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9张PPT。万户的飞天梦敦煌飞天壁画猜一猜他是谁? ________杨利伟 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著,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正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和科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成就回顾中国科技发展历史(1)古代: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13C以前(宋元前)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明清时期逐渐停滞未转化为近代科技。
(2)近代: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
(3)现代: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现代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一、建国初期:20C50S-60S-科研起步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P92-P93第一目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建国初期科技发展的背景怎样?目的是什么?
问题2:建国初期科研起步的方针措施有哪些?
问题3:建国初期科技取得了怎样的重大成就?有何重大意义?
问题4:新中国初期科技发展有什么特点?1.建国初期科技发展的背景:2.建国初期科技发展目的特点:
①科技力量薄弱
②社会环境动荡
③国防力量和经济落后加强国防科技的发展,创造和平的环境,保卫国家安全。3.建国初期振兴科研措施:成立科研机构壮大科研队伍建立发展方针“自力更生”1949.11中国科学院;1958国家科技委海外知识分子归国1956科学规划委员会建国后海归科学家: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等,成为尖端科技和空白学科领域的开拓者。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者领导人。毕生从事地质科学的研究和教育事业,成就卓著,蜚声海内外,是我国冰川学研究的奠基人。他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为我国的地质、石油勘探和建设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世界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他学识广博,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科研与教学成果卓著。是我国泌尿外科学科带头人。他长期担任我国医学卫生部门的重要领导职务,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现代化建设竭心尽力,在我国科技界享有崇高声望。钱学森钱学森他是谁? ________邓稼先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为了祖国的强盛,他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的第 9 天即登上了轮船返回祖国。他默默无闻地在核工业战线上奋斗几十年,被誉为“两弹元勋”。猜一猜3.振兴科研措施:成立科研机构壮大科研队伍编制远景规划建立发展方针“自力更生”1949.11中国科学院;1958国家科技委海外知识分子归国政府大力培养科技人才1956科学规划委员会《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国防科技医学:农业:①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1958)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7) ④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预定轨道(1970) 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 袁隆平培育出“ 杂交水稻”(1973)4.建国初期科技取得的成就以及意义原子反应堆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第一颗人造卫星 “两弹一星”①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
②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和平的环境。
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④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导弹,“一星”指的是人造地球卫星,“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有何意义?1965年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袁隆平在观察水稻生长情况。世界粮食基金会将本年度世界粮食奖授予袁隆平和蒙蒂·琼斯。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该奖项是世界农业研究工作方面的最高荣誉。 2001年,袁隆平获得第一届国家最高科技奖。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1.科研受挫表现:科研工作瘫痪科技差距拉大科研事业受挫1966年8月清华大学红卫兵在砸毁牌坊上“清华园”题字? 大量书籍被撕毁二、十年文革:1966-1976-科研受挫2.文革时期科研取得的成就:三、新时期:1978年以后-科研腾飞A.1977邓小平在全国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
B.1978全国科学大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1985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D.1988.9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E.1995“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F.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G.863计划-1986、火炬计划-1988、星火计划-1986
H.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新时期科研腾飞原因:精讲互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1.背景:⑴文革使科技事业受挫⑵1977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⑶1985科技体制政策的出台及实施2.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3.认识:⑴反映了20C70S-80S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理论概括⑵是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2.新时期科研腾飞成就:⑴核技术:是少数几个拥有比较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⑵空间技术:是少数几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并走向国际市场。(1984)⑶运载火箭: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1980.5、2003.10)⑷信息技术:“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1983、2002)⑸生物工程:推动国际性基因组研究,建立自己的基因组大规模测序的全套技术及科研队伍。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浙江秦山核电站月球基地构想中的月球基地 “神舟5号”飞船在太空工作舱模型聂海胜费俊龙神六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整装待发。 10月12日上午9时,“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1983年 12月22日 ,中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达1亿次以上的计算机——“银河”在长沙研制成功。
1992年 11月19日 ,“银河—Ⅱ”10亿次巨型计算机在长沙通过国家鉴定。
1997年 6月19日 ,“银河—Ⅲ”并行巨型计算机在北京通过国家鉴定。
2002年中国研制运转速度可达每秒1.027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
中国培育出的克隆牛 我国第一头克隆猪(黑色)机器人小姐会讲四国外语机器人小姐会进行业务培训机器人小姐会跳交谊舞这就是别开生面的机器人足球赛 这就是别开生面的机器人足球赛3.影响①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
②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③巩固国防,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④推动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激发人们探索自然和物质世界的奥秘,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造福人类。
