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三专题4第3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课件(共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4第3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课件(共4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24 08:1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邓小平(1904—1997):生于四川广安,原名邓希贤。曾用名邓斌。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改名邓小平。
“三落三起”

1933年,由于毛泽东受排挤而被解除党内职务。后被王稼祥任命为政治局秘书,是为一落一起。

文革爆发后被打倒。1973年,周恩来推荐下
复出,是为二落二起。

1976年再次被打倒。1977年恢复党政军领导职务,是为三落三起。
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007.4
L Y M
*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能诞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大国崛起》解说词
“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恩格斯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列宁
*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三民主义:指导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 - 人民醒过来了

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 - 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邓小平理论:指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行改革 _ 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指导中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 - 深化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强大起来了
一、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实践经验与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997年中共十五大
1、创建新理论的宣言书——
1)背景:(结合p74第一段分析)
①“文革”后,百废待兴
②“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③ 邓小平大声疾呼: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一)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
凡是毛泽东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泽东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人民日报》社论
“两个凡是”的实质是什么?“两个凡是”说明了对待毛泽东思想的一种什么态度?
实质:继续坚持“左”倾错误
态度: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2)内容:
①阐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②提出改革经济体制的任务
3)意义:
①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②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978.12)
1)内容:
①思想路线(实事求是);②政治路线(工作重心转移)③组织路线(拨乱反正);④伟大决策(改革开放)
2)意义:实现了重要的历史性转折;
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宣言书
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 。
3、中共十二大(1982年)

4、中共十三大(1987年)
明确提出了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
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我国从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100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共十二大、十三大标志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
(二)邓小平理论的发展
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2)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计划与市场之争—姓“资”与姓“社”之争)。
1、背景:
年广九:
创办“安徽芜湖傻子瓜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上世纪60年代,年广九贩板栗、炒瓜子被称为投机倒把的典型;1976年时就赚了100万”的“壮举”。
  80年代,年广九被称为发家致富的楷模;
  现在人们谈起年广九,他被称为中国私营业主的活标本。
  1981年至1984年,年广九的雇工由3人发展到103人,仅1984年就纳税30多万元。年广九又依靠灵活的经营手段,将产品迅速打进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很快年广九成为中国最早的百万富翁之一。
  这时,对于雇工超过80人的大户是否肯定其合法地位,上上下下争议很大。而“资本家复辟”、“剥削”等帽子也都戴到了年广九的头上,不少人提出要“办”年广九。
1989年,中国的私营经济进入一个困难时期。
  这到底还是不是社会主义?
1984年10月,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提到了年广九:“我的意见是放两年再看,那个能影响我们的大局吗?如果你一动,群众就说政策变了,人心就不安了。你解决了一个‘傻子瓜子’,会牵动人心不安,没有益处。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 1992年,88高龄的邓小平在和广东官员座谈时,再次提到年广九:“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很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100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
1992年3月,芜湖市检察院主动撤诉,年广九被宣告无罪释放。
有人认为,邓小平又一次拯救了年广九。
思考:邓小平南方谈话回答了哪些重大问题?
1)社会主义本质
2)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3)改革开放、革命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发展问题)
4)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5)判断实践的标准
6)坚持基本路线不变

解决的核心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二)邓小平理论的发展
2、南方谈话(1992年初)
南方谈话有何历史意义?
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3 、中共十四大 (1992.10)
①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 - 市场经济体制
②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4、中共十五大(1997.9)
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
规定邓小平理论是党的行动指南(写入党章)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1)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出发,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2)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3)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重大贡献,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时代背景下的新发展。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①1978年:《解放思想┄》宣言书
十一届三中全会
②1982年:中共十二大
③1987年:中共十三大
④1992年春:“南方谈话”
⑤1992年:中共十四大
⑥1997年:中共十五大
(最早提出理论)
(第一次系统概括)
(理论成熟并
形成完整体系)
(成为指导思想)
(酝酿)
(初步形成)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们”
小平语录摘选
“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实现四化,永不称霸(中国的四个现代化是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 )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根本任务:解放发展生产力
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战略步骤:三步走战略
发展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依靠力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各族人民,全体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爱国统一战线)
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
祖国统一:一国两制
(三)邓小平理论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探究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邓思想的相同点:
为什么毛泽东、邓小平都特别强调“实事求是”?

