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 课件(共6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1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 课件(共6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4-20 20:2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5张PPT)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
第二节 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对策
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知识逻辑结构
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
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淡水资源短缺
耕地日益减少
一些矿产资源濒临耗竭
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什么是“自然资源”?
什么是“自然资源”?
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生产与生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我知道的自然资源

石油
天然气
潮汐能
太阳能
风能
煤炭
铁矿


可再生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








说说看

生物能
地热能
耕地
铜矿
铝矿
磷矿
它们是支持人类生存、支持社会可持续发展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
淡水资源短缺
耕地日益减少
一些矿产资源濒临耗竭
知识目标:
1.结合实例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含义。
2.说明世界、中国淡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3.说明世界、中国耕地日益减少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4.举例说明一些矿产资源濒临耗竭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深切体验人类面临的资源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2.树立节约使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分析资源短缺的原因,抓住供需矛盾本质的能力;
2.培养对地理资料进行图文转换,以说明相关的地理问题的能力。
重点:
1.世界、中国淡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2.世界、中国耕地日益减少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3.一些矿产资源濒临耗竭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难点:
理解水资源短缺、耕地日益减少、矿产资源濒临耗竭的危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一、淡水资源短缺
(1)世界淡水供应少
1.世界淡水供应与需求
i淡水中绝大部分储存在两极冰帽和大陆冰川中,占淡水总量的86%,因地处偏远,难以获取;
在全球水储量中,淡水只占2.53%。
所有淡水中99%难以直接利用。
人类最容易获取的是江河湖沼中的水。
ii还有12%的淡水为地下水,必须凿井提水方能获取;
iii在无人区或人烟稀少地区降水所形成的地面流水,也未能被人们利用。
(2)淡水资源在陆地上分布很不均匀。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
衡量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的丰歉程度的指标
(3)世界淡水的需求量大
各大洲对淡水的需求
干涸的土地



人类对水的需求
生产需求

工业用水
生活需求
农业用水
各国各地各种用水量以及它们分别在总用水量中所占比例差别显著。
年提取量 各部门用水比例/%
总水量/km3 人均水量/m3 生活 工业 农业
全世界 3240 645 8 23 69
非洲 145 202 7 5 88
欧洲 455 625 14 55 31
北美 512 1798 13 47 39
中美 96 916 6 8 86
南美洲 106 335 18 23 59
亚洲 1634 542 6 9 85
大洋洲 17 591 64 2 34
选用表3.1中两个地区的数据制作统计图
各地区总水量、人均水量比较
欧洲、亚洲各部门用水比例
欧洲
亚洲
观察上述统计图,比较各地区的用水总量以及各种用途用水量比例的特点,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从总水量来看,亚洲、北美、欧洲多,大洋洲、中美、南美洲和非洲少。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径流量的多少、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状况等,如南美洲的径流量十分丰富,但由于水资源丰富地区与人口的分布地区不协调,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低。

思考
提示
从各部门的用水比例来看,欧洲和北美的用水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工业、农业、生活,而非洲、亚洲、中东的用水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农业、工业、生活,且农业用水比例远远高于工业。这主要是由各地区经济的部门结构来决定的。
从生活用水的角度看,欧洲、北美、大洋洲、南美洲的比例较高,非洲、亚洲和中东的比例较低。这主要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有关。
也许会有这样一天
人们在利用水资源过程中,有时采取了不合理的开发与管理措施,以致浪费水的现象相当普遍,加上许多地方出现水体严重污染,使原来不充足的淡水资源更为紧缺。
(4)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
水资源短缺的影响
制约经济发展
在一些地区还可能引发国际冲突
危害身体健康
2.中国淡水资源供应与需求
(1)总特点:中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分布图
(2)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总规律: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1.长江及其以南地区
水资源丰富,但在部分人口稠密地区,由于河流水污染与湖泊富营养化等原因,使水质不能符合要求,也存在淡水资源短缺问题。
2.长江以北外流河区的广大地区
水资源相对较少,黄河、淮河、海河流域是我国水资源最为紧缺的地区。
3.内流河区
属于地广人稀、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单位土地面积水资源占有量少,经济用水大量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为该区域带来了生态环境问题。
(3)时间分配不均
我国降水量在时间分配上,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更给水资源的利用带来困难。
(4)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我国农业、工业和生活等方面对水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在许多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超过了水环境的承受能力。
“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
你怎样认识南水北调工程在我国调蓄水资源中的重要性?
提示

