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6.藤野先生 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6.藤野先生 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27 22:4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藤野先生
部编本---八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鲁迅一生著述颇丰,但他只写过自己的三个老师:寿镜吾先生、藤野先生和章太炎先生。本篇课文就是鲁迅写的三个老师之一---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而已集》《坟》《南腔北调集》《二心集》《三闲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写作背景
1902年4月,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到日本留学。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想通过医学达到改造国家的目的。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藤野先生,并与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同时,鲁迅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20年后,鲁迅在反动军阀和御用文人的迫害下,离开北京,来到厦门。《藤野先生》就是这时在厦门大学写的,作为对藤野先生永久的纪念。
挟 樱 花 绯 红 宛 如


掌 故 落 第 畸 形 不 逊


匿 名 诘 责 呜 呼 凄 然
重点词语
jiā
yīnɡ huā
fēi hónɡ
wǎn rú
zhǎnɡ ɡù
luò dì
jī xínɡ
bú xùn
nì mínɡ
jié zé
wū hū
qī rán
教 诲 深恶痛绝


油光可鉴 杳无消息


抑扬顿挫 正人君子
重点词语
jiào huì
shēn wù tònɡ jí
y?u ɡuānɡ k? jiàn
yǎo wú xiāo xī
yì yánɡ dùn cuò
zhènɡ r?n jūn zǐ
不逊:
匿名:
诘责:
流言:
凄然:
绯红:
标致:
掌故:
畸形:
词语释义
傲慢无礼。逊,谦逊。
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匿,隐藏。
质问并责备。
快速传播的毫无根据的话。
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鲜红。
漂亮。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
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文中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不正常的形状。本文指旧社会女子裹脚后骨头不正常状态。
小而言之:
抑扬顿挫:
深恶痛疾:
油光可鉴:
杳无消息:
词语释义
就小的方面说。
(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形容对某人某事极为厌恶,痛恨。恶,厌恶。疾,憎恨。
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没有任何音讯、消息。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多音字





( )落第
( )丢三落四
( )落枕
( )食宿
( )星宿
( )一宿
宿


( )厌恶
( )恶心
( )凶恶
( )解剖
( )解元
( )浑身解数
luò

lào

xiù
xiǔ

ě
è
jiě
jiè
xiè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每部分大意。
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写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所感,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第二部分(4-35):描写了作者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离别,并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德。
第三部分(36-38):描写了作者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作者的激励和鼓舞。
课文如何描写初见藤野先生的形象?
课文分析
外 貌——

举 止——

声 调——

目睹印象——

耳闻亲见——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缓慢而很有顿挫
治学严谨
生活简朴
文中具体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思想品质?
课文分析
添改 讲义
纠 正 解 剖 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女人裹脚




正直热忱、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尊重科学
真诚关怀、正直无私、热情
认真求实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

正直热诚
治学严谨
没有民族偏见
以上关于藤野先生的几件事,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法?,给我们写人物类作文提供了哪些借鉴呢? 试着讨论,归纳。
讨论归纳
运用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品质
叙事有详略之分
运用外貌描写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注意过渡
藤野先生
部编本---八年级上册
第二课时
找出文章的明线和暗线。
暗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明线: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课文详解
课文如何描写初见藤野先生的形象?
目睹印象——治学严谨,耳闻亲见——生活俭朴,学者形象
“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
课文详解
首先是感激、怀念,然后是因“状况无聊”对没有寄信和照片的愧疚之情.
课文详解
描写了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流露出作者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情绪.反衬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课文详解
物以稀为贵”,包含一个弱国国民 的辛酸,同时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原因是“物以稀为贵”,句中的“大概”的理解?
课文详解
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作结论,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的愤慨,这种愤慨不仅是因个人的人格遭受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遭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话中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忧盼祖国强盛的愿望。
课文详解
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的极其沉痛的情感.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句中的“何尝”是什么意思?
课文详解
“良心发现”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 “增加勇气”指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勇气。 “正人君子” 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 ,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课文详解
这一结尾把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与爱国主义精神统一起来,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政治斗争结合起来,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文章的结尾有何作用?
课文详解
“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 感激、怀念,体现在: ①装订收藏讲义
②悬挂先生的照片
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
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课文详解
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你怎样看待鲁迅的这样行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原因:在课堂上看电影时,看到中国人那种麻木、不觉醒的精神状态,他认为学医只能医其身体上的痛苦,而不能医其心灵上的疾病,只有拿起笔写文章,才能唤醒国人的不觉醒的意识。
表达情感:这是鲁迅崇高的精神境界的反映,表现了他总是站在国家与民族利益的高度想问题与做事情,将自己的人生与祖国和民族联系起来,具有极强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尊心。
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回忆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以及作者在日本先学医而后弃医从文的过程,表现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民族偏见,治学严谨、负责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并反映出那个时代的进步青年的忧患意识以及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
课后习题
文章记录了作者留学过程的中的哪几个事?视为每件事加个标题。
离开东京之缘由,仙台求学受优待,初识藤野先生、添改讲义、先生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女人裹脚、匿名性事件、看电影事件、离别先生。
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教学认真,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等等,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所以,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课后习题
作者为什么说藤野先生“在我眼里和心里是伟大”,
请谈谈你的看法。
文中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写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作者忧国之情,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 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作者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作正面陪衬。 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是为藤野先生作反面衬托。 写课堂上看电影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总之,所有这些都与中心人物藤野先生有密切的关系。
课后习题
这篇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为什么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 这样写有什么用?

谢谢观看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