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空气与生命(3.6)光合作用 培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空气与生命(3.6)光合作用 培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5-01 12:38:5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6 光合作用
一、单选题(共22题)
1.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有机物里的能量释放出来
B.?分解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里的能量
C.?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里的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把有机物里的能量释放出来
2.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必须要有光照??????????????????B.?在生态系统中,光合作用是生物生存的基础
C.?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D.?绿色植物所有的器官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3.小球藻、硅藻等被称为微藻,其体内能产生较多的油脂等有机物,是未来人类生产生物柴油的重要原料,微藻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需的原料主要是(?? )
A.?水、无机盐???????????????????????B.?水???????????????????????C.?二氧化碳、无机盐???????????????????????D.?水、二氧化碳
4.早春时节,海棠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却可以开出娇艳的花朵。请推测这些花瓣中有机物的主要来源是(?? )
A.?花瓣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B.?树皮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C.?根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花瓣的?????????????????????????D.?叶在上一年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
5.用新鲜的大豆叶进行如图装置所示的实验,将其置于充足的光照下,分析D处气体成分最可能是(?? )

A.?O2量多于B处??????????????B.?O2量与B处相等???????????????C.?无CO2和O2??????????????D.?CO2量多于B处
6.为证明植物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实验时要把叶片放到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至叶片褪色时取出。此时叶片褪成的颜色是(??? )
A.?淡绿色????????????????????????????????B.?黄白色????????????????????????????????C.?浅蓝色????????????????????????????????D.?红褐色
7.某同学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段时间后,用铝箔把一张叶片的一部分遮光,经光照、褪色、漂洗,再滴上碘液,发现整张叶片呈棕黄色。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褪色时间过短???????????????B.?光照时间过短???????????????C.?植株在暗处时间过短???????????????D.?铝箔遮光不严
8.如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X表示氧气??? B.?Y表示二氧化碳??????
C.?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D.?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9.下列叙述中,与“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无关的是(?? )
A.?用黑纸片遮盖叶片一部分????????????????????????????????????B.?叶绿素能溶解到酒精中
C.?淀粉遇碘液变蓝??????????????????????????????????????????????????D.?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0.如图所示,甲、乙、丙瓶置于阳光充足的窗台上(室温不超过25℃),丁瓶置于黑暗的纸箱中。假设七条金鱼的生命力相近,则瓶中的金鱼生存时间最长的是(?? )

A.?甲瓶?????????????????????????????????????B.?乙瓶?????????????????????????????????????C.?丙瓶?????????????????????????????????????D.?丁瓶
11.将放置于黑暗处24小时的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的细胞中无叶绿体),作如图处理后,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取下实验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会变蓝的部分是(?? )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12.在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要对图甲的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处理方法如图乙所示。图乙中小烧杯内盛放液体A,大烧杯内盛放液体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A,B都是清水????????????????????????????????????????????? B.?液体A,B都是酒精
C.?液体A是清水、液体B是酒精???????????????????????????????D.?液体A是酒精、液体B是清水
13.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和氧气都是光合作用的原料?????????????????????????????B.?绿叶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D.?环境温度的高低对种子的呼吸作用无影响
14.小李用如图所示装置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此装置放在黑暗处几天后,天竺葵叶片会发黄
B.?此装置放在光下几天后,挤压塑料袋,石灰水会变浑浊
C.?此装置放在光下几小时后,塑料袋内壁会出现水珠
D.?此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塑料袋内的温度可能升高
15.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紧密相关,若图中甲代表水和二氧化碳,则(?? )

?Ⅰ是光合作用,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
?Ⅰ是光合作用,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
C.?Ⅰ是呼吸作用,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
D.?Ⅰ是呼吸作用,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
16.小明用水蕴草进行实验,装置如图中甲和乙,并定时记录试管顶端的气体量。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

