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中国举办的201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聚焦空气污染防治,口号是“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少量的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B.?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可燃性
C.?空气中含有少量的稀有气体,它们可用于制造霓虹灯
D.?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用于食品防腐,是利用了氮气的物理性质
2.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中,传感器记录集气瓶中气压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点时打开了止水夹????????????????????????????????????????????B.?a点时集气瓶内气压是大气压的1/5
C.?实验开始时气压变大是因为温度升高??????????????????D.?a点后气压增大是由于水倒吸入集气瓶
3.如图是模拟人体膈的升降与呼吸关系的装置,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装置中编号3模拟肺????????????????????????????????????????????B.?装置中编号4模拟横膈膜4
C.?手向下拉4,小气球2变小???????????????????????????????????D.?手向下拉4,模拟的是呼气过程
4.在探究“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有机物”时,小明同学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甲是为了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B.?丙中b烧杯中的酒精可溶解叶绿素
C.?丁中叶片滴加碘液后c遮光部分变蓝????????????????????D.?实验结论是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
5.金属单质A和非金属单质B可生成化合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B A2B。
某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在实验室内做该实验,充分反应时,所用A和B的质量a和b各不相同,但总质量相等,都是10.0g。有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A的用量 B的用量 A2B的质量
甲 9.0g 1.0g 5.0g
乙 4.0g 6.0g 5.0g
丙 ag bg 6.0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4:1????????????????????????B.?丙同学实验中a:b的值可能是22:3
C.?该反应一定不是氧化反应????????????????????????????????????D.?A2B可能是水
6.关于化学方程式 2H2+O2 2H2O 表示的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需要在点燃条件下进行
B.?氢气和氧气参加反应,生成了水
C.?参加反应的氢气、氧气及生成的水的分子个数比为 2:1:2
D.?2 份质量的氢气和 1 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2 份质量的水
7.有关氧气的收集、检验、验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装置为向下排空气法,可用于收集氧气
B.?利用乙装置收集氧气,气体从a通入
C.?用燃着的木条伸入丙中,若木条熄灭表明该气体是氧气
D.?将带火星的木条放置于丁装置 d 处可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8.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实验后发现测定氧气的含量低于1/5,针对这一事实,下列做法和想法不可取的是(?? )
A.?查看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B.?将红磷改成木炭后重新实验
C.?实验中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将瓶内的氧气全部消耗尽
D.?实验中可能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不足
9.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一个简单的碳循环过程,对于该过程理解正确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地球大气提供了所有的二氧化碳
B.?植物只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元素转移到体内
C.?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只能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转化为二氧化碳
D.?我国北方的冬天,许多树叶掉落,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明显增加
10.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过程中,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B.?C.??????????????????????D.?
11.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打开K,将适量的澄清石灰水加入到充满CO2的锥形瓶中,立即关闭K,振荡,观察现象,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C.?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最终与大气压相等???????????D.?该实验说明CO2能与石灰水反应
12.如图,在密封的纸盒上挖一个直径的圆形小洞,并在洞口前方约米的位置,放置一根点燃的蜡烛,用双手在纸盒两侧拍击,蜡烛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可燃物????? ?B.?缺乏O2?????
?C.?排出的气流中CO2的含量高??D.?温度降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13.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雾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4.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人肺颗粒”。雾霾天气时,下列做法不合适的是( ??)
A.?出门戴防护口罩??????????????????B.?开窗通风??????????????????C.?减少户外活动??????????????????D.?打开空气净化器
15.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干燥的O2 , 不需要用到的装置是(????? )
A.????????????????B.????????????????C.????????????????D.?
16.如图所示,在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连接装置后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红磷要足量
C.?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胶塞??????????????????D.?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止水夹
17.有一份纯氯酸钾固体a,另有一份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b,两份固体质量相等.分别同时加热a和b,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象是(?? )
A.?????????B.??????????C.??????????D.?
18.为探究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完成相关实验步骤:关闭阀门①和②后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将整个装置移到适宜的阳光下照射数小时。以下分析推测不正确的是( ??)
A.?B叶片分别用透明和黑色塑料袋套住是为了设置以光为变量的对照实验
B.?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凝聚而成的
C.?打开阀门②,将黑色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乙试管后,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
D.?取下叶片A,B,用酒精脱色处理,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A和B叶片都不会变蓝
19.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设了PM2.5监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主要来源于直接排放的工业污染物和汽车尾气等,是形成灰霾天气的最大元凶。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
A.?举行“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B.?灰霾天出门戴N95专业口罩(过滤孔径在0.1微米左右)
C.?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D.?为了减小PM2.5对环境的影响,禁止家庭使用私家车
20.下列示意图分别是实验室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B.?????????????????????C.?????????????????????D.?
