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课件(5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课件(54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4-20 21:3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什么是“大气污染”?
我们的大气
什么是“大气自净”?
自然界的森林火灾、海啸、土壤和岩石风化等自然过程都会对打其产生污染,但由于排放量小,过一段时间后,污染物会自行消失。大气中这种污染物去除或浓度降低的现象称为大气的自净。

大气也具有一定的自净作用,若排放的大气污染物超过大气环境容量(自净能力)时,就会产生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防治
第三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知识目标:
1.通过案例分析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通过案例分析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3.分析大气污染现象发生的时空尺度差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一些空气污染指标与空气质量的关系,提高公众参与、公众监督地意识;
2.通过分析酸雨的形成过程,提高从区域性综合性、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2. 理解调整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普遍意义。
重点:
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
难点:
1.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成因、对人体的危害;
2.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3.大气污染现象发生的尺度差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一、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
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大气圈中的原有成分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质,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影响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并对建筑物及各种设备设施造成损害,这种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概念:
案例6
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
重庆开县天然气井喷事故
  2003年12月23日,重庆市开县高桥镇的川东北气矿16号井发生特大井喷事故,井内喷射出的大量含有剧毒硫化氢的天然气四处弥漫,造成243人中毒死亡,2142人入院治疗、65000人被紧急疏散安置。此次灾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400余万元。
污染源:当地的一家联合碳化物工厂,中石油川东北气矿;
污染物:毒性甲基异氰酸盐气体,天然气(甲烷、硫化氢);
危害: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这两起大气污染事件的污染源、污染物及其造成的危害是什么?

思考
提示
  大气污染现象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急性大气污染事件,人类活动每时每刻向大气中排放的污染物,如可吸入颗粒物,碳、氮、硫的氧化物等,也会造成地方性,甚至全球性大气污染。
空气中悬浮着无数固体颗粒统称为“总悬浮颗粒物”;
总悬浮颗粒物中去掉10微米以上的那些大颗粒,剩下的就是“可吸入颗粒物”,技术上称为PM10。它是空气质量播报中一个重要参数。
1. 可吸入颗粒物
人的鼻毛、分泌物和黏膜可以将大多数大于10微米的粉尘过滤掉,只有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才会随气流进入气管和肺部。
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
免疫功能障碍
尘肺病
我国北方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率较低,有些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加上近年来建筑工地遍布,城市汽车数量猛增,尾气排放缺乏标准或不达标,使可吸入颗粒物成为不少城市的主要空气污染物。
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简称API),它是将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臭氧等许多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经过一定的方法处理,变成公众易于理解和掌握的形式。   
什么是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各种污染物中危害最大的污染物的污染程度,空气质量级别根据国家环保局同意规定划分为5级(表2.2)。
监测点位 空气污染指数(API) 质量描述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可吸入颗粒物
西村 21 43 30 优
宝岗 13 29 30 优
吉祥路 19 49 57 良
体育东 14 42 51 良
麓湖 14 25 54 良
赤沙 12 27 43 优
黄埔大沙 13 12 54 良
番禺市桥 20 14 34 优
花都新华 41 20 34 优
讨论当地的空气质量和首要污染物
空气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
2009年10月06日 广州
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
酸雨不单指“雨”,也包括雪、雹、雾等各种酸性的降水形式。
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
2. 酸雨
它们来自哪里?
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源
酸雨的形成过程
我国酸雨的分布
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长江以南最为集中。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例最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酸雨区逐渐扩大。东南沿海是我国工业的密集区,从自然条件来说降雨较多,而长江以南的温热天气更适于酸雨形成。
我国的酸雨分布主要在哪些地区?试分析能源结构、气候、土壤等因素与酸雨形成的关系。

思考
提示
④我国的酸雨:(以硫酸型酸雨为主)
A.特点:以煤炭为主要能源。随经济发展,酸雨分布范围亦有扩大趋势。
B.分布范围的变化:
20实际80年代:西南地区
扩大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我国酸雨区的面积占国土面积地30%以上

酸雨的危害
水生生态
土壤生态
植物生长
建筑物
3. 其他大气污染现象
(1)臭氧空洞
(2)全球变暖
(3)光化学烟雾
二、大气污染防治
大气污染的原因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地形、气候、土壤等;
能源结构、工业布局、产业结构、消费等。
面对大气污染,我们能做些什么?
案例7
阅读案例7《北京的空气污染和蓝天工程》,并回答问题。
【材料阅读】
北京的空气污染和蓝天工程
可吸入颗粒物是造成北京大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
造成北京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

思考
提示

思考
提示
这些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为燃煤、机动车尾气、工地扬尘,以及北京干燥、多风的天气。
这些污染物的来源是什么?