A.?探究水温对光合作用快慢的影响?????????????????????????B.?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快慢的影响
C.?探究水量对呼吸作用快慢的影响?????????????????????????D.?探究试管口径大小对呼吸作用快慢的影响
17.如图是表示在光照强度一定的情况下,温室中某种蔬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用单位时间合成或分解有机物量来表示)受温度影响的曲线图。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植物生长最快的温度就是光合作用强度最大时的温度??????????
在0°C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为0
C.?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提高温度能增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
D.? 光合作用的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8.如图所示,将原来置于黑暗环境中的绿色植物移至光下后,CO2的吸取量发生改变,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表示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B.?曲线BC段表示绿色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C.?在B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
D.?整段曲线表明,随着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
19.下面是对“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相关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原理:淀粉遇碘变蓝色
B.?该实验的步骤:遮光→照光→脱色→漂洗→染色→漂洗→观察
C.?该实验的现象:遮光部分不变蓝,照光部分变蓝色
D.?该实验的结论: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20.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在相同条件下CO2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植株在a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乙植株在18时有机物积累量最多
C.?曲线b-c段和d-e段下降的原因不同????????????D.?乙曲线b-d段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温度过高
21.对某一植物在20℃温度和相同光照强度下,作如下处理:甲方式是持续光照10分钟,乙方式是先光照5秒,再停止光照5秒,连续交替并持续20分钟,则在这两种方式下植物所制造及贮存的有机物总量是(? )
A.?甲与乙相等????????????????????B.?甲多于乙????????????????????C.?甲少于乙????????????????????D.?有时甲多,有时乙多
22.俄国著名植物生理学家季米里亚捷夫说:它(绿色植物)是窃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天神),它所获取的光和热,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而且使巨大的涡轮机旋转,使诗人的笔生辉,你认为对这段话最准确的诠释是(  )
A.?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B.?绿色植物能进行呼吸作用
C.?绿色植物能进行吸收作用????????????????????????????????????D.?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二、填空题(共5题)
23.取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甲、乙,装满水后分别放入等量的金鱼藻,测出瓶中水的含氧量后盖上瓶盖.然后将甲包上黑胶布,乙不作处理.放在同样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n小时,再次测出瓶中水的含氧量,两次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则n小时内甲瓶金鱼藻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是________?g;乙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________?g.

24.用玉米幼苗作实验材料,利用下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活动。装置中隔板与无色透明钟罩之间以及隔板中央小孔与玉米茎之间都用凡士林密封,钟罩内放一小烧杯。分析并回答问题。

(1)将装置内0点至24点之间二氧化碳浓度的连续变化情况,绘成曲线图。分析0点到6点的曲线变化情况,可知该时间段内植物主要进行________作用。
(2)若用装置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可往小烧杯内加入30mL氢氧化钠溶液,其对照实验装置中的小烧杯内应加入________。
25.为了探究生长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某品种植物的盆栽苗分成甲、乙两组,置于人工气候室中,甲组模拟自然光照,乙组提供低光照,其他培养条件相同。培养较长一段时间(T)后,测定两组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即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吸收CO2的量),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光照强度低于a时,影响甲组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
(2)b光照强度下,要使甲组的光合作用强度升高,可以考虑的措施是提高________(填“CO2浓度”或“O2浓度”)。
(3)播种乙组植株产生的种子,得到的盆栽苗按照甲组的条件培养T时间后,再测定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的曲线与甲组的相同。根据这一结果能够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
26.如图表示一株叶面积为10分米2的植物在一定二氧化碳浓度、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测得的二氧化碳吸收速率【单位:毫克/(分米2·小时)】。请回答:

(1)在光照强度为n3的情况下光照3小时,该植物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碱的质量为________克。
(2)在昼夜周期条件下(12h光照、12h黑暗),该植物需在光照强度________的条件下才能生长。
(3)若该曲线表示该植物在恒温30℃时的二氧化碳吸收速率。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B点将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27.如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根据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回答问题:

(1)图中[A]________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图中[③]水和[④]________。
(3)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中[①]________和[②]________。
(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
实验探究题(共3题)
28.如图是探究光合作用产物的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如下。

