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测试卷(试卷+答案+答题卷)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考生须知:
1.全卷共四大题,29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全卷分为卷Ⅰ(选择题)和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卷Ⅰ的答案必须用2B铅笔填涂;卷Ⅱ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3.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a—23 N—14 Ca—40
Cl—35.5 Zn—65 Fe—56 Cu—64
卷 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下面是CO2、O2的自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2.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B.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明显升高
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
D.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
3. “减少污染,净化空气,还我一片蓝天”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下列气体不会污染空气的是( )
A.SO2 B.CO2 C.CO D.NO2
4. 如图所示是硫和铁丝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示意图。这两个反应( )
A.都是分解反应
B.都生成气体?????
C.都放出热量
D.都产生蓝紫色火焰
5. 9月4日-5日在杭州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G20峰会期间,为了安全,杭州火车站要进行二次安检,轨道交通部门规定乘客携带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强腐蚀性等物品不能通过安检口。下列物品可以通过安检口的是( )
A.鞭炮 B.汽油 C.液体皂 D.浓硫酸
6. 汽车尾气主要为碳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和一氧化碳等,如图表示的是治理汽车尾气时所涉及的主要反应的微观变化示意图,以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有单质生成,其化学式为N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该反应共涉及到4种化合物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N2+2CO2
7. 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A.①变红,③不变红
B.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红
C.①④变红,③不变红
D.④变红,③不变红
8. 如图表示人在吸气时,膈肌的运动情况。此时,膈肌所处的状态、胸廓容积和肺内气压的变化分别是( )
A.收缩、扩大、下降
B.舒张、扩大、下降
C.舒张、扩大、升高
D.收缩、缩小、下降
9. 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依据是光合作用( )
①消耗二氧化碳 ②产生氧气 ③消耗水 ④产生有机物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0.二氧化碳气体既是温室效应的元凶,又是一种潜在的资源。实验室里,科学家已成功利用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一种简单有机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二氧化碳塑料”,该新型塑料在投入工业生产前,以下不是科学家重点考虑的问题是( )
A.如何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 B.新型塑料是否可降解
C.新型塑料的化学性质是否稳定 D.新型塑料生产是否影响碳循环
11.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碳化钼(Mo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水在120℃下反应,反应的微观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种反应物均为氧化物 B.金原子对水分子起吸附催化作用
C.催化剂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D.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原子重新组合
12.下列有关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二者都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
B.没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无法进行
C.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无法进行
D.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13.具有“天下第一洞”美誉的织金洞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溶洞中形态各异的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过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中化学反应有Ca(HCO3)2=X↓+CO2↑+H2O(方程式已配平),则X的化学式是( )
A.CaO B.CaCO3 C.Ca(OH)2 D.CaO2
14.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最重要的意义是( )
A.吸收氧气 B.分解有机物 C.产生二氧化碳 D.提供能量
15.把A.B.C.D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并测得反应物和产物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 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9.7
8.7
21.6
0.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7.4
0
3.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
C.反应过程中,物质B和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
D.若物质A与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4∶216,则反应中A和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1∶4
卷 II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7题,每小空2分,共36分)
16.(6分)多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
(1)图1为空气成分的示意图,物质B的化学式为 。
(2)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里物质B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红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17.(6分)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均填容器下相应字母)
18.(6分)NO是汽车尾气中一种大气污染物,但它通过以下途径也能生成.①纯净的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②在放电条件下,N2跟O2能直接化合生成无色的NO气体;③NO气体不溶于水,在常温下易跟空气中的O2化合,生成红棕色NO2气体;④NO2气体有毒,易溶于水,溶于水后生成HNO3和NO;⑤生成的HNO3随雨水淋洒在大地上,同土壤中的矿物相作用,形成可溶性硝酸盐,试填写下列空白:
(1)氮气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NO气体宜用__________法收集
(3)写出NO2跟水作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4分)生物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1)图一所示的是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人的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膈肌从甲到乙时进行__________过程。
(2)为了证明植物的呼吸作用,某同学将数棵菠菜装入塑料袋中并用绳子扎紧袋口,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如图二。再将塑料袋中的空气通入澄清石灰水,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时证明:植物能进行呼吸作用。
20.(4分)台州市的一金属堆场发生火灾,十多吨金属镁发生爆燃后发出刺眼的白光,将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昼.消防指挥部立即动员力量,寻找砂土进行灭火.镁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在高温条件下遇水反应释放出氢气.
(1)利用砂土灭火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本次火灾消防员不能用水来灭火,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21.(6分)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呼吸作用则为光合作用提供了能量和原料。
(1)为研究种子的呼吸作用,小柯对种子消毒杀菌后,按图甲所示的实验进行研究。对种子消毒杀菌后再进行实验,其目的是 。 几天后,澄清石灰水最先出现明显浑浊现象的装置是 (选填“A”、“B”或“C”)。
(2)研究人员在晴天环境下,对栽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温室,进行2 4小时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绘制的曲线如图乙所示。据图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于 (选填“P点前”、“P点”或“P点后”)。
22.(4分)工业和生活污水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污水处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1)污水中含有的大量有机污染物可引发细菌迅速繁殖,细菌通过 作用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同时将有机物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
(2)塘中需氧型微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来自__________
(第22题图)(第23题图)
三、实验探究填(本大题共有3题,每小空2分,共16分)
23.(4分)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甲、乙、丙三个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了实验探究。
(1)甲同学: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燃烧停止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集气瓶中吸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__________。
(2)乙同学:用碳替代红磷,完成上述实验,发现集气瓶内并没有吸入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4.(6分)以下是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曾开展的实验:
①先用天平称取质量为m1的金属锡粉.