(1)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2)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够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使人们不仅仅依据本本、教条来解决实际问题。
(3)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灵魂,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实事求是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极端重要性。
探究2: (P75)
“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这种“新的理论”主要是指 (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
【典例1】
 B
延伸探究练习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析举例说明。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
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析举例说明。
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
邓小平: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
救国、建国、强国的道路,是振兴中华、振兴国家的道路。
(1)国际: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
(2)国内: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各方面正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中共新党员大增;新老干部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青年干部走向领导岗位。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一)背景
世纪之交,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关键时期:
十七大以来,给予党纪政纪处分66.8万余人。2012年,头顶多个“杰出青年”的耀眼“光环”,年仅32岁的肖明辉,在5亿元的工程招标中大权独揽,收受1611万元的“好处费”,多次为他人谋取不正当经济利益。被海南省二中院依法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内蒙古乾坤金银精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宋文代涉嫌挪用公款和贪污犯罪案被判死刑,所贪1吨金银被没收。
(二)提出:
2000年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
(三)内容: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本质和归宿。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和根本。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灵魂和先导。
思考: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是何关系?
特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建设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
在党的“十六大”上,胡锦涛当选总书记
中共十六大将“三个代表”确立为中共的指导思想
(四)定位:
(五)意义:
1、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而产生的第三大理论成果;
2、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3、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和指导思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理论
开始形成

初步形成

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五大
三个代表:背景、内容、意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理论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和怎样建设党”的理论
形成体系
《解放思想,┈》的宣言书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二大”
中共“十三大”
发 展
形成概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现实意义
热点背景:党的十八大明确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十八大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分成三个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五大(1978—1997年):邓小平理论

十五大——十六大(1997—2002年)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十六大——十八大 (2002— 2012年 ):科学发展观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分别代表这三个阶段的重大理论成果,并且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自2011年6月30日晚开始,今年强度最大的暴雨袭击四川,并造成严重灾情。国家防总工作组深入重灾一线指导抢险救灾,四川省委、省政府相关领导已分赴受灾一线,指挥抢险救灾。
这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 (   )
A.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新时期的和平外交战略
C.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典例1】
D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其发展主要体现( )

A.首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B.强调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C.创造性的回答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
D.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典例2】
专 题 整 合
相同点:
①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②内容:都以民权主义为核心,民族、民权、民生紧密结合。 民族主义都主张反对民族压迫
民权主义都要求人民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
- 民生主义都主张平均地权。
③目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挽救民族危亡
比较新旧三民主义
④作用:都成功推动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发展
②旧三民主义是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新三民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实行专政,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纲领发展为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③旧三民主义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新三民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的内容,使私人资本不能操纵国计民生。表达了扶助农工的新思想
不同点:

①旧三民主义主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内容
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建设一个什么样 的党
怎样建设党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向小康社会迈进;
加快推进社会主
义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思想体系 解决的问题 精髓 作用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思想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探索民族发展之路的模式:
孙中山:
走欧美式的道路
毛泽东:
从走俄国式道路到走自己的路
邓小平: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共同道路:
是救国、建国、强国之路,是振兴中华、振兴民族的道路
巩固练习:
1、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在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在 ;
2、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是在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3、以江泽民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开始形成于 ,确立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遵义会议
中共七大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五大
十四大
中共十六大
4、科学地回答中国革命道路问题和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的是 ;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是 ; 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是 。
A、马克思主义 B、列宁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E、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简析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一致,但有着本质不同,其不同是由国民党和共产党所代表的阶级属性决定的;只是由于当时两党面临着共同的敌人,所以两党才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本质认识不清
【典例】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它 (   )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节制资本的内容
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目标一致
D.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本质相同
解析 由于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具有共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因此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警示 把握新三民主义的本质,虽蕴涵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但新三民主义在理论和纲领上都没有超越其资产阶级范畴,这是由其资产阶级的性质决定的。
【典例】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它 ( C )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节制资本的内容
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目标一致
D.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本质相同
不同时期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思想发展历程混淆
简析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下的指导思想。
【典例】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 下面能够支撑这个观点的是 (  )。
①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③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④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解析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毛泽东开创的。邓小平的改革道路也经历过先在农村改革后发展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但是不能说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答案 B
警示 准确掌握中国不同时期的指导思想,明确每一时期该思想要解决的问题。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问题和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问题;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例】 (2011·重庆文综,18)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  )。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孙中山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民权主义指的是:创立民国,即为政体问题。而A项说的正是君主专制政体才是革命的根本正确;B项和D项是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项说的是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答案 A
考情分析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主要考查三民主义的内容、发展以及对民主革命的影响。从题目的难易程度看,主要是记忆性的知识,但应特别注意把本部分知识与思想解放潮流、中国民主革命相联系出题。复习备考中应把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相联系,认识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

2007.4
L Y M
*
1840
1919
(西学东渐,学习西方过程)
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过程
(毛、邓思想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
西方资阶思想中国化过程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61
95
98
1912
15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
维新改良立宪
革命 民主共和
新文化运动科学 民主
毛泽东’思想
邓‘理论形成发展深化
三个代表
21
49
78
97
2000
形成
发展
马义传播
56
三民主义形成发展
真理标准讨论
87
45
《资政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