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六节 光合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重要意义。
2、了解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和叶绿体,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了解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3、了解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质和用途。
4、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光合作用
难点:光合作用
知识点梳理: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 _______ 利用 ___ ,把 ___ ___ 和 ___ 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 ___ ___ ,并释放 ___ 的过程。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
2.光合作用主要包含了两方面的变化:物质转化方面,即把简单的 ___ 物制成了复杂的___ 物,并放出氧气;能量转化方面,即把 ___ 能变成储存在有机物里的 ___ 能。
3.光合作用的意义:制造的有机物为自己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基础和能量来源;释放出的氧气 可供需氧生物呼吸等。
4.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___ ___ 和 ___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 ___ ,光合作用的条件是 ___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___ (用 ___ ___ ___ ___ ___ 检验)和有机物(其中淀粉用碘液 检验)。
5.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
项目
二氧化碳(吸收/放出)
氧气(吸收/放出)
有机物(制造/分解)
能量(吸收
/释放)
是否需要叶绿体
是否需要光
光合作用
吸收
放出
制造
吸收
是
是
呼吸作用
放出
吸收
分解
释放
否
否
6.绿色植物通过 ___ 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同时也通过___ 作用把有机物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 ___ 供生命活动利用。
知识点一: 光合作用的原理
1、(2019?乐山)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这句话道出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意义说法错误的是( )
A.为动物和人类提供食物 B.为自身生活提供有机物
C.为自身生活提供无机盐 D.为动物和人类提供能量
2、下面能正确表达光合作用过程的式子是( )
A.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B.二氧化碳+水(光能、叶绿体)→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C.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水→二氧化碳+能量
D.氧气+水(光能、叶绿体)→有机物(储存着能量)+二氧化碳
3、(2019秋?昭平县期末)小明在自家阳台的花盆里种了一株西红柿苗,夏天结了3个西红柿,成熟后小明摘下来称得320克,使西红柿长大的主要原料是( )
A.水、有机物 B.水、无机盐 C.二氧化碳、无机盐 D.二氧化碳、水
4、如果把细胞比作工厂的话,细胞内相当于动力车间的结构是( )
A.细胞核 B.叶绿体 C.线粒体 D.液泡
知识点二: 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
5、(2019?福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使用碘液的目的是( )
A.溶解叶绿素 B.检验是否产生淀粉
C.促进淀粉分解 D.验证是否产生氧气
6、(2019?齐齐哈尔)以下关于“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为了做对照实验,要用黑纸片把叶片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
B.实验中使用酒精的目的是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C.从实验中可以看出,叶片未遮光部分遇到碘液不变蓝
D.本实验可以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7、如图是用天竺葵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步骤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步骤在黑暗中耗尽叶片中的二氧化碳
B.b步骤用黑纸从上下两面遮住叶片同一部分
C.d步骤用碘液染色,叶片遮光部分将变蓝色
D.该实验可以验证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知识点三: 光合作用的原料
8、(2019?德州)将一棵重约0.2公斤的柳树培育在肥沃的土壤中,两年以后连根挖出,脱水后称重达11公斤,其增加的10余公重量主要来源于( )
A.土壤中的无机盐
B.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水
C.大气中的氧
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知识点四: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9、(2019?廉江市模拟)将某生长旺盛的植株放进透明密闭的容器内,满足植株所需要的所有自然条件。然后测定夏季一昼夜间容器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和d点只进行呼吸作用
B.b点和c点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C.该植株一昼夜内在d点时有机物总量最多
D.b点二氧化碳浓度最高,该点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10、下列有关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B.植物的所有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D.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呼吸作用进行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1.在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要对图甲的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处理方法如图乙所示,图乙中大烧杯内盛放液体A,小烧杯内盛放液体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A,B都是清水????????????????????????????????????????????? B.液体A,B都是酒精
C.液体A是清水、液体B是酒精??????????????????????????????? D.液体A是酒精、液体B是清水
2.王大爷种的大白菜喜获丰收。使大白菜增产的物质主要来自于( )
A.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B.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3.如果把绿叶比喻成“绿色工厂”,那么它的“车间”和“机器”分别是( )
A.叶肉细胞和叶绿体
B.叶绿体和叶肉细胞
C.叶肉细胞和叶绿素
D.保卫细胞和叶绿体
4.玉兰、海棠等植物在早春时节,当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时,却可以开出满树娇艳的花朵,推测这些花瓣中有机物的主要来源,正确的是(??)。