二、填空题(共7题;共17分)
21.如图A、B、C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种气体,分别将集气瓶按照如图方式倒扣住点燃后的蜡烛和白磷。
其结果:
⑴A中的蜡烛会立即熄灭。
⑵B瓶中的蜡烛突然十分明亮,一段时间后,该蜡烛也渐渐熄灭,其熄灭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A.氧气耗尽??????????????????????????? B.温度降低
C.瓶内产生了二氧化碳?????????????????? D.蜡烛着火点改变
⑶C瓶倒扣住足量的白磷后,再往烧杯中倒入80摄氏度的热水,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
22.下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一些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用图中________装置。
(2)若收集的气体是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选用C装置收集气体可避免污染空气。收集时气体应从C装置的________导管进入,并进行尾气处理。
23.实验室中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 , 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
(2)如果选用E装置来收集CO?气体,则气体应从________(选填“a”或“b”)端进入。
24.如图是呼吸过程中胸廓和膈肌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表示人正在 ________?(选填“吸气”或“呼气”),此时肋间外肌处于________(选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2)下列关于胸廓变化与吸气、呼气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胸廓扩大导致呼气
B.呼气导致胸廓扩大
C.胸廓扩大导致吸气
D.吸气导致胸廓扩大
(3)写出有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25.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o”表示氧原子。甲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数据如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5.2 待测 7.2 2.0
反应后待测的B的质量是________克,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27.氧气在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广泛,并不断循环变化。请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环示意图,从①~⑥中选择数字序号填空,整体上消耗氧气的有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永远不变?? b.空气中的氧处于动态平衡状态c.每个人都在参与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d.氧在自然界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态 e.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越高越好
三、实验探究题(共5题;共32分)
28.如图是探究光合作用产物的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如下。
①往烧杯中倒入水,放入金鱼藻,再将漏斗倒扣在金鱼藻上;
②在漏斗上倒扣一支装满水的试管;
③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试管内液面下降;
④当试管内充满气体时,用大拇指在水中将试管口盖住后取出;
⑤??? 检验试管中的气体,得出结论。
(1)步骤⑤中检验气体的方法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2)该实验不需要对金鱼藻进行暗处理,理由是________。
(3)本实验的材料不选用天竺葵而选择金鱼藻,其优点是________。
29.为了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
(1)用图甲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时,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如果发现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始终不能集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2)通过上述实验,你获知二氧化碳的性质有________。(写出两条性质)
30.某同学为了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略去)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 1 实验 2
MnO2的质量/克 0.5 X
2%的H2O2溶液体积/毫升 20 20
温度/℃ 20 80
(1)表中X的值应为________;实验中,比较H2O2分解速率大小可通过观察________。
(2)实验2中水浴温度控制在80℃时,测定的反应速率会比真实值偏大,其原因是________。
31.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在具支试管中铺上一层玻璃棉,用于保护反应管;注射器提前连接好,装入100mL水。实验时,将橡皮塞取下,取一定量的白磷放入具支试管底部的玻璃棉上,塞紧橡皮塞(并用拇指压住),在试管底部
稍微加热,白磷燃烧。
回答下列问题:
(1)待反应结束,装置完全冷却后,注射器内的水进入具支试管的体积约为试管容积的________。若进水量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2)整个实验过程中,活塞的运动方向为________
(3)你认为该实验设计的优点是________
32.兴趣小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叶,分成4等份,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暗处理1小时,接着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时,测定每份叶中有机物质量的变化,制成图甲。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叶在29℃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是________毫克。
(2)图乙是29℃时,该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释放)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则b点的含义是________。
(3)若温度由29℃改为27℃,图乙中相应的a点在原位置________方。
四、解答题(共1题;共11分)
33.兴趣小组为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把15g石灰石样品加入烧杯中,另取291.6g稀盐酸平均分三次滴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剩余固体的质量/克 10 5 5
求:
(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__克。
(2)第一次实验结束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克。
(3)第二次实验结束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2.【答案】 B
3.【答案】 B
4.【答案】 C
5.【答案】 B
6.【答案】 D
7.【答案】 D
8.【答案】 B
9.【答案】 B
10.【答案】 B
11.【答案】 B
12.【答案】 D
13.【答案】 B
14.【答案】 B
15.【答案】 D
16.【答案】 D
17.【答案】 B
18.【答案】 D
19.【答案】 D
20.【答案】 A
二、填空题
21.【答案】 A;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水进入集气瓶,体积略大于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
22.【答案】 (1)A
(2)a
23.【答案】 (1)B
(2)a
24.【答案】 (1)吸气;收缩
(2)C
(3)肺泡数量多(或肺泡表面积大,或肺泡壁极薄,或肺泡外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合理即可)
25.【答案】 二氧化硫;2SO2+O2 2SO3
26.【答案】 2;化合反应
27.【答案】 (1)①②④⑤
(2)bcd
三、实验探究题
28.【答案】 (1)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
(2)该实验无需证明淀粉的存在
(3)便于收集氧气
29.【答案】 (1)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反应物量不足
(2)CO2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不燃烧
30.【答案】 (1)0.5;相同时间内收集的气体体积多少(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的多少)
(2)锥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80℃时,温度较高,水蒸发成水蒸气
31.【答案】 (1)1/5;白磷量不足(合理即可)
(2)先向左后向右
(3)装置在密闭下进行,实验更准确 (或更环保)合理可
32.【答案】 (1)9
(2)29℃时,此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
(3)上
四、解答题
33.【答案】 (1)10
(2)2.2
(3)第二次实验结束时,加入稀盐酸的质量:;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z,
100? ? ? ? ? ? ? ? ? ? ? ? ? ? ?111? ? ? ? ? ? ? ? ? ?44
10g? ? ? ? ? ? ? ? ? ? ? ? ? ? ? z? ? ? ? ? ? ? ? ? ? ? ? y
解得:y=4.4g;
解得:z=11.1g;
?????
那么溶液的质量为:194.4g+10g-4.4g=200g;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第
一
页 共
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