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空气与生命(3.5)生物呼吸与呼吸作用 培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空气与生命(3.5)生物呼吸与呼吸作用 培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5-01 12:36:4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5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一、单选题(共20题)
1.既是空气通道又是食物通道的器官是(  )
A. 咽 B. 肺 C. 支气管 D. 喉
2.呼吸系统中实现气体交换的器官是(  )
A.?鼻 B.?咽 C.?气管 D.?肺
3.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等原因,近些年我国北方经常受雾霾天气的侵扰,引起众多网友们凋侃“月朦胧,鸟朦胧,空气雾霾浓。山朦胧,树朦胧,喉咙有点痛“北国风光,千里朦胧,万里尘飘,望三环内外,浓雾莽莽,鸟巢上下,阴霾滔滔…”,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开发绿色环保的新能源迫在眉睫,下列有关雾霾中的污染颗粒进入人体的途径正确的是(  )
A.?外界→咽喉→食道→肺
B.?外界→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C.?外界→鼻腔→气管→肺
D.?外界→鼻腔→咽喉→食道→气管→肺
4.雾霾天气PM2.5超标,对人体造成危害,PM2.5进入人体的途径为(?? )
A.?外界→咽喉→食道→肺???????????????????????????????????????B.?外界→鼻腔→咽喉→食道→气管→肺
C.?外界→鼻腔→气管→肺???????????????????????????????????????D.?外界→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5..我们一生都在不断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在呼出的气体中,含量(体积分数)最多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B.?氮气?????????????????????????????????C.?水蒸气?????????????????????????????????D.?氧气
6..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生活在北欧的人比在赤道附近的人鼻子高挺些,通气路程加长,能使到达肺的气体更(?? )
A.?多?????????????????????????????????B.?温暖???????????????????????????????????C.?干燥?????????????????????????????????D.?氧气浓度增加
7.下列关于人体的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增大,完成吸气
B.?肋间肌收缩,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完成呼气
C.?肋间肌收缩,膈肌舒张,胸腔容积增大,完成吸气
D.?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缩小,完成呼气
8.如图是模拟膈肌运动的示意图,下列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

A.?甲是呼气过程,膈肌收缩????????????????????????????????????B.?乙是呼气过程,膈肌收缩
C.?乙是吸气过程,膈肌舒张????????????????????????????????????D.?甲是呼气过程,膈肌舒张。
9.下列有关人体呼吸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吸气时,横膈膜向上抬升????????????????????????????????????B.?人体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C.?呼气时,肺泡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D.?肺泡内气体交换的结果是血液中的含氧量减少
10.如图所示为证明动物需要呼吸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属于对照组的是 A 组????????????????????
B.?本实验只能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C.本实验应控制两试管中的碱石灰等量???????
D.?本实验用红色液滴移动来反映试管内二氧化碳含量变化
11.下列肺的结构特点中,与其气体交换功能相适应的是(?? )
①肺内有大量的肺泡?? ②肺泡壁很薄?? ③肺泡壁外布满毛细血管
A.?①?????????????????????????????????????B.?①②?????????????????????????????????????C.?②③?????????????????????????????????????D.?①②③
12.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中,所用的保温瓶已作灭菌处理,保温瓶内的环境条件适宜。将适量、等质量的正在萌发和煮熟过的种子分别装入两个保温瓶后密闭,多次测定有关的量,并绘制成如图曲线。下列判断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A.?若y表示瓶内温度,则b表示萌发的种子??????????????
B.?若y表示瓶内二氧化碳量,则c表示萌发的种子
C.?若y表示种子的质量,则c表示煮熟过的种子????????
D.?若y表示瓶内氧气量,则c表示萌发的种子
13.如图为胸腔和肺的示意图,当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图中三部位压强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A.?b<c<a?????????????????????????????B.?a<b<c?????????????????????????????C.?a<c<b?????????????????????????????D.?c<a<b
14.如图显示一人处于静态状态平静呼吸时,肺泡内的气压变化的情况,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点时,膈肌处于完全放松状态。??????????????????????????B.?B点时,肺内气体量最少。
C.?从v到X期间,肺完成了一次呼吸。??????????????????????D.?从V到W期间,肺排出空气。
15.呼吸运动是人重要的生命活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呼吸时,呼出的气体成分中二氧化碳多于氧气
B.?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网
C.?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
D.?呼出的气体中不仅含有二氧化碳气体,还含有氧气
16.如图是人体在平静状态下呼吸运动的部分示意图。有关图示运动状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膈肌呈舒张状态,膈顶部上升?????????????????????????????B.?肋间外肌呈收缩状态,肋骨下降
C.?胸廓的容积缩小,肺也随着回缩?????????????????????????D.?此时肺内的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17.如图表示人体胸廓容积的变化,到b点时,肺泡内、呼吸道、外界气压的关系是(?? )