A.它们是根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花瓣的
B.它们是花瓣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C.它们是树皮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再运输到花瓣的
D.它们是叶在上一年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并储存于树干,在开花时通过筛管转运到花瓣的
5.某同学选取生长旺盛的盆栽斑叶植物进行探究,先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选取一片较大的带白班的叶片(B区是白斑区,其余部分是绿色),进行如下处理,将E区用铝箔上下盖起来,D处主叶脉再用小刀切断,再将它移至阳光下数小时,假设A、B、C、E各区域大小形状一致,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将该叶片取下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不变蓝的区域有A区,B区和E区
B.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水,应选取A区和C区形成对照
C.若设置A区和B 区进行对照,目的是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
D.若要探究光是否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可选取C区和E区进行对照
6.植物的新陈代谢要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如光、水分)的影响.如图表示一株叶面积为10分米2的植物在一定光照和一定二氧化碳浓度的条件下吸收二氧化碳的速度(单位:毫克/(分米2·小时)).请回答:
(1)B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白天光照强度较长时间为n1时,植物能不能正常生长?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所示能代表细胞中发生的情况与曲线中BC段相符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光照强度为n3的情况下光照4小时,该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毫克.
7.如图甲,植物能将太阳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所需的水是通常由_____(填器官名称)从土壤中吸收的。图乙为中国科学家首创的低碳生活新技术,在室温光照下,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同时释放氧气,类似于自然界中植物的_____作用。
8.如图是利用天竺葵探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
(1)利用图所示装置可以同时进行两组对照实验,这两组对照实验的变量分别是_____。
(2)实验步骤是:
①将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_____;
②将装置放在光下照射6小时,摘下A、B、C三片叶,去掉C叶上的黑纸片,做好标记后将三片叶先脱色后漂洗,再滴加碘液;
③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在步骤②中滴加碘液是为了检验叶片是否合成某种物质,该物质的名称及在叶肉细胞中合成的场所分别是_____。
9.图甲表示植物细胞代谢的某些过程,图乙是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用?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下图的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图中数字代表物质,a、b、c代表细胞器)?
?
(1)图甲中细胞器b中进行的生理过程包括____两阶段,场所分别是_____.?
(2)图甲中物质④是_______,在________的情况下,进入c中被分解.⑤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3)图乙中BC段较AB段?浓度增加减慢是因为:?___________
10.如图甲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时氧气释放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是某同学为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设计的实验装置,试分析回答:
(1)曲线YZ段代表的含义是:温度为3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本实验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到25℃,则图甲曲线中的Y点将向________(左/右)移动。
(3)如果利用图乙所示装置研究“影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假设灯光不会影响广口瓶的温度,瓶内二氧化碳充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温度为30℃时”,随着光照强度加强,氧气的释放量不断增加 左 将灯放在距离广口瓶10厘米处,照射15分钟,测出液柱移动的距离a,将灯分别放在20厘米和30厘米处各照射15分钟,然后测出b和c,通过比较abc得出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1、如图是黑藻在二氧化碳浓度为0.03%的条件下,测定的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曲线。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从曲线中看出,限制BC段光合作用速率上升的因素是光照强度
B.黑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
C.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m值将会增大
D.从AB段看出,增加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2、(2019?阳东区模拟)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紧密相关。图中甲、乙代表物质,Ⅰ、Ⅱ代表过程,若甲是水和二氧化碳,则( )
A.Ⅰ是光合作用,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
B.Ⅰ是光合作用,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
C.Ⅰ是呼吸作用,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
D.Ⅰ是呼吸作用,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
3、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的装置(瓶中植株未经暗处理)。下列描述中,正确的组合是( )
①该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②该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
③丙内石灰水保持澄清;
④丙内石灰水变浑浊。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小李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以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基本步骤如图所示,请回答:(说明: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1)小李的实验设计不够严谨,实验还应增设对照组: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 ,其它条件保持不变。(2)步骤①“暗处理一昼夜”,目的是消耗尽叶片内存留的 。(3)步骤③中,叶片放入盛有 的小烧杯中进行水浴加热,目的是溶解叶绿素。(4)若步骤④中叶片不变蓝色,则说明:二氧化碳 (填“是”或“不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5)光合作用需要的原料还有 。
