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章末总结
第二章
知识网络构建 梳理知识 构建纲要
重点难点整合 整合重点 提升技能
专题一 城市功能分区
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集中形成不同的功能区。三大主要功能区的形态、位置及特征列表如下:
形成
功能区 形态 特征 位置
商业区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 经济活动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工业区 集聚成片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功能区 形态 特征 位置
住宅区 占地面积大,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工业化后出现分化 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高级住宅区: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
低级住宅区:内城、工
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卫生防护带主要指设置在工业用地与住宅用地之间的城市绿地,防护带内可以植树造林,包括苗圃、花圃、果园、林场等,也可安排一些少数人使用、非长期的建筑物,如仓库和停车场等。这样既可起到防护作用,又可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的环境。
工业区的合理布局
(1)工业区布局的总体趋势:沿交通干线往市区外缘移动。其原因:
①减轻市区的污染和交通拥堵状况;
②有充足的土地,土地租金低;
③有便捷的交通;
④为城市的发展预留发展空间。
(2)具体工业区布局:重点考虑工业污染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主要从水污染、大气污染等角度进行规划:
①造成水污染的工厂:对水源造成污染的工业应布局在流经城区河流的下游;因此必须在排污口的下游设置污水处理厂。
②造成大气污染的工厂:在单一盛行风地区,将工厂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在季风气候区,将工厂布局在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在风向多变地区,将工厂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在地形方面,很多工厂,特别是冶金、化工等工厂,要布局在通风良好的地区,如果布局在山谷、盆地中,工厂排放的废气长久不能消散,就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产安全。
③有噪声污染的工厂应远离居民区;有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工厂应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例1 读“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例A表示的功能区
为_____ 区。
(2)图中①地适宜建立
_____工业部门,
试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答案
住宅
钢铁
答案 靠近煤、铁产地,燃料、原料丰富;靠近铁路线,交通便利;位于与盛行风向相垂直的郊外,对城区污染小。
(3)图中②③④⑤四地中,___地最适宜建高新技术产业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答案
靠近科技文化区
环境优美
分析高新技术企业布局在该市中心城区外围的原因。
郊区地价低,交通便捷,环境质量好,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专题二 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分析时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地理位置
距市中心的远近影响地租水平,结合各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进而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现总结如下表:
地租随距市中心的
距离变化示意图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付租能力分析 商业用地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最大,距离市中心远近对商业影响最大 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较小,距离市中心远近对住宅影响较小 工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最小,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工业的影响最小
区位 市中心 靠近市中心处 远离市
中心处
功能区 商业区(A) 住宅区(B) 工业区(C)
区位选择原因 最大限度接近消费人群,商业付租能力最高 既利于工人上下班,又方便购物 工业生产占地空间较大,地租成本比例高,该区域内工业付租能力最高
2.交通便捷程度
2.交通便捷程度
交通通达性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通达性越差,土地价格或地租越低。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例2 下图为“某城市地价等级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与图中M—N一线地价等级变化相符的是( )
C
解析 从图中一类地价分布在市中心可以判断其地价最高,由此可以判断一类地价到六类地价价格依次降低,根据图中M—N一线的图例变化即可判断。
解析答案
(2)图中P区域地价低于周边地区是因为( )
A.土地形状不规整
B.交通不便
C.远离市中心
D.受铁路影响
D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P区域离市中心较近且交通条件好,土地形状规则,但P区域距离铁路近,噪声污染等导致其地价较低。
解析答案
1.速记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特点
口诀:“高少远大多,低多近小少,大的嵌套小”。
含义:城市等级高,城市数目少,相互距离远,服务范围大,城市职能多;城市等级低,城市数目多,相互距离近,服务范围小,城市职能少;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层层嵌套,大的嵌套小的。
专题三 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与空间分布的关系
例3 读“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城市服务范围叙述正确的是( )
A.上海的服务范围最大
B.上海的服务范围与无锡相同
C.南京的服务范围大于杭州
D.杭州的服务范围包括南京
解析 上海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级别最高,服务范围最广;南京、杭州都属于省会城市,服务范围大致相当。
解析答案
A
(2)有关城市级别与提供职能的正确叙述是
( )
A.城市等级越高,提供的职能种类越少
B.同级别城市提供的职能完全相同
C.高等级城市不具有低等级城市的功能
D.城市等级越低,提供的职能种类越少
解析 城市的等级越高,职能种类越多,但同级别城市提供的职能不一定完全相同。
D
解析答案
城市化: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
城市面积扩大,等级提升,人口增加,乡村变为城镇
? 含义 表现
拉力 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等
推力 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 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
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等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中心
城区
近 郊
农 村
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成因: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促使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
表现:人口由乡村转向城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中心
城区
近 郊
农 村
部分人口转向近郊区
成因: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表现:人口、产业由市区迁往郊区及郊区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市中心衰落,城市总人口增加
发展中国家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中心
城区
近 郊
农 村
人口迁往远郊或农村
成因:城市人口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中小城镇和乡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境优美