A.?肺泡内=呼吸道>外界???????????????????????????????????????B.?肺泡内=呼吸道<外界
C.?肺泡内<呼吸道<外界???????????????????????????????????????D.?肺泡内>呼吸道>外界
18.如图表示肺容积在呼吸过程中的同步变化曲线图,表示肋间外肌和膈肌处于舒张状态是哪一区段(?? )

A.?ce段????????????????????????????????????B.?ac段????????????????????????????????????C.?ab段????????????????????????????????????D.?cd段
19.人体呼吸道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下列能使吸入的气体变清洁的结构有(?? )
①鼻毛;②声带;③气管的内表面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④鼻黏膜;⑤会厌软骨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④????????????????????????????????D.?③④⑤
20.如图所示为验证动物需要呼吸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实验前应该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适当增加试管内的昆虫数量
C.?实验时为便于操作和观察,应该用手握紧试管
D.?为更好地控制变量,可在乙试管内放入等数量的同种死昆虫
二、填空题(共5题)
21.请深深地吸一口气,你的呼吸中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________,(选填“扩大”或“缩小”)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人肺。
(2)在该过程中,你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哪个生理过程?________。
22.如图是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呼吸系统是由___________和肺组成的。
(2)图中的①能将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__________、清洁。
(3)人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经过图中的结构②?_______?。
(4)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从外界到达肺部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填字母)
A.口腔→喉→咽→气管→支气管→肺
B.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C.鼻→气管→支气管→肺
D.鼻→支气管→气管→喉→咽→肺
23.如图为人体内肺部的气体交换图,请据图回答:

(1)外包丰富的毛细血管,仅由一层上皮细胞围成的③,是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基本单位________。
(2)血液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后,________的含量减少,再经________(血管)流回心脏。
(3)空气中的氧气是通过图中________(填序号)过程进入血液的。
(4)人吸气时,③的容积会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4.图甲为呼吸系统模式图,图乙为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胸廓容积变化示意图,图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丙
(1)图甲中的A是人体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器官________,图乙表示人体吸气过程的是________(填“D”或“E”),请结合图甲、图乙叙述人体的吸气过程:________。
(2)图丙中1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
25.如图是某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据图回答问题。

(1)曲线AB段表示________时肺内气压的变化,此时肋间肌和膈肌________。
(2)曲线BC段表示________时肺内气压的变化,该变化中,胸腔体积________。
(3)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坐标中的________点,此时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的值________。
(4)在曲线AB段、BC段的变化中,与呼吸有关的肌肉的变化情况是,AB段:________,BC段:________。

实验探究题(共3题)
26.小柯利用如下实验装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
   ???????????? ??????甲   ?????????????           乙
(1)图甲实验设立B组的目的是________。
(2)如图乙,把几棵新鲜菠菜装入塑料袋中,扎紧袋口,在________环境中放置十二小时后,松开袋口,插入导管立即扎紧袋口,并将导管口插入烧杯中,缓慢挤压塑料袋,蜡烛熄灭。该现象能否说明菠菜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
27.为了探究“丁香提取液对马铃薯呼吸作用强度的影响”,某科学家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步骤1:选取体积大小相近,薯皮未损伤、其他状况相同的马铃薯,分为16等份,每4份为一组,分别均匀喷洒等质量的不同溶质质量分数丁香提取液和清水(如表),放在阴凉通风处迅速晾干.

