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 第4章 植物与土壤 测试卷(试卷+答案+答题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 第4章 植物与土壤 测试卷(试卷+答案+答题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4-28 12:1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年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 第4章 植物与土壤 测试卷(试卷+答案+答题卷)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班级、姓名、座位号。
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罝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是( )
A.使用无磷洗衣粉 B.合理使用化肥
C.注意不把生活垃圾倒入水中 D.小区内禁止机动车驶入
2. 如右图所示,土壤浸出液蒸发后的残留物是( )
A.小细砂 B.蛋白质
C.无机盐 D.金属
3. 在土壤的成分中,影响土壤结构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
A.矿物质颗粒 B.腐殖质
C.空气 D.水分
4. 有位科学家给一株黑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让黑麦的根能充分地生长。到它长出麦穗的时候,统计出这株黑麦的根系由1 400万条根组成,全长600千米,相当于从北京到锦州的距离,这些根共有150亿条根毛,根毛全长10 000千米,相当于北京到巴黎的距离。那你知道根的什么部位长得最快( )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5. 沙漠在三类土壤中应属于( )
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D.都不是
6. 探究“植物根系的分布与地下水位高低的关系”的实验可以培养的技能是( )
A.假设和提出多种实验方案的技能
B.比较和选择“较优”方案的技能
C.数据处理和减少误差的能力
D.以上都能
7.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在细胞中进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吸水还是失水与①结构中的液体浓度有关
B.光合作用在②结构内进行
C.植物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③离开植物体
D.③处还是氧气与二氧化碳进出的通道
8. 下列植物具有年轮的是( )
A.马尾松 B.萝卜
C.青菜 D.甘蔗
9. 某研究人员正在对某种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进行研究,研究过程如下:①他解剖其茎,制作茎切片,发现茎运输物质的通道结构有两种,如图中的A.B所示;②他认为结构A可能为植物运送水分和无机盐,结构B可能为植物输送有机物;③他想,将结构A封闭植物会萎蔫而死亡;④他想,切断此植物的结构B,一段时间后,在切口的上方会出现瘤状物。则下面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②为“推论”,③④为“实验”
B.②③为“推论”,④为“实验”
C.②为“假说”,③④为“推论”
D.②③为“假说”,④为“实验”
10.为适应本地冬季低温、干燥的环境条件,许多植物在冬季来临时会以“落叶”方式来减少水分的散失,而常绿植物的叶片在形态、结构上具有较好的保水性,如叶片较小、较厚,表面有蜡质或角质层等。以下是我市常见的四种植物,其中属于常绿植物的是( )
11.生物圈的水循环离不开植物的蒸腾作用.下列关于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表皮的气孔完成
B.炎热的夏天,蒸腾作用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
C.蒸腾作用可以拉动水分和无机盐由根部运到茎、叶等部位
D.蒸腾作用散失了大量的水分,这对植物的生长是不利的
12.下列有关土壤的利用正确的是( )
A.江河的底部不能种植庄稼,所以应大量采挖沙石,增加经济收入
B.为了保护土壤,应将大量耕地空闲,长期不耕作,以防农药、化肥等污染
C.为了减少病虫害,耕地可以采用轮作方法增产增收
D.为了增加经济收入,可多开办砖瓦厂,大量开采土壤制作砖瓦
13.甘薯根长得肥大,其中所含得大量淀粉是由( )
A.叶制造后通过导管运输来的
B.甘薯根自己合成的
C.茎制造后通过筛管运输来的
D.叶制造后通过筛管运输来的
14.近年来,罗汉松逐成为市道路绿化的笼。在移栽罗汉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存活率,常采取如图所示的搭棚措施,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弱光合作用 B.抑制呼吸作用
C.降低蒸腾作用 D.预防虫害侵袭
(第14题图)(第15题图)
15.如图中甲、乙为两种物质,仔细分析,判断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
A.若甲为二氧化碳,乙为氧气,则图可表示叶片内进行了光合作用
B.若甲为氧气,乙为二氧化碳,则图可表示叶片内进行了呼吸作用
C.若甲为水,乙为二氧化碳,则图可以表示叶片发生了蒸腾作用
D.无论甲、乙代表什么物质,图都可表示植物需要阳光,需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7题,共26分)
16.(4分)土壤是在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的,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体外,植物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空气和__________。
(2)选择干燥的土地,取边长为10厘米的一块立方体土壤和边长为10厘米的一块立方体铁块,把它们分别放人两个相同的大烧杯中,沿烧杯壁缓慢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水面把土壤和铁块刚好全部浸没为止,然后测定所加入的水量。此实验能达到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 B.测量土壤中空气所占的体积分数
C.证明土壤中有无机盐 D.证明土壤中有有机物
17.(2分)经测量,台州某地土壤中砂粒的含量约20%、粉砂粒的含量约20%.黏粒的含量约60%.据图判断,该土壤的类型为 类土壤.
