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第三节宋明理学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第三节宋明理学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25 19:2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 《宋明理学》导学案
【学习目标】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宋明理学在儒学体系中的地位
【学习重点】朱熹、王阳明的思想
【学习难点】理学和心学的关系
【自主探究】:
一:宋明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1、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_____和______冲击。
2、唐代中后期,______提出复兴儒学运动。
3、宋代,_______的文化政策。
二、宋明理学的兴起发展
1、理学
北宋五子将儒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
2、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
北宋五子:1)代表人物:周敦颐、邵雍、 、 、
2)主要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学集大成者:_________
4)主要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程朱理学的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适应了 的需要, 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成为教科书。 学术思想流传 。
陆王心学:1)代表人物:南宋: 明朝:
2)主要思想主张A、陆九渊:(1)“心即 也”;(2)“宇宙便是吾心, ”天地万物都在心中;(3) 可得到天理。 B、王阳明:(1) “ ”、“ ”(2)“致良知”“ ”
【要点透析:】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不同点 本 体 论 “理”是世界本原 “心即理也”
体验方法 “格物致知”体验“天理” 克服私欲、恢复良知
哲学思想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相同点 代 表 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
内 容 都是儒学表现形式,都继承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实 质 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欲求(“存天理、灭人欲”)
影 响 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人们的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积极影响
练习
1、对于儒家经典文本,汉唐经学家的讲坛是一种权威主义的政治哲学讲法,他们往往只作引证,并不作论证;只作章句上的训诂,并不作义理上的诠释。宋明理学家不再拘泥于章句,而是演绎其中的义理,重新建构儒学思想体系。这种变化表明( )
A. 宋明儒学已经否定了儒学经典的权威
B. 宋明儒学已不再为国家政治权威服务
C. 宋明儒学改变了汉唐儒学的治学传统
D. 宋明儒学成为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2、王阳明主张“致知格物”,并将其解释为“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正之谓也”。这表明他旨在
A. 维护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B. 强化名教伦理的社会功能
C. 颠覆传统儒学的价值追求 D. 倡导发奋读书以明理匡世
3、2000年,在丰县梁寨镇出土了的徐州地区唯一的文状元李蟠撰写、刻于康熙54年的石碑载:“吾祖籍程子院。程子院者,宋明道先生(程颢)讲学处也。……”。当时“明道先生”讲学可能阐述的思想是()
A. “人伦者,天理也” B. “存天理,灭人欲”
C. “知行合一” D. “吃饭穿衣皆为人伦物理”
4、南宋淳熙二年,朱熹与陆九渊兄弟“鹅湖之会”,“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据此可知,二者的分歧在于
A. 世界本原之争 B. 治学方法之争 C. 理气关系之争 D. 道统思想之争
5、提出“致良知”的思想家是
A. 黄宗羲 B. 王阳明 C. 朱熹 D. 董仲舒
6、下表是史书中的孝义传、孝友传所记载的“义门”(累世同居的大家族)代表人物数量的粗略统计。该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史书 人数
《南史》 13
《北史》 12
新旧《唐书》 38
《宋史》 50
A. 宗法观念的深远影响 B. 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
C. 地方家族势力左右史书编纂 D.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社会观念
7、明代有一位思想家提出圣人之学就是致良知而已,并且良知是圣众智愚都具有的,只要能够发现自己的良知,就可以称谓圣人。这位思想家
A. 是心学的开创者 B. 世称阳明先生
C. 注解了《四书》 D. 提出“众治”说
8、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
A. 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B. “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C. “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D. “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9、王阳明提倡的“致良知”直截简明,容易激活追求自由的理想主义和超越的批判精神,明中期以后迅速地传播开来。这说明
A. 心学已经取代了程朱理学 B. 心学适应君主专制强化的需要
C. 科举制推动了心学的传播 D. 经济生活影响市民的价值取向
10、有学者对理学的某一观点评论说:“一个人也许能够天马行空、细致入微地漫谈孝道,但是只有他具体的行动,才能真正展现他对于这一思想的深度。”这一观点是
A. “格物致知” B. “知行合一” C. “心即理也” D. “孔颜之乐”
11、陆九渊说:“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下面说法,与之含义最接近的是:
A. 一物需有一理,万物皆有理B. 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然后自有贯通处
C.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D.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1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一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一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其中“全新的创造”是指( )
A.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B. 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C. 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
D. 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专制统治
13、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作出了创造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汉大儒董仲舒建议武帝“诸不在六艺 (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经由董仲舒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汉代儒学……广采了阴阳、墨、名、法、道各家之长的。正是这种容纳、吸收和融会的精神,使儒家学说成为当时社会的指导思想。
——楼宇烈《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材料二北宋时期,新儒学思潮的振兴,促使“治学”与“从政”的沟通蔚为风气。以“天下”为胸怀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为旗帜,参与治理国家政事。他们将个人修养与天下国家之兴亡联系起来,将自我道德名节的完善视为最终目标。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三王阳明认为“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反对宋儒把知与行看作两事,认为“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阳明学的学术大旨以注重自我,不受传统之藩篱为特色。 ???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董仲舒提出的建议。根据材料一,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当时社会的指导思想?
(2)材料二中的“新儒学”是指哪一思想体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儒学”的集大成者。
(3)根据材料三,指出王阳明的思想主张,概括阳明学说的特色。
(4)综合上述材料,儒家对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创造性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1-5CBABB 6-10BBADB 11-12CC
13(1)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原因:吸收诸子百家学说。
(2)思想体系:理学。集大成者:朱熹。
(3)思想主张:致良知;知行合一。特色:倡导个性解放。
(4)革故鼎新,自强不息;以天下为己任;崇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