(2019秋?防城区期末)如图一为叶肉细胞内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②为相关气体,A为细胞内相关细胞器;图二中的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株植物昼夜24小时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活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②代表的气体为 ,[A]代表的细胞器为 ,A处进行的生理活动能 (填“贮存”或“释放”)能量。(2)图二中表示光合作用的曲线为 (甲或乙),乙所表示的生理活动强度白天比夜间 。在此一昼夜内,有机物累积最多的点是图中的 (选填M,P,Q,N)。
第三章第六节 光合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重要意义。
2、了解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和叶绿体,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了解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3、了解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质和用途。
4、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光合作用
难点:光合作用
知识点梳理: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 叶绿体 利用 光能 ,把 二氧化碳 和 水 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 有机物 ,并释放 氧气 的过程。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
2.光合作用主要包含了两方面的变化:物质转化方面,即把简单的 无机 物制成了复杂的有机 物,并放出氧气;能量转化方面,即把 光 能变成储存在有机物里的 化学 能。
3.光合作用的意义:制造的有机物为自己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基础和能量来源;释放出的氧气 可供需氧生物呼吸等。
4.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二氧化碳 和 水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叶绿体_,光合作用的条件是 光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氧气 (用 带火星的木条 检验)和有机物(其中淀粉用碘液 检验)。
5.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
项目
二氧化碳(吸收/放出)
氧气(吸收/放出)
有机物(制造/分解)
能量(吸收
/释放)
是否需要叶绿体
是否需要光
光合作用
吸收
放出
制造
吸收
是
是
呼吸作用
放出
吸收
分解
释放
否
否
6.绿色植物通过 光合 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同时也通过呼吸 作用把有机物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 能量 供生命活动利用。
知识点一: 光合作用的原理
1、(2019?乐山)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这句话道出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意义说法错误的是( )
A.为动物和人类提供食物 B.为自身生活提供有机物
C.为自身生活提供无机盐 D.为动物和人类提供能量
【解答】解:A、光合作用为动物和人类提供食物,正确;B、光合作用为自身生活提供有机物,正确;C、光合作用不能为自身生活提供无机盐,错误;D、光合作用为动物和人类提供能量,正确;故选:C。
2、下面能正确表达光合作用过程的式子是( )
A.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B.二氧化碳+水(光能、叶绿体)→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C.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水→二氧化碳+能量
D.氧气+水(光能、叶绿体)→有机物(储存着能量)+二氧化碳
【解答】解: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因此能正确表达光合作用过程的式子是二氧化碳+水(光能、叶绿体)→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故选:B。
3、(2019秋?昭平县期末)小明在自家阳台的花盆里种了一株西红柿苗,夏天结了3个西红柿,成熟后小明摘下来称得320克,使西红柿长大的主要原料是( )
A.水、有机物 B.水、无机盐 C.二氧化碳、无机盐 D.二氧化碳、水
【解答】解: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反应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所以小明在自家阳台的花盆里种了一株西红柿苗,夏天结了3个西红柿,成熟后小明摘下来称得320克,使西红柿长大的主要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可见D符合题意。故选:D。
4、如果把细胞比作工厂的话,细胞内相当于动力车间的结构是( )
A.细胞核 B.叶绿体 C.线粒体 D.液泡
【解答】解:A、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A不符合题意;B、叶绿体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能够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B不符合题意;C、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含有线粒体。如果将细胞比作汽车,线粒体就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发动机靠燃料给汽车提供动力;线粒体则可使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经过复杂的变化,将其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C符合题意;D、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知识点二: 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
5、(2019?福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使用碘液的目的是( )
A.溶解叶绿素 B.检验是否产生淀粉
C.促进淀粉分解 D.验证是否产生氧气
【解答】解: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要用碘液验证淀粉的生成。观察叶色变化,遮光部分不变蓝色,见光部分变蓝色。故选:B。
6、(2019?齐齐哈尔)以下关于“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为了做对照实验,要用黑纸片把叶片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
B.实验中使用酒精的目的是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C.从实验中可以看出,叶片未遮光部分遇到碘液不变蓝
D.本实验可以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解答】解:A、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作对照实验(遮光处没有光合作用,不遮光生成淀粉)A正确;B、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B正确。C、从实验中可以看出,叶片未遮光部分遇到碘液变蓝,遮光部分遇到碘液不变蓝,C错误;D、该实验证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D正确。故选:C。