①往烧杯中倒入水,放入金鱼藻,再将漏斗倒扣在金鱼藻上;
②在漏斗上倒扣一支装满水的试管;
③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试管内液面下降;
④当试管内充满气体时,用大拇指在水中将试管口盖住后取出;
⑤?检验试管中的气体,得出结论。
(1)步骤⑤中检验气体的方法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2)该实验不需要对金鱼藻进行暗处理,理由是________。
(3)本实验的材料不选用天竺葵而选择金鱼藻,其优点是________。
29.我们可以利用如图一所示装置来比较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已知其他条件适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甲处气体的CO2浓度低于乙处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呼吸作用。(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黑暗时,甲处测到的CO2主要来自________等。
(3)装置内,光由暗逐步调亮,测得甲处CO2量下降;光照强度与甲处CO2量的关系如图二,ab段曲线说明________。
(4)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通过如图三实验证实植物能更新污浊的空气,可有人于黑暗环境中重复他的实验却得出相反的结论:植物和动物同样会使空气变污浊。据他们的实验和学过的知识,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
30.为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小徐设计了一个实验:准备四套如图装置,在瓶中各加入500毫升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碳溶液后用冷开水充满,把等量的长势相同的黑藻放入装置中,将它们在暗室中置于功率为100瓦的台灯下等距离照射,30分钟后停止光照,测量氧气的体积(毫升),实验重复三次,得到如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二氧化碳溶液浓度 1 2 3 4
0.01% 0.02% 0.04 0.08%
氧气体积(mL) 第一次 5.0 12.0 21.0 21.2
第二次 5.3 11.5 20.0 20.3
第三次 5.0 12.0 20.0 19.7

(1)该实验通过测定________,来判断光合作用的反应速率;
(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沦是________;
(3)表中当二氧化碳浓度达到0.08%时,氧气的体积并没有明显增加,原因是________;
(4)特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向广口瓶中注入二氧化碳溶液并用冷开水充满时,操作不太方便,请提出简单的改进措施________。
31.为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小科用新鲜的菹草(一种多年生沉水植物)作为实验材料,设计了如下A、B两组实验:

