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课件(共6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3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课件(共6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4-20 20:4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1张PPT)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什么是“可再生资源”?
什么是“可再生资源”?
在被开发利用后能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经营再生,并继续被人类利用的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分类:
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问题探究:
虽然可再生资源可以循环再生,但是如果人类对其开发利用的强度超过其自我更新的能力,它就会退化、解体。所以对可再生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的合理开发利用非常重要。
可再生资源是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知识目标:
1.结合实例,说明世界、中国淡水紧缺的解决对策;
2.结合实例,说明耕地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3.结合实例,说明土地退化的防治措施。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使学生树立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行为习惯;
2.通过分析酸雨的形成过程,提高从区域性综合性、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体会到珍惜水源的重要性,并形成帮助周围人群节约用水的意识;
2. 通过素材分析讨论,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植树与毁林对土壤侵蚀的不同影响。
重点:
1.世界、中国淡水紧缺的解决对策;
2.耕地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3.土地退化的防治措施。
难点:
植林和毁林对土地侵蚀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世界淡水紧缺解决对策
世界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世界淡水紧缺原因是什么?
世界人口增长























经济持续发展
解决对策1
开源
①修筑水库、开渠引水
②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
③废水处理再利用
④海水淡化
⑤人工降雨等
工业废水的再处理
案例3
海水淡化
海水淡化的方法:
蒸馏法、反渗析
海水淡化的应用现状
(1)中东一些产油国家建立了实用性海水淡化厂
(2)我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在天津开展了海水
淡化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
优点:海水资源丰富,无污染;
缺点:成本较高,目前不能大规模推广。
海水淡化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有哪些?

思考
提示
智利
雾中取水
  地处南美的智利是地形奇特的国家。国土呈长条形纵贯南北,虽海岸线很长,但许多地方都严重缺乏淡水,不少土地干旱到寸草难生的程度。  
清晨,这里经常有浓雾从海上涌向陆地。经过反复的探索和实践,“雾中取水”的计划,终于成为可行性方案。
  面向大海,屏风般的极细网络密密麻麻地树立起来了,将浓雾中所含的水分截留了下来,这积少成多的水源,经由管道通到了居民点。老百姓再用不着赶着马车长途奔波去运水了。
日本充分利用
雨水
早在1980年,日本建设省就开始推行雨水储留计划。利用雨水储留的场所一般为公园、绿地、庭院、停车场、建筑物、运动场和道路等。采用的渗透设施有渗漏池、渗透管、渗透井、透水性铺盖、渗透侧沟、调节池和绿地等。
节流
①农业——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
②工业——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现污水资源化。
解决对策2

不同灌溉系统效率比较
哪种灌溉方式效率高?

思考
提示
由图中信息可以看出,三种灌溉系统的效率由高到底依次是:滴灌、旋转式喷灌、重力流动式灌溉,所以,从节流角度,滴灌、旋转式喷灌是农业灌溉的发展方向。
喷灌
滴灌
2.中国水资源供需平衡对策
中国水资源的前景
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到16亿,那是人均水资源量将降低到17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以下,形势更趋严峻。
中国是世界上13大贫水国之一。
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已经取得的成绩

降低了单位产值的耗水量。
对大型灌区进行节水改造,提高了节水能力。
(1)开发水源
蓄水、调水、开发地下水
还需采取的有力措施
(2)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恢复生态系统,提高涵蓄能力。例如: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
①农业:提高灌溉效率;
(3)采取全面节水措施
③公民:倡导公民遵守《水法》保护水资源;提高水忧患意识,改变日常消费方式,节约生活用水。
②工业:推行清洁生产,调节产业结构,提高用水效率;
阅读材料《我国<水法>关于水资源保护的规定》,并回答问题。
【材料阅读】
我国《水法》关于水资源保护的规定
解决水问题,既要有技术措施、科学管理,还要有法律约束。
我国《水法》关于水资源保护的规定给我们哪些启示?