7、如图是用天竺葵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步骤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步骤在黑暗中耗尽叶片中的二氧化碳
B.b步骤用黑纸从上下两面遮住叶片同一部分
C.d步骤用碘液染色,叶片遮光部分将变蓝色
D.该实验可以验证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解答】解:A、a步骤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把盆栽的天竺葵放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耗尽叶片中的淀粉。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A错误;B、b步骤用黑纸从上下两面遮住,实验中的变量是光,因此叶片同一部分,B正确;C、d步骤用碘液染色,叶片见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C错误;D、本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需要光,不能验证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D错误。故选:B。
知识点三: 光合作用的原料
8、(2019?德州)将一棵重约0.2公斤的柳树培育在肥沃的土壤中,两年以后连根挖出,脱水后称重达11公斤,其增加的10余公重量主要来源于( )
A.土壤中的无机盐
B.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水
C.大气中的氧
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解答】解:绿色植物由根吸收来的水,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用于细胞的构建以及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由题意可知,将一棵重约0.2公斤的柳树培育在肥沃的土壤中,两年以后连根挖出,脱水后称重达11公斤,其增加的10余公斤重量主要来源于柳树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重量,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故选:D。
知识点四: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9、(2019?廉江市模拟)将某生长旺盛的植株放进透明密闭的容器内,满足植株所需要的所有自然条件。然后测定夏季一昼夜间容器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和d点只进行呼吸作用
B.b点和c点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C.该植株一昼夜内在d点时有机物总量最多
D.b点二氧化碳浓度最高,该点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解答】解:A、a点和d点无光,植物能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A错误;B、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呼吸作用只要是活细胞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图中曲线a-b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增多,表明呼吸作用强度强于光合作用的强度;曲线b-c段二氧化碳浓度逐渐降低,表明光合作用的强度强于呼吸作用强度,曲线c-d段二氧化碳又由少逐渐增多,表明呼吸作用强度又大于光合作用强度,因此曲线中的b、c点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B正确;C、傍晚时分,由于持续了一天的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的有机物,所以c点积累的有机物最多,C错误。D、b点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原因是进行了一夜的呼吸作用,b点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D错误。故选:B。
10、下列有关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B.植物的所有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D.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呼吸作用进行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解答】解:A、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为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因此呼吸作用的实质都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A正确。B、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必须是含有叶绿体的活细胞在光下才能进行,而不是每个细胞就能进行光合作用,如根细胞,B错误;C、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物质转化是指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能量转化是指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的过程,C正确。D、植物细胞的能量转换器包括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正确。故选:B。
1.在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要对图甲的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处理方法如图乙所示,图乙中大烧杯内盛放液体A,小烧杯内盛放液体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A,B都是清水????????????????????????????????????????????? B.液体A,B都是酒精
C.液体A是清水、液体B是酒精??????????????????????????????? D.液体A是酒精、液体B是清水
【解析】
脱色时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由此可见:大烧杯内盛放的是清水,小烧杯内盛放的是酒精。故选:C。
2.王大爷种的大白菜喜获丰收。使大白菜增产的物质主要来自于( )
A.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B.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解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由题意可知,大白菜等植物体的构成主要来源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而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空气中的氧气不参与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的水是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而不是来自于空气中的水。故选B。
3.如果把绿叶比喻成“绿色工厂”,那么它的“车间”和“机器”分别是( )
A.叶肉细胞和叶绿体
B.叶绿体和叶肉细胞
C.叶肉细胞和叶绿素
D.保卫细胞和叶绿体
【解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分析答题.