A组实验:在离白炽灯水平距离为10、20、30cm处,分别安放3个容器(如A图所示),均加入等量的清水和10枚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新鲜菹草叶片,利用光强传感器测出三个距离时的光照强度。观察并记录6分钟后叶片上浮的数目(见表一);
灯源与容器的距离/cm 10 20 30
光照强度/lx 435 375 280
新鲜菹草叶片上浮数量/枚 10 5 1
B组实验:向B装置1、2、3号容器内分别加入等量的新鲜蒸馏水、清水、1%碳酸氢钠溶液(可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后各放入10枚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新鲜菹草叶片,放在白炽灯下照射(容器接受光照强度相同)。观察并记录6分钟后叶片上浮的数目(见表二)。
编号 1号 2号 3号
新鲜菹草叶片上浮数量/枚 0 3 9
请据实验现象分析回答:
(1)实验中同学们发现部分叶片表面有气泡冒出并上浮,请你推测此气体为________。
(2)分析表一,灯源与容器的距离远近与叶片上浮数目之间的关系,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光照强度能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光照强度越强,________??。
(3)表二中1号内无叶片上浮,其原因是1号中________,草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据以上两组实验结果分析,若要提高温室大蔬菜的产量,应从哪两个环境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 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答案解析部分
单选题
1.【答案】 C
【解答】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即制造了有机物,释放出氧气,并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里的能量;
2.【答案】 D
【解答】解: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故绿色植物中,只有含有叶绿体和叶绿素的器官才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不含叶绿体和叶绿素的场所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如植物的根、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等。?
3.【答案】 D
【解答】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淀粉和氧气;
4.【答案】 D
【解答】光合作用是在植物体内的叶绿体中进行的,所以要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首要基础就是该部位含有叶绿体,绿叶中含有较多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花瓣、树皮中一般不含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根只能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水分,所以花瓣中的有机物是植物的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并通过筛管运输而来的,再根据题意“ 海棠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却可以开出娇艳的花朵 ”可分析出这些花瓣中的有机物是叶在上一年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故D说法正确。
5.【答案】 D
【解答】据图可知,空气首先进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所吸收,氧气含量不变;然后进入硬质玻璃管中,虽然有光,但是因为没有二氧化碳,叶片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D处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明显上升;
6.【答案】 B
【解答】解:叶片中含有叶绿素,使叶片呈现绿色,将叶片放于酒精中,隔水加热能够使叶片的绿色快速褪去;褪去绿色后的叶片呈现黄白色;
7.【答案】 B
【解答】某同学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段时间后,用铝箔把一张叶片的部分遮光,经光照、褪色、漂洗,再滴上碘液,发现整张叶片呈棕黃色,说明生成的淀粉较少,表明在选叶遮光后光照过程中,光照时间过短,使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偏少导致的,故B正确。
8.【答案】 C
【解答】根据光合作用的定义分析题图可知,X表示二氧化碳,Y表示氧气,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故C选项符合题意。
9.【答案】 D
【解答】A、用黑纸片遮盖叶片一部分,被遮住部分不见光,未被遮住部分能见光,从而形成有光和无光的对照,故A正确;
B、利用酒精隔水加热,使叶绿素能溶解到酒精中,从而排除绿色对染色过程颜色变化的影响,故B正确;
C、滴加碘液后,未遮光部分淀粉遇碘液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色,故C正确;
D、整个实验过程中,没有涉及到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D错误;?
10.【答案】 C
【解答】题图中,甲、乙、丙瓶置于阳光充足的窗台上(室温不超过25℃),丁瓶置于黑暗的纸箱中,且丙瓶和丁瓶中有水草。所以丙瓶中的水草可以在光照下,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为金鱼提供氧气。所以丙瓶装置中的金鱼会活得更久。
11.【答案】 B
【解答】能否制造有机物,是通过加碘液看叶片是否变蓝,检验淀粉的有无来验证的。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光和叶绿素,甲处无叶绿素,丙处无光照,丁处缺少二氧化碳,因此这三处都不会变蓝,只有乙处的叶片满足光合作用的条件,能合成淀粉。
12.【答案】 D
【解答】在对叶片进行脱色时,由于叶绿素不溶于水而溶于酒精,所以放叶片的小烧杯内应该放酒精。由于酒精容易燃烧,直接给酒精加热,可能出现危险,所以对小烧杯进行水浴加热,则大烧杯内放的是水。
13.【答案】 C
【解答】A.水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A不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B不符合题意。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同时也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C符合题意。
D.环境温度的高低对种子的呼吸作用有影响。D不符合题意。
14.【答案】 B
【解答】A、叶片能够呈现绿色,是因为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合成,所以此装置放在黑暗处几天后,会因为没有光照,天竺葵叶片发黄,故A说法正确;
B、此装置放在光下几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及时吸收二氧化碳,挤压塑料袋,石灰水不会变浑浊,故B说法错误;
C、在土壤的蒸发作用和植物的蒸腾作用下,塑料袋内壁会出现水珠,故C说法正确;
D、此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可释放能量,所以塑料袋内的温度有可能升高,故D说法正确。
15.【答案】 D
【解答】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若题图中甲代表水和二氧化碳,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Ⅰ是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D.
16.【答案】 A