组别 1 2 3 4
试剂 0.0025%的丁香提取液 0.0050%的丁香提取液 0.0075%的丁香提取液 清水
样品份数 4 4 4 4
步骤2:把经过预处理的马铃薯用网袋装好后,放在温度为12℃,湿度为50%的恒温恒湿培养箱中储藏180天,储藏期间每隔45天各取出一组样品测定其呼吸作用强度,并绘图(呼吸作用强度表示每千克马铃薯每小时减少的质量为多少毫克)
(1)设置清水组的作用是________;
(2)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成分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氧气 20.96 16.40
二氧化碳 0.04 4.10
其他气体 79.00 79.50
合计 100.00 100.00
28.题中表为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含量(%)比较;为了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的变化,某同学做了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人体内的气体可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血液和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如图乙所示。请分析回答:


(1)阅读表可知,吸入气体中______含量比呼出气体中高。
(2)观察图甲推断,通入的气体为人体呼出气体的试管是______.
(3)分析图乙得出,经过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后,血液中含量明显增多的气体是______.
(4)肺活量是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肺活量的大小因人而异,如成年人的肺活量大于儿童,运动员的肺活量大于普通人。由此分析,正常情况下,提高肺活量的有效途径是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答案解析部分
单选题
1.【答案】 A
【解答】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构成,其中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通过二者对比可知:咽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2.【答案】 D
【解答】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3.【答案】 B
【解答】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因此雾霾颗粒进入人体呼吸系统的顺序是:外界→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4.【答案】 D
【解答】人体的呼吸系统的组成,从上向下依次为: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故外界的空气进入呼吸系统的顺序为: 外界→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5.【答案】 B
【解答】解:在空气的成分中,氮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80%,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成分;而在呼吸系统的气体交换中,氮气不参与变化,含量基本保持不变;
6.【答案】 B
【解答】北欧的人比在赤道附近的人鼻子高挺些,通气路程加长,主要是为了适应北欧寒冷的环境,使气体在鼻中经过的时间长些,从而使气体更加的温暖;
7.【答案】 A
【解答】A、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增大,完成吸气,故A说法正确
B、 肋间肌舒张,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完成呼气,故B说法错误。
C、 肋间肌收缩,膈肌收缩,胸腔容积增大,完成吸气,故C说法错误。
D、 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完成呼气,故D说法错误。
??????
8.【答案】 D
【解答】A、由图气球变小可以看出是呼气过程,此时膈肌舒张,故A说法错误。
B、由图气球变大可以看出是吸气过程,此时膈肌收缩,故B说法错误。
C、由图气球变大可以看出是吸气过程,此时膈肌收缩,故C说法错误。
D、由图气球变小可以看出是呼气过程,此时膈肌舒张,故D说法正确。
9.【答案】 B
【解答】A、 吸气时,膈肌收缩、横膈变得扁平,故说法错误。