思考
提示
想想学校的用水现状,
以及可行的节水途径。
世界水日:3月22日








活动

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
以占世界8%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到21世纪中叶,随着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人均耕地还将减少。

中国耕地不足的形势严峻,耕地不足已是我国资源结构中最大的矛盾。
1.耕地的利用与保护
基本国策
十分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具体措施
(1)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
我国《土地管理法》要求各级政府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保本行政区内的耕地总量不减少。
(2)提高土地利用率

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用地
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3)提高耕地质量

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综合整治田、水、林、村,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

改良土壤,提高能力,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土地退化。
怎样衡量土地质量?
了解学校附近地区近年来耕地被占用的情况,
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全国土地日:6月25日
土地退化的防治
(1)概念
土地退化指土地资源质量的降低,在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
(2)表现
①土壤侵蚀、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
②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涝渍;
③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等。
案例4
阅读案例4《土壤侵蚀导致石漠化》,并回答问题。
【材料阅读】
土壤侵蚀导致石漠化
这是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人类经济活动促使喀斯特地貌加速发育的水蚀荒漠化过程。致使这些地区缺水、缺土,居民生活十分贫困。
造成当地石漠化的原因是什么?石漠化有哪些危害?

思考
提示
【材料阅读】
土地退化在世界各地造成的危害
面对土地退化,我们该怎么做?
(3)土地退化的防治(以土壤侵蚀为例)
①土壤侵蚀的原因
人类经济活动时对土地施加的压力过大,使自然状态下较脆弱的环境被破坏,产生了不利的变化。
②防治的总原则:
“防、治、用”相结合,严重的地区,防治工作与消除贫困、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贯彻预防为主,使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③具体措施:
a.生物措施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栽树种草的科学管理。
植林和毁林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b.工程措施  
包括水利工程和水上保持工程。水利工程有修建水库、灌渠等;水土保持工程有修梯田、淤地坝等。
③农牧业措施  
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肥力的措施,例如,等高耕作,施用有机肥料,适时耕作等,同时,发展和饲养畜,把牧草栽培纳入农田耕作范围。
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在被开发利用后能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经营再生,并继续被人类利用的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可再生资源的概念:
1.世界淡水紧缺解决对策
开源、节流
2.中国水资源供需平衡对策
(1)开发水源
(2)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3)采取全面节水措施
1.耕地的利用与保护
基本国策、具体措施
2.土地退化的防治
(1)概念
(2)表现
(3)土壤侵蚀的防治
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与保护
1.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













课堂小结












针对练习
点拨:该题通过前面地理现象的描述、地理问题的提出顺理成章到该题问题的解决。关键是理解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必须尽可能的恢复原有自然地貌,影响西北地区自然环境最主要的因素是水,所以合理利用水资源是唯一的选择。
答案:D
提示
2.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问题
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以发展航运
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
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点拨:该题以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为背景,要求考生了解该工程的建设目的和重要意义。实际上,这也是一道关于我国的区域地理特征和差异的识记题。在我国的区域地理特征中,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是一个长久以来影响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南水北调工程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大措施。该工程拟先上马东线和中线,主要是弥补华北地区水资源的严重不足,解决长期困扰北京、天津等华北中心城市缺水的问题。
答案:D
提示
3.根据材料和图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3)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
图1 古罗布泊湖岸线及河流入湖口三角洲分布示意图
(1)地势逐渐降低。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面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也可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判断) 。
提示
点拨:以罗布泊的消亡为背景材料,通过示意图呈现,综合考察考生读图、析图能力,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湖泊面积萎缩、湖岸向内收缩、新岸低、旧岸高。盆地地形。(2)气候干旱、蒸发旺盛、过度引水灌溉-入流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河口向湖心移动-三角洲向湖心前进。(3)仍然要以整体性的思想贯穿思考的始末,保护生态、合理开发利用。
(2)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3)充分考虑流域地理环境整体性,因地制宜进行综合开发。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关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调整产业结构,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巩固训练












巩固训练
1.近几年来世界上感到水资源不足的国家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B.森林被大量砍伐,森林调节气候的作用减弱
C.人口增加,工农业发展,需水量大增。
D.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用一点就少一点
C
2.下列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中既属于“开源”又属于“节流”的是( )
A.海水淡化 B.开渠引水
C.改进灌溉技术 D.污水资源化
D
3.下列不属于节流措施的是( )
A.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B.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C.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D.开渠引水
D
4.能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是( )
A.改造不稳定径流 B.跨流域调水
C.大量抽取地下水 D.排干湖泊和沼泽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