表现:人口继续迁往郊区以及中小城镇和乡村,大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
发达国家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中心
城区
近 郊
农 村
人口重新实现内迁
成因:开发市中心衰落区,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表现:人口迁回市区
发达国家的
个别城市
专题四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可以用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来表示。“S”形曲线将城市化的过程分为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稳定阶段)三个阶段。如下表所示:
城市化发展阶段 城市化特征 出现的问题 发展新趋势 典型国家和地区
水平 速度
初期
阶段 水平较低 发展较慢 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 ? 发展中国家中的落后国家和地区
中期
阶段 (同上) 水平
提高 速度加快 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 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
后期
阶段 水平比
较高 速度减慢,人口增长停滞 中心区衰落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达
国家
例4 读“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完成(1)~(2)题。
(1)按城市发展过程,右面四幅图
的排序依次是( )
A.a—c—d—b B.a—d—b—c
C.c—d—b—a D.d—b—c—a
解析 随着城市化的进行,郊区人口
密度逐渐增大,进入城市化后期,城
市中心区出现衰落,市中心区人口密度降低,人口向郊区甚至农村移动。
解析答案
A
(2)该城市在图示的发展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城市环境得到改善
B.城市交通拥挤现象得到缓解
C.商业中心多分布在城区边缘
D.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
解析 城市的商业中心多位于市中心
及交通干线两侧,城区边缘很少分布。
C
解析答案
专题五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
方法技巧
(1)甲为城市化进程曲线图,反映某地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判读要注意根据转折点划分阶段,借用数学的斜率判断城市化速度的快慢,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分析其原因。
图甲反映了发达国家(英国、美国)城市化开始早,水平高,近年来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而发展中国家(中国)城市化水平低,近年来出现发展速度快的特点。
(2)乙为不同时期城市化要素(人口密度、地租、功能区面积等)变化曲线图,多以与市中心的距离为横坐标,以人口密度、地租、功能区面积等作为纵坐标,用多条曲线反映某一要素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判读要看清坐标含义、明确表达内容;根据图示信息归纳某一要素在不同时段的变化特征,运用城市化的基本原理对其变化做出解释。图乙中④~①曲线反映出市中心人口密度逐渐减小,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
(3)丙为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综合反映该区域城镇各要素的发展变化。判读要从用地规模、城镇等级、数量、交通线路、功能区分布等方面找出其发展变化,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图丙A~C的过程反映了地域城市化过程。
专题六 城市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1.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环境问题是由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协调关系被破坏,主要是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浪费所造成的。城市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垃圾污染等。
类 型 来 源 危 害 举 例
大气污染 城市居民燃烧煤炭等燃料做饭和取暖所排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汽车、飞机、火车等各类交通工具所排放出的尾气 使城市空气污浊、危害人体健康 光化学烟雾、酸雨
水污染 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 污染江河湖海和地下水、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鱼类死亡、某些金属导致“公害病”
固体垃
圾污染 工业生产发展、建设规模扩大、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固体垃圾急剧增加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 工业废渣、城市垃圾、废电池、塑料袋等
噪声
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损害人体健康 工厂、施工场地的机器声,车辆的噪声等
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措施主要有:(1)合理地、充分地利用资源,积极利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资源,是控制工业污染和改善环境的基本措施。(2)控制城市人口,使城市人口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是保护城市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3)合理规划和综合整治:开发建设新区、卫星城,疏散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合理规划工业区,使工业布局和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化;对污染源(工业、汽车、居民点重点污染区域)进行治理、绿化隔离,以减少和消除污染源,净化美化城市环境。(4)城市环境保护的管理措施:我国在总结环境保护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为主”(组织上以地方为主、手段上以立法和规划为主、方法上以环境质量评价为主)的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2.城市交通问题
城市交通问题一般包括交通线路拥堵、交通环境污染、交通事故、公共交通问题、步行者问题、停车问题等。
合理的城市总体规划具体要求做到:城市布局要紧凑,城市生活区与工厂区、政府机关区距离不要太远,商业服务区和文化娱乐场所不能过分集中,过境道路与市内道路相分离等。要确保城市交通的畅通,具体措施如下:合理规划城市道路,拓展城市道路,建设立交桥,控制货车进入市区,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限制私家车发展,遵守交通法规、礼貌行车、文明驾驶、不乱穿马路,建立健全相应的交通法规,加大交通宣传力度等。
解决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主要途径有二:(1)城市交通问题的综合治理:合理布置吸引人流的公共建筑物;全面掌握城市客、货流的流源、流向和流量,调整城市交通运营;合理组织城市交通的运营路线和时间;(2)城市交通设施的建设: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性质;建立完善的道路系统;改善旧城区的道路系统;形成地上、地下结合的交通枢纽;增加路网密度,提高交通建设决策水平。
例6 读“城市温度与建成区面积、城市人口变化关系图”,回答(1)~(2)题。
(1)下列判断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
①城市“热岛效应”明显
②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
③城市人口与城市面积不相关
④该城市职能为政治、文化中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答案
解析 从右图可以看出城市建成区面积越大,城市温度越高,城市“热岛效应”越明显;从右图可以看出城市人口越多,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温度越高。
答案 A
(2)由此必然会带来的现象
有( )
①城市经济畸形发展
②城郊间形成热力环流
③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④城市环境恶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图示信息反映出城市面积增大,城市人口增加,因此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气温升高,城郊间必然形成热力环流。
D
解析答案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