思考
南水北调工程,利用水循环的原理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达到了南北方的协调发展,为北方的经济协调稳定发展提供了可能。
土地包含地球特定地域表面及其以上和以下的大气、土壤与基础地质、水文与植物。
土壤是由土壤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类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
耕地是指种植各种农作物的土地,它是人类所需食物的主要源泉,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二、耕地日益减少
土地、土壤与耕地
1.世界人口增长与耕地需求趋势
依据世界可耕地总面积、世界人口、按现有生产水平所需耕地面积三条曲线,分析世界土地资源供求关系的前景。
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地矛盾将越来越尖锐。目前人类已经面临耕地资源不足的困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供求矛盾的矛盾将进一步突出。
提示

思考
如果进一步开垦土地,使世界耕地面积处于动态平衡(如虚线所示),土地资源供求关系的前景将怎样变化?
从图3.4可以看出,开垦土地只能把这样的困境延缓一段时期。更何况可供开垦的土地越来越少,农业生产水平也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大幅度提高。
提示

思考
如果使现有农业生产水平翻一番、翻两番,世界土地资源前景将怎样变化?
从图3.4可以看出,如果使现有农业生产水平翻一番、翻两番,世界土地资源能把这样的困境延缓一段时期。
提示

思考
你认为开垦土地、使农业产量翻番的可行性怎样?为什么?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土地资源的压力,但是不是根本的解决方案,因为从图3.4提供的信息说明,耕地供需矛盾实质上是人地矛盾,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此矛盾的关键。
提示

思考
2.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
(1)耕地面积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小。
耕地面积有1.28亿公顷,约占总土地面积的13.7%。人均占有耕地不足0.1公顷,仅为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45%。

(2)耕地的地理分布很不均,人均耕地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别。

一等地(最适宜林木生长的土地)

二等地(一般适于林木生长的土地)

半径大小表示总面积
三等地(林木生长有一定困难的土地)
①我国耕地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
由于自然条件、历史发展和人口密度等因素的影响,耕地中的8.4%分布在东南半壁,11.6%分布在西北半壁。
②人均耕地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别。
只有黑龙江、内蒙古人均耕地多于0.3公顷。自然条件较好和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如上海、北京、天津、湖南、浙江、广东和福建等省市,人均耕地面积小于0.07公顷。

(3)随着经济的发展,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加剧了人均耕地的减少。
你是怎样认识我国人口变化、耕地面积变化的历史趋势与发展前景?
在唐代以前,随着人口的增加,人们开发的土地在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增大;自唐、明以来,随着人口的增加,我国人均耕地面积逐步下降。到了近代,可开垦的土地有限,加之各种建筑用地面积加大,而人口仍然快速增长,导致人均土地面积将进一步下降。目前我国人口仍然在增长,后备的耕地资源有限,城市、工业、交通等还要占用耕地,所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仍然有下降的趋势。
提示

思考
(4)耕地中高产稳产田占1/3左右,低产田约占1/3。
三、一些矿产资源濒临耗竭
矿产泛指一切埋藏在地下(或分布于地表的、或岩石风化的、或岩石沉积的)可供人类利用的天然矿物或岩石资源。
矿物指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矿产与矿物
主要矿产资源