(第17题图)(第19题图)
18.(2分)水稻、小麦、竹类等植物,它们的茎不能加粗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19.(4分)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来表示。如图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时,处于不同光照强度下在单位时间内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或释放量。
(1)植物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的主要通道是叶表皮的 。
(2)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那么,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时,图中曲线上的A点将向 移动(填“上”或“下”)。
20.(6分)“莫使旱地变荒漠。”为了研究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小红做了以下实验:把泥土按30°的坡度分别堆在玻璃箱的两侧,在A坡种上草皮,用洒水壶以相同水量、相同速度先后对两个坡面洒水。
(1)实验过程中,小红观察到A坡汇入引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少,B坡的比较多。这说明植被可以减少 流失;
(2)我国土地荒漠化现象相当严重,华北、西北地区频繁发生沙尘暴,导致 污染;
(3)我国土壤资源短缺,请你提出一个保护土壤的措施_ 。
(第20题图)(第22题图)
21.(4分)根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肥沃土壤的浸出液培养的幼苗比用蒸馏水培养的幼苗长得健壮,说明植物的生活需要__________。
22.(4分)如图所示是果树上的一段枝条,只有两个大小相同的果实,已经对枝条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割,那么这两个果实是否能继续长大? ,理由是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3题,共24分)
23.(6分)小明的爸爸在一块新开辟的荒地种植西瓜,发现许多幼苗与附近的土壤上长势良好的幼苗不一样,出现矮小、叶片上有许多褐斑的症状。小明怀疑是土壤中缺钾。于是小明取土壤样本带到环保部检测。检测结果认为,导致幼苗长势不良的主因是pH过低,次因是缺钾,新开辟荒地的土壤和附近的土壤样本的其他指标非常接近。下面是小明在环保部门指导下进行的实验探究:
材料:酸碱调节剂 钾肥 附近的土壤 新开辟荒地的土壤 大花盆3只 长势良好且株高相近的西瓜苗若干
实验过程:
①将3只大花盆分为如下三组:
A组:附近的土壤+幼苗10株
B组:新开辟荒地的土壤+幼苗10株+钾肥
C组:新开辟荒地的土壤+细苗10株+酸碱调节剂
②各组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和记录每株幼苗的株高,并对数据进行处理。
请回答:
(1)“小明怀疑是土壤中缺钾”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 的。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得出结论
(2)测量和记录每株幼苗的株高后,对数据应如何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右图中用柱形表示B.C组的预期实验结果。
24.(10分)实验探究法。某同学为了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分别取20mL的清水和20mL不同浓度(5%、10%)的食盐水依次置于A.B.C三个烧杯中。
步骤二:取三块新鲜小萝卜块,分别置于A.B.C三个烧杯中(萝卜块全部被淹没),都静置浸泡5分钟。
步骤三:取出萝卜块,分别量出三个烧杯中溶液的体积。
步骤四:记录数据于下表中。
周围溶液浓度(%)
清水
5%的食盐水
10%的食盐水
溶液体积(mL)
19.5
22.6
24.4
据实验回答问题:
①步骤二中存在明显不足,请帮助指正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组清水体积略变小(不考虑蒸发、读数误差),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A组和B组实验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从B组和C组实验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该实验除了通过溶液体积的变化来定量证明植物细胞的吸水或失水,也可以通过__________的变化来定量证明植物细胞的吸水或失水。
25.(8分)如图甲是研究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示意图。

(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尤其是橡皮管与U形管连接处的密封性。实验中,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良好的依据是 。
(2)人们大多选用阔叶的法国梧桐的枝叶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其原因是 。
(3)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观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红色,如图乙。那么图中的A是植物茎中哪一部分结构? 。
(4)随着蒸腾作用的进行,植物体内的水不断发生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会吸收周围大气的热量。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有4题,共20分)
26.(6分)丁同学乘车时发现,许多公路旁山体坡面上筑有混凝土框架,框内的草大多数是框边的长得好。这是偶然现象,还是普遍现象呢?
