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 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 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 课件(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14 14:5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记承天寺夜游目录导入新课,激趣引思“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他曾为妓女题诗,他与和尚趣谈,他为百姓求雨,他四处游历。”他是谁?他就是多才多艺的苏轼。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在黄州写的一篇游记小品《记承天寺夜游》。认识作者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工诗擅词,散文汪洋恣肆,有“雄视百代”的称誉。少时即博通经史,长于写文章。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中进士。苏轼神宗时,因为反对王安石创行的新法,而招致政敌的弹劾,借口讽刺新法的诗句,横加“讪谤朝政”的罪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元祐中旧派执政,苏轼被召回京城作翰林学士、礼部贡举等官,不久因与旧派政见有分歧,再次外调杭州。经圣元年(1094),新派再起,苏轼又一再被贬,最后贬为琼州(今海南省)别驾。读课文,疏通文义相与( ) 藻( ) 荇( ) 寝( )yǔzǎoxìngqǐn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今异义0102月色人户
古义:文中指门窗。
今义:窗户。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清闲的人。
今义:与事无关的人。一词多义念无与为乐者如吾两人者耳者代词,……的人助词,表示停顿重点实词解衣欲睡欣然起行相与步于中庭水中藻荇交横打算高兴的样子共同,一起纵横交错特殊句式盖竹柏影也相与步于中庭判断句,“也”表判断倒装句,应为“相步于中庭”重点句子翻译020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整体感知,探究课文1. 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2. 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3. 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样美妙的境界?“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4. 文中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是哪一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5. 怎样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作者认为只有情趣高雅的人才能欣赏到这么美丽的月色。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6.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结合文章谈谈。本文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人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称“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课堂小结《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拓展延伸 不止是此夜,不止是此文,翻开《东坡志林》,翻开苏轼煌煌近百万字的诗文著作,这样美妙动人的瞬间比比皆是。当他初贬黄州寓居临皋亭时,他遍赏江山风月——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苏轼《东坡志林?临皋闲题》)当他乘月至溪桥时,他“醉眠芳草”一夜至春晓——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苏轼《东坡志林?西江月》)当他夜饮醉归已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时——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苏轼《临江仙》)这就是苏轼苏东坡。他率性自然,敢于袒露真性情;他诗意面对逆境,智慧面对得失;他超然于世俗名利,拥有空明自由的心灵,他始终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身在俗世却能发现别人即便在天堂也无法感到的美……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的一生!
背熟全文,用一生去慢慢体会他那如汩汩清泉流泻而出的美妙情感,那如空明月色倾泻而下的快乐!布置作业背诵《记承天寺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