解: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因此,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而叶绿体主要存在于叶肉细胞中.所以,如果把绿叶比喻为“绿色工厂”,那么它的“车间”是叶肉细胞;“机器”是叶绿体;“动力”是光能;“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故选:A.
4.玉兰、海棠等植物在早春时节,当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时,却可以开出满树娇艳的花朵,推测这些花瓣中有机物的主要来源,正确的是(??)。
A.它们是根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花瓣的
B.它们是花瓣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C.它们是树皮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再运输到花瓣的
D.它们是叶在上一年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并储存于树干,在开花时通过筛管转运到花瓣的
【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筛管是植物体内运输有机物的管道。多年生植物在有叶片时制造有机物贮存在体内,叶片脱落后动用贮存在体内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输送到相应的器官,维持生命活动对营养物质的需要。根吸收的是水分和无机盐;花瓣中没有叶绿体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树皮中没有叶绿体,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玉兰、海棠等植物在早春时节,当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时,却可以开出满树娇艳的花朵。推测这些花瓣中有机物的主要来源,它们是叶在上一年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并储存于树干,在开花时通过筛管转运到花瓣的。故选D。
5.某同学选取生长旺盛的盆栽斑叶植物进行探究,先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选取一片较大的带白班的叶片(B区是白斑区,其余部分是绿色),进行如下处理,将E区用铝箔上下盖起来,D处主叶脉再用小刀切断,再将它移至阳光下数小时,假设A、B、C、E各区域大小形状一致,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将该叶片取下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不变蓝的区域有A区,B区和E区
B.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水,应选取A区和C区形成对照
C.若设置A区和B 区进行对照,目的是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
D.若要探究光是否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可选取C区和E区进行对照
【解析】B区白斑部分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E区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C区具备了光合作用的条件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变蓝;A区没有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将该叶片取下,进行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不变蓝的区域是A、B、E。A正确;
水由导管运输。主叶脉的D点处用小刀切断,A区没有水,C区有水,其它条件相同,因此A区和C区形成对照的变量是水。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水,B正确;
若设置B区和C区进行对照,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叶绿体,因此目的是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C错误;
C区和E区进行对照,变量是光,因此若要探究光是否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可选取C区和E区进行对照,D正确。
6.植物的新陈代谢要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如光、水分)的影响.如图表示一株叶面积为10分米2的植物在一定光照和一定二氧化碳浓度的条件下吸收二氧化碳的速度(单位:毫克/(分米2·小时)).请回答:
(1)B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白天光照强度较长时间为n1时,植物能不能正常生长?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所示能代表细胞中发生的情况与曲线中BC段相符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光照强度为n3的情况下光照4小时,该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毫克.
