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过渡:大家好!我是刘晓婷,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本次说课主要从说教材、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四大部分,首先,我们来说一下教材。)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地球的宇宙环境》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是高中地理的开篇,涉及较多的天文知识,同时这些内容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整个高中地理学习中占有基础性地位,为以后的地理学习做好铺垫作用。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该节课的内容要求为: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本节课主要是阐述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学习天体、天体系统的宇宙环境知识是为了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地球的特殊性在于地球上存在生命,从地球外部的宇宙环境看,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是普通的,但又由于地球上存在着适宜的温度、大气和液态水这三个内部条件,就使得地球具有存在生命的特殊性。
本节课是从远处对地球展开学习,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而后面的章节则是从“近处”围绕“为什么地球存在生命”展开学习,如“地球的运动”从动态的角度论证了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 “地球上的大气”和“地球上的水”则分别论证了地球具有大气、液态水的条件及其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因此,“宇宙中的地球”这一内容既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开篇,也是后面章节内容学习的启下。
(过渡:在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来展开教学之前我们应该对学生的学情有所了解。)
2、学生学情
高一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没有对宇宙环境的相关知识进行过系统的学习,但在初中学习“认识地球”的相关内容时,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地球具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形式,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此外,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已经具备月球绕地球运动、地球绕太阳转动的生活体验。学生能够从各种媒体了解宇宙与地球的相关知识,但多数不系统,更不能聚焦于地球的宇宙环境这个核心上,发散度高。另外学生对宇宙的一些概念常常含糊不清,教案中有必要进行适当的纠正。
该节内容涉及较多的天文知识,较为抽象,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求较高,但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精神和能力,对该节内容较感兴趣,学习积极性、接受性较高。
(过度:根据课表要求,结合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的学情,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内容:)
2、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能通过自主学习说出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以及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概括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分析地球的宇宙环境,指出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
(2)、过程和方法
能通过自主阅读分析教材,培养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通过阅读表格、图片和探究讨论等活动,培养有效信息提取、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过渡: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可以为后面展开对地球的学习做好铺垫,激发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本节课的重难点主要在于:)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难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关键:阐述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过渡:根据对高一学生的学情分析,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3种主要的教学方法:)
二、说教学方法
1、教法分析
①情景教学法。教师结合多媒体技术创设宇宙环境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
②读书指导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相关知识点的能力。
③启发式谈话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增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
2、学法总结
①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归纳总结知识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②小组讨论学习:学生通过与小组其他成员互相讨论,探究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③课后探究学习:学生通过课后查找资料、同学相互讨论课后探究来发散学生思维,巩固运用知识。
(过渡:那么我们如何怎么把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体现出来呢?接下来我们重点说一说教学过程的具体安排。我把教学过程大致分为:)
三、说教学过程
(过渡:课程导入部分,我会带着学生们欣赏一些宇宙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给他们放一段《宇宙探奇》的视频,创设课始情景,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减少抽象困扰,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接着,结合本节课的导入部分向学生发出提问。)
1、导入课程,给学生展示宇宙的图片和相关视频资料,创设情景。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引起注意,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进入到本课的学习。
(过渡:自主学习部分,我会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应部分内容,并给出一些小任务,通过抢答和提问的方式来测试学生的自学效果,以此来促进师生互动,最后通过图片课件展示地球的宇宙环境相关图片来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学习教材P2-4,任务: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以及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地球的普通性。
效果测试:学生抢答和个别提问相结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过渡:在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将班上的同学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一起探讨地球的特殊性,指导他们如何进行探究,之后通过小组代表发言的方式来展示探究成果,并对他们的发言加以点评、总结来加深他们的印象。)
3、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地球的特殊性”,即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并派小组代表发言,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等活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有效信息提取、逻辑推理能力。
(过渡:最后,我会带着学生回顾本节课所讲的内容,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整体的知识联系体系和框架,加深学生印象;此外,我还会给学生留两个课后探究任务,以此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4、总结提升:老师进行课堂总结,带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布置课后探究任务,帮助学生提升应用所学内容。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印象,形成整体的知识联系体系和框架;促进知识的应用,深化和巩固知识,发散学生思维。
(过渡:这是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清晰的板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构建知识框架。)
5、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梳理本节知识内容,构建整体的知识框架。
(结尾:整个教学过程都将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分析、推理和展示,再由教师进行简评、补充和总结,可以让教学循序渐进,达到满意的效果。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