思考
提示
在污染防治上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极大的改善了北京近年来的空气质量。
调整能源结构对北京防治大气污染有什么意义?
案例8
阅读案例8《贵阳大力治理酸雨》,并回答问题。
【材料阅读】
贵阳大力治理酸雨
推进家庭生活和企业生产使用清洁能源、搬迁污染大户、实现全市烟尘达标排放等措施。
贵阳市在治理酸雨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措施?

思考
提示
这些措施能够奏效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
提示
这些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标本兼治的措施。
一、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大气圈中的原有成分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质,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影响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并对建筑物及各种设备设施造成损害,这种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概念:
1.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污染物:总悬浮颗粒物中去掉10微米以上的那些大颗粒。
污染源:矿物燃料的燃烧、汽车尾气、采矿、建材、冶金等工业企业和人类的农耕活动。
危害:免疫功能障碍、引发从传染病、尘肺病等。
2.酸雨
污染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
污染源: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天然气、煤等矿物燃料的燃烧。
危害:影响水生生态、土壤生态、植物生长、损坏建筑物。
二、大气污染防治
1.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能源生产和消费。

2.大气污染的防治
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洁净煤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控制机动车污染,以及工业污染控制等方面。

大气污染与使用能源的种类密切相关。读图1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













课堂小结












针对性练习
图1 2004年四省市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
1.关于四省市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正确的叙述是( )
A.广东省以煤炭最小 B.福建省以薪柴最大
C.江苏省以薪柴最大 D.北京市以秸秆最小
2.减少我国农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措施有( )
A.发展沼气 B.开采小煤窑
C.利用太阳能 D.种植薪柴
点拨:本组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比较能力及对可持续发展实现途径的认知。据图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广东省秸秆最高、煤炭最低;福建省薪柴最高、秸秆最低;江苏省秸秆最大、薪柴最小;北京煤炭最大、薪柴最小,故1选择AB。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必须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故2选AC。
答案:1.AB; 2.AC。
提示
3. 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图2 某城市三监测站各月平均混浊天气日数图
资料一:气溶胶粒子是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悬浮体。大气中某些气溶胶粒子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混浊天气现象,造成大气污染。
资料二:
图3 某城市主要区域污染源排放比例图
(1)该市混浊天气出现日数最多的是______月,出现日数最少的是______月。
(2)出现混浊天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
A.大量工业废气的排放 
B.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  
C.连续的阴雨天气
D.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
E.城市森林覆盖率高
(3)该市SO2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分析原因。
(4)防治该市大气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
点拨:本组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比较能力及对大气污染防治途径的认知。
(1)12;7;(2)ABD;
(3)空间分布特点:工业区污染源比重大(主要集中在工业区)。原因:工业区污染源多(主域区和其他区工业污染源少)。
(4)措施:①控制污染源;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③使用清洁能源;④健全环境法规(加强环境执法)。
提示
煤作为一种常规能源,随时代进步,其利用方式多种多样。读图回答1~3题。













巩固训练












巩固训练
1.对消费地而言,最清洁且已大规模使用的方式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B
2.用煤来发电与水力发电的主要不同是 ( )
A.水电站建设周期短,投资少
B.水电站综合效益高,运转成本低
C.火电站建设周期短,运转时投资少
D.火电站污染空气,水电站不会破坏生态环境
B
3.综合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实际情况,下列利用方式中,具有战略前景的是( )

A.② B.③ C.④ D.①
C
4.近些年探测,海底“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储量极为丰富,其开发技术亦日趋成熟。开始利用“可燃冰”将产生的环境效益有 ( )
①可取代一些核电站,减少核废料的污染? ??
②无CO2排放,减缓全球变暖速度
③可取代水电站,改善大气质量?????
④部分替代煤和石油,减轻对大气的污染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