1.世界矿产资源现状
数量有限(非可再生性),但全世界消费量却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占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家消费了世界3/4的矿产资源,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矿产消费量只占世界的1/4。
世界14种主要矿物的预期寿命
2.我国矿产资源现状
(1)中国矿产资源总量大,居世界第三位,而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矿产资源中富矿少,贫矿多,加之开采中采富弃贫,使矿产品位下降。
(3)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矿产品的加工消费区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而矿产资源主要富集在中部或西部地区。
我国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及原因是什么?
我国人均矿物需求量不断增长,而矿产资源数量却很有限,造成我国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原因一方面是人口多、资源少而分布不均,一些矿产资源还没有探明或由于技术原因未能开采;另一方面,富矿少,贫矿多,加之开采中采富弃贫,使矿产品位下降。
提示

思考
一、淡水资源短缺
1.世界淡水供应与需求
世界淡水供应少;需求量大 。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自然原因
淡水资源有限
分布很不均匀
降水和蒸发
人为原因
不合理开发利用
需水量增长



污染浪费
水资源短缺制约着经济发展,影响着粮食产量,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并且直接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争夺水资源,在一些地区还引发国际冲突。
2.中国淡水供应与需求
(1)总特点:中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量很少。
(2)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总规律: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3)时间分配不均。
(4)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二、耕地日益减少
1.世界耕地需求趋势
耕地供需矛盾实质上是人地矛盾,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此矛盾的关键。
2.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
(1)耕地面积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小;
(2)耕地的地理分布很不均,人均耕地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别;
(3)随着经济的发展,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加剧了人均耕地的减少;
(4)耕地中高产稳产田占1/3左右,低产田约占1/3。
三、一些矿产濒临耗竭
1.世界矿产资源现状
矿产资源的特性之一是其非可再生性,但全世界消费矿产资源的数量却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2.中国矿产资源现状
(1)中国矿产资源总量大,而人均占有量低;
(2)矿产资源中富矿少,贫矿多,加之开采中采富弃贫,使矿产品位下降;
(3)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
1、当前,水资源紧缺已成为许多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人们正在采取多种措施摆脱这一困境。













课堂小结












针对练习
1.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
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
C.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
D.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
点拨:我国的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主要分布区是青藏高原,也与题干要求不相符合,B、C两个选项都与题干要求不符。
答案:D
提示
2.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目前人类可以大量利用的( )
A.冰川水、河水、湖泊水
B.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C.冰川水、大气水、土壤水
D.大气水、淡水湖泊水、沼泽水
3.根据自然条件与用水需求等因素判断,下列四组国家中,水资源都非常紧缺的一组是( )
A.埃及、新加坡 B.巴西、阿根廷
C.英国、以色列 D.美国、墨西哥
点拨:第2题,比较容易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也是人们大量使用的。第3题:水资源是否短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降水、地表水的分布、人口分布、工农业发展等,埃及、以色列、墨西哥等国水资源短缺,是因为这些国家国内有着大面积的沙漠分布,新加坡虽然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但面积狭小,地表水缺乏。
答案:2.B; 3.A。
提示
1.下列物质和能量中,属于自然资源的有( )
A.地震时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
B.汽油和柴油
C.带鱼和小黄鱼
D.水稻和棉花
C













巩固训练












巩固训练
2.关于自然资源、水资源、能源三者之间关系的图解表述,正确的是( )
B



自然资源
水资源
能源



自然资源
水资源
能源



自然资源
能源
水资源



自然资源
能源
水资源
A
B
C
D
3.土地资源所具有的特点是 ( )
A.无限性 B.可再生性
C.季节性 D.非可再生性
B
4.由表l 分析可以看出 ( )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B.我国每万元GDP 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
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
中国 美国 澳大利亚 法国 世界平均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m3) 2200 8952 18245 3357 8900
每万元GDP耗水量(m3 ) 5045 514 387 288 1344
B
表1
5.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
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
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D.水污染严重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