【解答】根据题图可知,图中甲和乙两个装置的区别在于水温不同,即水蕴草所处环境温度不同。故根据探究实验的控制变量原则可以推断本实验是目的是探究水温对光合作用快慢的影响。
17.【答案】 C
【解答】A、植物的生长包括有机物的合成与消耗,合成与消耗的差值是积累,积累多才是生长快,温度高时光合作用虽然增强但呼吸作用也增强了,所以并不一定是生长最快,A错误;
B、图线中没有反映0°C时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呼吸作用是活动的生物体必需的,B错误;
C、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提高温度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都增大,C正确;
D、图线只反映了一定温度内的变化情况,不能讲光合作用的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错误。
18.【答案】 C
【解答】A、曲线AB段光照强度较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表现为吸收CO2,A错误;
B、曲线BC段表示光照强度较高,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表现为释放CO2 , B错误;
C、B点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表现为不吸收CO2也不释放CO2 ,C正确;
D、由曲线可知,随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增强,但达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之变化,在整个过程中可认为呼吸作用强度不变,D错误.
19.【答案】 B
【解答】A、该实验的原理:淀粉遇碘变蓝色,正确;
B、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实验前对实验材料先进行暗处理,因此该实验的步骤:暗处理→遮光→照光→脱色→漂洗→染色→漂洗→观察,而不是遮光→照光→脱色→漂洗→染色→漂洗→观察,不正确;
C、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照光部分有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所以,该实验的现象:遮光部分不变蓝,照光部分变蓝色,正确;
D、该实验的结论: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正确。
20.【答案】 A
【解答】A、a点时植物CO2吸收速率等于0,说明光合作用效率等于呼吸作用,此时已经进行光合作用一段时间了,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在光合作用效率大于呼吸作用的过程中,有机物一直在积累,故可知 乙植株在18时有机物积累量最多, 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曲线b-c段时光照强度还在增强,此时 CO2吸收速率的原因是温度过高,气孔减小使得光合作用减弱;?d-e段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强度降低使得光合作用减弱,所以原因不同, 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当光照强度过强时,温度较高,气孔会减小以减小水分的散失,但气孔同时又是气体出入的门户,所以就会导致CO2吸收量减少,从而使得光合作用减弱。故可得乙曲线b-d段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温度过高,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21.【答案】 C
【解答】光照后,光反应产生的ATP和还原氢还能维持暗反应进行几秒钟,所以甲只进行了10分钟的暗反应,而乙相当于进行了20分钟,制造的有机物比甲多。
22.【答案】 A
【解析】【解答】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能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它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自然界的能量源泉.由上可知,1、这段文字中的“它”是指(绿色植物),“它”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是(生产者).2、“它”是通过(光合作用)“窃取天火”,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 3、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贮存能量)和氧气. 4、“使巨大的涡轮机旋转,使诗人的笔挥舞.”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光)。
【分析】: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所有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据此答题。
二、填空题
23.【答案】 (b﹣c);(a﹣c)
【解答】解:绿色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实验中甲瓶包上黑胶布,则瓶内的金鱼藻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分析图示可知,在n小时内甲瓶金鱼藻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是瓶内原有的氧气量b减去n小时后剩余的氧气量c,即消耗的氧气里是(b﹣c)g;乙瓶内的金鱼藻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量大于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的量,因此乙瓶内氧气的含量增加,增加的量为n小时后瓶内的氧气量a减去瓶内原有的氧气量b,即(a﹣b)g;同时,瓶内的金鱼藻在n小时内又通过呼吸作用消耗了(b﹣c)g氧气,即乙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a﹣b)+(b﹣c)=(a﹣c)g.
24.【答案】 (1)呼吸
(2)30mL(或等量)清水
【解答】(1)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分析曲线图可知,0点到6点时,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增加,可知该时间段内植物主要进行呼吸作用;
(2)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其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同化为有机物释放氧气,储存能量的过程.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探究的问题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其对照实验装置中小烧杯里的液体应为30毫升清水,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
25.【答案】 (1)光照强度
(2)CO2浓度
(3)乙组光合作用强度与甲组的不同,是由环境因素低光照引起的,而非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的
【解答】(1)据图判断,光照强度低于a时,甲组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改变而改变,由此可知:光照强度低于a时,影响甲组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
(2)根据给出的两个选项判断:氧气浓度主要影响植物的呼吸速率,因此b光照强度下要使甲组的光合作用强度升高,可以考虑的措施是提高CO2浓度。
(3)播种乙组植株产生的种子,得到的盆栽苗按照甲组的条件培养T时间后,再测定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的曲线与甲组的相同。根据这一结果能够得到的初步结论是乙组光合作用强度与甲组的不同是由环境因素低光照引起的,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