②将这些锡粉放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完全燃烧,生成了白色固体物质,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2.
③打开容器,听到了空气进入容器发出的“丝丝的声响”,称量所得白色物质的质量为m3.
④把白色物质放回原容器里(容器中空气的组成恢复到初始状态),重新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4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锡的燃烧是 变化.
(2)罗蒙诺索夫分析数据后发现,生成白色物质的质量m3= ,于是提出了“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产物的总质量”的观点.
(3)后经多位科学家的共同努力,最终确立了质量守恒定律,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定律: .
25.(6分)为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某同学选择一种盆栽的“银心”黄杨作为实验材料,该植物叶片的绿色部分和白色部分界线清晰.他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请你设计一个简单方案,以排除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实验装置处理好之后,放到阳光下4小时,同时摘下叶片A、B,标记、脱色、清洗处理,然后滴加碘液,观察实验结果:叶片A绿色部分和白色部分的结果比较,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可知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的措施有__________
A.保证蔬菜大棚内的适宜温度,不受冻害和高温危害
B.提高棚膜的透明度,保证作物采光
C.蔬菜幼苗期增施氮肥,促进蔬菜茎叶生长茂盛
D.保证在一定时间内进行通风,以保证光合作用原料二氧化碳的供应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有4题,共18分)
26.(3分)盛夏,西瓜是人们消暑解渴的佳品,若不过瘾,还可冷藏后再吃。请回答:
(1)随着科枝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水果已呈现无季节性上市销售的势头,这主要是通过温室栽培的方法达到的,为了增加产量,还可在室内适当增加 的浓度
(2)下列条件中,对栽培西瓜增产有利的是 。
A.日温15℃、夜温26℃ B.昼夜恒温26℃
C.日温26℃、夜温15℃ D.昼夜恒温15℃
(3)蔬菜、水果长时间储藏保鲜与水稻、玉米等种子的储藏是有区别的,在低温、低氧的环境中,前者还应需要保持湿度适中,后者还需保持 的条件。
27.(5分)小柯为了研究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浓度是否有差异,做了如下实验: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分别用两种方法各收集三瓶氧气,并使用传感器测定收集到的氧气浓度,数据见表。
(1)小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以能使放置在集气瓶瓶口的带火星木条复燃为氧气集满的标准;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以观察到______________为氧气集满的标准。
(2)以上两种方法中,_______法收集到的氧气更纯净。
(3)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氧气浓度只有80%左右的原因有( )
A.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
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的浓度只有80%左右
C.当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时,集气瓶内还有空气
D.当氧气进入集气瓶时,瓶内空气与进入的氧气相互扩散
28.(4分)C02可作为塑料温室大棚的“气肥”,施用增产效果明显,科研人员为有效掌握向大棚内使用“气肥”的时机和用量,测定了一个密闭蔬菜大棚内的CO2浓度,甲图绘出CO2浓度日变化的大致曲线。(晴天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6:00和18:00)乙图是某片构叶的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1、2、3表示不同的物质,箭头表示物质进出的方向,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乙中的1代表二氧化碳,2代表氧气,3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__。
(2)根据你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图甲中6:00到18:00时间段CO2浓度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29.(6分)向10g大理石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分两次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烧杯内物质总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请计算:
(1)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
(2)计算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2020年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测试卷(试卷+答案+答题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C
C
D
B
A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B
D
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7题,每小空2分,共36分)
16.(1)O2.(2),化合反应。
17.A D B、C、E
18.(1)无色、无味的气体;(2)排水;(3)3NO2+H2O═2HNO3+NO
19.(1)吸气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0.(1)使可燃物隔绝空气
(2)镁在高温条件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氢气,氢气在空气中能燃烧,甚至发生爆炸
21.(1)防止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意思相近均给分) B (2)P点前
22.(1)呼吸 (2)藻类光合作用和大气溶解
三、实验探究填(本大题共有3题,每小空2分,共16分)
23.(1) (2)碳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气体,瓶内气压不变
24.(1)化学;
(2)m4﹣m2+m1;
(3)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总个数不变,原子质量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25.(1)将该植物放在黑暗处24小时
(2)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3)D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有4题,共18分)
26.(l)CO2 (2)C (3)干燥 (3分)
27.(1)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或观察到瓶中水排尽(完) (2)排水(排水集气) (3)ACD
28.(1)有机物
(2)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取决于生物的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数量,日出(6时左右)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而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量小于光合作用的吸收量,经过整个白天的积累,6:00到18:00时间段CO2浓度下降
29.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10g+50g+50g﹣106.7g=3.3g
由于加入第一个50g稀盐酸对应2.2g二氧化碳,所以生成3.3g二氧化碳时消耗的盐酸的质量为75g。
设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44
10gx 75gy 3.3g
==
x=75%
y=7.3%
2020年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测试卷(试卷+答案+答题卷)
(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7题,每小空2分,共36分)
16.(1)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18.(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
20.(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2)__________
22.(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填(本大题共有3题,每小空2分,共16分)
23.(1)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有4题,共18分)
26.(l)__________(2)__________
(3)__________
27.(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__
28.(1)__________
(2)
29.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