【答案】B点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速度正好相等,达到动态平衡 不能正常生长 D 600毫克
【解析】
(1)由图可知在n1时,二氧化碳的吸收速度为0,即在B点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速度正好相等,达到动态平衡。
(2)根据白天光照强度较长时间为n1时,可知n1时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速度正好相等,则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若从全天来看,晚上指进行呼吸作用,则植物消耗的有机物大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所以植物不能正常生长,
(3)A、此图二氧化碳外排,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A不符合题意;
B、此图所有二氧化碳外排,光合作用速率为0,B不符合题意;
C、此图表示二氧化碳供应光合作用,与外界没有二氧化碳的交换,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C不符合题意;
D、图中叶绿体不仅要吸收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还需要从外界吸取,表示光合作用速率大于运用呼吸速率。故D符合题意。
(4)因曲线表示的是净光合量,则该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为吸收加上抵消呼吸那部分的消耗,即光合作用的吸收速度为10-(-5)=15毫克/(平方分米?小时),再由株叶面积为10平方分米、光照4小时,则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5毫克/(平方分米?小时)×10平方分米×4小时=600毫克。
7.如图甲,植物能将太阳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所需的水是通常由_____(填器官名称)从土壤中吸收的。图乙为中国科学家首创的低碳生活新技术,在室温光照下,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同时释放氧气,类似于自然界中植物的_____作用。
【答案】根 光合
【解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水分由根从土壤中吸收,再由导管运输到茎、叶等器官,供植株进行光合作用利用。
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自然界中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唯一途径就是光合作用,所以图乙在室温光照下,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同时释放氧气,类似于自然界中植物的光合作用。
8.如图是利用天竺葵探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
(1)利用图所示装置可以同时进行两组对照实验,这两组对照实验的变量分别是_____。
(2)实验步骤是:
①将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_____;
②将装置放在光下照射6小时,摘下A、B、C三片叶,去掉C叶上的黑纸片,做好标记后将三片叶先脱色后漂洗,再滴加碘液;
③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在步骤②中滴加碘液是为了检验叶片是否合成某种物质,该物质的名称及在叶肉细胞中合成的场所分别是_____。
【答案】光、二氧化碳(顺序可换) 将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 A叶片变蓝、B叶片不变蓝、C叶片见光部分变蓝,不见光部分不变蓝 淀粉、叶绿体
【解析】(1)图一中实验装置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叶片C的遮光部分和见光部分,变量是光;叶片A和叶片B,变量是二氧化碳;目的分别是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原料是二氧化碳。
(2)实验步骤是:
①为排除叶片内原有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前应将实验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③该实验的实验现象是:叶片C的见光部分、叶片A变蓝色,说明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有机物(淀粉);叶片C的遮光部分、叶片B不变蓝色,说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比较A和B两叶片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比较叶片C的见光和遮光部分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叶肉细胞中有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9.图甲表示植物细胞代谢的某些过程,图乙是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用?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下图的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图中数字代表物质,a、b、c代表细胞器)?
?
(1)图甲中细胞器b中进行的生理过程包括____两阶段,场所分别是_____.?
(2)图甲中物质④是_______,在________的情况下,进入c中被分解.⑤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3)图乙中BC段较AB段?浓度增加减慢是因为:?___________
【答案】光反应和暗反应 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 丙酮酸 氧气充足 ATP 低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
【解析】(1)分析图解,图甲中细胞器b表示叶绿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即进行的生理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阶段,场所分别是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
(2)图甲中,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产生物质④丙酮酸,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进入线粒体中被分解.离子的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因此⑤代表的物质是ATP。
(3)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加减慢是因为夜间的温度低,酶活性低,使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弱所致。
10.如图甲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时氧气释放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是某同学为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设计的实验装置,试分析回答:
(1)曲线YZ段代表的含义是:温度为3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本实验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到25℃,则图甲曲线中的Y点将向________(左/右)移动。
(3)如果利用图乙所示装置研究“影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假设灯光不会影响广口瓶的温度,瓶内二氧化碳充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温度为30℃时”,随着光照强度加强,氧气的释放量不断增加 左 将灯放在距离广口瓶10厘米处,照射15分钟,测出液柱移动的距离a,将灯分别放在20厘米和30厘米处各照射15分钟,然后测出b和c,通过比较abc得出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解析】(1)光合作用主要受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不断增加,光合作用的速率会逐渐增大。因此,曲线YZ段代表的含义是:温度为30℃时,随着光照强度加强,氧气的释放量不断增加。
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已知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所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到25℃,光合作用增强,释放的氧气增多,而呼吸作用则减弱,吸收的氧气减少。因此,在光照小于Y点时光合作用氧气的释放量和呼吸作用氧气的吸收量就相等,所以图甲曲线中的Y点将向左移动,X点将向上移动。