1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保障)2 .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3 .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5 .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学家的努力6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1.归纳新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4 .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感悟1:科技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密切相关。
感悟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感悟3:科学是一把双刃剑,要正确对待,合理把握,为人类造福。
感悟4:科教兴国。
感悟5:科学家们的事迹感动中国!让感动变成行动,让中国感动世界!2.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何感悟?“双百”方针文化凋零“二为”方向确立社会主义教育
性质为人民大众服务方针:德智体全面发展
两种教育、劳动制度蓬勃发展
恢复高考
三个面向
科教兴国
教育立法氢弹、东方红一号卫星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籼型杂交水稻理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成就:核能、空间、运载火箭、信息、生物工程“教育革命”
“上山下乡”运动
招生:群众推荐原子反应堆
原子弹专题体系自力更生方针中科院、国科委选择题:
1、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两弹一星”的重大科技成就。“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是指( )
①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敌视和封锁 ②苏联背信弃义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③生产力水平、科技设备落后 ④“左”倾错误对科研的冲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而下列史实中的错误在于不尊重科学的是:
A 人民公社运动 B 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C “文化大革命” D 批判彭德怀
AB3、2008.3.29,“世界因你而美丽—2007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典礼在中国北京大学世纪大讲堂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成为继著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先生后,第二位“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得主。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主要是因为他在
A.航天技术领域的贡献 B.农业科技领域的贡献
C.人类基因研究领域的贡献 D.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贡献
4、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消灭核武器”。“在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下列说法符合材料所阐述的观点的有 ( )
①中国将不再发展核武器
②中国不承诺不使用核武器
③中国承诺不使用核武器
④中国将继续必要的核试验
⑤发展核武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灭核武器
⑥发展核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最终消灭核工业
A.③④⑥ B.①②⑥ C.②④⑤ D.②④⑥BC5、右图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识,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其解读正确的有
①是中国书法艺术②体现了中国汉字象形特征③反映了中国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趋势④展示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结合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江泽民指出:“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下列重大科技成就中,中国参与的是 ( )
A.电子计算机的问世
B.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公布
C.细胞学说的提出
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A B7、2008年9月30日新华网:中国国家航天局长孙来燕公布了中国未来空间探索计划。2011年左右将建立空间实验室,2013左右实现探测设备在月球表面软着陆。中国在尖端科技方面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有 ( )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②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③经济的飞速发展 ④科研人员的奉献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D.②③④ D.①③④
8、新中国成立后,在科技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下面所列的几项成就能够直接改善人民生活的有:
①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②李四光创立地质力学理论
③大亚湾核电站建成
④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 D、①②③④
9、下列科技成就中,由中国最先取得的是( )
①一箭三星技术 ②籼型杂交水稻
③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 ④同步实验通信卫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ACC10、今年以来,有一些网友建议进行"建国60年十大科技成就"评选活动。下列部分科技成就如果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④同步实验通讯卫星发射成功⑤"神舟"一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A. 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①②④⑤③ D.②①③⑤④
11、进入2l世纪,月球探测出现了新一轮的热潮,美国提出了重返月球计划,欧洲制订了月球和火星探测的”曙光女神”计划。印度也宣布开展月球探测活动。这些表明了:
A、世界多极化趋势 B、共同利益是国际合作的基础
C、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D、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AD12、2001年12月初,中国第一条铋系高温超导体材料生产线建成投产,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超导材料技术并具备产业化生产能力的先进国家之一,我国从研制开发到实现产业化用了不到一年时间。这说明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C.我国科技领域出现了“大跃进”
D.我国的科技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13、20 世纪中期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十分迅速。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应有的奋斗目标和态度是
①自强、向上、自信、迎头赶上
②虚心学习外国先进成果,发明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科技
③加强技术交流,加速科技人才的培养
④与时俱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BD14、“‘两弹一星’,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两弹一星”最主要是为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B.“两弹一星”开发成功是国家综合科技能力提高的体现
C.“两弹一星”同时带动了各类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D.“两弹一星”的研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
15、2008年9月25日北京时间21时10分,托着13亿中国人的梦想与祝福,中国的航天人开始了第3次飞向太空的征程。下列与实现中国航天梦想无关的是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B.美国等国的大力援助
C.改革开放 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AB1.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30年来,伴随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历史性发展。下列各项,不能为温总理的讲话提供佐证的
