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湿地干涸及其恢复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3湿地干涸及其恢复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4-29 21:5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一)湿地
1、狭义:
一、什么是湿地
2、广义:
生态交错带,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
“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由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 6 米以内的海域。”
不要以为湿地就是土壤过湿甚至积水的土地,这是仅从字面上理解湿地的概念,它将湿地的范围限制在一个相对狭窄的部分,而忽略了水体部分。大大减弱其在环境应发挥的巨大价值。
(二)湿地的分类
湿地包括多种类型,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都属于湿地。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其表面常年或经常覆盖着水或充满了水,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湿地基本分五大类:海域、河口、河流和湖泊(“大地明珠”)、沼泽(绿色陷阱)
Δ湿地资源的介绍
Δ湿地资源的介绍
海南新盈红树林湿地国家公园一角
全世界湿地面积约为260万平方千米约占陆地面积2%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冲积平原,是我国最大的以沼泽为主的湿地分布区。本区的资源利用以农业开垦、商品粮生产为主。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粮食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加大了对边疆开发和建设的力度,三江平原先后出现过三次开荒高潮。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湿地的保护,在三江平原湿地中划定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六个省级自然保护区。
1998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做出了保护湿地的决定,明确了严格禁止湿地开荒,并对已开垦的湿地进行农用地结构调整。
东北三江平原沼泽面积8640平方千米,是世界最大的湿地之一。目前 3/4开发为商品粮基地后,则失去其作为湿地的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体及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作用。
阅读材料:三江平原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案例分析: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农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大批支边青年、大专院校毕业生和知青组成的百万大军投身垦区开发建设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案例分析: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资料1: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
思考:哪些自然原因使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分布? (从气温、地形、降水、下渗、水文等角度分析)
(1)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蒸发微弱。
(2)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3)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4)土质粘重,且有永久性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5)河网密布。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思考:(1)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等地区相比,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有哪些优势条件?
(2)在开垦过程中,三江平原需要重点改造哪一种自然条件?为什么?
案例分析: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社会方面:地广人稀,粮食商品率高;工业基础雄厚,为农业提供机械;机械化程度高,生产率高;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三江平原需要重点改造水分条件。因为这里沼泽广布,所以首先要考虑排水。
对湿地定义可以分三个层次加以理解。
(1)位置:在陆地上或陆地边缘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2)表面形态: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3)状态: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
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功能。它号称“地球之肾”,在各类生态中其服务价值居于首位。
把三江平原建设成了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和对粮食的需求。
变成商品粮基地后,就失去了其作为湿地的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体及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作用。
调节气候、调蓄水量(洪水)、净化水体、降解污染物、释放氧气、美化环境、保(维)护生物多样性。
生态价值——“地球之肾”
湿地的价值
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提供水资源、提供矿物资源、提供能源和水运。一公顷湿地生态系统一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
经济价值
观光与旅游、教育与科研价值。
社会效益
(1)面积:
(2)特点:
(3)分布:
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等
中国现有湿地面积约 26万平方千米(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的 10%左右,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东北三江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之一;青藏高原上有着世界海拔最高的湿地 (三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 ,对涵养水源、调节全球气候变化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中国湿地现状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的西部、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
(1)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2)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
(3)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 (4)三江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
三江并流:云南省西北部的丽江地区、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三条大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并行而流,称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
二、日益减少的湿地
(一)湿地减少的原因
(1)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即被来自湖泊内外的沉积物所充满。
(2)人为原因:——极大地加速湖沼消亡过程
概括为三个方面:
A.外部物质进入,填充作用加剧(如土壤侵蚀;围湖围海造田)
B.内部富营养化加剧,水草繁茂,泥炭化加速
C.湿地中水量减少、干涸(如大量引水灌溉和河流截流改向 )
我国湖泊减少的状况
原因:过度引水灌溉、盲目围湖造田。
近几十年来,我国湖泊减少情况及产生原因?
后果:湖泊面积缩减、水面缩小还会导致矿化度增加,使水质变劣。
矿化度是衡量水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咸水湖与淡水湖也是由矿化度来衡量的。
A
B
C
D
E
近几十年来,我国大面积围湖造田造成湖泊大面积减少仅湖北、安徽、江苏三省和鄱阳湖、洞庭湖被围垦的面积就达11991平方千米
将使湖泊水体调节气候(调温,增湿)、调蓄水量(减少洪水)、美化环境(旅游圣地)、动植物的栖息地等功能丧失。湖泊面积缩减、水面缩小还往往导致湖水矿化度增加。
为什么要围湖造田?
人多地少,吃饭问题难以解决,为眼前利益而围湖造田,导致人与环境关系的恶性循环;
如何解决?
开源:实行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解决生存问题,减少农民 对土地的依赖
节流:控制人口数量,减少对土地的压力,同时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环境的认识,最终实现良性循环。
三、保护湿地
1.湿地保护存在的问题:
具体表现 带来的危害
基本建设 湿地填平,建设楼宇;流经城市的河道被整治成直立的混凝土河岸 使天然河流变成人工明渠,天然湖泊被束缚在混凝土堤岸内,隔断了河流、湖泊与周围环境的水文联系和生态联系
水利工程 过分强调河流的行洪功能和湖泊的蓄水功能,采取裁弯取直、铺砌水泥护坡等
(1)使本应滋润沼泽的水分流入海;
(2)引起沼泽水富营养化
(3)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保护湿地的措施
(1)1971 年,前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 6 国签署了《湿地公约》。
(2)目前湿地保护已不再局限于现状的维持,而是着重对退化和受损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1
加强湿地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调整湿地地区的农业经济结构,鼓励保护性
开发,如生态旅游、生态水产养殖……
2
3
补充湿地生态用水,控制水污染
退耕还湿,做好生态恢复工作
4
5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湿地环保意识
湿地的保护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