B、人体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故说法正确。
C、呼气时,、横膈 向上抬升 的同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向上、向外移升,此时胸腔体积减小,内压力增大, 肺泡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故说法错误。
D、 肺泡内气体交换的结果是血液中的含氧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故说法错误。
10.【答案】 C
【解答】A.实验中A组是实验组,B组是对照组,故A错误;
B.昆虫无论是否有光,都要进行呼吸作用,故B错误;
C.两个实验中,变量是试管内有无昆虫,而其它 的因素都要保持相同,故C正确;
D.本实验中红色液滴移动反应试管内空气体积的变化,故D错误。
11.【答案】 D
【解答】 ①肺内有大量的肺泡,增加了气体交换的场所; ②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样有利于气体的快速交换; ③肺泡壁外布满毛细血管,增大了气体的面积;
12.【答案】 D
【解答】A、若y表示瓶内温度,a曲线升高表示释放了热量,煮熟过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热量,因此a表示正在萌发的种子而不是煮熟过的种子,故说法错误。
B、若y表示瓶內二氧化碳的量,a曲线升高,表示产生了二氧化碳,煮熟过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因此a表示正在萌发的种子,故说法错误。
C、若y表示种子的质量,b曲线是水平,表示质量不变,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质量减小,因此b表示煮熟过的种子而不是萌发的种子,故说法错误。
D、若y表示瓶内氧气量,c曲线逐渐减小,表示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煮熟过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因此C表示正在萌发的种子,故说法正确。
13.【答案】 A
【解答】呼吸运动之所以能实现肺的通气,是因为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造成了肺內气压与大气压之间的气压差。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腔容积增大,胸腔内气压小于肺内气压,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即a、b、c间的气压关系是a>c>b。
14.【答案】 B
【解答】? A、当V到W是呼气过程,膈肌舒张,因此A点是膈肌处于完全放松状态,A不符合题意。
B、W到X是属于吸气过程,肺内气体量是多,不是最少,B错误,符合题意。
C、V到W是呼气,W到X是吸气,从V到X肺完成了一次呼吸,C不符合题意、
D、V到W是呼气过程,肺排出空气,D不符合题意。
15.【答案】 A
【解答】A、呼吸时,呼出的气体成分中氧气约占16.40%,二氧化碳约占4.10%,故A错误;
B、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故B正确;
C、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肋间肌收缩,肋骨上升,胸腔容积扩大,故C正确;
D、呼出的气体成分中氧气约占16.40%,二氧化碳约占4.10%,故D正确;
16.【答案】 B
【解答】据图可知,气体出肺,属于呼气的过程;在呼气的过程中,膈肌和肋间外肌同时舒张;膈顶部上升、肋骨下降;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气体出肺。
17.【答案】 C
【解答】据图可知,a点时,胸廓的容积最小、c点时,胸廓的容积最大;b点时胸廓容积变大的过程,故属于吸气的过程;此时,胸腔体积增大,内压力减小,空气顺着呼吸道进入肺中;
18.【答案】 A
【解答】据图可知,a点、e点肺容积最小;c点肺容积最大;故ac段,肺的容积增大,表现为吸气;人体吸气时,膈肌收缩、横膈膜变得扁平的同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间内肌舒张,肋骨向上、向外移动。此时,胸腔体积增大,内压力减小,空气顺着呼吸道进入肺中;ce段,肺的容积减小,表现为呼气;人体呼气时,膈肌舒张、横膈顶端上升、肋间外肌舒张,肋间内肌收缩,肋骨向下、向内移动。此时,胸腔体积减小,内压力增大,空气出肺;
19.【答案】 B
【解答】在人体的呼吸系统中,鼻能使进入的气体温暖、湿润,鼻内的鼻毛还能阻挡空气中的灰尘和部分微生物,鼻内的鼻粘膜也能够吸附进入鼻腔的灰尘、部分微生物;同时气管的内表面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纤毛的摆动还能够将进入气管的异物向外排出;