是( )
A.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B.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建成
C.成功发射神舟号载人宇宙飞船
D.成功研制“银河”巨型计算机A2.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这说明( )
A.中国已经是世界的超级大国
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C.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的地位B3.谭其骧在1994年说:“当前我国在经济上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理所当然,在文化上也应该采用同样的政策。”文化上的对内搞活政策,主要指的是( )
A.“三个代表”
B.“五讲”“四美”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三个面向”
4.“文革”期间,出现了“八亿人口八个戏”的局面,“双百”方针遭破坏的根本原因是( )
A.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B.“文化大革命”的开展
C.“左”倾错误的影响
D.学术问题被当作政治问题看待CC5.1950年7月,毛泽东指示:文字改革应首先办“简体字”,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当时简化汉字的出发点可能是( )
A.有利于扫盲,普及文化
B.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清算
C.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D.有利于“双百”方针的贯彻
6.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个教育方针体现了( )
①重视全面发展 ②重视德育
③教育要面向世界 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AC7.1957年与196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对照表
以上情况出现的背景是( )
A.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B.实施“教育大革命”
C.“文革” D.高校扩招
8.刚解放时,我国学龄儿童入学率还不到20%,成人的文盲率则高达55%。为此1950年召开的全国工农教育会议提出应着重开展( )
A.义务教育 B.成人教育
C.识字教育 D.高等教育C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①有教无类 ②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
③“三个面向”思想 ④发展希望工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0.下列教育措施中有利于教育事业发展的有( )
①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②“两种教育制度”的实行 ③“七·二一工人大学”的兴办 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CB11.中国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以上,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7%以上,这说明( )
A.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率是相当高的
B.义务教育的辍学率比较高
C.高等教育的发展
D.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1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
①进行了教育体制改革和立法
②加强基础教育,发展高等教育
③确定了“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④重视少数民族教育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AA13.(2014·扬州中学)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同时,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实行的发展战略是( )
A.“科教兴国” B.“211工程”
C.恢复高考制度 D.实行义务教育
14.在某省人大会议上,王副省长作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报告,他在报告中可能引用到的国家政策计划不包括( )
A.863计划 B.星火计划
C.两弹一星计划 D.火炬计划15.有人说:“中国农业的发展,靠的是两平(邓小平,袁隆平)。”这句话说明( )
A.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B.邓小平、袁隆平重视农业
C.行政领导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
D.杰出人物有时能决定历史的发展进程
16.20世纪60年代,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科技成就是( )
A.核武器研制成功
B.南优二号培育成功
C.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D.掌握卫星返回技术
17.俄国和苏联科学家,现代航天学和火箭理论的奠基人齐奥尔科夫斯基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没有人能够永远留在摇篮里。”新中国科学事业发展历程中符合上述说法的成就起步于( )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D.“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在太空遨游
18.人类上天揽月的梦想自古就有,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测工程的终极梦想。根据上述意境判断,该标志是( )19.一团蘑菇云伴随惊天动地的巨响翻腾而起,一个有着五千年辉煌历史的泱泱大国走进了新时代。这反映了()
A.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B. 导弹核试验成功
C.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D. 第一颗人造卫星升天20.“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和硬着陆的政治意义在于( )
①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
②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③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④经济和文化融合,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21.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就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为在21世纪重塑中华民族的辉煌,党和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 )
A.“科教兴国”B.“百家争鸣”C.“百花齐放” D.“文化大革命”22.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西北大漠先后两次巨响震撼了世界,你认为两次巨响最有可能指( )
①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③“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升空 ④“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①②④
23.顺应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潮流,新中国在哪些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
①原子能技术 ②航天技术
③电子计算机技术 ④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④24.有人对我国20世纪80年代前后的高科技成就进行比较后说,①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积极发展高科技,是为了巩固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安定的环境;②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积极推进高科技与经济的结合;③国家战略决策的制定是基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你认为以上说法中( )
A.①②正确,③错误 B.①正确,②③错误
C.③正确,①②错误 D.①②③都正确
25.时代精神凝结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新中国成立后,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到特区再到载人航天精神,其说明了( )
A.我国工业化建设成就
B.“双百”方针的执行情况
C.改革开放的实践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