丁同学想了许多获取证据的方法:①请教老师;②查阅资料……,他查阅资料后知道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植物生长的边缘效应现象。
请你帮助丁同学完成下列任务:
(1)再举出一种获取证据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植物生长的边缘效应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呢?请你写出一种猜想:___________。
(3)如图表示同一块农田的三种种植方法,管理情况相同,你认为采用________种植方法总产量最高。
27.(4分)由于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均,经常会导致旱情的发生,严重时水井干涸,农田龟裂,很多植物都枯萎甚至死亡。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盆栽实验,探究土壤干旱对某种植物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实验前土壤水分充足,实验时实验组停止浇水,实验结果数据处理如下图。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图像分析,干旱不同阶段光合作用速率降低的原因。
28.(4分)为研究某区域土壤的污染情况,小明同学选择了4个地方的土壤进行研究,分别测量土样的pH,结果如图所示,小明计划用环毛蚯蚓作为实验动物(环毛蚯蚓适于生活在弱酸性的环境中),研究上述土壤对动物的影响,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从土壤的酸碱性考虑,你预测最不适合环毛蚯蚓生活的土壤是__________。
(2)如果该地区酸雨污染比较严重,则土壤中的环毛蚯蚓将__________(选填“增多”、“不变”或“减少”)。
29.(6分)小叶同学在研究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一: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张蚕豆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
方案二: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60℃左右的热水中(如图所示),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
方案三: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哪一张先变色,哪一张的颜色深一些.
(1)采用方案_____可以观察到叶片的保卫细胞.
(2)方案二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
(3)小叶采用方案三进行实验,贴上滤纸后经过较长时间,发现两张蓝色滤纸颜色都变为一样红.小叶同学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与方案二实验结论不一致.于是去问老师,老师询问了小叶的实验过程后,指出小叶用方案三所做实验的结论不可靠.
你认为老师这样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 第4章 植物与土壤 测试卷(试卷+答案+答题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A
C
A
D
B
A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
D
C
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7题,共26分)
16.(1)无机盐(2)A B(漏选不给分)
17.黏土
18.没有形成层
19.(1)气孔 (2)上
20.(1)水土(或土壤)(2)大气(或空气、或环境)
(3)植树造林(或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壤或严禁乱砍滥伐)
21.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无机盐
22.枝条上部的果实能继续长大,下部的果实不能继续长大;枝条上部的果实能得到叶的有机物,枝
条下部的果实不能得到叶的有机物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3题,共24分)
23.(1)B(2分)
(2)求平均值(或:总株高)
(3)见图(2分)

24.萝卜块大小应该一样
萝卜块吸水
当萝卜块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溶液浓度时,萝卜块失水
当萝卜块细胞液浓度与周围溶液浓度差别越大时,萝卜块失水越快
萝卜块体积
25.(1)U形管左右液面出现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时间
(2)阔叶植物的蒸腾作用比针叶植物强,实验现象明显
(3)髓
(4)汽化(或蒸发)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有4题,共20分)
26.(1)观察、实验、调查(或写具体实例)(或其它合理答案)
(2)可能与光照(或水分、空气、肥力)有关(或其它合理答案)
(3)C
27.例:土壤干旱前期,植物吸收的水分减少,光合作用缺少原料,使光合作用速率降低(1分),
土壤干旱后期植物缺水影响叶片中叶绿素的合成,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1分),植物通过叶绿素吸收太阳能减少从而使光合作用速率降低(2分)。
28.(1)C地 (2)减少
29.(1)一
(2)下表皮气泡的数目比上表皮多(其它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3)实验时间过长导致两张滤纸都吸收了足够多的水分
(只回答“吸收了足够多的水分”或“时间过长”得1分;其它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2020年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 第4章 植物与土壤 测试卷(试卷+答案+答题卷)
(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7题,共26分)
16.(1)__________(2)__________
17.__________
18.____________________
19.(1)__________ (2)__________
20.(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3题,共24分)
23.(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5.(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有4题,共20分)
26.(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
27.
28.(1)__________ (2)__________
29.(1)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