20.【答案】 C
【解答】A、在实验前应该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确保装置不漏气,否则实验现象不明显,故A不符合题意;
B、甲装置中只有两只昆虫,数量少,现象不明显,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适当增加试管内的昆虫数量,故B不符合题意;
C、实验时为便于操作和观察,应该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而不是用手握紧试管,故C符合题意;
D、为更好地控制变量,可在乙试管内放入等数量的同种死昆虫,与甲试管形成对照,故D不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
21.【答案】 (1)扩大
(2)细胞的呼吸作用
【解答】(1) 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扩大,肺部气压低于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部,这是吸气过程;
(2)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以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
22.【答案】
(1)呼吸道;(2)湿润;(3)咽;(4)B。
【解答】
(1)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
(2)①鼻腔能将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湿润、清洁;
(3)人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经过②咽;
(4)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从外界到达肺部的顺序应为: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23.【答案】 (1)肺泡
(2)二氧化碳;肺静脉
(3)①
(4)增大
【解答】(1)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③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量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2)(3)当血液经过肺后,肺泡里的氧气经①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经②进入肺泡;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毛细血管壁都佷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因此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氧气的含量增加,它们依次经过两层细胞;
(4)吸气时,胸廓容积扩大,外界大气压大于肺内气压。人在平静状态,肋间外肌的收缩时,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扩大;膈肌收缩时,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候,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的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
24.【答案】 (1)肺;D;吸气时,膈肌收缩、横膈膜变得扁平的同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间内肌舒张,肋骨向上、向外移动。此时,胸腔体积增大,内压力减小,空气顺着呼吸道进入肺中,人就吸气
(2)二氧化碳
【解析】【分析】根据人体的呼吸运动相关知识解题;吸气时,膈肌收缩、横膈膜变得扁平的同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间内肌舒张,肋骨向上、向外移动。此时,胸腔体积增大,内压力减小,空气顺着呼吸道进入肺中,人就吸气。
【解答】(1)据图可知,A是肺,是人体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器官;吸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同时收缩,膈顶端下降,肋骨上升,胸腔容积增大,气体入肺;故图乙中,表示人体吸气过程的是D;结合图甲和图乙可知,吸气时,膈肌收缩、横膈膜变得扁平的同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间内肌舒张,肋骨向上、向外移动。此时,胸腔体积增大,内压力减小,空气顺着呼吸道进入肺中,人就吸气。
(2)据图可知,图丙中,1是二氧化碳、2是氧气、3是吸气、4是呼气;因为在肺泡、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肺泡中氧气含量最高、二氧化碳含量最低;组织细胞中氧气含量最低,二氧化碳含量最高,气体的运动时通过气体的扩散进行的。
25.【答案】 (1)吸气;收缩
(2)呼气;缩小
(3)B;相等
(4)膈肌和肋间外肌都收缩;膈肌和肋间外肌都舒张
【解答】(1)据图可知,AB段,外界气压大于肺内气压,表现为气体入肺,为吸气;此时膈肌收缩,膈顶端下降;肋间外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
(2)据图可知,曲线BC段,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表现为气体出肺,为呼气;此时胸腔体积缩小;
(3)据图可知,从A到C是一个完整的呼吸过程,从A到B是吸气;从B到C是呼气;故B点是吸气结束的一瞬间也是呼气开始的一瞬间;此时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的值相等;
(4)据图可知,AB段,外界气压大于肺内气压,表现为气体入肺,为吸气;此时膈肌收缩,膈顶端下降;肋间外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曲线BC段,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表现为气体出肺,为呼气;此时膈肌舒张,膈顶端上升;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移动;
?
三、实验探究题
26.【答案】 (1)与A组进行对照(或对照)
(2)黑暗或无光照;不能,烧杯中的烛焰熄灭只能说明塑料袋中的氧气含量减少,而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证明二氧化碳要用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
【解答】(1)根据探究实验的对照原则可知,实验需要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对照,从而说明实验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变量不同导致的;故图甲实验设立B组的目的是与A组进行对照(或对照);
(2)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则需要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故要想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确保塑料袋在黑暗或者是无光的条件下,也就是保证其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才能成功;检验二氧化碳的有无主要通过澄清石灰水或者是BTB溶液;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而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到烧杯中,观察蜡烛熄灭与否不能说明菠菜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因为烧杯中的烛焰熄灭只能说明塑料袋中的氧气含量减少,而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27.【答案】 (1)对照
(2)丁香提取液对马铃薯呼吸作用强度有抑制作用
【解答】解:(1)探究“丁香提取液对马铃薯呼吸作用强度的影响”,唯一的变量是丁香提取液的浓度.变量改变的123组是实验组,4组是对照组.因此设置清水组的作用是对照;(2)从图中看出,丁香提取液的浓度越大,马铃薯的呼吸作用强度越低.因此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丁香提取液对马铃薯呼吸作用强度有抑制作用.
28.【答案】(1)氧气;
(2)甲;
(3)二氧化碳;
(4)加强体育锻炼、多运动.
【解答】(1)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由20.96→16.40;二氧化碳由0.04→4.10;因此吸入气体中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高.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低.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观察图A甲试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乙试管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因此通入的气体为人体呼出的气体的试管是甲.
(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动脉血流到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里,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里,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因此经过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后,血液中含量明显增多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4)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如成人的肺活量大于儿童,运动员的肺活量大于普通人.成人的运动量比儿童的大,运动员的运动量比成人的大;由此说明正常情况下,提高肺活量的有效途径是加强体育锻炼、多运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