(3)如果利用图乙所示装置研究“影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的实验思路是将灯放在距离广口瓶10厘米处,照射15分钟,测出液柱移动的距离a,将灯分别放在20厘米和30厘米处各照射15分钟,然后测出b和c,通过比较abc得出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1、如图是黑藻在二氧化碳浓度为0.03%的条件下,测定的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曲线。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从曲线中看出,限制BC段光合作用速率上升的因素是光照强度
B.黑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
C.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m值将会增大
D.从AB段看出,增加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解答】解:A、从曲线中看出,AB段随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上升,BC段随着光照强度的升高,光合作用速率基本不变,光合作用速率不变的原因可能与原料等其它条件有关,A错误;B、光合作用必须有光才能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所以黑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B正确;C、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m值将会增大,C正确;D、光合作用的条件是有光,从AB段看出,增加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D正确。故选:A。
2、(2019?阳东区模拟)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紧密相关。图中甲、乙代表物质,Ⅰ、Ⅱ代表过程,若甲是水和二氧化碳,则( )
A.Ⅰ是光合作用,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
B.Ⅰ是光合作用,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
C.Ⅰ是呼吸作用,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
D.Ⅰ是呼吸作用,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
【解答】解:图中若甲代表水和二氧化碳,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的是光合作用,因此Ⅱ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因此乙是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因此Ⅰ是呼吸作用。故选:D。
3、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的装置(瓶中植株未经暗处理)。下列描述中,正确的组合是( )
①该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②该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
③丙内石灰水保持澄清;
④丙内石灰水变浑浊。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答】解:由图中装置可以看出,甲中的氢氧化钠具有吸收吹进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作用,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以二氧化碳为原料,装置乙中的植物因缺少二氧化碳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装置乙中的绿色植物可以进行呼吸作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进入装置丙,使丙中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此装置能验证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是否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只有②④正确。故选:B。
4、小李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以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基本步骤如图所示,请回答:(说明: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1)小李的实验设计不够严谨,实验还应增设对照组: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 ,其它条件保持不变。(2)步骤①“暗处理一昼夜”,目的是消耗尽叶片内存留的 。(3)步骤③中,叶片放入盛有 的小烧杯中进行水浴加热,目的是溶解叶绿素。(4)若步骤④中叶片不变蓝色,则说明:二氧化碳 (填“是”或“不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5)光合作用需要的原料还有 。
【解答】解:(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且适宜。这样便于排除其他条件干扰实验验。因此进行科学探究时,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之外,其它因素都相同。该实验方案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应是两组一样的实验装置,增设对照组不放氢氧化钠溶液,放等量的清水。(2)实验前要对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除去叶片内原有的淀粉,如果叶片内残留有以前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实验结果就会不明显,为了排除原有淀粉的干扰,放到黑暗片一昼夜,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淀粉,原来的淀粉消耗完后,就不会干扰实验,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3)、(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使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再向叶片上滴加碘液,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再向叶片上滴加碘液,第一组叶片会不会变蓝,因为没有淀粉生成,原因是缺少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原因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5)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光合作用所需原料除了二氧化碳外,还有水分。答案:(1)等量的清水;(2)淀粉;(3)酒精;(4)是;(5)水
(2019秋?防城区期末)如图一为叶肉细胞内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②为相关气体,A为细胞内相关细胞器;图二中的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株植物昼夜24小时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活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②代表的气体为 ,[A]代表的细胞器为 ,A处进行的生理活动能 (填“贮存”或“释放”)能量。(2)图二中表示光合作用的曲线为 (甲或乙),乙所表示的生理活动强度白天比夜间 。在此一昼夜内,有机物累积最多的点是图中的 (选填M,P,Q,N)。
【解答】解:(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用公式表示为:二氧化碳+水淀粉(储存能量)+氧。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淀粉和氧。由图可知,①代表氧气,②代表二氧化碳。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用公式表示为: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由图可知,[A]代表线粒体,①代表氧气,②代表二氧化碳。(2)图二中曲线甲表示的生理活动在6时左右开始,18时结束,只在有光的白天进行,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曲线乙表示的生理活动在24小时都能进行进行,是植物的呼吸作用,乙所表示的生理活动强度白天比夜间强。在此一昼夜内,有机物累积最多的点是图中的N。答案:(1)二氧化碳;线粒体;释放;(2)甲;强;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