工程性防御
1.定义 工程性防御是通过修建防灾工程,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
(1)改变孕灾环境,削弱或消除灾害源,或防止和减少致灾因子的强度。例如,可以通过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通过植树造林等生物工程措施防风固沙,防止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2.防灾工程可以从三个方面改变自然灾害系统:
(2)限制或分导灾害载体,阻隔或控制致灾因子与承灾体的直接相遇。例如,修建大堤防洪防潮,保护堤内的人口和财产安全;建立护坡、挡墙等支挡物,避免泥石流冲击村庄和耕地。
(3)改变承灾体特性,提高抗灾性能,减少灾害损失。例如,兴建水库、排灌站、电机井等工程及配套设施,保证人畜、作物的正常需水,防洪抗旱;加固房屋,使之达到抗震要求。
根据中国所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的威胁,当前特别需要加强建设的防灾工程包括:各大江河防洪工程;主要农牧区抗旱工程及重要城市和经济区供水工程;重要城市和重要设施的防洪、抗震工程;病险水库大坝的修复、加固工程;沿海沉降区的防潮、抗洪工程和洼地、内涝的治理工程;山区交通干线的抗滑、抗泥石流工程;绿化工程等。
中国主要减灾工程分布
(一)非工程性防御
就是通过非工程性的防灾措施来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包括:(1)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开展灾害科学研究,总结灾害规律和预测、预报研究;(2)制定防灾规划,编制灾害风险区划;(3)建立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和制定应急预案等,使民众在临灾前能及时撤离危险区;(4)制定并实施防灾减灾法律法规,规范人们行为,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工程;(5)进行灾害与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社会成员的灾害意识和防灾能力;(6)加强防灾减灾综合管理等。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是为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紧急救助行为,提高紧急救助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紧急救助,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该预案适用范围为凡在我国发生的水旱灾害,台风、冰雹、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及其他突发公共事件达到启动条件的,适用于本预案。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共八章,分别为:(1)总则,主要介绍了《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依据、适用范围以及应急工作应遵循的原则。(2)启动条件,明确规定了在何种情况下启动本预案。(3)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4)应急准备,主要说明了各相关部门应如何做好以下各方面的应急准备工作,即资金准备、物资准备、通信和信息准备、救灾装备准备、社会动员准备、宣传、培训和演习。(5)预警预报与信息管理,说明了应如何做好灾害预警预报、灾害信息共享、灾情信息管理方面的工作。(6)应急响应,根据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等因素,国家设定四个响应等级。(7)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8)附则。
《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国家地震应急预案》编制目的是为使地震应急能够协调、有序和高效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该预案适用于地震灾害事件(含火山灾害事件)的应急处置。
《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是为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针,切实做好各项应急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的工作,正确处理因森林火灾引发的紧急事务,确保国家在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时反应及时、准备充分、决策科学、措施有力,把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适用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生的重、特大森林火灾的应急工作。
《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是为高效有序地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该预案适用于处置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地质灾害。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应以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群测群防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一领导、分工负责。
《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是为做好水旱灾害突发事件防范与处置工作,使水旱灾害处于可控状态,保证抗洪抢险、抗旱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预案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突发性水旱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突发性水旱灾害包括:江河洪水、渍涝灾害、山洪灾害(指由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台风灾害、干旱灾害、供水危机以及由洪水、风暴潮、地震、恐怖活动等引发的水库垮坝、堤防决口、水闸倒塌、供水水质被侵害等次生衍生灾害。防汛抗旱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
防汛抗旱以防洪安全和城乡供水安全、粮食生产安全为首要目标,实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原则。防汛抗旱工作按照流域或区域统一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城乡统筹,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坚持依法防汛抗旱,实行公众参与,军民结合,专群结合,平战结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主要承担防汛抗洪的急难险重等攻坚任务。抗旱用水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基础,实行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科学调度,优化配置,最大程度地满足城乡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
坚持防汛抗旱统筹,在防洪保安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洪水资源;以法规约束人的行为,防止人对水的侵害,既利用水资源又保护水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构成,以及监测系统在灾前、灾中、灾后的不同作用。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三个核心内容;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主要起到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灾决策方案等作用。
2.世界及我国灾害监测系统的发展情况。
世界各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灾害监测系统,形成了遍布世界各地、相互交织的灾害监测和预警网络;我国已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各种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课堂小结
遥感具有宏观性、客观性、综合性、动态性、数字化特性,可用于多种灾害的监测。
3.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4.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收集信息、统计分析、结果评价和预报预测等方面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5.自然灾害的防御可以采取工程性或非工程性防御措施。
工程性防御措施是通过修建防灾工程,从改变地表环境;从可以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改变财物等的特性三方面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
非工程性防御就是通过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的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各级行政部门的减灾管理以及公众减灾教育等途径,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1、读亚洲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
针对练习
夏季,影响图中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有__________和 。为了减轻上述灾害的损失,目前人们采取的非工程措施有(至少答出两条措施)。
暴雨洪涝
台风
建立灾害的预报警报系统;实行防灾保险;拟定居民紧急撤离计划和对策等。
提示
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谱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有助与防灾减灾据此回答1—2题。
1.遥感技术用于防灾减灾的具体检测内容包括( )
①旱情 ②水灾 ③滑坡 ④农林病虫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C
巩固训练
2.根据上述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
①区分阔叶林与针叶林②检测植物病害情况 ③区分落叶树与长绿树④检测草场退化情况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B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回答3~4题。
3.洪水淹没地区图层与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
A.推断出各地受灾情况
B.推断出各地降水情况
C.计算湖泊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A
4.对1950年与1998年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
A.计算湖泊蓄水量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围湖造田情况
D.预测该地区降水变化趋势
C
5.有关地质灾害防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B.植树造林可以彻底解决泥石流或滑坡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C.目前,人类可以通过监测能准确预报地质灾害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地震强度
D.目前,人类对地质灾害的防御对策可使人类避免地质灾害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