26.【答案】 (1)0.45
(2)大于n2(或>n2)
(3)左
【解答】(1)在光照强度为n3的情况下, 该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为10 毫克/(分米2·小时) ,结合在光照强度为0的情况下该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为-5毫克/(分米2·小时)可得,在光照强度为n3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碱的的速率为(10+5)毫克/(分米2·小时),在光照强度为n3的情况下光照3小时,该植物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碱的质量为(10+5)毫克/(分米2·小时)×3小时×10分米2 =450毫克= 0.45 克
(2)?要使该植物能够生长,则需要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要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在此题中意味着需要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要多于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 在光照强度为n2时,昼夜周期条件下(12h光照、12h黑暗)时,单位面积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5+5)毫克/(分米2·小时)×12小时× 1分米2 =120毫克,单位面积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5毫克/(分米2·小时)×24小时× 1分米2 =120毫克,两者恰好相等,所以要使该植物在昼夜周期条件下(12h光照、12h黑暗)的条件下才能生长 ,光照强度要大于n2。
(3) 将温度调节到25℃时植物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会增强而呼吸作用会减弱,此时只需更低的光照强度就能够使两者强度达到相同,所以 B点将向左移动。?
27.【答案】 (1)叶绿体
(2)二氧化碳
(3)淀粉;氧气
(4)叶
【解答】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可知:(1)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2)光合作用的原料水和二氧化碳。(3)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和氧气。(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
三、实验探究题
28.【答案】 (1)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
(2)该实验无需证明淀粉的存在
(3)便于收集氧气
【解答】(1)步骤⑤中检验气体的方法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
(2)该实验不需要对金鱼藻进行暗处理,理由是:该实验无需证明淀粉的存在。
(3)本实验选择水生绿色植物金鱼藻作为实验材料而不选用盆栽的天竺葵,原因是:陆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不好收集,而金鱼藻是水生植物,利用此装置,便于观察和收集产生的气体。
29.【答案】 (1)大于
(2)植物的呼吸作用、空气中原有的二氧化碳
(3)随着光照强度增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增强
(4)植物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光合作用的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
【解答】(1)甲处CO2浓度低于乙处,说明装置中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消耗了部分CO2。
(2)黑暗时,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因此甲处的CO2主要来自植物的呼吸作用以及原来空气中还没有消耗完的二氧化碳。
(3)分析图可知,ab段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的强度也增大。
(4)该实验说明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但植物只有在光照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在黑暗中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会使得空气变污浊。
30.【答案】 (1)相同时间内,收集氧气的体积(量筒内收集到水的体积)
(2)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的强度也增强
(3)光照强度一定,使得光合作用无法继续增加
(4)瓶塞换成双孔塞,双孔塞上再安装一个分液漏斗
【解答】? (1)黑藻在100瓦的台灯下等距离照射,在瓶中各加入500毫升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碳溶液后用冷开水充满?,条件充足,黑藻在光合作用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那么每组二氧化碳浓度不同,但是每组都是30分钟后停止光照?,可以对照光合作用下每组释放的氧气体积自然就不同。
? (2)从图表中可以明显对比观察到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氧气的体积也在不断增加,这就说明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黑藻释放的氧气也在增加,那么光合作用也是在不断增强,光合作用的增强导致氧气体积增加。
? ?(3)那是因为植物中的色素是有限的,光照强度达到黑藻光合作用的光的饱和点了,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所以就是表中当二氧化碳浓度达到0.08%时,氧气的体积并没有明显增加 。
? ?(4)特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单孔塞一方面要往瓶中注入二氧化碳,并用冷开水充满,同时还要用插入排水管用量筒测量氧气体积,操作并不是很方便,改进的方法可以把瓶塞换成双孔塞,一个孔插漏斗一个孔插导出管,插导出管释放的氧气体积可以滴入量筒内,而分液漏斗使用时,瓶塞的孔对准漏斗口劲的小孔,这样就方便多了。
31.【答案】 (1)氧气
(2)光合作用越强
(3)没有二氧化碳
(4)适当提高光照强度;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解答】? (1)植物在光合作用下,加入清水,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从外界吸收了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那么是释放的氧气? ?使得叶片表面有气泡冒出并上浮。
? (2)从图表中可以发现?灯源与容器的距离越近,光照强度越强,新鲜菹草叶片上浮数量越多,叶片在光照强度越强的情况下,水分也充足的,所释放的氧气越多,导致叶片上浮数量越多,??那么就是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也越强。
? (3)因为从1到3号比较,1号是新鲜蒸馏水,2号是清水,3号是1%碳酸氢钠溶液(可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1号因为是蒸馏水,所以蒸馏水不含有二氧化碳的,?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原料,没有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无法继续。
? (4)通过以上两组实验分析,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分,二氧化碳,光照强度越强,适当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释放的氧气越多,产生的有机物也就越多,那么就可以提高温室大蔬菜的产量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